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夏天,一部《陳情令》滿足了許多少女心,風度翩翩,公子無雙的「藍湛」,肆意張揚,邪氣滿滿的「魏嬰」,這兩個形象鮮明的角色,給觀眾帶來了感觀上的享受。
在劇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一點,應該非藍湛的「抹額」莫屬,「抹額乃貼身之物,非父母妻兒,豈能觸碰」,由此可見,「抹額」屬於非常私人的物品。
那你知道最初發明「抹額」的時候,到底有什麼作用?又起源於何時呢?其實關於「抹額」的歷史非常久遠,只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漸漸被人們遺忘和摒棄。
「抹額」又叫抹頭、額帶,頭箍、眉勒等,一般是纏在額頭的一種髮帶,上面綴上刺繡,或者瑪瑙玉石作為裝飾,屬於一種裝飾品,在電視劇中我們會發現,佩戴的群體多數都是婦女,這一點在「紅樓夢」中尤為明顯,但據說最開始的時候,抹額是男子的專屬。
傳說大禹時期,抹額就已經出現,當時的作用是為了區分各自軍隊的士兵,不同軍隊的士兵,佩戴抹額的顏色不同。抹額對於他們的作用,屬於一種標誌和信息,就像是各國旗幟不同,是一個道理。
筆者覺得,這種標記非常直白,可以一眼就分辨出是不是自己人,避免誤傷、誤殺,但同時也有弊端,很容易暴露身份,不過任何事都有兩面性,在那個信息不發達的年代,能想出這樣的辦法,也算得上比較聰明了。
到了唐宋時期,抹額已經不是男子的專屬了,這個時候的抹額裝飾居多,出現了各種新穎的款式。到了宋代的時候,男子的抹額有區分官階和品級的作用,但他們最喜歡裹頭巾,而女子的抹額多半為了裝飾,她們追求不同的材質、款式、珠寶、刺繡,其作用漸漸與首飾靠攏。
明代時期,抹額十分盛行,這個朝代不論男女、不分尊卑,只要喜歡都可以佩戴,但卻有一個要求,就是不能佩戴黃色的抹額,在古代「黃色」是皇家專用顏色,敢佩戴黃色抹額,完全可以判處一個謀逆之罪。
到了清代的時候,抹額這種物件,基本上流行於貴婦之間,不過很多普通人家的婦女,也經常佩戴,只不過有錢人的抹額更金貴,普通人的就比較大眾。
關於抹額的由來還有一種說法,據說此物是少數民族發明的,由於北方天氣寒冷,抹額的材質多為布帛,或者是動物皮草,有保暖作用,所以是北方少數民族禦寒之物,後來被漢人借鑑使用,一直沿用到了明清時期。
以上就是關於抹額由來的小知識,有說錯或是漏說的地方,歡迎各位讀者來評論區留言,補充糾正,感謝您的觀看,喜歡文章的朋友,麻煩動動您金貴的手指點讚、關注一下,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