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獵人,不管是天使還是魔鬼,不管是嬌嫩的嬰兒還是步履蹣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還是天神般的男孩,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這就是對費米悖論的解釋。」
推薦導語
《三體Ⅱ:黑暗森林》是一部極具開拓與探索價值的科幻佳作,榮獲2006年度第十八屆中國科幻文學銀河獎科幻特別獎。小說想像豐富、邏輯嚴密,深受讀者喜愛。
作者簡介
劉慈欣,生於六十年代,祖籍河南,現居山西娘子關。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高級工程師。自1999年開始科幻創作以來,已發表短篇科幻小說三十餘篇,出版長篇科幻小說五部,創下連續八年榮獲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的紀錄。長篇力作《三體》開創了《科幻世界》連載原創長篇的先例,榮獲「雨果獎」,一舉成為2006年度最受關注與歡迎的科幻小說。劉慈欣的作品宏偉大氣、想像絢麗,既注重極端空靈和厚重現實的結合,也講求科學的內涵和美感,具有濃鬱的中國特色和鮮明的個人風格,為中國科幻確立了一個新高度。
內容簡介
三體人在利用科技鎖死了地球人的科學之後,出動龐大的宇宙艦隊直撲太陽系,面對地球文明前所未有的危局,人類組建起同樣龐大的太空艦隊,同時利用三體人思維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訂了「面壁計劃」。
出乎意料地,社會學教授羅輯被選出作為四位「面壁者」之一,展開對三體人的秘密反擊。雖然三體人自身無法識破人類的計謀,卻依靠由地球人中的背叛者挑選出的「破壁人」與「面壁者」進行智慧博弈。
在這場你死我活的文明生存競爭中,羅輯想到一個對抗三體文明入侵的辦法。他證實了宇宙文明間的黑暗森林法則——任何暴露自己位置的文明都將很快被消滅。
藉助於這一發現,他以向全宇宙公布三體世界的位置坐標相威脅,暫時制止了三體對太陽系的入侵,使地球與三體建立起脆弱的戰略平衡。
此外,小天為大家總結了詳細的黑暗森林法則內容~
黑暗森林法則
黑暗森林法則在《三體》系列中共有四個版本,分別為:葉文潔-羅輯理論、概率理論、咒語實驗理論和宇宙戰爭理論。
法則內容:
一旦某個文明被發現,就必然遭到其他文明的打擊。
葉文潔-羅輯理論:
基本公理: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兩大重要概念:
1.猜疑鏈:雙方無法判斷對方是否為善意文明。
2.技術爆炸:文明進步的速度和加速度不見得是一致的,弱小的文明很可能在短時間內超越強大的文明。
羅輯補充的五點假設:
1.宇宙裡的文明只有最低程度的善意。
2.交流一定會暴露文明的位置。
3.文明之間的競爭殘酷程度與黑暗戰役相當。
4.不同智慧物種間難以溝通。
5.任何文明都有很長的壽命。
概率理論:
宇宙中有很多文明,總會有文明對被廣播坐標進行打擊。
咒語實驗理論:
1.高等文明存在大殺器。
2.黑暗森林打擊及時準確。
3.高等文明優先選擇打擊而非溝通。
宇宙戰爭理論:
主流戰術決定戰爭形態。
推薦實感
當人類文明遭遇到外來更高的三體文明的入侵時,就像當年土著人遇到了手持獵槍的白人,就像當年閉關自守的中國遇到了西方列強,但與之不同的是,外星空文明入侵的目的只有一個:毀滅人類文明。
那麼,人類將何去何從?
在這裡,劉慈欣對現實的描寫非常接地氣:在得知三體文明要入侵時,居民小區的大爺們仍舊想著傳宗接代,仍想著百年之後能有一處墓穴讓後人記得。
在這裡,有對當今科研人員的敬重和嘲弄。一流的科學家像丁儀、希恩斯對於科學的不懈追求仍舊是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原動力。但對於一些現實的科研人員狀況,書中這樣說:
「你做一名學者是不合格的,你從事研究,既不是出於探索的欲望,也不是出於責任心和使命感,只是把它當做謀生的職業而已。
你有很多與一名嚴肅和經驗的學者不相稱的行為,你做研究的功利性很強,常常以投機取巧為手段,譁眾取寵為目的,還有貪汙研究經費的行為;從人品方面看,你玩世不恭,沒有責任心,對學者的使命感更是抱著一種嘲笑的態度。」
最精彩的是「水滴」擊穿人類太空艦隊的一幕。水滴,是三體文明進攻人類的武器,「像一滴聖母的眼淚」。光學顯微鏡放大到極限一千萬倍,其表面仍舊是絕對光滑的鏡面。水滴以每秒三十公裡的速度穿透星際艦隊的戰艦,自身速度未受阻,並且可以折角轉向,造成人類戰艦爆炸。「這種魔鬼般的飛行,展示了一種完全在人類理解力之外的太空驅動方式,這種驅動之下的水滴仿佛是一個沒有質量的影子,像上帝的筆尖一樣,可以不理會動力學原理隨意運動。」
在人類文明被摧毀之時,在一片混亂聲中,理智的幾艘戰艦選擇了逃離,重新開啟一種新的人類文明,就像當年的亞當夏娃被上帝趕出伊甸園一樣。
在人類文明生死存亡之際,只有基本的原則才是制勝的利器:「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這就是知己知彼。
在這樣的原則下,才能推出: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
理解了宇宙的基本運行規則,才明白:能夠遏制三體文明攻擊的是將三體文明的位置「公之於眾」,使之成為下一個「人類文明」。
「太陽快落下去了,你們的孩子居然不害怕?」
「當然不害怕,她知道明天太陽還會升起來的。」
作為一本「史無前例」的劉慈欣新古典主義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它的內容無疑是極其精彩的,而它所表達的道理,同樣也是極其深刻的。他用短短幾句話揭示了宇宙文明的公理,它是那麼的黑暗,那麼的令人恐懼。千百年來,人們對於與外星文明和諧相處、友善交流的美好的願望在一瞬間被無情的破滅了,赤裸裸的現實仿佛被掀開,新的思考將宣告開始。
但這畢竟不是一本黑暗小說,在書的最後,人類與三體人的對話,重新喚醒了愛的美好。縱使災難毀天滅地,也不能撲滅存在於兩個文明之中愛的火焰。三體人的愛在災難中萌發,人類的愛在災難中成長。愛,似乎也是宇宙文明的終極公理。就像作者所言:也許有一天,燦爛的陽光能照進黑暗森林。
三體系列精彩書摘
1.無際的太空就這樣在它黑暗的懷抱中哺育出了黑暗的新人類。
2.伊文斯:「我的主,您需要我們。」
三體人:我害怕你們。
3.通過忠實地映射宇宙來隱藏自我,是融入永恆的唯一途徑。
4.普通人的目光,是他們所在地區和時代的文明程度的最好反映。
5.你不要局限於小說的情節,要去想像她的整個生命,而真正寫成文字的,只是冰山的一角。
6.對大自然的美很敏感的人,本質上都是善良的。
7.其實,末日是一段很美的時光,甚至可以說是最美的時光。
8.生活需要平滑,但也需要一個方向,不能總是回到起點。
9.我的心已是一堆燃燒過後的灰燼,沒有憤怒的能力了。
10.不不,別說在哪兒!一知道在哪兒,世界就變得像一張地圖那麼小了;不知道在哪兒,感覺世界才廣闊呢。
……
感興趣的TUSTer們可以摘抄收藏哦~
薦書人:人工智慧學院 2019級 郝思源
分享理由:伴隨著愛與黑暗森林,讓我們一起走進劉慈欣的三體世界。
圖文來源/郝思源
本期編輯/南強俊
審校編輯/袁浚傑
監製/黨委宣傳部 駱妍 鄭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