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是期待以孫大聖開掛人生,卻一不小心成了鬥戰勝佛?

2020-08-03 讀書方知味

文/賴樟齡


誰不是期待以孫大聖開掛人生,卻一不小心成了鬥戰勝佛?

作者/賴樟齡


在西天取經團隊中最備受追棒的,無疑是孫悟空。

知乎上有一個問答:你覺得喜歡之前的齊天大聖還是後來的鬥戰勝佛?

投贊成票的幾乎全倒向齊天大聖。

孫悟空是那麼的英勇無畏,行俠仗義,敢於向強權挑戰,以至我們年少時扮演角色時個個都爭當孫悟空而面紅耳赤爭執半天。

孫悟空從美猴王到齊天大聖再到鬥戰勝佛,經歷了兩次的人生轉變。

從少年狂妄,到成長後鋒芒的褪去,那生命經歷中把稜角磨去,得到冷靜溫和的處世方法反而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年少輕狂,而從帶上緊箍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成長從此開始開掛。

西遊記中,孫悟空降伏妖魔最多,功不可沒,但受到的委屈也是最多的。

但細想一下,誰的人生沒有委屈?

一部西遊記就是人的一生經歷,前半部分是孩子,後半部分是成人世界。

誰的少年不意氣風發?誰的中年活得不憋屈?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兩個字。

但,沒有人會永遠活在過去中,所以,沒有誰的人生是一成不變的。


1


儘管憑能力得了齊天大聖,但他至少是沒有成長的孩子。

他剛降生時眼裡冒出兩道神光,射衝鬥府,驚動了天上的玉皇大帝;

且是一隻長得比較帥氣猴子。

除了這些得天獨厚的不凡和天賦異稟的天生資質外,

無父無母,無名無姓,沒有什麼特殊背景沒有來歷,他只是一隻山中孤獨的石猴。

孤苦伶仃,風雨飄搖。

為學本領,拜師菩提祖;

為了尋一件稱手的兵器,大鬧東海龍宮;

與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禺狎王,結拜,廣交朋友不分白黑兩道。

在第342歲時,為求長壽而大鬧地府,竟擅自勾去生死簿中自己的名字;

千方百計讓自己成長,為自己的未來著想。

原來那時他是一個沒有雨傘而選擇只能奔跑的孩子。

他只是千方百計地為自己創造條件。

知乎熱榜上有一個問答:

年少要輕狂還是穩重?在二十歲左右的年紀,寧肯輸給衝動也不敗給所謂的穩重;


很多人把自己的害羞、不必要的保守、假清高、甚至思維反應慢美其名曰為穩重,就因為這些所謂的穩重錯過了諸多風景。

在該奮鬥該發力的年紀卻選擇收斂夢想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記得那一年畢業會酒,我們趁著酩酊大醉,吹牛著要成就什麼什麼事業,「行!兄弟!就衝著你有志氣的這句話,乾杯。」我們互相吹捧著!

結果,那一夜,大家集體爛醉,在一個房間東倒西歪到天亮才逐一難捨而別離。

曾經,血氣方剛,不知天高地厚年齡,以為世界是自己的,原來那就是人生的年少輕狂。


2


誰不是期待以孫大聖開掛人生,卻一不小心成了鬥戰勝佛?

影視劇中的〈西遊記〉

他一直在依靠自己的本領打天下。

得了弼馬溫,哥哥,這,你已經從妖轉為神了呀,

玉帝說已經是正式員工,就從從基層做起吧!

卻還不滿足,在南天門大打出手;

結果,天庭被打破規則。

無奈再次封孫悟空為齊天大聖並掌管蟠桃園;

見王母娘娘生日竟然不請自己而生悶氣,於是又偷吃蟠桃、偷喝仙酒、偷吃仙丹並擾亂蟠桃盛宴;

人生,誰不想激流勇進,憑藉少年的勇猛,一蹴而成,而功成名就?

一部印度電影登上中國大熒幕,單日票房穩居清明檔新片第一,並牢牢坐穩新上映電影票房的頭把交椅,上座率、觀影人次一路領先,上映3天票房就已破億。


《起跑線》。


影片講述了印度夫婦為讓女兒上個好學校,從普通人家「穿越」到上流富人區,又「穿越」到貧民窟,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是的,沒有好的父母,他已經遠遠地輸在了起跑線,不能在甘願平凡地慘輸下去。

而在取經的五人行中,

豬八戒是道祖的徒弟,太上老君是道教的創始人,玉帝才會如此重視,所以豬八戒一上天庭就是統領十萬水兵的天蓬元帥,蟠桃會上有資格被邀請的大V以上級別;

而沙僧是巫妖族鎮守月宮的大將,就因為這個背景,在天庭招安時,沙僧成了玉帝身邊的捲簾大將;

就連唐僧坐騎的白龍馬也曾是西海龍王敖閏殿下的三太子!

而唯獨他沒有背景沒有資歷,而只是憑個花果山的美猴王依靠努力和七十二變造化一步一步地白手起家,從膽大妄為的妖猴擠身列入天庭的齊天大聖。

不被邀請是什麼樣的滋味?年少氣盛的他受不了這份窩囊氣。

於是他成了那個偷吃蟠桃、偷喝仙酒、偷吃仙丹並擾亂蟠桃盛宴的孩子。

惹惱了玉帝,派十萬天兵天將架布天羅地網,卻成就了以分身術戰勝十萬天兵得以名震天下的名符其實的齊天大聖。

少年狂妄幫他的人生走向了一個巔峰的拐點。


3


然而,人生若處處不設限,就會泰極否來。

那一次,佛祖設計讓他賭:若逃得過手掌心,這天下便是他的;

若逃不過就得接受懲罰。

在以為戰無不勝時,使出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裡的絕招也逃也不出如來的手掌心。

你再怎麼強,再怎麼懟,本領再大,實力再強,你可以繞過天庭,卻都逃不過法則。

如來佛祖把他壓在五行山下。

花五百年時間,買了一個人生的教訓。

多少人無法跳出功成名就時。

就像茨威格所說的吧,&34;

少年得志、大紅大紫,「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為他未來頭戴緊箍咒的人生埋下了伏筆。


4


誰不是期待以孫大聖開掛人生,卻一不小心成了鬥戰勝佛?

〈真假美猴王〉

真假美猴王中,六耳獼猴」化作孫悟空的摸樣,大戰孫悟空,勝負難解難分,鬧到上天入地下海;

當唐僧念緊箍咒,竟然兩個都喊疼;

顯然,真假孫悟空實力不分上下。

兩個孫悟空你說我是假的,我說你是假的。

最後,兩人一直打打鬧鬧,直接往如來處去。

如來正在給眾徒講經,聽到喧鬧聲,笑著告訴大家:你們看,二心爭鬥來了!

《西遊記》第五十八回中  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實際上兩個兩個猴子都是真的,不同的只是他們的心。

最後孫悟空一棒子打死「六耳獼猴」。

孫悟空打敗的是貪慾,是狂妄。

孫悟空,這一次徵服自己,意義遠勝於前次的鬥敗了十萬天兵天將。

也許,人生的道路上,你名利雙收,你戰勝了無數次的別人,但,獨欠了一次戰勝自己的機會。

佛陀說:「一個人戰勝一千個敵人一千次,遠不及他戰勝自己一次」。

人,人最大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一步一步的設計讓孫悟空達了取經隊伍的要求,這是冥冥中頂級設計的安排。

你要在這天地中存在並有所作為就必須遵守遊戲規則中洗淨鉛華。


5


齊天大聖戴上金箍的那一刻,他再也不是欲所欲為的那個齊天大聖了,

從少年狂妄,到成長後鋒芒的褪去,那生命經歷中把稜角磨去,得到冷靜溫和的處世方法反而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年少輕狂,而從戴上緊箍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成長從此開始開掛。

一路坎坷中,

唐僧動不動就給孫悟空念緊箍咒。

被封為弼馬溫時悟空上天之後對著玉帝只是唱了個大喏,還自稱老孫;

自西天取經後孫悟空對玉帝諸神態度和禮貌的前後轉變:

降服黃袍怪以後,行者見玉帝如此發放,心中歡喜,朝上唱個大喏;

最關鍵的那一次山兜山金山兜洞的怪,把孫悟空的金箍棒搶走了,行者朝上唱個大喏道:&34;萬歲!萬歲!臣今皈命,秉教沙門;

&34;這一次孫悟空第一次以臣自稱,態度完全不再孤傲;

降服青牛精後,對玉帝一口一個陛下,一口一個天尊,也許是對自己之前無禮自大的羞愧。

之前那個狂妄的齊天大聖不見了。

每個人都期待成為齊天大聖,卻一不小心成了鬥戰勝佛。

這個世界就是越長大越發現自己對世界的很多事情無能為力。

人生遇到的東西越多,見過的世面越廣,就覺得自己越不行,就會越發的謙虛,當遇到對手被折磨得遍體鱗傷時,才發現傲慢是一種坐井觀天的偏見。

他要闖過多少規則,要走多少曲折的路付出比別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才能明白人生的哲理?

多少年來,我為我們當初互相吹捧的那些大話而臉紅,然而我們卻也為年少曾經瘋狂而意氣風發而驕傲。

知乎上有一個高贊的問答:

真正的成熟是怎樣的?

真正的成熟是能夠接受這個世界本來的樣子
忘記所謂的「你以為」。


那就是:逐漸看清了生活的全貌,也真正看清了自己。


6


誰不是期待以孫大聖開掛人生,卻一不小心成了鬥戰勝佛?

〈動漫西遊記〉

《三打白骨精》中,唐僧師徒西行,到達碗子山老虎嶺

孫悟空三次毫不猶豫地打死了妖精化成的:「女兒」、「老婆婆」、「老翁」。

於是唐僧大怒並念緊箍咒並趕他回花果山。

原著中:接了貶書道要拜別師父,「師父,我也是跟你一場,又蒙菩薩指教,今日半途而廢,不曾成得功果,你請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


這悟空有多大的變化?從一個少年輕狂、粗暴無理、大鬧天宮的潑猴,到這般被驅趕也不敢相忘菩薩當初交代的使命?

就連最後的師徒之禮而唐僧是如何的絕情的拒絕:「我是個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禮!」


就連本領不如他的八戒也在乘機挑撥誣衊,火中加油:白骨是悟空所化!

而在另外一場遭遇蟒蛇精時,孫悟空在想要從蟒蛇精的肚子出來的時候,豬八戒乘機不斷擊打蟒蛇,就是能夠給孫悟空造成傷害。

人生不落難,又怎知人心深不可測?在落難時,又有多可憐?又有多少人是在乘人之危而落井下石?

臨別再三交代唯一可靠的沙僧道:「賢弟,途中更要仔細。倘一時有妖精拿住師父,你就說老孫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聞我的手段,不敢傷我師父。」

而他最後所能做的是認真叮囑沙師弟注意路上保護師父的安全,盡力把師徒最後的責任盡完。

明知道師父會念緊箍咒懲罰,明知師父會大怒之下將他掃地出門,而他仍堅持自己的原則。

他知道這次取經的意義,也更清楚自己身上的責任,他更知道妖精吃了唐僧的後果。

這時的他絕不再是一個撒潑的妖猴,也不是五百年前膽大包天大鬧天宮的大聖,

此時的他拎得清輕重,辨得明是非。

他沒有責怪八戒的挑撥,也沒有記恨師父的無情——你看他只是:噙淚叩頭辭長老,含悲留意囑沙僧。

如果選擇還擊,敗的不是他一個人,而是全軍覆沒,整個取經隊伍就會潰散。

而他已經有當年五行山下的壓頂的教訓,而這一次再也擔不起比當年壓在五行山下更大的罪責。

作為西天取經保航護駕的第一責任人,不會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

他知道跟頂級設計對著幹的後果,那是只有玩火而自焚。


7

誰不是期待以孫大聖開掛人生,卻一不小心成了鬥戰勝佛?

一部西遊記取經路上經歷就是一個成年人的世界經歷。

連大聖的成年人世界都得如此「憋屈」,我想,作為普通人,沒有誰的人生會比較容易。

一個成熟的人知道自己再也輸不起,他知道什麼東西鋒利,什麼東西厲害,什麼東西傷人,什麼東西不能惹,知道什麼東西永遠不能碰。

成年人不再將自己碰得傷痕累累,不再四面樹敵 ,因為吃過年少輕狂的虧,躺過年輕莽撞的坑,不能再第二次重蹈覆轍,他已經輸不起,人生有幾個百年?委曲求全和隱忍是對自己後半生最大的保全。

網傳有一個被拆遷戶,因為抵抗過於尖銳,所以拆遷隊找許多理由以面積過大,以非法加層的正當理由而被拆遷。

誰的人生不委屈?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兩個字。

世界總有不公的地方。

當能力上限時,只能選擇有利於自己的抵抗方式,比如據理,比如繞道而過,比如以柔克剛。

如果沒有那就選擇委屈, 選擇原諒,與世界和解是為了最大限度的放過自己。

成人的責任大於一切。

寧願自己一時的委屈,所以選擇了與現實妥協,因為活著的不僅僅是你自己一個人,背後還有你的上有老下有小的那個家。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彌天真,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後半生尚存的實力,以有苟延殘喘之力。

知世故而不世故絕不是流於合汙,而是出淤泥而不染,褪去鋒芒是為了獲得沒有阻力的環境更好的成長自己,得已去繼續自己要走的人生方向。


註: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齊天大聖最終也免不了成為被萬人供奉走上神壇的鬥戰勝佛
    齊天大聖在蒲松齡筆下成了供人膜拜的泥胎,對信眾偶爾顯靈,對不信之人絕不放過,務必加以懲罰,而這一切都是為了香火的繁盛。孫悟空已不是之前的孫悟空蒲松齡時候,孫悟空已經是取經成功,修身成佛很久的鬥戰勝佛了,環境變了,地位變了,那種所謂的保持初心當然就只是一種理想,根本不現實了,因為鬥戰勝佛永遠不可能再去用一個石猴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了。
  • 瓊漿玉液醉,鬥戰勝佛戰九頭怪!首發
    有一次,機會終於出現了,天魔神君,在襲擊天界的時候,被二郎神君楊戩和鬥戰勝佛孫悟空等天兵神將打成了重傷,逃到了黑耀山裡面繼續閉關修煉的時候。他就趁此機會,趁虛而入買通了四大妖王和魔王,她們聯合進行在妖魔兩界試圖起兵造反,想把天魔神君給控制了找機會,把他予以殲滅。
  • 《鬥戰勝佛》:張馨予秒變「嬌羞」,連孫悟空都無法逃脫
    《西遊記》一個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而關於師徒三人的故事至今也從未斷過,2020年了已經不知道多少導演翻拍和延續他們三人的故事,其中最燃的故事莫過於鬥戰勝佛孫悟空。從此,孫悟空並不是原著中那個石頭中潑猴,而是被人們賦予了更多的東西,變成了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
  • 鬥戰勝佛職位排在觀音之前,觀音為何沒意見?別小瞧她另一個身份
    我們看過《西遊記》原著或者是電視劇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在他們受封的時候,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而悟空被封為鬥戰勝佛,所以西天諸佛的排名順序就有了新的變化,而鬥戰勝佛孫悟空是排在南無觀世音菩薩前面的其實不管是論資歷還是地位,孫悟空都趕不上觀音菩薩,甚至要低上幾級,那為什麼鬥戰勝佛能排在她前面呢?
  • 從齊天大聖到鬥戰勝佛,這本書立體呈現了猴王一生的高光時刻
    三、捨身成仁的鬥戰勝佛西遊記的結局是:唐三藏師徒四人一馬歷盡九九八十一難,成功前往西天取得真經。之後,孫悟空被封為鬥戰勝佛。後人續寫了《西遊記》,有了後來的《西遊記後傳》,後傳講的是取得真經之後的三百年,如來佛祖圓寂,魔頭無天殺上天庭,自封「無天佛祖」。
  • 蕭炎最終能成為鬥帝,一路走來,是掛多還是他的努力更多一點?
    蕭炎從一個天才變成一個廢柴,又從一個廢柴變成天才,都是因為有藥老的存在,但不可否認的是,蕭炎若是沒有藥老的幫助,他是絕對不可能到達鬥帝那個級別的,新一君認為他頂多到達鬥尊巔峰,那麼蕭炎最終能成為鬥帝,是掛多還是他的努力更多一點?
  • 別說你叫鬥戰勝佛!出自邢洛可
    「大哥,你回來了,快點,我們來鬥個地主「我沒理會,我覺得疲憊的很。當年囂張跋扈的猴子怎麼變成了這麼個德行。我看不慣。現在的他,如來是歡喜的,玉皇老兒是歡喜的,滿朝神仙是歡喜的。但我不歡喜。這還是那個臭猴子?
  • 弼馬溫和鬥戰勝佛,你願意成為哪個?
    一個女孩子,沒有當上全職太太之前可以是父母手上的明珠,可以懷揣自己的夢想,還可以去實現人生的各種可能。但是這個女孩變成全職太太以後,仿佛這個世界對她是另眼相看了。嫁入夫家,要孝順公婆,要養育孩子,還有承包各種各樣的家務。有的時候,對於夫家來說,女孩是外人,一切要以夫家為重;對於娘家來說,女孩是潑出去的水,一切與娘家無關。在夫家和娘家之間,女孩變得無依無靠了,裡外不是人。
  • 西遊記中,八戒、沙僧為什麼成不了佛
    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如來道:孫悟空,汝因大鬧天宮,吾以甚深法力,壓在五行山下,幸天災滿足,歸於釋教,且喜汝隱惡揚善,在途中煉魔降怪有功,全終全始,加升大職正果,汝為鬥戰勝佛。
  • 出寶象國後佛系唐僧為何會被道教嚴厲懲治?
    在寶象國,孫大聖戰勝了拐走國王女兒的妖怪,從而把寶象國變成佛教的化內之地和勢力範圍,那麼面對這樣的變局,道教會如何應對呢?又能否扳回一局呢?——如果佛教勝過一局,那麼道教必然發起慘烈的爭奪戰,這樣的利益之爭水火不容,充滿火藥味,也充滿全書。
  • 韋小寶這一路開掛的人生
    用現在的話說,他的人生簡直就是開了掛。他為什麼會這麼幸運?這個不學無術的小混混身上,究竟經歷了什麼,令他的一生能夠如此順遂得意?他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因為這個難題,連他的母親也說不清楚。他的母親忙於生計,整天在各好色人等之中虛以委蛇,曲意逢迎,對於唯一的這個兒子,自然是處於絕對放養狀態。至於兒子成長的過程中,能學到什麼,怎麼學,都不是他的母親所關心的。由於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韋小寶也就樂得逍遙自在,為所欲為。別說讀書受教育了,就連認字,自己名字中的三個字,也認不全。
  • 古言爽文,《錦桐》《畫春嬌》上榜,女主重生開掛的人生,蘇爽風
    今天小編推薦的是古言爽文,《錦桐》《畫春嬌》上榜,女主重生開掛的人生,蘇爽風。《錦桐》《畫春嬌》走的是女主開掛路線,內容很驚豔,人設很到位,強烈推薦這些言情小說。PS:重生爽文,女主重生並非報仇,很吸引,知道前世很多事,因此來賺錢開掛的人生,沒想到在男主身上栽了跟頭,很搞笑的。強推,放心入坑。
  • 假美猴王被殺原因是冒佛門弟子上西天,將來用「假佛」代真佛
    悟空頭上有緊箍咒,被唐僧一念緊箍咒語就疼痛難當,「假猴王」也裝成痛苦萬分,在地上打滾……更令人驚奇的是,連南海觀音也不知「假猴王」是誰,只有如來佛一個人知道他是六耳獼猴。一個人不管多大的本領,多高的智慧,他的生命都有自身的局限的。孫悟空有火眼金睛,能看清一切妖魔鬼怪,可是當六耳獼猴冒充他來作惡的時候,他向別人說得清他的委屈麼?
  • 《安家》:房似錦看似開掛的人生背後,有著怎樣驚濤駭浪的生活?
    每段看似開掛的人生背後,都有著驚濤駭浪的曾經。如果不是因為爺爺的死,她也許還是個「扶弟魔」,給弟弟還房貸,給家裡寄錢。但她的人生,卻仿佛是開了掛一般,從空降到靜怡門店做店長,到連連斬獲多單交易,再到與徐文昌相愛,最後一起創業。但其實她的人生,可以說是驚濤駭浪。從小時候被家庭虐待,考上重點大學,卻被迫輟學。
  • 《西遊記》中的那些可悲情節:最終我們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模樣
    師徒四人歷經千辛萬苦到了西天,佛、菩薩、使者與天龍,名號與階位雖然不一,但個個都修成了正果,看上去各得其所。但是,四大名著中唯一大團圓結局的小說《西遊記》,其實是出悲劇。一、女兒國國王明明傾人傾心,卻說佛法無邊。
  • 最好的人生一定要一路開掛嗎?可能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每個人在年少的時候 ,對生活都有些別樣的期待,期待精彩,期待成功,期待成為最獨特的自己 。就像電影《阿甘正傳》中的那句臺詞,「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得到怎樣的驚喜,」人人都在等待驚喜的降臨。
  • 難怪燃燈古佛和觀音會給孫悟空求情,你看鬥戰勝佛的前世是誰?
    有很多觀眾就要說了,這不是在為孫悟空求情的嗎?他們真要為孫悟空求情,站著說,坐著說同樣對如來和其他佛界眾聖都有震撼力和影響力。在佛教裡師父收徒弟一般收兩個徒弟,這已經是佛界的一條不成文的慣例了。佛界的創始人是世尊佛祖優婆羅陀,他的大徒弟是燃燈,二徒弟是緊那羅。
  • 推薦一本重生小說《快穿之炮灰的開掛人生》
    雖然影視作品上並不是很明顯,但是現在快穿的作品卻是十分流行。跟隨潮流,我也看了一大波的快穿作品。看來看去,糟粕眾多,但是精品也不在少數。所謂快穿,只是將整個故事,劃分成了更多個小故事,相當於大佬換地圖,讓書更有看頭罷了。  今天花姐就來為大家推薦一本,我覺得還不錯的重生+快穿好書,希望大家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