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雖然林噙霜不討人喜歡,但是不得不佩服她的擇偶觀。林噙霜和盛老太太說不到一起,大部分是因為兩個人的擇偶觀不同。盛老太太生在富貴之家,對紈絝子弟很厭惡。所以當年就下嫁給出身商賈之家的探花郎,可是丈夫寵妾滅妻,盛老太太前半生過的很坎坷。
就像林噙霜說的,富貴子弟不靠譜,難道貧寒人家的子弟人品一定可靠嗎?她的表姐嫁了一個窮秀才,日子很窮的時候她的表姐和丈夫一起吃苦。日子稍微好點,丈夫就忙著納妾。大部分夫妻都是可以共苦,不能同甘。淑蘭也是下嫁,孫秀才在當時看來也是潛力股。可是這段婚姻孫秀才軟飯硬吃,淑蘭明明下嫁也是受盡折磨。
所以林噙霜就給墨蘭說,嫁給盛紘做妾自己並不後悔。因為衣食無憂之外,盛紘對林噙霜還是有情義的。後來林噙霜的結局是自己作死,和盛紘關係不大。總體來說盛老太太看慣了紈絝子弟的不靠譜和豪門的宅鬥,而林噙霜更深刻的知道一些家境貧寒的男人一朝升官發財後的嘴臉。同樣是下嫁,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餘老太太和海氏的運氣。
盛老太太和林噙霜的事情告訴我們,富家子弟可能不靠譜,但是貧寒的人家也不一定就人品好。一個人的人品好壞和家庭條件關係不大。而王大娘子和康姨媽的婚姻可以說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當初看來明顯康姨媽嫁的更好,不過因為康姨夫的不爭氣後來王大娘子明顯完勝。
康姨媽和王大娘子最開始都喜歡康姨夫,康姨媽也看不上出身低微的盛紘。不過後來她感慨的時候也沒有想明白,盛老太太一開始就沒有看上她。一方面盛老太太知道王家不捨得美貌得寵的嫡長女低嫁,另一方面盛老太太也不喜歡驕橫不擇手段的康姨媽。她選擇王若弗不光是因為王家的家庭背景,而是對王若弗人品以及管家能力的認可。儘管王若弗在王家不如姐姐得寵,更不如姐姐漂亮。
但是王大娘子的子女都教育的很好,這一點就證明盛老太太當初的選擇沒有錯。墨蘭和梁晗的婚姻一開始就是一場算計。究其原因是因為墨蘭貪圖富貴,而忽略了梁晗本身就是一個花花公子,嫁過去只能整天和一群小妾爭風吃醋。梁晗只貪圖墨蘭的美貌,忽略了墨蘭品行不端。那個大家閨秀未婚妻會引誘別人?那個貴族公子正妻沒過門貴妾就懷孕,還是在國孝期間。如果娶一個海氏或者柳氏這樣的老婆,梁晗說不定還有一番事業。但是海氏和柳氏才看不上風流多情而且家教不嚴的梁晗。
但是娶了墨蘭這個整天給老公納小妾,藉此鞏固自己正妻地位的老婆,梁晗的事業徹底無望了。而盛長楓婚前也是花花公子,後來在老婆和家庭教育的催促下也有了功名。梁晗的起點比長柏和長楓要高很多,如果自己上進,娶一個門當戶對、人品端正的妻子不是問題。
如果他上進娶的妻子應該就是申氏或者海氏和柳氏這樣的大家閨秀。那個時候恐怕伯爵娘子怎麼也看不上明蘭和墨蘭這樣的五品官家的庶女。因為兒子的不爭氣,大戶人家的女兒不願意嫁給他,伯爵娘子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找到明蘭。而明蘭也不喜歡梁晗這樣的花花公子,當時寧願放棄梁晗這樣的高富帥,選擇經濟適用男賀弘文。
梁晗和墨蘭的婚姻,一個圖對方的美貌,一個只想榮華富貴。但是正確的擇偶觀應該是人品和能力要放在美貌和家庭背景的前面。後來明蘭為蓉姐選擇丈夫時拒絕了小太子,選擇了常嬤嬤的孫子常年。蓉姐出身侯府,就算是庶出求娶的豪門也不會少。
但是明蘭選擇的常年兩榜進士,文武雙全,家庭關係簡單。兩個人是青梅竹馬,常嬤嬤也是看著蓉姐長大的。而常年年輕有為,顧廷燁也會提攜自己的女婿。蓉姐嫁過去就是當家主母,既不用看婆婆臉色,也不用處理錯綜複雜的親戚關係。這也是梁晗和墨蘭雖然男才女貌,但是婚姻並不幸福的原因。一個只貪圖美貌但是妻子不是自己的賢內助,一個貪圖富貴只能和一群小妾爭風吃醋。更不要說梁家的複雜關係,婆婆吳大娘子不喜歡墨蘭,庶長子精明能幹,看不起碌碌無為卻是嫡出的弟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