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寫這個系列很久了。
很多人都會好奇那些嫁到城中村的女孩,是不是真的很享福,什麼都不用幹,家裡的錢壓根就花不完。想上班就上班,想拎著包去看雪山,想看洱海就去?
其實最有發言權的,是來自真正嫁到城中村的女孩們。
1
盼盼今年35歲,她腦門上貼著一個大大的標籤」嫁到南湖的女孩「,因為這個標籤,她吃的穿的用的住的,被無形中認為,就是因為她嫁到了南湖,所以她才能秋吃陽澄大閘蟹,冬吃長白山菌菇,反正就是吃好的穿好的。
頂著這個標籤十年了。
每回被人介紹,別人總是這樣介紹盼盼第一句,」她家是南湖的。」沒有人先去介紹:她是做什麼工作的。
且不去詳細描述南湖是一個怎樣的城中村,反正大體就是各種新聞媒體裡撰寫的一樣。每一戶家裡都有數間房子出租,租金就已經夠一大家子的吃喝生活。村子四面臨街的門面房出租,也屬於村裡的收入,年底一次性按人頭,可以分到每人1萬到五萬不等,具體看收益。
所以,盼盼出嫁的時候,在娘家普通的山坳小村裡,掀起了一陣羨慕唏噓之風。娘家的小山村地處崇山峻岭之間,交通不便,種點麥子還是東一塊西一塊,連不成一片,就是到了2020年機械化很普遍的今天,收割機進的也是困難重重,平原每畝收50塊錢收割錢,盼盼的村就得花70一畝去收割。這樣條件的小山村能嫁到南湖那樣的城中村,幾乎有種麻雀飛上枝頭變鳳凰的感覺。
送她出門的幾天裡,親戚們都在攀附盼盼的媽,「盼盼好福氣呦!這就要去享福了!」「盼盼媽,你家閨女嫁進福窩了,有閨女還是好啊!」鄉裡鄉親都是在恭維,頻頻點頭,都認為盼盼嫁得好。
就連關係比鋼鐵還硬的髮小,也時常轉達她媽媽和姑姑,嬸嬸,大娘們的一致說辭:盼盼嫁得好。
2
被貼上這樣的標籤,盼盼是默認的。她確實比村裡眾多的女孩嫁得好,跟堂哥一材大小的那些村裡女孩共有九個,其中八個都遠嫁了,嫁到了千裡之外的廣東,深圳,寧波等地,她們的媽媽們常說,這輩子見到女兒次數寥寥無幾了,哎,白養了!
為啥嫁那麼遠,那些年興起一股南下打工潮。那些女孩去了以後,就不再回來了,紛紛談起了戀愛,嫁給了外地。
還有一個,沒個由頭,就跟了人了,也生了孩子,至今沒有在娘家辦婚禮,導致她的名聲也不咋的。
跟盼盼年齡一樣的一材女孩們,有五個,三個都嫁給了別的村子,不同的鄉鎮,沒房沒車,嫁過去就是要攜手一起奮鬥的,娘家多少還要出點錢出點力。發小更是厲害,比盼盼先訂婚,嫁的婆家是個糊塗的,不肯出一毛錢辦婚禮買房子,全是髮小兩個人一手操辦。
眾多比較之下,盼盼嫁的條件著實讓一群鄉村婦女們羨慕。不用背負買房買車的壓力,不用上班就能有吃有喝,離娘家又近,真是哪哪都好。
女人嘛,都多少有點虛榮心,被人羨慕,被人嫉妒,被人誇讚眼紅,盼盼的那點不多的虛榮心被滿足得不要不要的。
結婚證一打,盼盼就申請了新戶籍地址的身份證,儘管她的舊身份證還有一年的有效期。看著嶄新的,地址是南湖村的身份證,盼盼是踏實的,到哪填起表格類家庭地址一欄,也是理直氣壯,自信滿滿的。常住地址跟戶籍地址是有本質區別的,常住有可能是租的,戶籍地址那才是妥妥的一個人的根兒。盼盼再也不用常住地址寫一溜租房子的地址,戶籍寫一溜哪個鄉哪個村了,通通寫一樣的,這個變化是讓人內心起點波瀾的,不是麼?
3
慢慢地盼盼還真把這標籤當回事了。盼盼娘家村裡一個據說剛出了五福輩分的大伯死了,盼盼媽,嬸,大娘,都說盼盼是嫁出去的閨女,在這喪事上,本就少一步禮俗,再加上也出了五福,就不算是親戚了,不參加也行。
盼盼覺得,就算出了五福,那也是一個村裡的鄉親。要去參加。盼盼媽說,想去就去吧,去了也不多,不過要記著你們同輩的都是上禮100塊錢,10個燒餅,拿一塌冥幣燒一燒,你跟大家一樣就好。
可是盼盼又一想,我是城裡人,大家都知道我現在是南湖的,豈能跟他們上一樣的禮,我得上200,再拎一條兩斤的禮肉,我的一言一行得符合南湖人的身份啊。
不能讓人覺得南湖人小氣。
盼盼給一個要好的堂嫂說了這個決定,堂嫂好心勸她,「禮數就是禮數,禮數到了就行,沒必要搞成攀比。」還打趣她「多那100,給我花啊,我給娃買東西吃。」盼盼不聽,堅持說:不要讓大家笑話南湖人辦事怎麼是這。
我比她們嫁得好,我拿的禮自然要比她們厚重一些。
就這樣,盼盼拎著兩斤的禮肉,200塊錢就去了。死去的大伯媳婦,叫大娘的,紅著眼睛接過禮肉:這是盼盼啊,來看大伯了,真是好閨女啊,好閨女……
另一邊,幾個堂哥堂嫂們聚一起小聲地聊著近況,看見盼盼上完禮,要往他們這邊走,馬上就散了,各自騎車的騎車,開三輪的開三輪,開二手轎車的開二手轎車的走了。
盼盼被孤立了。
事情還沒完。發小第二天帶來了一個更勁爆的消息。
4
死去的大伯家遠嫁的女兒剛剛轉高鐵,轉汽車地從廣州回來,啥也沒帶,一回來就撲在地上,大聲哭喊自己不孝,未能盡孝,父親就走了。
等到情緒平定,家人這才知道,遠嫁的女兒早已離婚,這些年在外地過得不甚如意,緊緊巴巴。按禮數,這個女兒應該是拿兩斤禮肉,拿雙倍禮錢。
而女兒沒拿,盼盼這個不相干的南湖人拿了。這麼一比。
那個大娘火冒三丈地把盼盼拿的禮肉扔出去了靈堂,眾多親戚都看見了,大娘說:來我家施捨我了?!我家缺你那點肉麼?!」那肉馬上就被三兩個土狗搶了去。
那肉裡,有大娘看到的恥辱,和心疼自家女兒的恨鐵不成鋼,交織成一股憤懣之氣。
而這一切盼盼都沒看到,她是傍晚去的,大娘發火是在晚上,盼盼早已離開。
這事在本來就不大的村子裡一發酵,就變成了:盼盼嫁南湖後,就膨脹了,瞧不起村裡人,故意刺激村裡人。
連帶著盼盼的爸媽也受到了影響,村裡人再看到盼盼媽,就故意揶揄:俺們可不敢跟你走一道,俺們窮,你家過得好,俺們可不想被人說沾你家光了嘞」
盼盼媽回去就把盼盼死罵了一通,讓她上100禮,非上200,這不是故意炫耀是什麼,顯擺自己嫁南湖,越顯擺,越是打臉村裡人,真是不聽話!
怪不得堂哥堂嫂們都有點疏遠盼盼了,盼盼意識到了問題後,想撕去「嫁到南湖的女孩」這個標籤。
那豈是好撕得。都戴了十年了,再說這些年,盼盼說的話做的事都是貼著這個標籤進行的。
它承載著盼盼的自信,沒有了它,盼盼還怎麼介紹自己?這些年,無形中,盼盼已經把這個標籤從腦門上貼到骨子裡了。
別人再問盼盼家是哪的,盼盼說是財康路的,不說南湖了,儘管財康路就在南湖邊上。人都是世故的,你一說在財康路,人家還是知道你估計就是南湖的。
5
終於,盼盼算是想明白了。除非離婚,才算是真正在娘家村子裡撕去「嫁到南湖的女孩」這個標籤,在陌生人面前不用撕。
因為那就是事實啊,盼盼就是一個嫁到南湖的女孩啊,她就是嫁得比村裡很多女孩都好啊。
那次被扔肉事件,是多件事恰巧發生一起了,假如沒有那個遠嫁女兒的對比,村裡人也不會有這麼大反應吧。頂多以後不要做得和大家不一樣,去多出那100的禮錢就行了唄。
這麼想著,盼盼也不去刻意撕了。該怎麼貼著還怎麼貼著。
人心嘛,都是複雜的,跟自己不沾邊的時候,盼盼貼著南湖標籤,他們會說真好啊,嫁得好,有福氣。不貼標籤,別人又會說:裝什麼裝,不就是嫁南湖了嘛,不讓人知道,咋,非正常途徑嫁過去的啊?
等到跟自己沾邊的時候,貼標籤,會說:顯擺什麼,神氣什麼,指不定哪天就離婚了呢。不貼標籤,會說:藏什麼藏,怕我們去借錢啊?
事實是已經貼十年了,不用遮藏,不用拿喇叭喊,大家已經知道 了這個標籤,再去撕,顯得那麼點討好,可是話又說回來,盼盼要去討好誰呢?
那標籤是盼盼的婚嫁和村裡人的認知共同貼上去的,盼盼單方面去撕,怎麼撕?
扔肉事件很快就過去了,地球還在轉著,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