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宗師——張三丰

2020-11-04 浦安讀書

  張三丰一生的事跡,如神龍見首不見尾,在所有後世人的心中,越來越覺得神秘難測。所以有關張三丰的傳說也是非常之多。張三丰最後卒於何時,也無法考證,甚至有人相信張三丰一直活著,他長生不老,始終逗留人間。

  張三丰,這個名字在今天依然知名度極高,不但金庸先生的小說中塑造過他性格慈祥和藹、武功深不可測的形象,讓人感覺十分可親可敬。更有像《太極張三丰》之類的電影,也是讓我們百看不厭。有個美眉曾對我講,李連杰在片中身穿黑色道袍,揮灑自如地演示太極拳術的扮相實在是帥呆了。

  不過歷史上的張三丰的身材相貌,和李連杰恐怕不盡相同。歷史上載張三丰:「頎而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須髯如戟。」身材要比李連杰高得多,形貌也是非常雄壯,不像李連杰那樣清秀。這一點,《神鵰俠侶》上描寫的倒大致不差,上面描寫的少年張君寶(張三丰)的相貌是:「形貌甚奇,額尖頸細,胸闊腿長,環眼大耳」。我們現在傳說張三丰早年是少林寺的小沙彌,後來逃出寺來出家修道,但此事歷史資料中似乎無載,當屬小說家言。

  對於張三丰早年的情況,現在比較確鑿的資料非常少。像電視劇《少年張三丰》之類的故事純屬胡編亂造。

  要說比較嚴謹正規的史料,當然是《明史•張三丰傳》了。但《明史•張三丰傳》中只說他是遼東懿州人,早年時的其他情況一概沒有說,只是說了一下張三丰成名後的行止。傳中說張三丰無論寒暑,都只是一身破衣服防風擋寒,一個舊蓑衣經霜遮雨。張三丰不大注重儀表,也不很講衛生,經常穿得邋裡邋遢。所以人們也常稱他為「張邋遢」,或者叫他「邋遢道人」。

  張三丰飯量很大,一下子吃一升或一鬥米都不在話下,但有時候卻也可以好幾天才吃一頓飯,甚至好幾個月不吃飯。他的另一個愛好就是喜歡雲遊四方,常常是居無定所,高興時穿山走石,疲倦時鋪雲臥雪。或處窮山,或遊鬧市,嬉嬉自如,旁若無人。有人相傳他一日能行千裡,呂祖有詩曰「朝遊北海暮蒼梧」,張三丰大概也能辦得到吧。《德安府志》中曾記載過,張三丰一度在太平山上隱居,雖是隱居,但張三丰天性隨和,和當地的父老鄉親們還挺熟絡的。這天張三丰要走了,邀請這些鄉裡的老人們來吃頓飯做別,但張三丰山上久不生火,連火種也沒有了,張三丰說下山去取,頃刻之間就回來了,然而上山下山要往返四十裡地呢。同時張三丰還又買來一點豆腐來下菜,當時也不興弄個塑膠袋一盛,而是用木板託著拿來的。吃完飯後,張三丰囑咐他們,這是唐邑城西關姓王家的東西,幫我把這豆腐板還了吧。這些老鄉找到這個地方一問,還真是姓王這人的東西,然而唐邑城離太平山要有一百四十多裡地哪!

  另外張三丰武功卓絕也是有記載的,據說他悟成太極拳後,曾「以單拳殺賊百餘,遂以絕技名於世」。這是歷代道家高人中唯一顯示過武功的記載。如果屬實,張三丰的武功似乎較武俠小說中的描寫尚有過之,一拳就打死上百個賊人,比之降龍十八掌、大金剛拳什麼的絲毫不遜色。

  張三丰修道時也相中了武當山這個地方,原來我們說過,陳摶老祖也曾在武當山修道多年。張三丰遊玩了武當山後,對人說:「此山異日必大興」。但當時的武當山,上面的觀舍全都毀於兵火,成了一個標準的荒山。張三丰和徒弟們砍去荊棘,清理了瓦礫,搭了幾間草屋住著,雖然沒有辦房產證什麼的,卻算是先把武當山這個風水寶地佔下了。據說張三丰在武當山修道時,常坐在五棵古樹下,然而「猛獸不噬,鷙鳥不搏」,他登山時輕捷如飛,隆冬常臥在雪中,鼾聲如雷。人們都感到驚異,認為他是奇人。當時有邱玄靖、孫碧雲、周真德、楊善澄、劉古泉、盧秋雲等人拜他為師。

  但過了一段時間,張三丰又飄然而去,後來在陝西寶雞的金臺觀逗留了不少時間,據說張三丰(也名三峰)的名號就是見到寶雞山三峰挺秀而來的,金臺觀現存《張三丰遺蹟記》一碑,為明朝時陝西參政知事、吏部右侍郎張用浣所立,上面說他父親張朝用十三歲那年在觀內讀書,雲遊至此的張三丰和他父親聊起了家常,張朝用說他父親叫張維,為避戰亂才舉家遷入寶雞。張三丰聽後深有感觸地說,當年雲遊柘城時就認識你先祖張榮並與你家有交往,你祖上叫張毅的是你什麼人?張朝用說,那正是我爺爺。張三丰說:唉,我認得他時他還是個童子。看來張三丰比這個立碑的張大官人的曾祖父高了一輩還多。確實,張三丰的長壽是非常有名的,有史可考的張三丰活動時期,跨度也要有上百年,所以和世上的人論起輩份來,那是誰也比不上他的。

  看來長壽的滋味相當不錯,各位看官,也使勁活上個百八十歲,到時候不但可以穩穩噹噹地坐在酒席宴中的上座,還可以樂呵呵地講一講某人爺爺小時候尿床時的樣兒,好玩好玩。

  張三丰在寶雞時,據說曾「死」過一回。《明史》和《微異錄》記載有—天,他對門人楊軌山說:「我命數已盡,歸天有期。」遂留頌辭而死。軌山和人們用棺材盛殮了他後正要下葬,卻聽得棺材裡有活動的聲音,開棺一看,張三丰又樂呵呵地爬出來了,驚得眾人有的哭,有的叫,有的目瞪口呆,都以為鬧鬼炸屍了呢。是張三丰和大伙兒開玩笑,還是張三丰想離開人間,卻又發現那樣不好玩而回心轉意了?有人解釋說是,道家功夫練到極深的時候,元神可以離開軀殼,就像《八仙過海》中鐵拐李的故事一樣。但武俠小說中描寫精通內功的人似乎也可以閉氣裝死,至於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就不得而知了。

  張三丰死後復活,又到四川遊玩,其中見了蜀獻王——他是朱元璋第十一子名叫朱椿,朱椿對張三丰十分崇敬欽佩,他寫過一首詩名叫《題張神仙像》曰:奇骨森立,美髯戟張。距重陽兮未遠,步虛靖之遺芳。飄飄乎神仙之氣,皎皎乎冰雪之腸……朱椿的詩雖然不是很出色,但對於張三丰的景仰之情還是很真誠的,據說他得到張三丰的指點,對道家的真義有所領悟,後來躲過了政治上的災禍。

  朱元璋曾對張三丰很感興趣,下詔讓他入朝。但張三丰和陳摶老祖及其全真教的諸位掌教大不一樣,那些人聽得皇帝下詔,馬上就興衝衝地赴詔,比現在的朋友和異性網友見面的勁頭還大。但張三丰卻不然,皇帝再三下詔,他硬是不去,頒詔的使臣根本找不到他。朱元璋的兒子湘王朱柏聽說他的名氣,親自到武當山來尋找,但只看空山漠漠,林海莽莽,就是沒有張三丰的蹤影。

  到了燕王朱棣繼位後,他對張三丰更感興趣,再三召來張三丰的弟子,讓他們尋訪張三丰。朱棣還親自寫了封信,上面說:

  「皇帝敬奉書真仙張三丰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親承儀範。嘗遣使致香奉書……朕才質疏庸,然而至誠願見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致香奉書虔請……」大家知道朱棣是個兇悍異常的暴君,殺人煮人不眨眼兒,但對於張三丰的這封信中卻非常的客氣,還自稱「才質疏庸」,可以說已經是十分降尊紆貴,給了張三丰空前的禮敬。但是張三丰依然沒有奉詔前來,只是賦詩一首,讓他的弟子孫碧雲轉交朱棣。

  四處尋訪不到張三丰的朱棣,帶著無盡的遺憾,下旨讓人先後費時七年,徵夫三十餘萬,修建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十二亭和三十九座橋梁等龐大的道教建築群,其中最著名的是金殿。所謂金殿,是一個銅鑄的建築,聳立於天柱峰頂,故又稱為金頂。十分地壯觀。至此,張三丰那句武當山日後「必大興」的預言完全實現了。說來在中國歷史上,雖然崇道的皇帝不少,但皇帝為一名道士大興土木,建造宮觀,並塑像祀奉,派官員灑掃的事情,卻也不多。張三丰的名氣,從此聲傳海內,比之正一派的那些天師們,風頭尚有過之。

  張三丰一生的事跡,如神龍見首不見尾,所以不但在朱棣的心中,而且在所有後世人的心中,都是越來越覺得神秘難測。所以有關張三丰的傳說也是非常之多,這裡就不多說了。張三丰最後卒於何時,也無法考證,甚至有人相信張三丰一直活著,他長生不老,始終逗留人間。

  張三丰留下的著作真偽混雜,不過像他的一些詩歌,應該是出自他本人的手筆,張三丰的詩歌多數都是關於修道方面的,言辭通俗,但卻並不好懂。因為其中多是用些比喻的言語形容修道的方法,一般人也無法盡解,像《無根樹》二十四首等等都是如此,我們試看兩首:

  其一

  無根樹,花正幽,貪戀榮華誰肯休?

  浮生事,苦海舟,蕩去飄來不自由。

  無邊無岸難泊系,常在魚龍險處遊。

  肯回首,是岸頭,莫待風波壞了舟。

  其二

  無根樹,花正危,樹老將新接嫩枝。

  梅寄柳,桑接梨,傳與修真作樣兒。

  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來有藥醫。

  訪明師,問方兒,下手速修猶太遲。按筆者的理解,第一首是說人生苦短,很多俗世中人不知根本,從而貪戀榮華沉溺苦海而不知修真之路,第二首是說修仙有道,長生可期,勸世人早些下手學道。以下二十二首也大體是講修道事情,且更加隱晦難懂,這裡就不引錄了,有興趣的朋友自己找來看看。

  張三丰給我們留下的另外一個寶貴財富就是那奇妙通玄的太極拳法,相傳張三丰在雲遊龜山時無意中看到鷹蛇相鬥,他覺得蛇在攻防之時的姿態非常符合道家所講的一些道理。從而悟出了武當功夫這一門和以往一味講究兇狠彪悍、先發制人的武功完全不同的派別,在武學中別開生面,大放異彩。雖然有些人不大相信太極拳是出自張三丰,但是我卻覺得像太極拳這樣融合了道家的「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後發制人」等諸般至理的拳法若非張三丰這樣的道家高人是決計難以發明出來的。太極拳法通俗易學,然而卻能由淺入深,導引人們從簡單的拳法中體會道家的至理,並能克敵制勝,以弱勝強,確實是道家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光輝範例。

  所有喜歡練太極拳的朋友們都有體會,月朗風清的良夜,穿上寬鬆舒適的衣服和鞋,打上一趟太極拳,體會一下太極拳法中所蘊含的陰陽開合、虛實相生、松靜自然、圓轉輕靈的意味,實在是「縱使六子俱巧舌,也難描寫雪花飛」,這其中的境界,正是「道」的境界。張三丰祖師造福後世,功莫大焉。

  自張三丰之後,道家的高人值得一提的就非常少了,到了清朝時,道士們更多的是《紅樓夢》中王一帖那樣的,不但信口「胡謅妒婦方」,而且時不時悄悄地問「爺是不是有了房中的事情,要些滋助的藥物?」——兼做性保健用品的推銷商。所以關於道家的人物,本書就準備給大家介紹這麼多,雖然有掛一漏萬之嫌,但我們大體上也可以了解到一些道家和道教高人們的所作所為,了解到老莊開創的道家一派在後世中的傳承和對人們的影響。當然這些道家高人的行止也未必完全切合道家的真義,正所謂「不薄今人愛古人」,作為我們現代人,對於道家的真義應該更有深一層的理解和發揚,道家思想在我們今天仍然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她不應該被歷史的塵垢所蒙蔽,她應該仍然燦燦生輝。

  喜歡的朋友歡迎點讚、關注並轉發,您的支持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哦!

相關焦點

  • 傳說故事:太極張三丰
    說起太極張三丰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他以創建一套著名的太極拳而聞名,可你知道是什麼引發了他創建的太極拳嗎?據說當年張三丰在武當山修道時,每天都靜坐練功,在靜心冥想中體會物我合一的境界。閒散時也會登高涉水,四處遊覽。觀浮雲,望山川,領會自然的真諦。
  • 《倚天屠龍記》中可以單挑一代宗師張三丰的只有他們四個
    電視劇《倚天屠龍記》作為一部影視劇經典作品,是大部分九零後的童年回憶,劇中的武林絕學層出不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劇中的一代宗師武當掌門人張三丰,仙風道骨的形象,武功超凡入聖,在小的時候一直覺得,張三丰應該是劇中最厲害的,但是在這部劇中武林高手特別多,至少有四位高手是可以單挑張三丰的。
  • 張三丰百歲時才發明太極,他之前靠什麼武功縱橫江湖的?
    張三丰百歲時才發明太極,他之前靠什麼武功縱橫江湖的?張三丰是金庸小說中的一代武學宗師,他一手創立武當,並讓其在幾十年內直追少林,成為江湖上的泰山北鬥。張三丰四十多歲入道,而後創立武當派。張三丰被譽為倚天時期武林第一人,正邪兩派都很尊重張三丰。幾十年間,張三丰幾無敗績,成為傳說般的人物,世人將其武學成就及個人修為與達摩祖師相提並論,可見其影響之廣,實力之強。
  • 掃地僧和張三丰之一說
    掃地僧代表佛家,張三丰代表道家。掃地僧是金庸搞平衡的塑造的傳說,張三丰是宋元明超長壽的一代宗師。張三丰神鵰未尾和倚天中有講述,著墨雖然不多,但身世來龍去脈都講得很清楚,是公認倚天第一人。且歷史上確有其人其事,武當派確為張三丰創建,且壽命特長,宋,元,明三個朝代有據說活了二百多歲,也說有三百歲。金庸先生在倚天故事中至少講到張三丰有110歲,太極拳和太極二儀劍書中和歷史相符都是張三丰首創。
  • 郭襄機遇比張三丰好,為何實力遠不如張三丰,看看她的師父說過啥
    ,算是同一時期的高手,起點也差不多,甚至更優於張三丰,為何給人的感覺就是總體實力不如張三丰呢?一、《倚天屠龍記》中的武林格局正所謂「不討論是不是,就先討論為什麼,那都是耍流氓」,所以郭襄真不如張三丰嗎?這一點從《倚天屠龍記》中的武林格局就能夠看出。
  • 金庸倚天屠龍記,未遭偷襲的張三丰能否一人擊退趙敏手下眾高手?
    張三丰被剛相偷襲的時候剛剛結束了閉關修煉,苦於跟前武當七俠只剩下殘廢的俞岱巖,只能把他剛剛創立的太極神功傳授給他,讓他日後擇良人而授。至於神箭八雄,在張三丰眼裡屬於小蝦米之流,根本上不了臺面,也就不算在內了。所以趙敏手下能打的也就這五個人。張三丰能頂得住這五大高手的硬剛嗎?我認為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張無忌都可以擊敗這五個人,張三丰一代宗師,雖然年逾百歲高齡,但是武功早已出神入化,登峰造極。
  • 張三丰七大弟子天賦排名
    《倚天屠龍記》中的一代宗師張三丰天賦驚人,從小在少林寺拜師學藝,憑藉恐怖的武學天賦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青出於藍,繼而自立門戶創建武當派,成為了和達摩祖師齊名的武學泰鬥。而張三丰座下七大弟子的武學天賦雖然不如張三丰,但是放眼整個江湖當中也算是過的去,資質最高的一個弟子甚至不在張三丰之下,下面我們從武當七俠資質的高低來做一個排名:
  • 倚天屠龍記中除了張三丰,還有哪些人能夠打敗張無忌?
    尤其是在武當派戰勝玄冥二老之後,張無忌名聲大振,跟武當派張三丰並列「二張」,在江湖上罕有敵手。話雖如此,但是看過張無忌的戰績的人都知道,因其性格缺陷和對戰經驗的不足,放眼江湖,如果真正動起手來,以下幾位都能夠戰勝張無忌。
  • 張三丰能否突破金剛伏魔圈?你絕對想像不到
    如果是由張三丰出手的話,最後能不能突破金剛伏魔圈?張無忌跟張三丰的差距張無忌的武功極高,修煉的九陽神功和乾坤大挪移都是絕頂武學,論精妙程度恐怕還在張三丰之上。而張三丰所修煉的武功實在是有點拿不出手,一套普通的全真教內功,少林小九陽功,最後再加上太極拳和太極劍,怎麼看都只是普通的大路貨啊。雖然武學有點普通,但是張三丰好歹是一代宗師,比張無忌大七八十歲,吃的鹽比張無忌吃的飯還多,在那麼多年的修煉之下,就是再普通武功也能產生質變,最後化腐朽為神奇。張三丰在張無忌武功大成的時候曾經試過他的深淺,論內力,比張三丰還是要略遜一籌。
  • 張無忌超越張三丰了嗎?很難說,只因金庸留下漏洞,設定自相矛盾
    ,接著就是自創的一系列武當神功,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純陽無極功和太極,除此之外,他那年過百歲帶來的深厚內力也是他的優勢之一,不得不服,對於習武之人來說,活得久也是一種優勢。身懷完整的九陽神功,還有明教最上乘的武功乾坤大挪移、聖火令,再加上張三丰傳授的太極,可以說配置無人可擋,由於有九陽神功的加持,就連內力也未必輸張三丰,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拋開實戰經驗不談,兩人的確是在伯仲之間,甚至張無忌還更具優勢那麼一點兒。
  • 峨眉派祖師郭襄能不能戰勝張三丰?答案不言而喻
    眾所周知,張三丰《倚天屠龍記》中的武學天花板,論單打獨鬥可以說沒有任何人是他的對手,就算是氣運之子張無忌比起張三丰那也是相差甚遠,如果張三丰全力出手的話,估計倚天世界所有人加起來都不夠他打的。有人說她厭倦了紅塵,已經歸隱山林,也有人說她已經化為塵土了,不管怎樣,郭襄一代宗師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峨眉派祖師郭襄現世的話,她能不能戰勝張三丰,成為天下第一呢?
  • 難怪少林三渡不承認張三丰天下第一,你瞧他們遇見了誰?
    張無忌雖然罕見敵手,可是比起武當派的張三丰,張無忌似乎是略遜一籌。張三丰創建了武當派後,憑藉他記憶裡的《九陽真經》,他獨創了無敵童子功——純陽無極功,更是自創了太極拳和太極劍。金庸在原文中寫道,張三丰憑藉八十年的功力,可所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因此大家都一致認為,張三丰的內功以及外功,甚至他的智慧、天賦都比張無忌要強。奇怪的是,當張無忌夜闖少林寺和少林三渡大打出手的時候,少林寺的三渡卻說了這麼一句話:「明教張教主,天下第一高手!」
  • 衫女出場將周芷若秒殺,如果她對戰張三丰和張無忌,結局怎樣?
    張三丰出關的時候曾說過一句話,他已經領悟了很多關於太極武功的奧秘,此時武當的武功已經能夠堪比達摩祖師修練的少林武功,都說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武功在江湖中是非常高深的,少林正是因為它的武功而出名,而張三丰創造的武功已經能夠堪比少林,可見張三丰武功已經非常厲害了。
  • 如果張三丰沒傳太極劍法,張無忌打得過阿大嗎?他會比死還難受
    若張無忌只學過這兩門武功的話,他的實力在張三丰、楊過、郭靖等人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原因就在於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均為心法,雖可提高他的實力,卻無法令他擁有克敵制勝的手段,因為他外功招式不足!所以當年在武當山上,如果張三丰沒傳張無忌「太極劍法」的話,面對趙敏麾下手持倚天劍的阿大,他必敗無疑。
  • 倚天屠龍記:武力排行榜前十,看張三丰能排第幾
    俞蓮舟曾經改進虎爪手,雖然狠辣陰毒卻也威力無比,張三丰也捨不得給他廢掉,最終冠名以虎爪絕戶手,列入武當絕學之一。在少林屠獅大會上,俞蓮舟曾經用太極功,將峨眉派扔過來兩枚霹靂彈給盤的提溜轉,這比控雀不飛還要高明很多,引得旁觀之人大聲喝彩。作為武當派第二代弟子中的翹楚,俞蓮舟的實力也是非常強勁,更有無限的潛力。而楊逍的武功是到頭了。
  • 難怪說張三丰武功越練越差,不信?你聽白眉鷹王說了啥?
    其步入中年後,張三丰突發奇想,將學過的招式及內功心法融會貫通,最終自立門派——武當派,更是創造了屬於自己的門派武學:武當九陽功、太極拳、太極劍等。到了張無忌長大成人後,德高望重的張三丰儼然已是一代宗師、武林領袖,威望早已是無人能及。可當趙敏帶著幾位高手殺入武當山的時候,我們卻赫然發現,張三丰似乎有點不對勁。當時,黑化後的趙敏有自己的計劃,那就是「先誅少林」、「再滅武當」。
  • 只論武功的話,掃地僧和張三丰誰更厲害?看看他倆的戰績就知道了
    掃地僧是少林神僧,張三丰是武當祖師,雖然不屬於同一時代,掃地僧和張三丰硬剛的話,誰能幹過誰呢?是掃地僧強,還是張三丰技高一籌?這就值得好好分析一下了,如果按照小說中時間線年代論,掃地僧所在的時代是南宋,張三丰是元末明初,時間更久遠的南宋要勝過元朝。
  • 《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是真正的「天下第一」
    因此,就算空見大師不死,遇見自創太極功法,武功大成的張三丰,也是明顯有差距的。張三丰難道也不懂陣法?顯然不可能,就憑張三丰能夠自創太極功法,就說明張三丰對「太極八卦」這東西熟的不能在熟了。而八卦是所有武俠小說裡陣法的根源,可以說,張三丰就是金庸武俠世界裡隱藏的真正陣法高手,而且還是超級高手。
  • 張三丰和掃地僧中掌之後的表現
    剛看到一個張三丰和鳩摩智比武誰厲害的帖子有感,把回復另一個帖子的內容開一貼。街上金書論武的時候,張三丰的一個黑點是中掌之後失去戰力,而掃地僧受幫主降龍十八掌後依舊帶著蕭遠山慕容博飛奔,從而得出掃地僧勝過張三丰。可是金書原文並不是這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