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與哀愁》:悲哀與美麗編織的世界,是對女性最深層的哲思

2020-08-30 翰墨凝香軒


《美麗與哀愁》是川端康成的一部晚期作品。1961年 1月在《婦人公論》雜誌連載兩年之久。小說主要描寫了音子與大木年雄的悲美之戀。十六歲的音子向大木年雄奉獻了處女的貞操。而已有家室的大木年雄在音子懷孕時拋棄了她。最終孩子夭折,音子為此失去了為人母的權利。在這一連串的打擊下,音子精神崩潰,她自殺未遂被送進精神病院。後與母親一起離開了東京。音子頑強地活了下來。並通過努力而成為小有名氣的畫家。小說把所有的悲劇都凝聚在音子的心靈中,使音子成為悲哀美的化身。她那純情的悲哀、美麗痛苦給人以無比悲情的享受,是一部在社會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作品

評論家長谷川泉認為,這部小說:「作為了解川端早期人格、情緒特點有關的作品是很重要之作,」並指出,小說中的女主人公「音子實則是咒縛川端的千代,佐山千代的替身。」

在《美麗與悲哀》中,大木年雄背叛了音子,而痛苦的幾欲自殺的音子不但不恨大木年雄,反而十分珍視對大木年雄的戀情,這段初戀成為音子生命的全部寄託,並成為其藝術創作的唯一源泉。這代表了川端內心的一種希望,他把自己失戀的情感傾注和寄托在音子身上,期望背叛自己的千代能一直對他懷有美好的懷念。

音子的純情、痴心與悲哀給小說籠上了一層悲美的餘韻。音子的弟子慶子對大木一家的報復給大木一家帶來了悲劇性的災難,使得大木的兒子太一郎葬身於琵琶湖中。隨著太一郎的死去,音子陷入更為痛切的悲哀之中。數十年的理想瞬時化作了空幻,音子美好夢幻的破滅構成整部小說美的高潮

在日文中,「美」與「悲哀」是相通的。 這部作品從憂傷哀愁的氣氛中開始,在哀愁中推進,最後在哀愁中結束。瀰漫著一種深沉的虛無感。正是這種虛無美與悲哀美相結合,才使其作品具有了獨特的魅力

一、《美麗與哀愁》男女主人公畫家和作家的身份定位,體現了美術與文學的結合碰撞,形成了川端康成作品藝術美的獨特風格

在實際生活中,川端康成既是小說家,又是美術愛好者。他在文學資質中潛藏的對藝術的感悟源自於他的幼年時代。他的祖父和父親不僅精通詩文,在繪畫方面也小有名氣。父親雖然學醫,但也擅長書畫,他的祖上曾經收藏了不少有名的僧侶字畫,所以川端康成自幼受到薰陶,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因此川端康成曾多次在著述與演講中聲稱,他不單是一個作家,還是美術愛好者。川端康成對於美術的熱愛達到了痴迷的程度,這不僅在日本文藝界,而且在美術收藏界都人盡皆知。

想當畫家的川端康成最終走上了文學之路,但也造就了他把美術欣賞和文學創作融為一體的創作習慣。當他創作時,他總是把美術作品擺在眼前,一邊欣賞一邊創作。美術所具有的特質潛移默化融入了他的創作當中,形成了一種哀婉、細膩、幽美的格調。

1、文學與繪畫的交融呈現

音子女性美的化身。她不顧一切地愛著已有妻室的大木,這種「狂熱的愛」讓她在失去孩子後精神崩潰,曾幾度自殺。這樣的愛是至美的,也是至悲的。以至於在她成為畫家之後,她的畫也多帶有悲哀的色彩。

小說寫道音子在畫亡母的肖像畫時, 她把「悲哀」融在筆端,把自己的臉和母親的臉重疊在一起。她懷念著自己的悲戀,思念著自己的母親,「看到這幅畫, 音子眼裡含有別人也許看不出的悲哀」。

她還一直想把不幸早產夭折的孩子畫到自己創作的《嬰兒升天》圖中,「她只是想把對那失去的沒有明確形體之物的哀悼惋惜和愛戀之情通過自己的畫表達出來」

音子在構思和創作中發洩著自己的情緒,無論是早產夭折的嬰兒還是已故的母親或是身邊的慶子,都浮現著自己的影像,滲透著自己的影子。是畫家心靈的和現實寫照,表現了作家對繪畫藝術的理解和獨特的思維想像力。

而大木年雄則以音子為原型創作了《十六歲的少女》,引起轟動,並憑藉這部小說賺得名利雙收。音子也都讀過《十六歲的少女》,雖然也曾「燃起了屈辱的怒火」,但同時「歡喜和滿足卻在身內湧起」,複雜的情感難以言表。無論是畫作還是小說都深藏著音子對大木難以忘懷的愛以及二人對過往愛情的悲哀與傷痛

大木偶然間在畫廊上看到了音子的畫的《牡丹》,頓時舊情復燃,兩人因畫重逢,也拉開了文學與繪畫的碰撞的序幕。

大木以文學家的感知、評論繪畫,音子和慶子卻以畫家的眼光品讀、審閱大木的小說,他們在各自的世界裡欣賞對方,並通過對方的作品獲取和感知對方的心理感受。

2、 「萬物有靈」佛禪思想

川端康成曾說過:「我是在強烈的佛教氣氛中成長的」,「那古老的佛法的兒歌和我的心也是相通的」。他甚至認為「佛教的各種經文是無與倫比的可貴的抒情詩」。由於川端康從幼年開始就經歷了親人的死亡,過早地接觸到生與死的問題,使他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迷惘和恐懼心理,佛禪輪迴轉生觀念和萬物有靈思想成為川端康成生命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川端康成看來,「純粹的美」人間難覓,虛幻的超現實的美終究戰勝不了現實的力量。失去美的人生只能在悲哀中找到歸宿 。「小說的美的思想內核就是虛無。」他繼承了日本文學傳統的「哀怨美」,表達了對現實社會的絕望感 ,呈現出一種低沉、哀婉、細膩、優美的藝術風格和虛無主義的創作主題

在小說《美麗與悲哀》中,音子一直想要創作一幅《嬰兒升天》的正式畫,雖然幾易其稿,但總也不合心意。她想把對八個月早產且死去的嬰兒的痛悼和哀憐之情用畫表現出來,並融入自己對大木愛情的見證。

音子對大木的愛,對嬰兒的愛、對母親的愛承載在美術作品中,無形中轉變成音子的對自身愛。「萬物有靈」的佛禪思想使美術作品成為聯繫生者和死者或是逝去的東西之間的情感紐帶。生者與死者雖然已經分離,但會在某一點上觸摸到死者的存在,從而消除親人的死亡給生者帶來的痛苦

川端康成認為:「文學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對人間痛苦的悲憫與療救,文學能給人以心靈的自由和快樂,能讓人擺脫死亡和痛苦的記憶,能使人置身於一個生命自由、死亡消隱的完美的精神世界。」

川端康成的作品從自我療救到救治他人,幫助很多人消除了心理障礙和心靈困擾,在給予人審美的愉悅的同時,也獲得了可貴的精神力量

二、川斷康成的小說將女性的「悲」與「美」緊密聯繫在一起,既揭示了男權專制與悲劇性格揭示女性悲劇性主題的本質 ,又形成獨特的悲美、醜美與悽美的美感氛圍

1、女性的美麗、悲哀與痛苦

在這個虛無悲哀的社會中 , 女性總是處於最下層的地位,她們在社會的最底層遭遇慘烈。「川端康成作為擅長於細膩地觀察女性心理的作家,特別受到讚賞」。在小說中,川端康成對她們給予極大的同情,並且通過讚揚她們的善良、純潔和美麗以增強人們的同情心。

在男權社會中,作為「第二性」的女性,在愛的關係上,是被動的接受者。她們的愛情是否幸福主持久,完全取決於愛的主宰者——男性專注程度。無論是以婚姻形式確定下來的性愛關係,還是游離於婚姻形式之外的性愛關係 ,都無出其右。

音子的母親是老一輩婦女的代表。她和文子一樣,活在男人對愛情不忠的陰影中。她的與外面的一個女人有染,生下一個孩子,也就是音子的妹妹。但她沒有反抗,反而開導音子說:男人是「毒藥」 ,但女人一定要「服下」。「沒有丈夫、沒有兒子的女人,活著就同無主孤魂一般」。這是對日本婦女受壓迫現狀的血淚控訴,也是對以男性為中心的日本社會的批判和揭露。歷史的事實告訴我們,性別壓迫與階級壓迫一樣 ,都是私有制的產物

音子作為小說中的女主,是男尊女卑的社會下悲劇人物和犧牲品。 她外表美麗、內心卻善良懦弱。她在16歲時被大木的花言巧語所誘惑。懷孕並遭拋棄,嬰兒也夭折了。但事件的始作甬者大木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反而出版了小說《十六七歲的少女》 ,書中繪聲繪色地講述了大木玩弄音子的情景,還因此成為著名的暢銷小說作家 ,還贏得了不少稿酬,改善了自己的家庭現狀。

這就是冷酷無情的現實社會,沒有人為音子伸張正義。而音子讀著《十六七歲的少女》的時候,在「燃起了屈辱的怒火」的同時也感受著「歡喜和滿足卻在身內湧起」。音子從來沒有真正恨過大木,當慶子提出要為她「報復」時,她卻說: 「報復— 我從沒想過呀! 我也沒有仇恨哪! 」這正是她的可悲之處。她的靈魂在這個冷酷的世界中被扭曲了,與慶子發生了「同性戀」。 她的身上呈現出一種純情的悲哀和「美麗的痛苦」,是美麗和悲哀結合在一起的悲美象徵

慶子性格剛烈、聰明無比,在美術上表現出超人的天賦。她拜音子為師,在音子的指導下,慶子的繪畫水平大有長進。她崇拜自己的老師,為老師抱打不平。她不理解老師的懦弱,在得不到社會輿論支持的情況下,她下決心要為老師報仇。她說: 自己就是要做一個「壞女孩」 ,「做惡魔般的女人哪」

她先是誘惑大木,為音子生下一個兒子。後來又誘惑大木的兒子太一郎,使得太一郎在湖水中喪生。但她的報復是絕望的報復,最終得到的只有痛苦、後悔和悲哀。當太一郎死後,「慶子的眼角流出了淚珠」。她發現她已經愛上了他。

慶子報復是醜惡的 ,但她的悲哀卻讓人同情。慶子的人性徘徊在美醜善惡之間,是相對存在的,尚存的人性又把她推向了痛苦的深淵。她的極端行為讓人既看到了她的美,又讀到了她的悲,是「醜美」並存的悲哀

文子是大木的妻子,她性格外柔內剛,她美麗、賢惠,面對大木用情不專,她敢怒而不敢言,終日以淚洗面。更悲哀的是,《十六七歲的少女》一書,是文子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每打一個字,就好像被毒蛇咬一口。勞累加上悲傷,使她失去了腹中的第二個孩子。而每次增版印刷,文子還要忍痛蓋下成千上萬個章。在川端康成筆下,文子的逆來順受因為悲哀而顯得「悽美」。 用文子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既然和小說家結婚,也是別無他法」。一句話概括了文子的無奈和悲哀。在太一郎失蹤於琵琶湖的時刻,更將文子推向了悲哀的深淵,無法自拔。

川端康成獨具匠心地用揭露了多個「紅顏多薄命」的悲劇,音子的痴情和懦弱,慶子果敢反抗 , 文子逆來順受,都在悲哀無助中走上絕望之途。她們是美麗的,又是悲哀的。她們都是大木的犧牲品。她們的受侮辱、受損害的命運遭遇是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形態的產物。只要這種社會形態不改變,婦女的地位和幸福就根本無從談起。

2、作者的理想——超越現實的虛幻美

川端康成始終把美作為與社會現實對立的文學理想,作為自己的精神寄託,他說: 「我對現實既不想弄懂,也無意於接近,我只求雲遊於虛幻的夢境。」

對現實的失望,使川端康成進一步追求所謂「純潔的美」,他把目光投向人世之外,以超現實的、虛幻的美作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美的最高境界。

在《美麗與悲哀》中,大木的自傳體小說《十六七歲的少女》不但沒有受到道德的譴責,反而引起不小的轟動,它強烈的藝術魅力 ,根本在於它「把美感提高到甚至在外表上看不見道德的反省」的角度上來認識,這也正是川端康成美學觀的真實表露。

在超越現實中,川端康成常常賦予他的人物以超塵脫俗的生活情態。如音子在獨居中默默咀嚼20年前的情愛,並在幽居中參悟人生真諦,有了一種超然自處的安寧,在對「純粹的人生」的感悟中得到靈魂的解脫和精神上的滿足。

為紀念自己的愛情,音子一直在腦海中幻想著畫一幅「嬰兒升天」像 ,其實,。 「音子想畫的 ,是既非這個人世也非這個世界的 ,若隱若現的夢幻 ,是掩映在全身毫光中的靈魂 ,是讓任何人都會感到優美柔和的 ,精靈的姿態」。

音子在回憶感到,那時的少女「是自己,而又非自己;非現實,而仍為現實,那是兩人升華了的神聖的幻象」。強烈的幻覺式的主觀感受形成了獨特的審美效果 , 留給讀者的只是「椎心摧骨的悲哀,掀起的是對人生的寂寞寥落之感」。「音子與其說是悲哀,毋寧說是無助,失去了動力。為什麼活著,活著做什麼?」對人生價值的懷疑和否定 , 表現了川端康成對現實社會的絕望感。

川端康成把對現實的悲觀絕望,通過詠嘆的方法表現出來。在他作品中 ,沒有痛心疾首的仰天長嘆,也沒有哀婉悲切的傾訴,只是用悲憫的筆觸,表露出對渺小人物的哀傷及同情,塑造出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

音子把自己局限在自己營造的虛幻的愛的夢幻中,一生沉浸在愛的回憶中,把最真摯和美好的感情傾注在美術上,但「大大的牡丹花」卻也「像幻怪的一般,從深處閃出孤獨的光」

這種美 ,表面上裝飾得很優美、風雅和風流 ,但內在深處卻蘊藏著比天大的悲傷和哀嘆,交織著女性對自己悲慘境遇的暗自嗟嘆。不可名狀悲怨既無法擺脫,也揮之不去,只有在恐怖絕望的深淵中無法自拔。

川端康成著力表現人的感情的美,但在人情美之下卻隱藏著人生的幻滅和無望。他發出了絕望的呼喊 「除了性愛之外另有感情的存在,這是人的特權,是上天給人的桎梏」。《美麗與悲哀》是一部典型的表現虛無主義主題的作品。川端康成最終連他最迷戀的至真至純至美的情愛做了否定,在美麗過後,留下的就只有無盡的悲哀。

川端康成的個人經歷和傷痛決定了他性格中悲觀虛無的人生態度。他以自己的人生體驗融入到「日本自古以來的悲哀」之中, 他把「日本式的哀愁」當作一種傳統的美,從而構成他文章哀婉之美的風格要素。他的作品在給人細膩美的享受的同時,又充斥著一種強烈的悲觀傷感的情緒,瀰漫著一種深沉的虛無感。正是這種虛無的美與現實的悲哀相結合,才使其作品具有了獨特的魅力,散發著永久的生命力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寫溫暖的文字,講真情的故事,希望帶給大家感動與力量。請關注@翰墨凝香軒,讓我們在文字裡相遇、相識、相伴。

相關焦點

  • 《美麗與哀愁》:悲哀與美麗編織的世界,植根於女性最深層的哲思
    為何美好的事物,終會悲哀地消失——《美麗與悲哀》川端康成,留給人最深印象的無疑是《雪國》、《古都》和《千紙鶴》這三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他用優美的筆致描繪出日本人的生活風貌和心靈躍動,字裡行間流動著自然、傳統的美以及淡淡的哀傷情愫更是吸引和打動了無數讀者
  • 《走出藍水河》:李建群的美麗與哀愁,女性的悲情與覺醒
    電視劇《走出藍水河》改編自作家趙本夫的小說《刀客和女人》,作家趙本夫另一本最有名的小說是《天下無賊》。《走出藍水河》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情節是「借種生子」。《走出藍水河》圍繞兩代人的命運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故事,劇中展現了不同女性的悲劇命運。老婆婆母駱駝兇悍、一言九鼎、封建而又不乏善良,她用盡手段只為有個孫子,但終究沒能如願。孫女的到來讓她失望得暈過去,但她依然把孫女視為心頭肉。另一個主要人物一枝花也是一個複雜的女性,她雖然心狠手辣,但也有自己的苦楚。
  • 《美麗新世界》:隱藏在美麗背後的"邪惡"
    《美麗新世界》一直深受北美等國家的熱烈歡迎,更是北美高中生必讀書目之一。提起《美麗新世界》的作者阿道司•赫胥黎,大多數可能對他並不熟悉,更是會將他與英國達爾文進化論最傑出的代表——託馬斯·亨利·赫胥黎相混淆。實際上兩個不但是名字相似,更是有著不可分割的血緣關係。
  • 豆瓣8.2《玫瑰的故事》:黃玫瑰,亦舒筆下最美麗最不真實的女人
    這其中,小說《玫瑰的故事》中的女主人公黃玫瑰,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男性視角下,黃玫瑰是最美麗的女性!小說共有4章,每章都以不同的第一人稱「我」來講述玫瑰的故事。第一章:黃振華(玫瑰的哥哥)視角下,講述玫瑰與周士輝、莊國棟、方協文的情感糾葛。
  •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美麗不是原罪,嫉妒才是
    同樣,她在這裡惹人注目,所有男性覬覦她的美麗,所有女性痛恨她的美麗,並且把她稱作禍水。在這個小島上她掀起的禍水也殃及了13歲的雷納多,他有了一輛自己的自行車並驕傲的加入了一個組織:在瑪蓮娜日常經過的小路上蹲守看她的風姿。雷納多迷上了瑪蓮娜。雷納多的身體被瑪蓮娜喚醒,欲望讓雷納多自以為是愛,並認為他是瑪蓮娜除了他丈夫尼諾之外的唯一的男人。
  • 伊朗故事之十五,波斯女子頭巾下的美麗,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伊朗旅行,最動人的看點是波斯美女。明眸皓齒的美女全世界到處都有,可是波斯女子大不一樣。她們深藏黑袍後面,顧盼生輝,有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回眸間又是驚鴻一瞥,萬千嫵媚。伊朗人說他們是雅利安人的後裔,那就是歐羅巴人種的分支了。所以波斯女子大多五官線條分明,高鼻大眼,美豔不可方物。
  • 《美麗新世界》:濫交、唆麻、快樂、穩定,這樣的新世界,敢來嗎
    出版於一九三二年的《美麗新世界》是奧爾德斯•赫胥黎最傑出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反烏託邦文學經典之一 這是一個我們百年來正在為之努力的世界。富足、穩定,沒有病痛、衰老、傷心,唯一的感情只有快樂而已。歡迎來到美麗的新世界!
  • 千辛萬苦的大半生,成就了美麗的餘生。葛美麗終於活成葛美麗了。
    偶爾回家還向美麗伸手要錢。美麗地裡一年的收入都被他拿去揮霍一空。很多時候美麗只是自己忍受著這一切,只有在男人對她拳打腳踢之後才會回娘家躲幾天。在娘家的日子是舒心的,只是哥哥和老爹總是勸說她回去,為了兩個孩子。有時候美麗的男人上門來接美麗,美麗的弟弟總是借酒撒瘋,對她男人一頓拳打腳踢,替姐姐出氣。只是日子終究是那麼的過,回去好不了幾天又舊態復萌了。
  •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片段1
    她搖曳的倩影、她聆聽的音樂、她貼身的衣物都成為這個被荷爾蒙淹沒的少年,最真實、最美好的情慾幻想。然而,透過雷納多的眼,人們也看到了瑪蓮娜掉進了越來越黑暗的處境之中,她變成了寡婦。影評:該片採用線性的敘事方式,片中不複雜的情節線鋪展在色調美麗的畫面下
  • 獨立女性的4部電影 | 溫柔堅定,美麗強大,她們綻放著女性之光
    從青春期、戀愛、結婚、 這一生女性該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影視劇中的獨立女性時常為人津津樂道,我期待看到那些溫柔且堅定、美麗而強大的女性角色。成為這樣的人從來不容易,獨立女性是怎樣的存在,也許這些電影可能會給你參考。
  • 故事:人間溫情:最美麗的風景
    服務生進來提醒,說一定不要毀壞桌上的便箋,那是保存了幾年的東西,可以說是夏川旅館最貴重的物品。王美田好奇,拿起桌上厚厚的便箋,見上面寫滿了字,竟然是不同旅人的故事。翻下來,大概有幾十個人的不同手跡。有的長,有的短,有的憂傷,有的美好。大多數人,記錄的只是一個片段。但翻過十幾頁,王美田卻意外地發現了一個斷斷續續記錄了近一年的故事。
  • 「美麗」的故事
    比如,她說奶牛一家有幾隻,誰是爸爸,誰是媽媽,誰們又是孩子,橘貓院裡有三隻,哪只塊頭最大,哪只白色最多,哪只又最漂亮,等等。我聽著,心中便準會存一絲感動。有天傍晚,我看到她在小區亭子的長凳上在餵貓,便走過去搭訕。她便指著她身邊的橘貓說:這就是院裡最漂亮的貓咪,但她最瘦,又挑食,我總會忍不住偏向它一點,給它買貓罐頭,貓條,它也最和我親,一看到我出來就會喵喵的跟著我,能走大半個小區呢。
  • 小說:遺憾,有時,真是世界最美麗的事物
    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一開始,你就認為是不完美的,那麼那個東西再被破壞,破壞得更不完美,你也就不在意什麼了。畢竟,那個東西本來就又破又爛。可有一天,你發現,那個東西原本是完美的,你可以再小心一點,再仔細一點去呵護它,它是可以一直保持著最初的純潔的。但,就是,沒有,你沒好好守著它。裡面的男人,是秦澤。
  • 【精選佳作】熱播劇《怪你過分美麗》
    ——未再同名小說《怪你過分美麗》近期熱播劇接連不斷,唯獨《怪你過分美麗》這部影視佳作吸引了我,主演都是實力派,劇情相當精彩,說啥都要追啦從外形到性格都很完美的優質藝人,莫向晚一手培養起來的優質偶像,從外形到性格都很完美,一個職場新人,因為單純的熱愛而進入行業,經歷了職業上的迷茫和清醒,最終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 美麗的預言
    說的是在讀大學的主人公平平,在失去雙親成為孤兒後,她的男朋友也離她而去,在她的世界裡只有姑母一個親人了,姑母眼看著平平一天比一天消沉,於是決定帶上平平去見一位預言家於夫人,於夫人說十年後平平會嫁給一戶賣米的人家少年,家就住在油麻地,名字就叫梁建國,而且,一定要等到十年之後。重新振作起來的平平,把耽擱的功課從頭拾起,可這時姑母因病離開了她,平平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孤兒了。
  • 如何評價今年尺度最大的美劇《美麗新世界》?
    簡單分享一下:1、本劇改編的阿道斯·赫胥黎的著名科幻小說《美麗新世界》,借用了其世界觀的大框架及部分人物形象設定。因書是文學作品,注重人物心理描寫和世界觀構造,而影視劇注重戲劇化的情節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不能完完全全照搬書籍的,因此劇進行了魔幻般的改編。原著黨可能看著會有點不適應,單說劇集其實還挺不錯的。
  • 《美麗新世界》:一個沒有痛苦的世界竟會如此可怕
    人是多麼美麗!啊,美妙的新世界,有這麼出色的人物!」320年之後的1931年,同為英國作家且身為莎士比亞粉絲的赫胥黎寫了一本書名叫《美麗新世界》。最近才看了這本小說,現在想聊一聊它。那麼,美麗的新世界是怎麼解決的呢?他們藉助先進的優生學技術和睡眠教育技術「解決」了這一問題。
  • 《美麗新世界》--阿道司·赫胥黎
    反烏託邦三大神作之一,雖然沒有像《1984》給我帶來那麼強烈的跪感,相比《1984》的集權統治,《美麗新世界》描繪的世界確實更可能會出現,甚至已經有一部分已經應驗了。書中講的是600年後的世界,顯得特別的美好,沒有痛苦,人們可以滿足自己欲望,衣食無憂,每個階級之間非常的穩定。
  • 《怪你過分美麗》:過分美麗的外表下,是過分真實和過分不易
    用宮鬥的思維和置身其中的角度去感受,和大眾認知不同,我認為這不僅僅是一部罕見題材的娛樂圈揭秘劇也不僅僅是一部女性職場劇更是一部沒有贏家的01 落腳點「過分」迎合觀眾認知,好評不易開局便以林湘自殺引入,快節奏的公關處理把觀眾火速帶入其中,而自殺類的事件狠狠打中社會痛點,無論在劇情裡還是現實中,總能在最短的時間裡博得眼球!
  • 《美麗新世界》:韓·索羅的共產主義宣言
    一改編自赫胥黎同名小說的美劇《美麗新世界》,在Peacock平臺上線。該劇一經推出,就受到了追捧。不為別的,因為《美麗新世界》這本反烏託邦小說,本身就有無窮無盡的流量。約翰的母親琳達,在小說中回到了新世界,並死於唆麻服用過量。而在美劇裡,琳達在去新世界的途中就死了。而約翰、約翰的指導官、品嘗到愛情美好的列寧娜,這些主角,或多或少地,都被削減了一部分性情。這麼做的結果,令原著黨不滿,但卻讓劇集本身更加緊湊與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