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女作家蔣曉雲的小說集《掉傘天》的時候,總有一種穿越的感覺:這真的是發生在1970年代的故事,不是今天的事情?為什麼那些情感糾葛,那些世態人情跟我們的今天如此一致?而如果這些故事我們在當時讀到,會有多麼大的隔閡啊!
蔣曉雲著《掉天傘》
在1976至1980年間,我們理解不了臺灣女留學生月娟(《姻緣路》)「高齡」失戀,生怕當「剩女」的心情。那個時代的大陸,二十八九歲正是政府提倡的最佳結婚年齡,也很少聽說誰嫁不出去。那個時候的人都循規蹈矩,差不多就行了,「剩女」總是極個別的人。我們也理解不了老人還有什麼「黃昏戀」(《樂山行》),那時候的老人都灰頭土臉,滿面慈祥,圍著鍋臺和兒孫們轉,誰要再婚,是很丟人的事,兒女們首先會覺得面上無光。而對於兩地分居(《掉傘天》),在我們的生活中,似乎很常見,軍婚的兩地分居是普遍現象,外地媳婦不在身邊的也有的是,但是沒見過哪家就因此生事……所以,蔣曉雲筆下那些細膩的情感,安逸生活下人們敏感的內心,複雜的情感需求,都是我們所不熟悉,而且是陌生和無法理解的。
70、80年代女性
而歲月流轉進入當下,所有蔣曉雲年輕時代寫的世相,我們都無一遺漏再次經歷:兒女低齡留學帶來的煩惱和悲劇(《小花》),放蕩不羈的女孩在公司留下的飛短流長(《口角春風》),相親遇到同性戀(《窈窕淑男》),家庭的失獨造成的心靈創傷(《幼吾幼》)……
在這萬花筒般的社會萬象中,戀愛和姻緣是蔣曉雲最愛寫的主題,下筆也非常老道,簡直不像二十幾歲人的文筆,的確有著「出名要趁早」的才華。她何以能寫出婚姻路上的這些平凡瑣碎又世情練達的小說呢?她自己是這樣說的:
哪怕偏憐驕女不聽話又好辯,家中有女初長成,我媽媽還是堅持闡述她在「兩性關係」方面的高見。她有一說是:女孩子25歲以前你挑人,25歲以後人挑你。在她老太太這是提醒年輕女性把握青春不要錯過良緣。可我一向是她的忠誠反對黨,當然對這種含有性別歧視潛臺詞的說法不以為然,不免從十幾歲青春期起就開始觀察、思考和幻想25歲以上女性的「命運」……現在回頭去看,我也很訝異當時還有幾年可以「挑人」的自己,對已過「人挑」年紀女性群體的關注和興趣。所以父母對子女的影響真是不容小覷,即使像我這樣為了反對而反對,都要花上不少力氣去拆解我媽洗腦似的「鄉野傳奇」。
有趣吧,居然是強勢媽媽造就了一個逆反女作家。但不管怎樣叛逆,首先要有才華託底。在洞察世事、人情練達上,蔣曉雲堪稱天才。
青年蔣曉雲
在這本書裡所有的小說中,我最喜歡的是《姻緣路》,因為這個主人公月娟太值得學習了。她沒有《掉傘天》裡雲梅的不知足、不懂事和那些情感上不成熟的小情調,而是要以小女子的心思力圖改變命運,十分有勵志精神。
月娟渴望過上穩妥的婚姻生活,偏偏遇上戀愛八年不肯結婚的男友。為了等男友服完兵役,她只好先去日本留學。這期間男友服役結束,情感變得捉摸不定。她立馬放棄學業回家準備結婚。無奈男友提出分手,她及時結束這段悲戚的感情,重新充實自己,重新去找對象。題為《姻緣路》,寓意是路漫漫,女孩還需上下求索,方能得到正果。
在這條姻緣路上,女孩患得患失,男孩也是左右衡量,顯示了城市生活中人們活得累的根本原因。你看,當月娟失戀後把小提琴老師程濤當做「男閨蜜」的時候,兩人相處非常和諧,都顯得十分可愛,讀者會暗暗期待他倆能成一對。當月娟得知前男友已經結婚,程濤甚至陪月娟去找前準婆婆「理論」,一副好男孩的俠義模樣。
可是當他倆真的走到一起的時候,月娟所有的不滿立顯:比如只是拉琴,未來有何打算?是不是應該出國留學?浪漫的愛情馬上就被現實捆綁起來,沒有一絲可愛了。兩人分手是必然的事,只是這回再用不著八年了,幾天、一兩個月就可以了,再不用像和前男友分手那樣「慘烈」。「月娟像媽媽,是個有決斷、講實際的人,既然這姻緣是她篤定要走的路,她就立定志向要在這路上找到她的歸宿。現在愛情是跟在她後頭跑的累贅,她來不及等它了。」你可以說她勢利,但人不是天生勢利的,現實磨礪了她。對於28歲的她來說,這也許就是成熟吧,成熟總是無奈的。
蔣曉雲小說《姻緣路》
《樂山行》《春山記》是一類小說,探討了黃昏戀的可能性。《樂山行》讀得愉快,是對平靜生活、歲月靜好的謳歌。兩個老人通過爬山結識,最終兒女希望促成他們的姻緣。我喜歡它的結尾:「兩老並肩看著對面山頭,彩霞飛滿一天,簇擁著金盆似的落日;夕陽不炙人,一樣帶了亮麗的好氣象。」無論人生,還是給人遐想的空間,都是一派開闊的景象,十分大氣。
而《春山記》則是寫老胡礙於面子,不肯與寡居的秦太太結合,落得周圍所有人的埋怨。這個結尾也有意思:
車近梨山,路旁林相已改,那株竹架撐起的一樹樹白色、粉色的梨花、蘋果花,才是他最有把握的東西。他遠眺著那谷中漫漫的花樹,忽然得了靈感,他要在梨山車站打個電話,請趙嫂子幫他寫封信,也不說多了,只說自己胡亂講話要對不起……他在心中盤算著有哪些話要講,年深受,把半掩的車窗一推到底,梨山的春風頓時多情地撲上面來,胡金棠一點也不心煩了。
依然給人很美好的感覺。
沒有大起大落,都是現實生活中的小場景,卻是如此貼近人心。這正是一個優秀作家的魅力。
作者:海格
聲明: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