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喝標哥的小酒,說南北的文化
(原創)作者:唐唐怪
本應該昨天寫的文章,因為前天貪杯,一醉醉了一整天, 傍晚時分才回過魂來,又因為前天晚上答應了郭教授,昨天要去他家小聚(一聚聚了三場),後果可想而知,昨天也是醉了一天。所以按照自己規定的一天一文,就沒辦法做到,遲誤了一天,只能夠今天趕稿,上午的時候還是頭暈噁心,下午時分,才微微清醒。遂,一杯清茶,一腦子的胡亂思緒,開始理一理,胡亂說一通。
前天答應標哥,要去百崎的標哥小酒館喝一杯,因為我嶽母這兩天就要回河北,之前答應標哥要在小酒館聚一下,因為我臨時有事,爽約了一次,這次再約,一定是克服種種困難,也要如期而至。本來駱偉民同學也要一起去的,因為莊總回到了泉州,並且帶著一支很大的隊伍,十幾個人,沒辦法聚在一起,只能夠分開兩場,各自行樂。
駱哥安排莊總、楊會長等人在茶館聚會。
我則是帶著太太和嶽母一起,到百崎的標哥家小聚。因為順哥晚上約了酒局,沒能趕來,喝酒的只有標哥、三嫂、王兄等幾個人,所幸的是,郭文川郭教授居然在開始前,趕來了。風塵僕僕,並且解釋來晚的原因,他在花園酒店本來已經開始了,因為接到標哥的電話,在那邊猛喝了幾杯,然後匆忙忙趕過來。為此,標哥很開心。我也很感激郭教授的情義。
一則,郭教授能夠這樣爽朗而豪邁的對待標哥,標哥應該高興。
二則,今天的飯局人很少(似乎從來沒有這麼少的人一起吃過飯),難得清靜而輕鬆。人少的飯局不僅輕鬆,而且能夠說說心裡話。
標哥說,今天人少,喝點好酒。人少喝好酒,人多,就要喝一般的酒了。這不僅是質量和數量的合理分配,還包含一層:眾人豪飲而縱情,三五小酌可怡情。
一個「縱」,一個「怡」,似有天壤之別。
在百崎喝了很多次酒,有人問我,百崎是一個什麼地方?我似乎還沒在文章中介紹過。百崎又稱百崎回族鄉,在惠安縣南部沿海的一帶,位於泉州灣的北部,洛陽江的入海處(所以郭教授喝醉之後經常吹牛,說,想吃小魚,出門抓一下就有了。想吃小蟹,出門抓一下就有了。想吃八爪,出門抓就抓不到,要去海邊找人買一下,也就有了)。百崎回族鄉東邊與張坂鎮交界(駱哥是張坂人,張坂似乎姓駱的很多,所以我經常聽人說張坂駱家。我曾經拍戲在月亮灣一帶,據說從泉州出發去月亮灣,要經過張坂。可是,那時候我沒有在意這個地方,沒有什麼印象。後來去莊總家喝酒,到過一次張坂,也是深夜趕去,深夜回來,也沒什麼具體的印象。倒是駱良清同志說過,他在張坂蓋的房子很大,要請我過去喝一杯,適逢十一,大家都很忙,就延誤下來了。也不知道,他還會不會請我們去張坂喝一杯)。西面與羅陽鎮毗鄰(所謂毗鄰,不過是一條路相隔開,其實就是連在一起的,緊緊挨著)。南面與東園鎮連接(東園鎮我沒有去過,不熟悉),西南與泉州的豐澤區東海大街和後渚港相望。我之前住在晉江的時候,到百崎喝酒,都是經過後渚大橋的。後來搬到泉州,跟著導航走,有時候經過後渚大橋,有時候卻從洛陽鎮那邊的一條路,也可以到百崎。
百崎回族鄉在泉州臺商區也被稱為:八閩第一個回族鄉。據說,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是回族,而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姓郭,並且家家戶戶在臺灣都有親戚,長久以來,百崎回族鄉的人民就形成了一個非常獨特的群體。
百崎郭姓群居,家廟自然也大。
百崎郭氏家廟是一座構築典麗、恢宏壯觀、凸顯明代建築風格的古祠。全廟長37.6米,寬17.6米,屋脊高達9米,為皇宮式的木石結構建築。37.6米、17.6米和9米這樣的數據組合,一方面肯定是有它建築學的合理性,諸如建築更加穩固、抗風力更強等。但是從美好寓意或者祖先的暗示等方面,它應該還有其獨特的道理。我不懂建築學,很遺憾無法找出答案。
但我相信我的猜測一定存在合理解釋。
關於郭氏在百崎的淵源,有一種說法是:百崎回民的開基祖郭仲遠於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從泉州法石(今石頭街),帶著妻兒遷到後渚港畔的惠南海濱,就在這個風景秀麗的奇山之下安居樂業,生息繁衍,至今600多年,發展成為現在1.3萬多人的百崎回族鄉。大門上面匾額題字「汾陽衍派」,「汾陽」是漢族郭姓的堂號,源於他們的始祖郭子儀曾經被封為「汾陽王」。
百崎郭氏既然是回族,為什麼自稱是漢人郭子儀的後裔呢?
有人解釋說,元朝時發生了一起「反色目」的排外風波,郭氏回民為求得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只好寄托在汾陽郭氏望族的名分下。宗祠裡的楹柱上還題有這樣一副楹聯:「祖汾陽派富陽族螺陽三陽開泰,原晉水分法水聚奇水萬水朝宗。」
這與大門的匾額異曲同工,當時的嚴峻局勢可窺一斑。
我對上述的佐證有些不敢苟同,汾陽衍派中的汾陽,不可以直接理解成汾陽,更加不可以理解成汾陽王。如果聯繫,作為歷史佐證,未免有些兒戲。
我查閱過一本名為《閩行廣緣錄》的德文書籍,是由中國語言大學的韓少林教授翻譯的。裡面記載,曾經有一波阿拉伯的穆斯林,來到中國經商,所經途徑就是現在的「海上絲綢之路」。這一波人最初定居在杭州府的富陽縣,那裡有個村叫「郭家村」,這一波阿拉伯來的穆斯林機緣巧合的就在那裡定居下來。歷經數代繁衍,直至郭德光(我曾經翻閱過郭子儀的各類傳記,諸如自傳、別傳、評傳一類的,都沒有出現郭子儀後代有郭德廣之記載)。 郭德廣的阿拉伯名字譯音為:伊本·庫斯·德廣貢。其中「庫斯」與「郭氏」諧音。
我覺得這就是百崎回族鄉裡回族人卻是漢族郭姓的真實原因。
我初到泉州的時候,認為南方人喝酒,一定不如北方人。經過幾次歷練,才幡然醒悟。在我印象中,泉州人嗜酒,愛酒,懂酒,事事離不開酒。駱偉民說,跟閩南人做事情,先要喝酒,不喝酒,沒有事情可以做。標哥說,如果真的喝起來,南方人的酒量,還是不敵比方人。北方人總量是勝過南方人的。我沒有仔細論證過,姑且聽之吧。
南方和北方的酒風,卻是不同。在文化上,也是有很大的差異。
南方四季如春,山清水秀,小橋流水,不同於北方人的四季分明,山高水遠,大河大江的。我發現果然是古詩詞中形容的那樣,南方的山,真的是清秀。就像十七八歲的女子,娟秀,內賢,柔媚,婉約。南方的山水之所以入畫好看,因為南方的山水,就像是用墨汁潑上去的,再趕上雨霧天氣,朦朧一體,宛若仙境。而北方的山水,大別於南方。我經常對別人說,北方的山,是刀劈斧砍出來的,稜角分明,凜冽,肅殺。透著一股讓人不寒而慄的氣勢。
我之所以用山水做比較,是因為我堅信,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人群性格的群像形成,離不開地理環境,地理環境的優劣,決定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的性格。
人和動物一樣,都有歸屬感。但是,因為一些極端情況,與生俱來的歸屬感,就會喪失。比如不和諧的家庭,有些人很依戀家庭,但是有些人一旦離開家,就再也不想回去了。有些人無論走到哪裡,都心心念念著故鄉,但是有些人一旦離開故鄉,就再也不想回去了。
我曾經舉過一個不太好的例子,我有許多東北的朋友,一旦離開故土,就把祖宅賣掉了,轉而在新進發展的地方買房,紮根。而閩南的人,基本都是,無論去了哪裡,或是在南洋打工賺到了錢,第一件事情一定是回家蓋大房子。我們不能說閩南人比東北人更加愛故鄉,只能說,有些故鄉,很容易讓你去熱愛;有些故鄉,即便你想去熱愛,卻很難讓你的愛,得到該有的溫度。
我堅信,南北文化的差異,究其根源,在於地理位置。
雖然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但是一方人卻有著一方的情義。東北的漢子像疾風烈火,中原的爺們俠肝義膽,閩南的男人敢於拼搏。雖然是褒獎,但是人終究無法抗拒自然的。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三年前我在北方,專注導戲;三年後我在閩南,專業喝酒。
在北方的時候大家叫我唐導,現在我叫唐唐怪。
喝酒大王郭文川教授
標哥 郭文川教授 和 唐唐怪在一起
郭教授的酒量不是全部吹牛的
炸肉丸是惠安特產,標哥說,小時候只在過年的時候有的吃
螃蟹的最新做法,酒店改良家常版
紅酒結晶,可遇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