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我想辦大事除了婚喪嫁娶以外,就是蓋新宅子了。要是論農村蓋房子時最重要的,無非是上梁和封頂。其他地方我不太了解,皖南部分地區都是這樣,不僅習俗規矩繁瑣,而且還會小擺宴席。特別是過去的時候,大家都認為一個房屋的梁,可是關乎家宅風水問題,看得尤為重要。因此,因新宅上梁,發生了許多民間故事,今天這個故事就是如此。
如果大家曾經在農村生活過,或許會了解新宅上梁和封頂。就算不知道,我想封頂大家都不陌生吧。你走在街道上,凡是看到蓋好的大樓,很多都會掛上很大條幅,上面寫著「封頂大吉」。
關於這點我還諮詢了幾個在幹建築的朋友,他們說上梁是不會了,因為上梁是農村以前蓋瓦房,需要木樑,現在都是高樓大廈,是鋼筋混凝土。但封頂是必須的,不僅規矩不能少,還要選良辰吉日。另外一個木工朋友也說,只要是封頂了,凡是在場所有人,都會發點東西,比如肉水果等,甚至在食堂聚餐來慶祝。
今天這個故事就是關於,農村蓋新宅時上梁所發生的那些詭異事。陳孝飛,是我爺爺那輩人,現在早就駕鶴西遊了。這個故事就是發生在陳孝飛年輕時候,他舅舅蓋新宅那次。
他舅舅當時經營茶葉生意,是村裡最有錢的一個。當然陳孝飛也幫著舅舅幹活,所以他們陳家的條件很好。其實不光陳孝飛,當時村裡有一半人都跟著他舅舅幹活,雖然不是那麼富裕,但全村人幾乎解決了溫飽問題。要知道,其他村子還時常聽說有人成群結隊出去要飯,餓肚子很正常。
所以,村裡人都把他舅舅當恩人看待。因此,他家蓋新宅子,大家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當然錢他舅舅是不會要,但是鄉裡鄉親的送點磚瓦木頭什麼的,他還是很樂意接受的。
其實在過去的時候蓋房子特別簡單,不是你想像的那樣,動輒幾十萬。如果你親戚多,自己肯吃苦,蓋房子幾乎不要錢。你還在真別不信,我家老宅就是我爺爺自己一個人蓋起來的。磚瓦都是自己燒制,木頭山上自己砍,地就更不用說了,家家戶戶都有很多地。
講究的就是找個先生看看,無所謂的就找個村裡主事人瞧一眼就成。而且過去農村不像城裡,鄉裡鄉親關係都很好,誰家有事都主動忙活,不像現在的鄰居,幾年了都不知道是誰。
因此,沒用多久,陳孝飛舅舅家新宅子就快蓋好了,這天是他們家新宅上梁的好日子。全村男女老少都過去瞧瞧熱鬧,據說還請了城裡的風水先生。大家一看這木樑可了不得,整體暗紅,不用仔細看,就知道有不少年份了。說不定是哪個古宅拆下來的,價值不菲。後來聽爺爺說,那就是紫檀金木,聽得我啞口無言,小一米粗,上面雕滿了吉祥如意圖,足有10多米長,要是放到現在,那可不就發財了嗎?
隨著鑼鼓聲響起,綁著紅綢緞的木樑緩緩被人抬起。可就當上梁到屋頂的那一刻,死活抬不動,非常奇怪。這木頭最多幾百斤吧,木樑兩頭8個壯漢,居然最後這幾十公分,就是抬不起來。並不是大家沒有力氣,相反大家還覺得沒用勁。
就感覺木樑上方有個無形的東西擋著,多大的力氣都抬不上去,無奈只好抬下來,打算仔細瞧瞧。以前也不是沒發生過此類的事,大多都是四方拜一拜就好了,可今天這次有點邪門,用什麼辦法就是抬不上去。
眼看就要誤了時辰,陳孝飛舅舅急得上跳下串。這時先生兩眼緊盯木樑,一聲不吭,越看,臉色越難看。「不對,這木頭,你哪來的?」別管了快換個木樑就好。無奈,他舅舅只好按照先生的意思照辦,結果還真奇怪,換一根木樑,很輕鬆就上去了。
就當大家鬆一口氣的時候,先生開口了「事情還沒完,你先告訴我,這木頭哪來的。」先生說完就拿手一指地上那暗紅的木樑,對著他舅舅說道。
他舅舅也有些疑惑,這木樑已經沒用了,還問他哪來的幹嘛?「這是從朋友那買的」,不過他舅舅還是說了出來。
先生微微一笑,「是你同行吧,你們曾經鬧過不愉快吧。」陳孝飛舅舅吃驚地看著先生不由自主地說到「你咋知道?」
「我怎麼知道?哼,我當然知道,你知道這木頭好,知道這木頭貴,做房梁肯定好。但是你卻忽略了,這木頭並不是從古宅裡拆下來的,而是棺槨木。好在房梁沒上去,一旦上去,不出3日,必出事。」
聽完先生的話大家都是一驚,這下都低下頭仔細看,還真沒錯,尋常的紫檀金木,紅得發紫,而且金光閃閃的。可眼前的木頭暗紅的嚇人,像極了陰沉木,這樣的木頭當房梁,能好得了?
陳孝飛舅舅,對著那塊木樑又是祭拜又是祈禱,然後給他那所謂的朋友送了回去。「送回去了?經過這麼一出,你家要倒黴3年,但無大礙,多做善事就好。不過你那朋友可就難說了,一個不好可能……」
果真被先生說中了,3年內他舅舅做什麼都不順,於是乾脆就在家種茶不出門。而他那朋友卻遭殃了,生意賠了不說,還鬧得個家破人亡。據說到最後什麼都沒剩下,就剩一根暗紅色木樑。
好了這個故事講完了,故事告訴我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平時多做好事,會積德。不然他舅舅家為何無論如何這房梁上不去呢?當然也從側面告訴大家,有些風水之說,規矩,以及習俗還是要尊重的,你說是嗎?
好了這個故事講完了,故事很精彩,切莫與現實相照應,不可當真。好了謝謝大家欣賞,如果你心中也有故事,不妨評論出來,我們大家一起欣賞一下。
溫馨提示:本故事屬民間文學作品,杜絕封建迷信。配圖來自網絡,需要請聯繫刪除。了解民間文化,從欣賞故事開始。有您喜歡,才有半杯水作品存在的價值,就讓我們一起欣賞,這遺落民間的精神瑰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