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劇《30而已》中有一個情節,顧佳為了兒子能進貴族幼兒園,想盡了辦法。對住同一幢樓的校董太太示好送蛋糕,校董太太雖然直誇蛋糕好吃,卻也沒給個痛快話。
直到有一天,停電了,顧佳打聽到校董太太要參加個會,得從頂樓走下來。顧佳便假裝偶遇,把自己的輕便拖鞋讓給校董太太,自己提著校董太太的高跟鞋,打著光腳,扶著校董太太走到樓下,才換回自己的拖鞋。
這一幕,被顧佳的閨蜜鍾小芹看在了眼裡,她心疼得淚光瑩瑩,直怨自己能力不行,不能幫顧佳的忙。
可是顧佳卻很平靜,說這是她做媽媽應該的修行。
人們常說:為母則剛。一個女孩變為母親,必須學會堅強,變得強大,成為孩子的依靠。
同樣的,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必須修行:為了生存,要學會委屈自己,讓自己變得強大。
《紅樓夢》中只出現過一次的金寡婦,她為了兒子進賈家私塾上學,也是想盡了辦法。
金寡婦自然是守寡之人,只一個兒子金榮相依為命。兒子到了上學年齡,也不能老在外面閒逛,便求了自己的小姑子璜大奶奶,給孩子弄到學堂去。
璜大奶奶本是金家的姑娘,嫁給了賈璜。可賈姓人家不可能都像寧榮二府那樣有權有勢。所好賈璜家還有些小產業,夫妻倆又時常到寧榮二府裡去請請安,倒也能跟尤氏和鳳姐搭上話,幫襯著自己的侄兒,有了念書的地方。
金寡婦其實是一個聰明人,很懂得與小姑子好好相處,也知道要記小姑子的恩,對自己的兒子說:若不是仗著人家,咱們家裡還有力量請的起先生?
上一篇我們曾經講到,金榮在學堂打架,寶玉逼著他給秦鍾賠禮磕頭的事。放學回家,金榮自然把學堂的事給母親說了。
孩子在學校受了欺負,估計一般的家長都忍不住要到學校去鬧。
可是金寡婦卻壓著兒子,讓兒子不要爭閒氣,要明白這個上學的機會,是好不容易求來的,當然得珍惜。
況且,因為金榮上學,家裡還省了很多開支:「人家學裡,茶也是現成的,飯也是現成的。你這二年在那裡念書,家裡也省好大的嚼用呢。」
金寡婦知道,逼兒子的人是寶玉,是榮國府的公子,自己家的孩子只能委曲求全。
在大家族的權勢底下討生活的人,充滿了委屈和辛酸,卻也只能忍氣吞聲。
可是金寡婦一面告誡兒子要忍耐,一面自己卻忍不住了。把這事告訴了小姑子璜大奶奶,激得璜大奶奶就要去找尤氏評理。
金寡婦和璜大奶奶這一對姑嫂,相處的相當不錯。
婆媳關係歷來不好相處,姑嫂關係也是相當難處。小姑大姑,在家中上連父母,旁連兄長,有一種特殊地位和作用。
如果小姑大姑不會息事寧人,就會把家攪得雞犬不寧,甚至激化婆媳的矛盾。更有甚者,有些小姑大姑暗地裡使壞,背地裡給母親出些壞主意,家庭就會被攪得天翻地覆,亂七八糟。
金寡婦家人丁凋零,丈夫死了,只與兒子相依為命。幸好婆家還有一個嫁出去的女兒璜大奶奶,經常幫襯她。
要說這璜大奶奶,當小姑很合格,看哥哥不在了,知道都得幫襯著嫂子,把侄兒養大。
這姑嫂倆的相處模式,頗為有趣。
璜大奶奶很講義氣,在嫂子面前很有優越感。儘管自己也不是那麼寬餘,可在她嫂子面前,卻很有一股豪氣。璜大奶奶的家境,比起金寡婦,當然要強的多。
璜大奶奶平時常常資助嫂子一二,她很喜歡嫂子說的奉承話。
而金寡婦很懂得示弱,喜歡在小姑子面前倒苦水,奉承話也說得很慰貼。
可這種相處模式讓她養成了習慣,一見璜大奶奶,金寡婦就習慣性地開始訴苦。她知道要壓著兒子,不讓兒子鬧。可是卻沒在自己的嘴上加把鎖,把學堂裡的事,一五一十都向小姑子說了。
這金寡婦是一個習慣性動作,習慣了見到小姑子就倒苦水,以博同情。她壓根都沒思考,把這件事說出來,小姑子會有什麼反應。
璜大奶奶聽了,怒從心上起,說道:「這秦鍾小崽子是賈門的親戚,難道榮兒不是賈門的親戚?人都別忒勢利了,況且都做的是什麼有臉的好事!就是寶玉,也犯不上向著他到這個樣。等我去到東府瞧瞧我們珍大奶奶,再向秦鍾他姐姐說說,叫他評評這個理。」
得,這金寡婦最害怕的事情出現了。如果找尤氏、找秦可卿說理,雙方撕擄開,那金榮還能在學堂上學嗎?
璜大奶奶可不管這些,她容不得嫂子勸,一心要替侄兒出頭,當即就去了寧府。
可是,進了寧府的璜大奶奶,聽了尤氏的一番話,「那一團要向秦氏理論的盛氣,早嚇的都丟在爪窪國去了。」
尤氏到底說了什麼?有這麼大的作用呢?
進了寧國府角門的璜大奶奶,氣勢立馬就矮了一截。高聲大氣的璜大奶奶,見了尤氏,就不敢氣高了,只殷殷勤勤敘寒溫。
其實這就是平時的情勢,說明尤氏在她面前說一不二的。不過尤氏修養好,面上一平如水。
兩人說了些閒話,璜大奶奶才慢慢向正題上轉,問起蓉大奶奶秦可卿。
人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那尤氏平時與鳳姐關係很好,其實也是個聰明人。一聽話頭,敢情是來找事來了,便噼裡啪啦說了一大堆話,來堵璜大奶奶的嘴。
這個時候的尤氏,應該是還沒有看破丈夫與兒媳的事,對待秦氏一心一意的好!
尤氏說兒媳婦秦可卿病了,本就不舒服,又聽說弟弟秦鍾在學房裡打架,不知是那裡附學來的一個人欺侮了他,裡頭還有些不乾不淨的話。
秦可卿「聽見有人欺負了他兄弟,又是惱,又是氣。惱的是那群混帳狐朋狗友的扯是搬非、調三惑四的那些人;氣的是他兄弟不學好,不上心念書,以致如此學裡吵鬧。他聽了這事,今日索性連早飯也沒吃。」
尤氏還說看兒媳婦茶飯不思,自己很心焦,想找一個好大夫,讓璜大奶奶給推薦一個。
好一個尤氏,忒厲害,璜大奶奶還什麼都沒說呢,就提前截了她的糊,還讓她說不出口。
璜大奶奶本來要來告狀,想讓尤氏為自己撐腰,現在看到人家婆媳感情這麼好,知道根本不可能了。
自己侄兒被欺負的事,現在不但不能說,更不敢提了。人家尤氏已定性,說是外來的附學小子欺負了秦鍾,金氏還能說什麼。況且,她一向還仰賴尤氏資助些許,哪敢得罪財神。
尤氏說話又很得體,很有修養,沒有讓金氏難堪。金氏遂轉怒為喜,又說了一會兒話,才告辭回家去。
就這樣,高調而來要找麻煩的璜大奶奶,偃旗息鼓而回。金寡婦總算鬆了口氣,不用再擔心兒子金榮的上學問題了。
金榮和賈蘭、賈菌一樣,都是與寡母相依為命,本當同病相憐。可惜他生在貧家,與那二人的家境自然又是不同。在學堂裡,不僅與這二人不是朋友,反而有一種隱隱的對立,能不讓人嘆息!
其實現在的社會,也有很多這樣單親家庭的孩子。要麼像金榮一樣膽大包天,到處惹禍;要麼性格孤僻,不愛與人交往,就是在家庭裡,交流也很少。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不管是什麼性格,一生都會背負心理包袱。
人性有很多方面,並不存在絕對的好與壞。《紅樓夢》中,我們通過這一段曹雪芹的描寫,看到了一個非常卑微的家庭求生存的艱難。
真的很難下判斷說,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其實金榮就是金榮。
通過文學作品,我們亦可以反觀自己。有時候,真覺得到處都是璜大奶奶、金寡婦和金榮。而他們的遭遇,有時候就是我們自己的遭遇。
我們每一個人都像顧佳,為人父母,為人子女,其實都是在世間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