「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寧府上房壁上的這副對聯,用在賈母的身上,再合適不過的。
賈母出身豪門,是「阿房宮,三百裡,住不下金陵一個史」的史家千金,威名赫赫。這位自幼便在綺羅中生長的女子,長大後又嫁入國公府賈家,從豪門跳入另一個豪門,從未體會過挫折和失意。但是,對於別人的挫折和失意,賈母卻能做到設身處地的感受,並同情和幫扶。
清虛觀打醮時,剛進入殿內的王熙鳳,被一個驚慌失措的小道士撞著,二話不說就甩了一巴掌,將那小道士甩得轉了一圈,眾家人媳婦也跟著喊打,賈母聽到後忙問旁人,了解情況後心疼不已,稱別人家父母親知道不知多心疼呢,趕緊命人賞果子吃,安撫下去。
劉姥姥進榮國府打抽豐,賈母聽聞有這麼個鄉下老太太,趕緊招來閒話,一個是深居公府豪門的貴族婦人,一個是嘗遍貧苦的鄉野老嫗,交流起來卻毫無障礙,這當然因為劉姥姥的世故變通,但亦得益於賈母的和平待人,處事周全。
故事開始時,賈母已經是寧榮二府的至高威望者,她年紀最長,輩分最高,身份尊貴無比。可是,賈母也是從別人的重孫媳婦熬到現在自己有了重孫媳婦的。很多人就起了興致,賈母年輕時,行事也是這麼平和寬厚嗎?尤其是面對丈夫的小妾時,她是如何應對的?
有意思的是,賈母嫁的人非同一般,這位榮國公的接班人,娶了金陵史家大小姐後,按資格還納了姨娘,而且這姨娘人數多達6個。
在第五十六回,因王熙鳳病倒,探春、薛寶釵和李紈被臨時任命管理大觀園。似乎是被有意捉弄似的,探春好不易等到個表現的機會,第一時間要被自己親娘踢場子。
這一天探春在議事廳議事,吳新登媳婦報趙國基(趙姨娘弟弟)去世了,需要支賞銀,這種事李紈和探春自然沒經歷過,而這報事的媳婦因為瞧不起探春這幼主,想著等笑話看呢,也不告訴她舊例。李紈是個不顧後果的老好人,就說了,前兒襲人的娘死了,好像賞了四十兩,那就給趙國基四十兩吧。吳新登媳婦剛要接對牌支銀子,就被探春叫住了,稱前幾年老太太屋裡的幾位姨奶奶,有家裡的有外頭的,家裡死了人賞銀是有區別的,你翻翻帳本念給我聽。
吳新登媳婦還要混過去,卻被探春強勢壓住,只得拿舊帳來,文中寫道:
一時吳家的取了舊帳來。探春看時,兩個家裡的賞過皆是二十兩,兩個外頭的皆賞過四十兩。外還有兩個外頭的,一個賞過一百兩,一個賞過六十兩。這兩筆底下皆有原故:一個是隔省遷父母之柩,外賞六十兩,一個是現買葬地,外賞二十兩。
看完帳本,探春遂做下決定,因趙姨娘是家生子,所以只得賞銀二十兩。為此引來趙姨娘一番哭鬧。而在這段細節我們可以看到,原來賈母年輕時,她的丈夫竟然還有六個小妾,其中兩個家生子,四個外頭買來的。
無論何時,對於一個女子來說,和別的女人享用自己的丈夫,總是沒法心平氣和的接受的。這不僅因為愛情具有排他性,更涉及到各種利益紛爭。所以賈府的那些妻妾,看似相安無事,但背後卻有無數刀光劍影。譬如王夫人和趙姨娘,雖未曾有過爭執,但私下連賈寶玉的命都差點賠上。另外一個周姨娘,沒有生子,沉默寡言,但僅與趙姨娘出入,不曾和王夫人交集;至於王熙鳳和賈璉的那些姬妾們,連鬥爭都搬到了明面上,鬧得雞飛狗跳。
有意思的是,邢夫人和尤氏對丈夫的小妾就平和得多,然而我們留心,便發現這兩人都是出身不高,沒有子女傍身的填房,所以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對丈夫的姬妾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是有的。
那麼,與王夫人姑侄一樣出身大家世族的史太君,會怎樣對待賈代善的六位姨娘呢?其實,關於這個問題,賈母是曾當著眾人說過答案的。
在第四十四回,王熙鳳生日,正是風光得意時,不想丈夫賈璉卻給她潑了冷水。他將下人媳婦鮑二家的叫來家中秘戲,最後被王熙鳳和平兒逮了個正著。
接下來我們都知道了,賈璉見醜行被抓,惱羞成怒,和王熙鳳主僕廝打起來,平兒被打後跑開要尋死,王熙鳳則示弱尋求賈母庇護,最後這樁鬧劇在賈母三言兩語下壓了下來。
賈璉離開後,眾人就開始安慰王熙鳳啊,賈母更是說到:
「什麼要緊的事!小孩子們年輕,饞嘴貓兒似的,那裡保得住不這麼著。從小兒世人都打這麼過的。」
賈母這一句話,完全證明了她本身是非常遵循封建綱常的信條。在當時的父權社會,女子只能充當男子洩慾和傳宗接代的工具,很難有愛情可言。賈母在家時,就眼見父親和母親是這麼過來的,她所接受的思想決定了她後來就得和母親是一樣的人,對於丈夫納妾一事,只有歡迎的份,凡表示不滿就犯了「七出」之「妒」條,是不合格的妻子。
而除了遵循綱常這一點,賈母是一個非常懂得享樂的人兒,她在家做姑娘時,就對小說戲曲、色彩美學、酒茶古董等事都有所研究,可以說這是位非常懂得取悅自己的女子,這樣一個女子,是不會一心都放在爭寵獻媚之事上的。
正因此,賈璉把人都帶家裡來,放現在的姑娘們看都氣憤不已,因為有同理心,想著自己遇到這種事絕對接受不了。可是賈母卻雲淡風輕,可知當年賈母對這種事,完全見怪不怪。再看賈赦,他要強娶鴛鴦,這鴛鴦還是賈母離不開的侍女呢,可是賈母拒絕的理由不是「你老了,不該再放那麼多姬妾了」,而是「我離不開這丫頭」,還稱願意給錢賈赦新買一個。
再有,賈母嫁入賈府後,就連生兩子,無論如何任何人的難以撼動她的地位,不似王夫人生了個「混世魔王」日夜懸心,擔心被賈環爭寵,更不會如王熙鳳一般無子傍身,擔心一朝失寵。
所以,無論是觀念和教養或底氣,都決定了賈母能雲淡風輕的看待賈代善頻頻納妾之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