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零之筆記的遊戲領地,今天老零繼續大家侃「射鵰英雄傳」。在之前寫「射鵰」的「江湖」與「家國」兩篇文章裡,老零已經闡述過郭靖的文學價值(感興趣的朋友可點擊文末連結查閱),那麼這一篇咱們就輕鬆點,來聊聊這個形象的教育意義。
在大多數武俠小說中,主角都是風流俊雅,文武全才,讓少女尖叫,令粉絲抱團。初入文壇的金庸也未能免俗,處女作《書劍恩仇錄》中的陳家洛就堪稱「高大全」的樣板(其骨子裡情商與智商雙缺,這個另說)。第二部《碧血劍》,袁承志雖然顏值下降了,文化水平也一般,但至少還是個武學奇才。來到第三部「射鵰」,金庸突發奇想創造了一個嘴笨手笨心也笨的郭靖,學啥啥不會,相貌也平平。如果做個遊戲,這樣的人當NPC都不夠格。
然而郭靖卻終究成為了頂尖高手、曠世巨俠,從業務到品德都無可挑剔。如果只知開頭和結尾,你一定會認為這是個荒誕的神話。但當你通讀全書後,或許就不會覺得這事有多麼不可思議,甚至可能拍案而起,振臂一呼:郭靖都能當大俠,憑啥我不能上清華?
郭靖其實是一個考生。當年江南七怪與丘處機打賭,各教郭靖與楊康,待孩子十八歲時比試一番。這場比武就相當於一場高考,為了考個好成績,江南七怪可謂赴湯蹈火,嘔心瀝血,恨不能把所知所學全部傳授給郭靖。只可惜,這傻徒弟實在太不成器。小輩們在仰視郭大俠時,恐怕想不到武功蓋世的郭靖在年少練功時是如何痛苦。練鞭法,抽得自己全身是傷;練劍法,連個劍花都舞不全,把七師父韓小瑩氣得掩面而去。
郭靖本就比平常人要笨,挑一怪的功夫練都難成大器,何況七怪(準確說是六怪,張老五掛了)個個勇當模範教師,完全不管自己的武功適不適合郭靖,什麼拳法劍法棍法鞭法,就像數理化文史地六門功課一齊來,生往他腦袋裡硬灌。於是郭靖起早貪黑地練,挨打挨罵地練,一次練不會就十次,十次不行就一百次,這……這不就是填鴨嗎?要換個聰明娃,還知道適時偷個懶,然而郭靖偏偏是個死心眼,三伏天三九天照練不誤,老師在與不在也照練不誤,結果把自己折騰得面有菜色,人不像人。他也偶爾有空和託雷打個情,和華箏罵個俏,無論再怎麼happy,只要一想起學習這事,所有的快樂瞬間籠上一層烏雲。於是越學越差,越差老師越逼,越逼他就越頹,以至從成績到心理,全線崩潰。
七怪的武功還湊合,但當老師就是一群棒槌。他們教育不得法,郭靖的武功也是越練越完蛋。幸運的是,郭靖此後接連遇上數位名師,這才走上康莊大道。
第一位名師是全真教馬鈺,馬道長不傳他拳腳招式,而是授以上乘內功。內功是武學的根基,先把一口氣練好,再練筋骨皮時自然事半功倍。最關鍵的是,馬道長不說教武功,而是教吃飯、睡覺、打坐。郭靖畢竟是小孩,覺得這個好玩,練起來加倍帶勁,於是功夫就突飛猛進,「原來拚了命也來不及做的招術,忽然做得又快又準」。子曾經曰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為孩子培養起學習的興趣是多麼的重要。
郭靖遇到的第二位名師是丐幫老洪。洪七公不僅是武學大師,更是教育大師。洪七公說,郭靖這蠢樣學不了華麗複雜的拳法,「逍遙遊」使出來也會變成「苦惱爬」。因此,他教郭靖的東西簡單實在,那就是「降龍十八掌」。這套掌法不僅招式上對郭靖路子,更有一股俠氣充斥其中,從內到外都符合郭靖的性格。練會了這一套掌法的郭靖,已經成為武林中的上等學生。可見,好的教育首先應該知道學生都是些什麼材料,學什麼能有出息,然後因材施教,發揚特長。而不是搞形式主義,弄一套樣板人人練,最終練出一堆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殘次品,且毫無特色與專長可言。
郭靖的第三位名師是老頑童周伯通,不過這倒是一次「無心插柳」。老頑童被黃老邪關在洞裡,百無聊賴之下竟然創出了天下第一絕學「左右互搏」。這門功夫必須是思想單純、心如明鏡之人才能學會,像黃蓉、楊過這種聰明蓋世之人,想練此功門都沒有。偏偏郭靖就是這麼一個「天選之子」,雖然蠢笨如牛,但心地乾淨得像純淨水似的,這天下第一奇功竟然一學就會。所以說,人不能妄自菲薄,「天生我材必有用」,即便是所謂的「蠢材」。只要找,每個人身上總能找到閃光點,就看你願不願去發掘,願不願讓他閃耀起來。
郭靖的第四位名師是《九陰真經》,其實也就是他自己。在書中我們看到,他在看高手決鬥之時,總是不由自主地與九陰真經聯繫起來,許多不明白的地方就此融會貫通,這就是「自學」的意義所在。縱然你已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但學無止境,只有不斷的充實自己,才能不斷的進步下去。
上面講了郭靖的「才」是怎麼煉成的,最後再簡單說兩句「德」的修煉。郭靖與楊康,這兩個人都是忠良之後,且都有名師教導,但後來郭靖的武功遠在楊康之上,人品更是雲泥之別。在這裡,我看到的是「學習環境」的重要性。
楊康的老師是丘處機。長春子雖然也是一代大俠,但業務實在太繁忙,又要練武,又要修道,又要鋤奸,教徒弟武功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實在沒時間再給他上思想品德課。而且丘處機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對徒弟痛責叱罵,要打要殺,這也使楊康對他產生畏懼之心,自然而然就走到了師父的對立面。再加上楊康貴為「小王爺」,身邊要麼溜須拍馬之徒,要麼是賣國求榮之奸,在這種環境下他要是還能做個正人君子那才叫活見鬼。
而郭靖則與楊康完全不同,英雄俠義的江南七怪與他形影不離相處十年,除了教武功,也在教做人。他身邊的朋友是誠實豪邁的蒙古漢子,後來結識的也都是洪七公、全真七子這些慷慨重義之人,他們的所作所為都在潛移默化的對郭靖產生影響。除了教育環境之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道德」這個事不能光靠嘴上說,還得以身作則。你再怎麼口頭教育孩子尊老愛幼,但是看到老太太摔地上沒人去扶,那孩子就會把你說的大道理全都當成耳旁風。
綜上,郭靖的成長史就是「一個笨小子如何變成好學生」的教育史。把這個想明白了,對我們教育後代大有意義。
扯了這麼多,但還是要說明一點:如果你咬文嚼字讀了「射鵰」,那麼也許會得出一個截然相反的結論——郭靖並不笨,而且聰明過人。的確,我可以從書中找出很多段落來佐證這個論點,但我覺得沒有必要,因為那絕非作者的本意。有那閒工夫,不如去考證劉禪是真傻還是假傻,好歹那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
好,本文至此暫且告一段落。關於郭靖的愛情,我們在講黃蓉時再慢慢道來。
之前聊「射鵰」的文章請猛戳這裡:
「零之筆記的遊戲領地」原創文章,謝絕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