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有部國產劇悄無聲息地開播了。
配置自帶爆款相:
導演吳錦源,操刀過《尋秦記》《仙劍奇俠傳》《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等童年神作。
主角趙麗穎和王一博,各有現象級代表作的頂流,自帶話題度。
劇本由大IP《有匪》改編,原著小說獲得第二屆網絡文學雙年獎。(獲此獎的還有《沉默的真相》原著《長夜難明》)
但,肉叔不是衝以上元素去看的。
只為兩個字——武俠。
這個曾風靡一時,創造出無數經典的題材,已經太久沒有爆款了。
武俠沒落了嗎?
這部萬眾期待的新劇,能否再次扛起武俠的大旗?
《有翡》
南北朝時,南刀大俠在湖湘地界建起一座山寨,結交各派能人,收留戰亂中的無辜老幼。
號為「四十八寨」。
四十八寨不依附任何勢力,也不參與任何爭鬥,是一處亂世中的清淨地。
但有人要下山。
因為有人上了山。
四十八寨各處守衛森嚴,但東南端的洗墨江只有一個人守著。
此處人不必多。
有高山,有急流,還有個會玩機關的狠老頭,連一根羽毛都休想從對岸飄過來。
然而,那個男人卻比羽毛還輕。
對,他就是上山的人。
一個輕功絕頂的瀟灑貴公子,謝允(王一博 飾)。
他只用了幾片樹葉,便輕鬆破了老頭殺人無數的機關,順利過了洗墨江,進了四十八寨。
他受人所託,要找一個能夠匡扶朝廷,拯救天下的人。
同時,這天下與他的神秘身世,有密切關係。
而《有翡》這個故事裡更出彩的,是女性角色。
首先是四十八寨的大當家,李瑾容(車曉 飾)。
掌管寨子的女人,有著說一不二的霸氣。
小說裡的設定,她年輕時曾闖入北都為父報仇,三千御林軍都擋不住,是個極剛烈的女子。
對女兒周翡也是一樣,從來沒有誇獎,稍微犯錯就嚴懲。
但她也有極溫柔的一面。
丈夫出寨接管安平軍,按寨裡的規矩,一旦出了山門就和寨子再無關係。
但,當丈夫遇到襲擊的時候,李瑾容還是出手了。
他的生死和寨子沒關係,但和自己有關係。
只是,救完人以後,她沒有再看丈夫一眼。
更剛烈的,是大當家的女兒周翡(趙麗穎 飾)。
要下山的人就是她。
未經世事,還沒有修煉出母親內在的柔,骨子裡全是剛。
因謝允在洗墨江救了自己,擅自助他逃跑而被母親懲罰。
打得皮開肉綻,就是不認錯。
從小,周翡就不受母親疼愛。
舅舅為了救她而死,母親出於歉疚,把所有心思都放在表哥身上。
她明明功夫比表哥好,被逼著讀書;表哥帶頭闖的禍,背鍋的永遠是她。
在山上,她永遠是需要管束的小女孩。
周翡得不到母親的一點認可。
只有她爹真心疼愛她。
而謝允要找的人,就是周翡的爹甘棠公。
周翡想跟著老爹下山。
可在寨門口,她的武功未成,連自己的刀都被人打斷。
父親臨走前跟她說:
「你說想要保護爹,可是你根本連這山門都邁不出一步,是留下,還是跟爹走,由得了你嗎?好好長大吧,山水有相逢,山水不朽,只看你何時能夠自由來去了。」
保護父親也好,逃離娘親也罷。
從那一刻起,周翡決定了一定要下山。
《有翡》的原作故事和人物塑造,還是不錯的。
有弘大的世界觀,有女性的成長和覺醒,有個體在江湖中命運浮沉的探討。
但,電視劇的整體呈現還是未能達到預期。
別誤會,肉叔並不是說它是那種粗製濫造的狗血大爛劇。
相反,《有翡》在各個方面都是及格的。
也正因為這樣,才更讓人無奈。
投資到位了,人員配置到位了,出來的效果卻只是及格水平,不應該啊。
乍一看好像沒啥大毛病。
但總是哪裡透出一股隱隱的不對勁,細節經不起推敲。
比如,第一集的牽機線。
按劇中人的描述,是「極細極輕,比刀還鋒利」。
這一點,在開頭謝允渡江時確實有展現過。
他撒了一把樹葉,有的被割成兩半,有的落在牽機線交錯處。
謝允就是踩著這些「懸空」的樹葉過江。
既表現了牽機線的鋒利,又體現了謝允高明的輕功。
但到了晚上是,一個特寫——輕巧如絲的牽機線,咋突變成大粗繩?
特效師和道具師這就下班了?
你看謝允停在牽機線上,儘管還是有片樹葉在上面意思意思。
但那麼粗的線……感覺有沒有樹葉根本沒差。
這肉眼就足以看清的機關,你告訴觀眾能殺人無數?
還有主角的服裝。
不能說毫無特色,幾乎就是沒有設計。
配角也就算了,但主角能不能花點錢弄個好點的皮膚?
女主那幾身行頭,總感覺是那種出場沒半集就領便當的小嘍囉。
讓肉叔最失望的,是動作戲。
《有匪》作為近年相對有名的武俠IP,影視化的話,武打戲必定是重頭戲。
然後《有翡》的武術動作設計之無趣,力度之綿軟,表現手法之匱乏,讓人恨不得快進。
老實說,肉叔很佩服演員們。
憑藉這些三腳貓功夫,要相信自己是武林高手,這得多強的信念感才能進入角色。
比如,周翡下山的這場打鬥。
這既是女主下山的第一戰,第一次殺人,對身心都造成了衝擊。
同時,也是名震江湖的破雪刀法重出江湖的第一戰,排面必須起來。
雖然打的是幾個沒有幾句臺詞的龍套。
但這場戰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吧。
電視劇怎麼處理這個裡程碑式的首戰呢?
只讓趙麗穎對著空氣擺架子,給觀眾看砍影子。
然後姿勢一擺,對方人就倒了。
啊這,有點說不過去吧……完全體現不出破雪刀的霸道啊!
還有一場本該濃墨重彩的決戰。
朱雀主木小喬和地煞之首沈天庶,兩人都是武林中的高手。
但你看他們的過招……
不說沒有生死相鬥的狠,連切磋切磋的勁都沒有,出拳仿佛開了0.5倍速。
傳說中的高強功夫,只能靠觀眾腦補?
據說,這部劇投資了近3億。
但出來的製作效果連5毛特效的鏡頭都沒多少,令人存疑。
還有不少人揪著年齡說事,說趙麗穎30歲了扮十幾歲少女不夠傳神。
在肉叔看來,這些都不是問題。
歸根究底,是因為劇本身不夠引人入勝,才讓觀眾走神去注意邊邊角角的瑕疵。
你看95版《神鵰俠侶》。
李若彤扮演青澀的小龍女時也29了,也沒人覺得這是個問題吧。
一部武俠劇,連武打都讓人看得沒意思,靠什麼吸引人?
而這不光是《有翡》一部劇的問題。
這只是武俠沒落的一個縮影。
武俠的沒落,首先就是沒有了武。
翻開近年的武俠劇,甚至再擴大範圍,和武俠沾邊的玄幻劇一起,有幾部劇產出了讓人驚豔的武戲?
大多數只有兩個字:尷尬。
一種處處不著邊的尷尬。
既不是《師父》拳拳到肉的寫實風格,沒強調肉體被擊中的打擊感,和刀劍加身的殘酷感。
也不是虛擬奇幻的風格。
沒《黃飛鴻男兒當自強》那種用道具和特效模擬出內力衝擊的氣浪,爆破山石河水的震撼。
更不是藝術意境的風格。
沒有以極具美感的場景造型,或者巧妙的動作設計營造出看點和氛圍。
△《龍門飛甲》
《有翡》的動作戲就夾在中間,不上不下。
頂多用威亞吊出一個輕功,飛躍的效果。
以至於人物出招的時候,肉叔總是忍不住想「這裡應該加個特效啊」。
同樣是打中人,你對比一下這力度和震撼感:
△ 《有翡》
△ 03版《天龍八部》
以前,特效不夠好,演員需要練武術基礎,才能完成動作。
後來特效技術進步了,剪輯手法也多了,便降低了演員對於武術基礎的要求。
但,特效也是為了增強招數的效果。
你連招都沒有,打了個寂寞?
隨著特效的進步,武俠劇也越來越濫用特效。
雙掌一推,就是一波氣浪;單腳一踢,又是一堆爆炸。
兩個人連手都不用碰,就可以決出勝負。
△ 20版《絕代雙驕》
剪輯手法多了,也衍生出偷懶的毛病。
動不動就濫用慢動作,每個角度給你0.5倍速重放一遍瘋狂注水。
典型例子,去年那部新《倚天屠龍記》。
掉個水能換7個機位分別慢鏡頭。
你說這麼多慢鏡頭(哦對不起,是「升格拍攝」)的意義,是想讓觀眾看清動作的細節嗎?
我看了,確實沒有動作細節。
△ 旋轉,跳躍……我沒眼看
真要玩慢鏡頭,看看人家《一代宗師》。
兩個特別有代表性的例子:
近景鏡頭先給到葉問抱拳架的特寫,再給雜兵衝向葉問的近景,此時跳接特寫葉問蹬地的發力慢鏡頭,最後跳接到雜兵一擁而上的中景鏡頭。
近景中葉問快速解決完幾個雜兵後,給到帽簷的特寫慢鏡頭,重回近景,又迅疾踹飛一個雜兵。
沒有一幀多餘注水。
王家衛的慢鏡頭,是在快速、凌厲的近景/中景/遠景鏡頭中,留下的氣口。
近年的武俠劇,武功是夠神奇了,卻越來越空洞。
於是,當一部武俠劇不用特效,或者特效少了,乏善可陳的動作設計就完全漏怯。
比如,去年的《劍王朝》有一場戲。
一個重要角色為了掩護己方人員撤退,祭出本命劍,這是絕命一擊。
這一招,是重中之重。
但劇裡只是讓人物給劍擦血,在面前橫擦,側面豎著擦,然後甩出去。
而這一劍的威力,就是讓劍釘在牆上,而已。
肉叔看到這裡一臉懵逼,用命出的招就這???
沒了特效的打戲,就像小孩子過家家。
again,「這裡應該加特效啊!」
好的武打,要麼給人衝擊,要麼給人美感。
華語武俠的兩大巔峰,《臥虎藏龍》和《英雄》的打戲就是如此。
《臥虎藏龍》重在寫意。
沒有拳腳肉搏,輕盈的蜻蜓點水、飛簷走壁,借力而不留痕跡。
經典的竹林對決。
玉嬌龍和李慕白飄飛於竹林之間,利用竹子的彈性做足了戲。
一方面是體現其輕功的飄逸和高超。
但更重要的是,兩人是借武術在交流。
竹林的綠意是春意盎然,搖蕩不止的竹子,暗示的就是他們無法平靜的內心。
一個追一個跑,是追人,也是求道。
兩人在竹林之間的位置變化,就是其關係變化的寫照。
這是高明的打戲。
而《英雄》,就重形。
張藝謀的長處就在造型,《英雄》裡梁朝偉、張曼玉、章子怡完全沒有武術功底,但他們打得依然精彩。
全賴張藝謀和袁和平設計的打戲。
章子怡和張曼玉在胡楊林的打戲,重造型重色彩。
兩人的過招基本也沒有實打實地對打互砍,先拍一個人打,再拍另一個人的反應。要麼就是一個追一個跑。
但她們飄逸的身姿,身上的紅衣和黃色的胡楊林,強烈的色彩衝擊,仍然讓人過目難忘。
當演員沒有能力做出高難度動作時,導演和武術指導更應該設計出好的打戲。
巔峰難夠得著,那再說個電視劇。
大鬍子張紀中的《神鵰俠侶》,雖然評分不算高,但裡面的武戲是有講究的。
給小龍女設計的打戲要的就一個字,飄。
小龍女的打戲重在飄逸靈動,所以讓她以長袖為武器。而導演又偏重造型的美感,更強調小龍女不似人間的仙女人設。
但,即使只做花架子也不容易。沒有基礎的人做出來力度感和美感都欠缺。
劉亦菲有舞蹈基礎,也訓練了兩個月,早上6點就起床。
所以,雖然是花架子,但勝在好看。
最後的定場姿勢,倆月沒白練
優秀的武打演員和優秀的武打設計,總得佔一個。
如果兩樣都沒有,就別拍武俠劇了。
目前電視劇已經開播,前幾集的劇情確實太平淡,改編得實在不夠吸引人。
尤其是當你看到該劇署名編劇足足有12個時,更覺得不應該啊。
慢慢講故事當然可以。
但沒有值得咂摸品味的東西,怎麼讓人繼續看下去。
歸根究底。
如今拍武俠劇的人,不懂武俠,也不愛武俠。
他們寧願相信演員能夠吸引觀眾,也不相信武俠世界還能吸引觀眾。
沒有武,何來俠?
沒有俠者,談何情與義?
沒有情義,憑什麼闖蕩江湖?
今時今日的武俠劇,根本創造不了新的江湖。
這才是武俠的沒落。
編輯: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