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秘境三清山(十八回:付伯通料事如神   建文帝隱居道觀)

2020-10-14 山德人順



上回說到,延溪王老漢家幾代單傳,自到三清山三清觀燒香許願後,果然喜得孫子。

隨後朝廷更迭戰事不斷,三清觀漸漸地失去往日輝煌。直到大明王朝掘起,三清山汾水村王景陽在天龍山道觀偶遇一個人,之後,三清山迎來新轉機。

這人到底是誰?先且按下不說。

離三清山不遠的付家灣有座天龍山。天龍山單從名稱上看絕非普通山川,其實不然,它並不十分雄偉,與一般大山沒有太大區別。

古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相傳,在唐朝末不知從哪裡來了一道人,道人白天沿昄大周邊鄉村化緣,夜晚宿于天龍山下。一天夜裡道人夢見飛龍在天,盤懸其頂久久不去,道人納悶問其何故?飛龍告誡他不可整日無所事事虛度年華應該有作所為,這山雖不大卻有靈氣,在山上建一所道觀,開壇講道教化黎民。

道人醒來仔細想想覺得也是,人生在世不能虛度年華,應該有所作為。
從那時候起他與付家灣村民費時三年終於將道觀建成。
在昄大當地有句俗話:先有天龍山,後有三清山,指的是天龍山道觀先於三清山道觀。
天龍山道觀建成後,吸引了大批香客,平靜的天龍山終於響起晨鐘暮鼓之聲。

時至大宋,付家灣村有個少年幾乎是天龍山道觀常客,他風雨無阻每日必至。其實他並不是燒香拜佛,而是出於好奇聽道人誦經講道。時間長了,觀裡道人見他聰明好學,悟性極高,觀其面像認定此子日後定是國家棟梁之材。道長隨手送了幾本書給他,勸他回家攻書苦讀,將來考個功名步入仕途。

金紫光祿大夫

少年果然不負道長和家人,秉燭挑燈十年寒窗考取進士。憑藉學識與能力一路升遷,官至金紫光祿大夫,位稱上國柱封開國男。此人便是南宋堪輿家付伯通。據史料記載:堪輿大師付伯通為南宋定都臨安(今杭州)主理謀劃,作出巨大貢獻。他精通天文地理,熟悉龍脈風水是南宋不可多得的堪輿大家。

付伯通雖在朝廷為官卻很念舊情,每次回家省親都會去天龍山道觀走走,為報答天龍山道觀和鄉親特意捐資創辦了天龍書院。書院為南宋培養了一大批傑出人才。

走進道觀你會發現道觀背靠天龍山,面朝來龍山,與三清山遙呼相應,若把天龍山稱之龍頭,三清山便是龍尾。在他看來這座看似平常不過的小山,卻隱藏著諸多不被人知的玄機,站在天龍山道觀環顧四周,後山玄武之位象一把龍椅的靠背,道觀巧妙的建在龍椅坐墊子上,左右青龍白虎如同龍椅扶手,朱雀撲臥在萬傾農田,一條彎曲小河環繞付家灣村莊。從四象上看這裡是一處難得的祥瑞之地,他仰觀宇宙俯察天地冥冥中預感日後必有真龍天子現身此地。

果不其然,多年以後建文帝隱居道觀,而且在道觀生活很長時間,歷史印證了付伯通當年的確料事如神。

讀者不禁要問,建文帝遠在南京,怎麼會跑到天龍山道觀?
樹有根水有源,這一切源由他祖父朱元璋。

朱元璋滁州鳳陽人氏,大明開國皇帝。當年他家境貧寒,從小要過飯放過牛。就這樣一個毫無背景的人,幾年之後卻登山大明王朝皇位,在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至於他與江西淵源,坊間有很多說法,比較有說服力的是他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在交戰中朱元璋慘遭失敗,疲於逃命的朱元璋被當地漁民救走,使他僥倖逃過一劫。為躲避陳友諒再次追擊,朱元璋經過化妝由漁民帶著他夜乘小舟,從蘆葦蕩出鄱陽湖,偷偷順樂安河逆流而上,沿德興香屯,古城崗,灣頭一路逃至佔才。

陳友諒一連幾天不見朱元璋蹤影,迅速派出幾路人馬四處尋找。朱元璋未曾想到自已剛到佔才,陳友諒追兵已隨後追來,情急中見一老農耕田,二話不說接過老農手中工具有模有樣耕起田來。追兵見老農耕田,問了句是否有人打這經過?朱元璋裝聾作啞也不搭理,順手朝另一方向一指,引開追兵轉身逃走。

朱元璋恰巧耕了十八犁地。後來知道耕田的人是朱元璋,把他耕過的幾壠地叫「十八犁」(引自德興地名志)。逃出佔才的朱元璋仍然心有餘悸,求生欲望促使他躲進昄大一個山塢,渴飲山泉飢餐野果。他清楚成大事者當忍則忍,隱於野等待時機以圖東山再起。

當地人進山砍柴見之施以米粟,助他度過難關。得知始末後,稱此山塢叫「朱將塢」。朱元璋不愧亂世梟雄,後來重新招兵買馬橫掃南北,終得天下。

為感謝江西人多次出手相救,據說,他曾與救他漁民交待,此去是福是禍自有天定,他日有出頭之日若能相見怕我健忘,只要你們說是江西佬表定當厚報。果然如此,朱元璋當上皇帝,有鄱陽漁民到南京報上江西佬表,城門大開,朱元璋親自迎接款待。

朱元璋坐鎮天下,恨透了陳友諒,揮師兩湖大開殺戒,以至兩湖屍橫遍野萬戶絕煙。隨後從江西移民兩湖,人稱江西填兩湖(湖南,湖北)。自他始大量啟用江西官員,以至後來有人說大明朝臣半江西。

自明朝始,朱元璋首開先河江西「老俵」也一直被叫到今天從未改變。在江西這段難以忘懷的經歷,如同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成了他永遠抹不去的記憶。他常常告誡子孫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的道理。建文帝對爺爺的這段經歷早已銘記於心。

朱元璋死後,朱允炆繼位,改年號為建文。要說建文帝到底年輕,心志還不成熟。在皇帝龍椅上屁股還沒坐熱就急於削藩,結果激怒四叔朱棣,朱棣藉故統兵南下,並藉機火燒皇宮,欲治建文帝於死地。慌亂中,建文帝帶幾個隨從由鬼門(下水道)出,逃至江邊正遇上神樂寺主持王升,王升已為他暗中準備了小船衣物和銀兩,並對建文帝說是他皇爺朱元璋昨晚託夢給他,囑咐他在這裡等候。同時皇爺讓他按當年行走路線,遠走他鄉隱身自保。

建文帝謝過王升,夜行曉宿經歷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付家灣的天龍山道觀,並以做生意商人身份入住道觀。 一行人在道觀為人和善,很得道長歡喜。

無巧不成書,這天,汾水村王景陽匆匆來到天龍山,他這次來是請道長去家裡做水陸道場,超度已故父親亡靈。王景陽是汾水王氏族長,與道長交誼甚深,有空也常常來道觀小坐敘話。

見到景陽,天龍山道觀道長熱情邀請他到禪房喝茶,言談中道長提及有幾個滁州商賈入住道觀,而且入住也有些日子了,說是生意人也沒見他們外出做生意,除一日三餐和觀前觀後走走,基本上不外出。

景陽是個善於交際的人,出於好奇提出想見見他們,道長應吮,吩咐小道有請客人。不一會,只見那商賈風度翩翩從臥房走來,出於禮貌景陽邁出禪房,舉目一看大驚失色,景陽在驚慌失措中腳被禪房門坎拌了一下,一個趔趄雙腿跪地,客人快步向前雙手扶起:族長,你我初次見面不必行如此大禮。

「草民有眼無珠,不及遠迎罪該……」景陽話沒說完,抬頭一看楞了半天,道長不知何故趨前把他扶進禪房,景陽一席話,道長如夢初醒。
那麼,景陽到底是說了什麼話呢?
欲知後事,請看下回分解。

相關焦點

  • 千年秘境三清山(22回:年少常懷凌雲志   重振祖業有初心)
    三清山 上回說到,建文帝改名佔碧雲隱居天龍山道觀平靜了幾年 叔叔王景陽把建文帝事情原委以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後,王祜開始也有些驚訝,一個堂堂的一國之君怎麼會流落到這窮鄉僻壤?難道是朝廷內鬥而使他成了這個時代的犧牲品?意或是厭倦皇權心血來潮到這深山老林躲清靜來了? 景陽見他陷入沉思一言不發問道:永祦(王祜,字永祦),叔叔把這麼重的擔子交給你,是否讓你有些犯難?
  • 千年秘境三清山(二十回:建文帝道出真相  王景陽巧改身份)
    疑似建文帝墓:詹碧雲藏竹之所 上回說到,三清山汾水村王氏族長景陽在天龍山道觀見到幾個滁州來的商賈 要說事情突然也不突然,說突然,他不知道交往幾年的人真的是建文帝,說不突然,是他心裡早就認定此人身份一定是至尊至上之人。 作為三清山一個普通的老百姓,王景陽與建文帝之間沒有什麼交集,他對這個燙手山芋完全可以撒手不管,可王景陽偏偏有股熱心腸,在他心裡皇上有難流落到此,身為一個有良知的人豈可等閒視之?必須要挺身而出保護皇上,要做到這點才對得起良心,對得起相處幾年的建文帝。
  • 千年秘境三清山(22回:族眾合力建道觀  捕鼠充飢感動天)
    上回說到,景陽慧眼識珠把保護建文帝大任交給王祜,王祜舉動果然不同凡響,他要把保護建文帝和重建三清道觀任務一併攬下,此舉王祜父親非常贊成,出巨資讓王祜買斷山權,繼而舉家遷往三清山腳下汾水村。 從那以後,幾代人夢想在三清山重建道觀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逐漸變為事實。 在三清山舊址重建道觀,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困難遠比想像多,山路荒蕪,道觀荒廢,一切等於從零開始。
  • 千年秘境三清山(33回:風流終被風吹去   一丘孤冢在三清)
    詹碧雲墓 上回說到,鄰村童大憨一伙人在道觀敲詐勒索 佔碧雲也就是建文帝一生歷經坎坷,拿現在流行的話就像坐過山車,他的人生從巔峰跌落低谷,昔日的輝煌只有短短的幾年就成了過眼煙雲,在三清山一呆就是幾十年,幾十年來他嘗盡了人世間的甜酸苦辣,經歷了人性的險惡也感知人性的善良,他不得不接受命運帶給他的殘酷現實,隱居在這遠離都市的深山老林改變了他,這裡也許是他能活下去的唯一選擇。這裡雖然不是他的出生地,但這裡卻是他的重生地。
  • 千年秘境三清山(27回:一石擊起千重浪  山雨欲來風滿樓 )
    他希望自己的晚年就這麼平靜的生活在這座大山,用時間慢慢的消除內心曾經的傷痛,然而,風雲莫測世事難料,風雲人物的命運註定比平常人多些磨難,佔碧雲(建文帝)一生也算命運多舛,平靜的生活隨著兵部尚書孫原貞要上山的消息,他的心裡再也不能平靜了,他不知道接下來命運會把他帶向何方? 孫原貞,江西德興人氏,大明永樂十三年進士,曾任河南,浙江布政使。
  • 千年秘境三清山(24回:詹碧雲慷慨解囊   王景陽駕鶴西去)
    再說鄉親們一個個日子過得緊巴巴誰都不容易,繼續捐資效果不大,就此收手客觀上也說的過去,三清觀無論從規模結構,還是佔地面積都比先祖大的多,就現狀而言也能滿足族人祭祀和建文帝暫時隱居的需要。但王祜心裡明白工程一旦停下來要想重新開工就難了,同時也會給別人落下虎頭蛇尾半途而廢的話柄。再說也辜負了景陽族長重託,也不好向族人交待。想到這些王祜茶飯不思,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
  • 千年秘境三清山(35回:巍巍青山埋忠骨  一生向道終成仙)
    當然,不用累贅讀者從整個故事中已然知曉,應該是大明王朝隱居在三清山的朱元璋孫子朱允炆,也就是史稱建文帝。 建文帝秘出南京得王升指點,帶領幾個隨從逆長江一路顛簸躲進天龍山道觀,在天龍山偶遇王景陽族長,久而久之景陽族長探得其真實身份,與道長出謀劃策為其改名換姓,經天龍山道長同意一干人蓄髮入道。考慮到天龍山離鬧市較近容易暴露身份,三易其址最後隱居三清山,直至終老於三清山。
  • 千年秘境三清山(28回:孫尚書心生疑竇  王永祦巧妙周旋)
    孫尚書在三清山遊玩兩天,第三天一早提出要進道觀看看,其實王祜己經提前作了安排。從客房啟程一行人正準備進殿,王祜的弟弟永優急匆匆跑來輕輕告訴他:佔雲伯昨晚偶感風寒全身發燒病的不輕,怎麼辦?王祜想了想告訴他:還是把佔雲伯趕快接回宿舍來,並囑咐他熬製些湯藥先讓他服用,待會我抽空去看看他。
  • 千年秘境三清山(30回:建文西華臺上睇   詹雲碧玉巖下眠)
    建文帝 上回說到,王祜為了佔碧雲的安全在三清福地搖旗石豎起一桿彩旗傳遞信息從三清山搖旗石看汾水只有一眼之遙,要想真正走一趟有幾十裡山路,而且崎嶇不平,幾十年過去佔雲伯腿腳畢竟大不如從前了,擔心他受不了上下山勞累,王祜特意安排永翀製作了一架抬杆。 抬杆是山裡人常用的一種臨時性的抬人工具。
  • 千年秘境三清山(34回:三叔公興師問罪  王永祦據理力爭)
    ,佔碧雲也就是曾經的大明王朝一代帝王建文帝終老三清山,隨後幾年他的六個隨從也相繼去世。何以面對與我們同甘共苦的佔雲伯?我不是心血來潮,可以說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您們想想我的話是不是有道理? 重德公聽了之後氣鼓鼓地說:旁落他人之手,這不是危言聳聽?山是化錢買下的,自家的山與旁人有吊相干?退一萬步說山權相爭與埋不埋這裡有什麼關係?你不就是想藉故疏遠祖宗?我看這事不行!
  • 千年秘境三清山(21回:官兵突查天龍觀   景春做出巧按排)
    三清山下石頭村落 上回說到,王景陽族長和天龍山道長為建文帝改名換姓,從此,建文帝以佔碧雲相稱在天龍山隨道人潛心習道。 正如道長所料,第二天幾個官兵到了天龍山道觀,一進山他們幾個在觀內,齋舍,宿舍甚至連毛房都去尋找個遍,一無所獲時,他們把幾個道士叫到禪房,為首的問道長:這裡可有操外地口音的人進入到道觀?道長不慌不忙的地說:官家,要說外人,每天都有。我是說的是有五六個操外地口音的人,看上去象在衙門行走模樣的人?一位官兵氣兇兇地說。
  • 千年秘境三清山(29回:傳旗語別出心裁,刻囚龍以洩怨恨)
    龍虎殿 上回說到,兵部尚書孫原貞到三清山遊玩,為使他不和建文帝打照面,王祜讓人把他藏在山洞裡,誰知一夜過後建文帝偶感風寒,轉回道觀偏偏讓孫尚書碰上,王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與孫原貞巧妙周旋,孫尚書也許動了惻隱之心,終於使事態化險為夷。
  • 千年秘境三清山(十三回:山神施法移巨石 王霖首建三清觀)
    三清宮上回說到,王霖帶著董秀才上山選擇建道觀場址,董秀才登山後對三清福地讚不絕口,經過一番堪輿道觀確定建在金雞出土的地方,那裡脈象最旺適合建道觀,可是美中不足一塊巨石防礙了道觀拓展空間,場地限制讓王霖感到十分苦惱。
  • 千年秘境三清山(十一回:孤立無援族人相救 金雞入龕供奉宗祠)
    三清山上回說到,王霖帶著金雞下山,於是老婆孩子挨家挨戶去找,王霖失蹤了,事情轟動了全村,等到大家弄清楚他去三清山了,頓時感到事情不妙,山大林深一個人大白天上去都危險重重,這半夜三更那還了得?要是摔下懸崖或者遇到猛獸後果都難以想像。大夥一商量迅速組織人馬上山搜尋,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村裡十幾個年青人點燃松明火把,帶上梭標土銃,從下汾水村口敲鑼打鼓一路搜尋上去。
  • 千年秘境三清山(第一回:黃巢兵犯信州府   將軍血戰沙溪嶺)
    818年)黃巢起義,他聚集人馬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佔領北方部分地區,緊接著力克中原,一路南下向饒信(饒州府,信州府)進發,攻城掠地勢如破竹。將門之後,熟讀孫子,精通兵法,文武雙全,他一生馳騁疆場,早年在晉冀一帶參戰無數,由於他屢建戰功,被朝廷委以重任,官拜太守。面對突如其來的的黃巢兵馬,王將軍自然不敢懈怠,他迅速召集部下馬雄,肖同,牟虎,歐陽靖四位戰將研究殲敵方案,通過探子報知這次奔信州而來的並非主力,而且人馬不足千人,根據王鑑布署由肖同帶領部分文官安撫百姓,馬雄,歐陽靖,牟虎和他一起帶領將士迎戰巢軍。
  • 千年秘境三清山(十七回:三清道觀許心願   遮羞巖下生貴子)
    雪後三清宮 上回說到,村民癩痢駝隨眾人上山祭祀,按規矩啟程前三天必須齋戒沐浴 王老漢鎮定自若,王老太卻十分著急,幾次找王老漢商量:兒媳婦可能那幾天要生孩子,去三清山還願能不能推後幾天,最好等兒媳婦生完孩子再去還願?王老漢一聽說:不行,我們可是在三清觀許過願發過誓的,只要兒媳婦懷上孕必須按當初誓言上山還願。如今兒媳婦懷孕了,這是三清山三清觀三位聖神恩賜,我們豈可言而無信?
  • 千年秘境三清山(十五回:江南何處是仙家  孤柱擎天現少華)
    虎型石 上回說到,黃坑塢神仙洞發現仙女,早已躲在洞內一隻癩蛤蟆假扮和尚騙村民害仙女當時噴出的狗血沒有噴到仙女反而濺了和尚一頭,和尚現回原形變成蛤蟆,好端端的和尚怎麼成了一隻蛤蟆?看見蛤蟆那噁心的樣子,大家氣不打一處來舉起手裡傢伙把蛤蟆一頓爆打,把個癩蛤蟆打的皮開肉綻,總算是解了心頭之氣。 蛤蟆疼痛難忍臥在地上半天不得動彈,待村民走了以後忍痛爬進石洞,他心裡越想越氣,暗自發誓,此仇不報我有何顏活在世上?
  • 千年秘境三清山(25回:三清覌前掘三塘   杭城王祜求錦鯉)
    三清山的三清道觀竣工後,一些附屬設施也急待開工,可這時王祜遇到資金難題,佔碧雲得知後慷慨解囊,使輔助工程順利建成。此事對佔碧雲打擊很大,王祜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如何儘快讓佔雲伯擺脫心裡的陰影?王祜突然想到三清道觀前的水潭,他想在這裡做點文章為佔雲伯增添點樂趣。 三清山山美,景美還缺少一點水美,要把三清福地打造成山水畫廊,缺少水顯然是些美中不足。於是他帶人重新仔細察看了盆地的山形水勢,恰巧三清道觀右側臥虎石下有股川流不息的山泉,泉水流量雖然不大可從不乾涸。
  • 千年秘境三清山(第六回:野豬巖前看仙境   將軍告老遷三清)
    巨蟒出山 上回說到,王將軍帶領手下兵勇在雷拐子趕忙跑向水溝順手撈回一條怪魚,只見那魚有一尺多長,約有十幾斤重。通體油亮光滑呈米黃色,雷老三接過魚指給王鑑看,他說:將軍您看,這魚頭如嬰兒,有手有腳,而且手腳皆有五趾,常常會在溪中啼哭。平時也很難碰上,今天託將軍洪福有幸抓到一條,這魚肉質鮮嫩是難得的上乘佳品,帶回村裡晚上給將軍下酒。
  • 千年秘境三清山(十九回:道觀夜遇蹊蹺事  汾水村頭說趣聞)
    上回說到,天龍山道觀來了幾個商賈,景陽喜歡結交朋友 那是幾個月前,一幹商賈剛入住本寺,香客入住本是尋常之事,可就在他們入住道觀一連幾夜發生的事讓人匪夷所思,他們入住當晚道觀內聖殿諸神驚恐不安,接二連三發出響聲連綿不絕,起初值更小道認為是夜半鼠獸擾亂,仔細看了殿內各處均未發現有什麼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