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蠡小龍》
北宋神宗年間,彭蠡地方有條很神的小龍。這條小龍的大小跟小水蛇一般上下,唯一和蛇不同之處是:蛇走路是彎彎曲曲的,而它卻是筆直地向前走;蛇的頭一副兇惡相,它呢,卻長了餓善良的烏龜頭,人們見了它都不怕,相反地認為是吉祥。
一次朝廷水師南徵,幾十條軍船在大江風浪裡行駛,船顛簸得實在厲害,體質差的都差不多要嘔吐了。這時有一條白線穿波逐流而來,人們待要看個究竟時,它已經躍到主戰船的船臺上,原來是一條尺把長的小水蛇。船老大認識它,立刻向主帥稟告:「大人,這就是聞名的彭蠡小龍。它是條神龍,從這裡到洞庭湖止都是它的護佑區。這是來保佑我們的。請大人快快迎接,把它供放在清潔的寶盒裡!」主帥命令手下人取來一隻乾淨的香奩,恭恭敬敬地託到彭蠡小龍跟前,欠身施禮說:「請神龍屈駕進內休息,保佑我等平安。」小龍點點頭,隨即盤坐在奩字裡休息了。這時江浪果然小了許多,幾十條軍船行駛得又快又穩。到了洞庭湖,小龍便離開了。有人看見它跳上一條商船返回去。
彭蠡小龍顯靈的事流傳很廣,皇帝知道後,決定封它為濟寧王,並派專門禮官帶聖旨去加封。禮官來到小龍出沒的江邊,在老百姓祭拜小龍的祠堂神座前點起香燭召喚。不一會工夫,一條小蛇突然從空中飄落,穩穩地盤在禮官的肩膀上。禮官又驚又喜,連聲歡呼:「歡迎龍神爺,歡迎龍神爺。請龍神爺入座!」小龍大大咧咧地坐上神臺,禮官參拜後說:「下官奉皇上命,到此向您宣讀封您為濟寧王的聖旨。但您需齋戒三日才能接旨受祭,望神龍鑑諒。」小龍嚴肅地點了點頭,隨即遊到銀香奩裡,一連三天都不出來。
三日後,祠堂內彩旗招展,祠堂外圍滿了觀看的老百姓。禮官沐浴更衣,莊嚴地帶領其他官員步入正殿。香火剛點燃,小龍便從銀奩中徐徐遊出,昂首接受詔封。禮官念完聖旨,酌酒呈至小龍面前,小龍頭一低,一吸而盡,再斟再飲,連斟三杯。酒後的小龍,非常興奮,原來白色的身體,竟變成了紅紅的胭脂色,還會閃閃發光,像身上嵌滿珠子似的。接著,小龍又順著長長的香案臺子行走。香案臺沿刻有各種花草圖案,它遊到黃花圖案旁邊,身體就變為黃色;遊到紫花旁邊,身體又變成紫色;遊到青草樹葉旁邊,身體成為碧綠一片。身體經過紅、黃、綠三色的圖案旁邊,它就成一條多顏色的小龍了。官員們都被它的色彩變幻和豔麗驚呆了。它轉了幾圈,突然騰身上了屋梁,貼著吊掛著的紙幡條子來往穿行,身子像鴻毛一樣輕柔,靈巧極了。它表演了好一會兒,穿入神座的帳幕裡,有人輕掀帳幕看看,它竟不見了。可是第二天禮官回朝上船時,小龍又突然盤身在船後,它要護送禮官一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