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蓮真的是蕩婦嗎?站在潘金蓮角度理性分析一下:也真是個烈婦

2020-08-25 戴老師講歷史

潘金蓮在《水滸傳》和《金瓶梅》都是個有名的蕩婦,那麼實際上,潘金蓮是不是書中所述的那種蕩婦呢?我們其實如果把自己帶入到潘金蓮自己身上,看看她所經歷的事情和做出的選擇,也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在宋代,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婚事自然也離不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是眾所周知,武大郎和武松是相依為命的,他們的父母大概率是早亡,因此武大郎與潘金蓮的結合必然是沒有父母之命的。至於說媒妁之言,那更是無稽之談,武大郎的容貌眾所周知,且潘金蓮只是個地位低下的侍女,沒有哪個媒婆會眼瞎到這種地步去介紹這種姻緣,那麼,他們難道是自由戀愛嗎?其實也不是。

影視作品中的潘金蓮

實際上,潘金蓮與武大郎的結合具有極大的偶然性和羞辱性。潘金蓮一開始在一家富戶家中為侍女,結果那富戶對潘金蓮的美色早有垂涎,多次想要強行奪取潘金蓮的貞操,但是每次潘金蓮都奮力反抗,使得富戶幾次三番的都沒有得逞。

富戶懷恨在心,加上正房妻子也嫉妒潘金蓮的美貌,這種情況下,潘金蓮的命運就這樣被他們所決定了——將侍女潘金蓮驅逐出家,並將潘金蓮許配給需要的人家。

其實這種處罰手段在宋代比較常見,像潘金蓮這種美貌的女子,一旦被主家驅逐發賣許配給外面的人,外面的人一般都是不太願意接納的,最後只能賣給妓院做娼妓。原因很簡單——不知道該女子在主家因為什麼事情被驅逐的,萬一是染上了惡疾,娶回來簡直是給自己找不痛快。

影視作品中的武大郎

而這家富戶選擇了武大郎,因為武大郎相貌很醜,且為人忠厚老實,是個非常適合的「接盤俠」。果然,武大郎面對這家富戶的好意,最後將潘金蓮迎娶回家。如果我們站在潘金蓮的角度,整個過程是被動且無奈的,從整個過程中都沒辦法做出自己的選擇。

至於說富戶將自己許配給武大郎,這很明顯就是羞辱自己,但是潘金蓮又有什麼辦法呢?在被迫嫁給武大郎之後,夫妻生活經常被外人調戲,然而就算這樣,潘金蓮依然恪守婦道,從來沒有給武大郎戴綠帽子,那些浮浪子弟最多是在嘴上長點便宜——每次武大郎出去賣炊餅,潘金蓮都留守在家,可從來沒帶男人去過家裡,所以浮浪子弟都說「好一塊羊肉,倒落到狗嘴裡」。

賣炊餅的武大郎

武大郎的弟弟武松在回來之後,潘金蓮也說了自己的狀態,說自己是「臂上能跑馬,拳頭能站人」:

那婦人聽了這話,被武松說了這一篇,一點紅從耳朵邊起,紫了麵皮,指著武大便罵道:「你這個腌臢混沌!我是一個不戴頭巾男子漢,叮叮噹噹響的婆娘!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鱉老婆!自從嫁了武大,真箇螻蟻也不敢入屋裡來,有甚麼籬笆不牢,犬兒鑽得入來!你胡言亂語,丟下磚頭瓦兒,一個個也要著地。」

這等烈性的女子在此時哪裡是個蕩婦的形象?倒是武松當著武大和長嫂的面言辭頗為犀利:

武松再篩第二杯酒,對那婦人說道:「嫂嫂是個精細的人,不必用武松多說。我哥哥為人質樸,全靠嫂嫂做主看覷他。常言道:『表壯不如裡壯。』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煩惱做甚麼?豈不聞古人言:『籬牢犬不入。』」....武松笑道:「若得嫂嫂這般做主最好!只要心口相應,卻不要心頭不似口頭。既然如此,武二都記得嫂嫂說的話了,請飲過此杯。」

誠然潘金蓮一開始對武松有了非分之想,可是自始至終也沒有越過雷池半步,倒是武松直接就料定長兄本事不夠,家裡面有籬不牢犬易入的風險,換個思路和角度來看——潘金蓮:老娘當初抗拒富戶的時候你是不知道吧,我籬不牢犬易入?我清白身子一個人扛著這個家,最後還落得一身罵名?

影視劇中的潘金蓮形象

再說後來潘金蓮與西門慶的事情,我們看原文就會發現整個過程潘金蓮都是「被迫」的,她其實是個受害者,王婆的手段太硬了——一步步讓潘金蓮陷入到危機之中,是個經典的誘姦套路,而西門慶更是個寡廉鮮恥的小人:

「他若歡天喜地,說我替你做,這光便有一分了。我便請得他來做,就替我裁,這便二分了。他若說不便當,定要將去家做,此事便休了;他不言語吃了時,這光便有三分了。他若見你入來不動身時,這光便有四分了。他若口裡答應,與你說話時,這光便有五分。提出三人吃飯,若是不動身時,這光便有六分了。王婆藉故出門,若是他不起身,這光便有七分了。王婆提出喝酒,若是只口裡說要去,卻不動身,這光便有八分了。待吃得酒濃,王婆離開把門拽上,他若由我拽上門不焦叱,這光便有九分。最後一光是西門慶捏腳,若不做聲,此事十分光了。」

影視作品中的西門慶和王婆

而在潘金蓮與西門慶的事情被撞破之後,潘金蓮的貞潔就算徹底完了。她一直以來苦心孤詣營造的烈婦形象徹底崩塌,再之後的故事情節就是潘金蓮不斷在黑化的過程中無休止的墮落。但是仔細想想,若是潘金蓮一開始就不被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被生活所善待,本性是烈性女子的她最後又怎麼會淪為蕩婦的代名詞呢?

相關焦點

  • 潘金蓮為何成為大家口中的蕩婦真實的過程是這樣的
    我們一提到潘金蓮都會第一想到著名的小說水滸傳裡的人物形象,都認為潘金蓮是個很隨性的美麗風流、心狠手辣、搬弄是非、淫慾無度的女人。那麼今天我要為大家科普一下,歷史上的真實人物的潘金蓮。 歷史上的潘金蓮,出身於大戶人家,根本不認識西門慶這個人。婚後的她賢淑善良,卻無端被人訛傳成紅杏出牆、「與人苟合謀殺親夫」的「蕩婦」。
  • 潘金蓮到底是蕩婦還是我們錯怪她了?
    潘金蓮早在施耐庵裡的《水滸傳》中被寫成了一個偷漢子偷到腿軟,把老公武大郎毒殺的一個蕩婦形象?可是事實是這樣的嗎?今天小編我來為潘金蓮正名了!在明朝,山西有這麼一個男子,他雖家境貧寒,為人卻忠厚老實,並且還是個一米八的大帥哥!後來,因為戰亂的紛擾,他把家搬到了河北省清河縣,從此在這兒定了居。武大郎本名武植,是個一表人材的小夥,就是家庭條件不太好。話說他從外地初來乍到,家裡沒錢也就算了,在當地也沒啥認識的人,日子過得很是艱難。為了能活下去,大郎必須得給自己找份工作,最好還是帶五險一金包吃包住的那種。
  • 潘金蓮 出軌就是為了走向正軌?
    在寥寥可數的女人中,除了林衝娘子這樣的貞節烈婦外,其它的不是如孫二娘、顧大嫂那樣的「野蠻女友」,就是潘金蓮、潘巧雲那樣的淫女蕩婦。在眾多的女性當中,潘金蓮最為著名,她是婦女解放運動的傑出代表,名氣最大,粉絲最多,也是最有女人魅力,一眨眼就能電倒一大片男人的性感尤物。
  • 潘金蓮究竟是個怎樣的女人?賢妻良母還是惡婦蕩女
    ,便提出要資助他讀書,武大郎也不負所望,考中了進士,做了山東陽穀的縣令,潘老爺還將女兒許配給他,潘金蓮知書達理,待人接物落落大方,是典型的賢妻良母,她與武大郎恩愛一生,共同孕育了四個子女。 而《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就聽說了這個謠言,並信以為真,還在自己的作品中腦補了武大郎,潘金蓮的「壞人形象」,武大郎成了賣炊餅的,且相貌醜陋,身高不足,潘金蓮是個不守婦德的女人,在武大郎出去買炊餅的時候,西門慶就會來到潘金蓮家中與其私會,西門慶是個確確實實的浪蕩公子,家中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說的就是西門慶,他並不滿足於家中的幾房妻妾,還勾搭上了有夫之婦,西門慶還為偷情僱傭武大郎去做炊餅
  • 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身材高大 與潘金蓮郎才女貌
    現在我們都是通過《水滸傳》中了解的武大郎、潘金蓮以及武松的故事,書裡描寫的潘金蓮是一個蕩婦,善於勾引男人、善於妒忌的一個女人;武大郎是一個身高矮小,相貌醜陋,以賣炊餅為生,而他的兄弟武松則是和他截然相反,是一個身材高大,長相英俊的男子。
  • 該不該為潘金蓮正名
    潘金蓮始於《水滸傳》,風靡於《金瓶梅》,因紅杏出牆媾和西門慶,毒死武大郎,由此背負「千古第一蕩婦」的罵名。但在其所背負的罵名背後,我們還應該看到封建社會婚姻悲劇的開幕與謝幕。潘金蓮所服務的大戶人家張老爺也不例外,就想霸佔了潘金蓮。可是潘金蓮是不依不從,因為啥沒從書中未表,可能是張老爺年紀太大,還是給錢少,總之是沒從。
  • 最美「潘金蓮」,王思懿版「潘金蓮」最悲情。(一家之言)
    其中最讓人難忘的便是臺灣演員王思懿扮演的「潘金蓮」形象,簡直把「潘金蓮」的情與欲的掙扎演得活靈活現,入木三分。從內心而言,她是非常抗拒的,她可能喜歡高大威猛及當地交口稱讚的「打虎英雄」武大郎的親弟弟武松,但奈何武松也是受封建思想影響,信奉「兄弟妻,不可欺」的觀念的,只能讓潘金蓮空有「妾有意而郎無情」的遺憾。
  • 《水滸傳》潘金蓮與西門慶的情愛故事
    可是不同的是,武松不解風情,而西門慶卻放蕩成性;武松是個法警,西門慶是個大款;武松為人剛正,西門慶為人狡黠。對於潘金蓮,西門慶也許比武松更加合適。但是如果說武松是潘金蓮的初戀的話,那他下一個選擇,也必定是一個與武松有幾分相似的人。
  • 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潘金蓮、武松,形象與水滸傳裡差別有多大?
    那麼,歷史上有潘金蓮這個人物嗎?我們知道,畢竟潘金蓮不是什麼名人,只是個普通的婦女,因此史料上是不會記載的。不過在武植的墓志銘裡卻有記載,「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愛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似,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 。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
  • 為什麼潘金蓮出軌遺臭千年,《鐵達尼號》裡露絲就是愛情故事?
    大概可以分成三個時期:1.封建時期。在施耐庵與蘭陵笑笑生筆下,潘金蓮成為淫婦的形象;2.現代時期。以歐陽予倩的話劇《潘金蓮》為標誌,將潘金蓮塑造成一個覺醒的叛逆女性;3.當代新文學時期。以魏明倫的荒誕川劇為標誌,對潘金蓮形象的重塑中融入當代人的思考。
  • 潘金蓮墓被挖出,考古專家稱:良家婦女被人冤枉600年
    《水滸傳》中有個人物不是108漢之一,但是卻讓能很多人都記住她,相信大家都會想到同一個人。但是歷史上的潘金蓮真是如書中所說嗎?在《水滸傳》中,潘金蓮被描寫為一個不守婦道的蕩婦形象,但真實的歷史中確實如此嗎?根據史學家證實,歷史上確實有潘金蓮與武大郎二人,而且二人也的確是一對夫婦。不過他們的生世並沒有如書中所寫那樣悲慘。在歷史上,武大郎原名叫做武植,出生於現在的山東省,從小就智勇雙全,後來還考中進士,成為陽穀縣的一個知縣。
  • 潘金蓮是真愛西門慶嗎,不惜對丈夫下毒
    從古至今,潘金蓮的事跡,一直被推敲著,那句「大朗吃藥」,更是被段子手拿來調侃。有一句話講的是【郎才女貌】,很可惜潘金蓮和武大郎,沒有用上這個詞。從最直觀的角度來看待,兩個雲泥之別的人,結為了夫婦。根本的差距,無法改變,可以說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了。
  • 潘金蓮和扈三娘:嫁人須謹慎,嫁錯郎的代價你想像不到
    作為一個男人,我想從女人的角度說一句,生活節奏快沒時間,經濟壓力大沒銀子,這都是藉口,是男人的藉口。 就女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因為怕嫁錯:女人不想結婚的原因是男人。當然,在《水滸傳》裡潘金蓮最終也演變成了淫娃蕩婦,是被作者唾棄的;扈三娘是梁山好漢,屬於72地煞星中的地慧星,大約是說她比較聰明吧。 除了顏值,兩人乍一看沒什麼共同點。這也教我們看書不能乍一看,仔細一看,此二人的在婚姻安排上非常相似。
  • 武大郎、潘金蓮新傳
    正在欣賞美景的潘知府的千金小姐潘金蓮聽到了丫環的緊張害怕的喊她,回頭看了一下,在身後不遠處有個不懷好意的大漢躲在樹後正色迷迷的看著她。她心中一陣害怕,拉起丫環就急匆匆的往前走。身後那大漢見四下無人,膽子更大了一些。三步並作兩步的趕上去攔在了她們的面前:「小娘子,哪家的?陪哥玩玩」!說著動上手來了。
  • 西門大官人——11.西門慶迎娶潘金蓮
    玳安訕訕一笑,說道:「許久沒見奶奶,今日真是巧了啊!」潘金蓮盯著玳安的眼睛認真的問道:「玳安,你給我說實話,你家老爺是不是又尋了新歡,我怎麼聽別人說他又娶了別的女人,此事可是真的?」玳安尷尬的笑道:「哪有的事,奶奶您別聽別人胡說,我家老爺只是最近事情太多,忙不過來,所以沒空來看您!」
  • 戲說《水滸傳》:如果武松喜歡潘金蓮,西門慶還會死嗎
    或許又去找西門慶了,但西門大官人已經被武松嚇破了膽,敢不敢接受潘金蓮,我們就不得而知了。戲說名著其實不敢冒昧,只是表達我們對《水滸傳》的喜愛,我們就假設一下,如果武松也真喜歡潘金蓮了,那西門慶還會死嗎?我的判斷是:結局一個樣,西門慶死的更慘,潘金蓮也躲不過。一,自古多情總被無情傷,水性楊花算不上,蒼蠅在找有縫的蛋,西門官人還得來。
  • 《金瓶梅》:西門慶是用哪幾招拿下潘金蓮的,你都知道嗎?
    當初若把西門慶和武大郎的形象調換一下,潘金蓮也不至於為了偷情而毒死親夫啊。至於西門慶長的究竟如何呢?從這一段可以看出西門慶長的真是風流倜儻,深得金蓮心。就一眼便看得潘金蓮心猿意馬,欲罷不能。所以顏值很重要,不是說一定要緊跟潮流,但基本的乾淨整潔搭配得體是一定要的。現在的招聘裡面無論什麼行業都標有一條形象氣質佳優先。
  • 潘金蓮的悲劇引人深思
    嫂子潘金蓮更是仰慕不已。如果武松對嫂嫂客氣一點。尊敬愛護多一些,估計也沒西門慶什麼事了,就是武松那耿直脾氣害了大哥武大郎更是害了嫂嫂潘金蓮,最後害的是武松自己,二龍山轉移到梁山「落草為寇」。你武大郎相貌不堪,心至少對你妻子全心全意,武松對嫂嫂潘金蓮客氣一點,想必潘大嫂也不會和王婆西門慶做出苟且之事。
  • 如今來看,潘金蓮出軌了西門慶,但到頭來,潘金蓮的人生足夠悲慘
    看過這一章節的讀者應該都清楚,武松回到兄長武大郎家中之後,嫂嫂潘金蓮就對武松有過幾次勾搭。打虎英雄武松是何許人也?不是武松看不上潘金蓮,也不是潘金蓮配不上武松,我個人覺得武松之所以會一度拒絕嫂嫂潘金蓮的勾搭,那是因為他們二人之間有這麼一層關係——嫂舅關係。武松義薄雲天、看重手足情誼,所以說武松又怎麼可能去奪霸佔他兄長武大郎的妻子呢?
  • 潘金蓮為什麼紅顏薄命:因為她錯遇了人生導師王乾娘
    潘金蓮的出生,有很多版本,我很願意以下的版本是正確的。與其他天真爛漫的少女一樣,潘金蓮小時候也活潑可愛。父親是遠近聞名的好裁縫,母親是賢淑能幹的家庭主婦,一家人都喜歡本分憨厚的武大郎。由於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潘金蓮父母雙亡,母親在臨終前將潘金蓮託付給武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