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紅與黑》是西方的紅樓夢,年輕的時候,初讀這本小說不懂裡面的於連為什麼費盡心思向上爬,只關心他的愛情。
長大後的我才發現,曾經的我們都是於連的縮影。
出生於維立葉爾小城一家鋸木工廠的於連,從小身材瘦弱,整日抱著書,在家中被看成是「不會掙錢」的「不中用」的人,常遭父兄打罵和奚落。
即便這樣,他也不肯放棄看書,對於他來說,書就是他向上的力量。
也正是因為他從小就愛讀書,精通拉丁文的於連順利進入市長德·瑞那的家中,成為一名拉丁文教師。
而這也是於連心理發生改變的一大原因,離開了鄉下的於連,來到了市長家裡,他看到周圍的東西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他開始有了虛榮心,拼命的想爬上上流社會。
他為了這一切不惜去勾引市長夫人還有伯爵的女兒馬蒂爾德。
長相俊美、才幹出眾的成功了,他把自己偽裝成一個地地道道的上流社會的人。
而他也離自己的心越來越遠,他討厭自己的出身,自卑又自負。
自卑於自己的出身,時時刻刻都在擔心對方瞧不起自己。
他看不起上流社會的虛偽狡詐,教會中的暗流湧動,可忽略了存在即合理這種說法。
一方面他想飛黃騰達,就必須抹殺自己內心深處的人性和天真,然而另一方面,他又鄙視虛與委蛇的成功人士,所以他自己一直陷於兩難境地。
這種分裂讓他越來越痛苦,最終,他與命運妥協了,他認清了自己的身份,無論自己再怎麼努力,他都無法戰勝內心的自己。
在一個晴和的日子裡,於連走上了斷頭臺,結束了對上層生活的幻想,也結束了他夢想的一生,或許對於連來說,一切都結束了......
他一生都在為自己心目中的那個理想索取努力,只是他沒有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是於連,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是願意腳踏實地,靠自己的努力去奮力打拼,用實力去贏得鮮花和掌聲;
還是選擇唯利是圖,甚至拋棄底線,來妄圖尋求人生的捷徑?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那些靠虛榮來裝點門面、靠徵服別人來標榜成功的人,終究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只有那些敢於正視人性弱點的人,才有機會蛻變成真正的強者。
在法國的文學界,更是給予了《紅與黑》超高的評價,稱其為「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
而創造了這部偉大小說的正是其作者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
《紅與黑》在文學史上影響深遠,開創了後世「意識流小說」、「心理小說&34;靈魂的哲學詩」。
這本書從出版以後,曾多次被拍成電影、戲劇。
不僅日次,這本書還受到了很多名人的喜愛,就連美國教授費迪曼都說:司湯達的《紅與黑》已顯示了20世紀小說的方向,因為它帶給人們的是更富真實感的精神內涵。
《紅與黑》還與我國作家路遙的《人生》極其相似,被廣大讀者譽為「人一生至少要讀一次的書之一」。
在豆瓣上評分高達8.5分,眾所周知,很多獲得過矛盾獎項的作品在上面的評分才不過7點幾分,而這一本僅能給如此之高,看來深受眾人的喜愛。
每當我在人生路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我都會拿出來《紅與黑》反覆閱讀。 給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精神力量。
如果你在尋找一部能夠讀的進去的世界名著,如果你希望在幾百年前的老作品中體會到酣暢淋漓和曲折離奇,那麼這部《紅與黑》是最佳選擇,沒有之一!
讀完全書,你便會發覺,你從此就沒法擺脫它。它那麼有激情,又那麼神秘和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