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明知對他的愛,開始就不應該,我卻願將一世交換,他一次真心對待。我是寧可拋棄生命,痴心決不願改。為了他,甘心去忍受人間一切悲哀,在我心中,這份濃情,沒有東西能代。肯去承擔愛的苦痛,敢去面對未來,我是寧願改我生命,痴心也不願改。」——83版《射鵰英雄傳》插曲
83版港劇《射鵰英雄傳》中的楊康(苗僑偉飾演),是第一個令我懷疑自己三觀的人物:明明是個反派,認賊作父,貪慕富貴,但是當他身死鐵槍廟的時候,沒覺得大快人心,反而覺得惋惜、失落,為他和穆念慈竟天人永隔而悵惘了很久……
其實從電視劇中呈現的人物形象來分析,楊康佔據了先天的優勢,即今天通常所說的「不怕反派壞,就怕反派帥」,比照憨厚淳樸的郭靖,風流倜儻的楊康無疑更容易得觀眾的眼緣;此外從服化道的角度上,因為他小王爺的身份,每一次出場都是錦衣華服,意氣飛揚,自然更容易奪人眼目——但是僅僅如此,楊康便能混淆人的是非觀念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否則,歐陽克也不會招人厭棄了,原因在於,楊康這個人物的塑造,掐住了「可恨之人亦有可憐之處」這個點,所以令人無法徹底厭恨。
楊康被人不齒,首先是他認賊作父,但是他是「遺腹子」(當然實際上不是),從他生下來,他的認知裡,完顏洪烈就是他的父親,後來雖然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但是按照正常人的思維,能一下轉變過來嗎?——如果真的馬上轉變、渾然不顧十多年的養育之恩,那才是真正的無情無義;
楊康最被人詬病的,是他明明是大宋子民,卻為金人鞍前馬後,更試圖通過完顏洪烈,登上金國太子之位,但是仔細分析這一點,並不足以成為楊康被唾棄的理由:在楊鐵心找到他們母子之前,他一直認為自己是金人,他行事的出發點,也是基於金國小王爺的身份,他心裡的家國與郭靖心裡的家國從一開始就不一樣,如何能要求他和郭靖做出一樣的選擇?
除了這些大是大非,包惜弱的溺愛,丘處機的教其武而不立其德,都錯過了能促使他成長為一個好人的機會,等到他成年了,才來告訴他從前的一切都是錯的,然後,要求他懸崖勒馬,幡然悔悟,這,太不現實了吧?
這樣一個反派人物,偏偏又有深情一面,對穆念慈,由開始的戲弄到後來動了真情,甚至因為她而殺了歐陽克,而古往今來,愛情又是最無法令人漠視的感情,他和穆念慈的悲劇,令他成為一個無法讓人真正痛恨的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