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田
原創民間故事,抄襲必究!
今天給大家講的這則民間故事發生在2002年的江蘇省的某個小村子。這則民間故事講的是一個拾荒老叟,無意間撿了一個長方形廢舊鐵盒子,他沒多想就帶回了家。就在當天晚上發生了奇怪的事,險些要了小孫子的命。
所以說,有些破爛不能亂撿,大家要引以為戒。
書歸正傳,馬上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
2002年,江蘇省的某個村子因為平房改造,整個村子等待推平後建高樓。
而這個小村子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很多村民不忍離開,他們流著淚,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片生他養他的熱土。
而在這些村民裡有一個叫劉富貴的老漢,他的家裡很不富裕。
全村人幾乎都搬走了,為省下租金,劉老漢還是住在自己的那幾間老房子裡,沒有搬走。好在工程還沒有完全開始,倒沒有人前來催促他搬家。
劉老漢的兒子兒媳在城裡打工,也只是普通的工人,工資也不多。他們的小兒子那年8歲,交給了爺爺劉富貴看管。
劉老漢老兩口的經濟來源就是拾荒。劉老漢每天都會騎著三輪車,到處去撿破爛,之後賣了錢餬口。
日子過得很是清貧。
村民搬走後,來了很多拾荒者,那些人都比劉老漢年輕,腿腳也麻利,家家戶戶的破銅爛鐵幾乎早讓那些人給撿走了。
等劉老漢再去撿的時候,基本也就沒啥了。但劉老漢還是騎著三輪車挨家挨戶去找。不過他並沒抱多大希望。
撿了一下午,結果正如劉老漢所料想,他僅僅撿了幾個塑料瓶子而已。
「這群年輕人真夠饑渴的,啥東西都撿走了。唉!只怪自己太老,腿腳比不過人家啊!」
劉老漢一邊想一邊就要往家走。可就在轉身的時候,他卻瞧見牆角的破木板下有一個鐵皮東西。
這塊鐵皮對於失望的劉老漢來說,簡直就是天大的餡餅。
「這是老天給我的恩賜啊!居然還給我留了一塊鐵,真是太好了!」
劉老漢走過去掀開上面的破木板一看,好傢夥!這塊鐵皮可真不小,是一個1米多長的長方形的鐵盒子。
他掂了掂,分量還不輕,就是看上去有些怪異。
「這是啥東西呢?怎麼感覺這麼怪異呢?不管了,這東西能賣很多錢呢!」劉老漢費了半天勁才將那個鐵盒子搬上了三輪車,之後哼著小曲回了家。
人逢喜事果真精神爽啊!
到了家,小孫子就朝著劉老漢跑了過去。爺倆兒親暱一番後,老伴兒也走了出來。
「喂!老頭子,你車上的那個是啥東西?我怎麼看著這麼彆扭呢?」
「誰知道呢!不過挺重的,能賣很多錢。管它呢,明早我就給它賣了去!」說著劉老漢就把這鐵盒子搬下了車,壓在了破爛堆上。
吃過飯後,劉老漢和老伴兒就哄著小孫子睡覺了。夜裡11點多的時候,劉老漢忽然聽見院子裡有小孩子嬉笑、打鬧的聲音。
「這裡的人都搬走了,這麼晚了,哪家孩子在這玩呢?」劉老漢要看個究竟,隨後打著手電去了院子。
他找了半天,卻沒發現什麼。他又打開院門朝外看了看,也沒發現有孩子們的身影。
劉老漢回到屋裡繼續睡覺,可小孩子們的嬉鬧聲又響了起來。劉老漢沒理會,慢慢睡著了。
「不好啦!老頭子,咱小孫子不見了!」第二天一早,老伴兒就大聲嚷嚷著。
劉老漢一下醒了過來。
「我醒來的時候就沒看小孫子,我屋前屋後都找遍了,還是沒看見小孫子的影子。快找找他去啊!」老伴兒急得話音都變了。
劉老漢趕緊下了床,倆人將房子找了個遍,也沒發現小孫子。
「這孩子去哪了?他從來不亂跑啊!」老夫妻倆正在詫異之時,忽然聽見有劃鐵皮的聲音。
他們尋著聲音找了過去,卻是那個鐵盒子發出來的。裡面似乎有人,正在用手劃著裡面的鐵皮。
「小孫子準是在這裡面呢!」
劉老漢伸手就去開那個鐵盒子,可卻被鐵皮的高溫燙了回來。
「怎麼這麼熱啊?這不對啊!」劉老漢疑惑地說道。可裡面的動靜越來越大,劉老漢救孩子心切也不管那麼多了,拿來鐵棍子就開始撬。
不大一會,盒子終於打開了。那裡面躺著的人正是小孫子!
此時孩子身上已經被烤得通紅一片,哇哇大哭著。兩位老人隨即將孩子送到醫院搶救。
經過幾個小時的搶救,孩子終於脫離了危險。不過他多處燒傷,全身纏著白紗布。
過了好久,孩子終於醒了。劉老漢就問:「孩子,你咋跑那鐵盒子去了?」
「爺爺,不是我自己進去的。昨天夜裡我起來尿尿,就聽見院子裡有嬉鬧的聲音。我好久沒和小夥伴們玩了,我就跑了出去。在鐵盒子上面站著好幾個和我一樣大的孩子,他們就叫我過去玩,我就過去了。
可剛玩了一會兒,那些小孩們就不見了。我就覺得四處漆黑一片,用手一摸才知道自己被困在什麼東西裡了。早上的時候,這裡面越來越熱,可我就是喊不出話來。爺爺你要不來救我,我就熱死、憋死啦!」說完這些話,小孫子就哭了,而且表情很是害怕。
「孩子不哭了,爺爺在這,爺爺保護你!」
小孫子住了一個月的院方才好轉,但身上受傷嚴重,還是留下了很多疤痕。
後來聽說,劉老漢撿的那個鐵盒子,其實是過去火化夭折小孩子用的一種鐵製工具。
如今沒人用這東西了,主家搬走時也就沒有帶走。
這件事算是給了劉老漢一個教訓。從這件事之後,劉老漢再也不敢撿那些奇怪的破爛了。
總結:
有些破爛可別亂撿啊!故事中的劉老漢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差點因為這個奇怪的破爛害了自己的小孫子,想想真是可怕呀!
本故事完結!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文中故事來源於民間傳說,目的是借古喻今明道理。還望各位讀者不要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如果喜歡我的民間小故事,還請大家點讚、轉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