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網劇火了。剛開播兩集的時候,豆瓣的評分就到了9.1。
《隱秘的角落》在這個夏季給我們帶來了絲絲寒意。
這部劇是根據網絡小說《壞小孩》改編的。
據書評來看,在書中,主演的三個小孩,比劇中要壞。而劇情為了過審等因素,進行了美化。
這部劇評分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暗含了很多隱喻。
由此也引發了很多網友們對細節的深入分析。
那麼壞小孩生來就壞嗎?
那個壞小孩,真的比你想像的還壞。
主演朱朝陽是個初中生,一天有兩個小朋友敲開了他家的門,他們是嚴良和普普。
兩個孩子都是從福利院逃出來的。嚴良和朝陽年紀相仿,普普是個女孩,大約小三四歲。
兩個人逃出來是為了救普普的弟弟,一個被別人收養、得了白血病的小男孩,這個人物,劇中沒有出現過,只在普普的描述中。
三個小孩見面後去景區玩,拍攝視頻時,剛好錄上了,張東升將嶽父嶽母推下懸崖的一幕。
他們找到張東升,用視頻勒索30萬,為普普的弟弟治病。張東升沒有那麼多錢,開始和他們周旋。
這期間,朝陽的同父異的妹妹朱晶晶墜樓死了。(從結尾處看出,可能是朝陽推下去的,或者朝陽可以救但是沒救),而朱晶晶墜樓時,普普在場。
後來,朝陽藉助張東升的手,把普普和嚴良殺了。他不想讓他們暴露自己的秘密。
緊接著又害死了他的爸爸,和後媽。
這一系列的操作都是在朝陽的密謀之下完成的。
最後,只有他一個人活下來了。
而真相也一直無人知曉。
為什麼朱朝陽成為了壞小孩?
三字經裡說「人之初,性本善」,也有人相信,人生來就是惡的。
而我覺得,善與惡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後天形成的。
朱朝陽為什麼就成了一個壞小孩。跟他的家庭和朋友有很大的關係。
他身在一個單親家庭之中,父母離異後,母親帶著她獨自生活。朱朝陽很爭氣,他一直是班裡的第一名,是個學霸,母親也因此覺得很有面子.
在片中,開家長會時,當老師宣布第一名還是朱朝陽時,她得意的神情,不言而喻。好像所有家長都在羨慕她一樣。
而老師說朝陽性格孤僻,不愛交朋友,她很不樂意聽,她認為學習好就行,其他不重要。
母親對朱朝陽有極強的控制欲,她給朝陽熱好的牛奶必須馬上喝完,並灌輸"媽媽只有你」、「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她不能容忍這麼多年含辛茹苦獨自一人養大的孩子,不聽她的話。
這種心理的背後包含著對前夫的恨,以及為了孩子放棄追求自己生活的埋怨。
朱朝陽的父親,也是把他推向罪惡深淵的一個人。
他離婚後又再婚,然後生了一個女兒朱晶晶,如掌上明珠一樣對待。
一次去商場給朝陽買鞋,遇見女兒就把朝陽扔到了一邊。同樣是孩子,表現出了極大的不同。這給朝陽弱小的心靈裡埋下了怨恨的種子。
同時,朱朝陽內心是極度渴望友情的,在學校沒有朋友,媽媽經常不在家。
嚴良和普普到來後,他希望媽媽去景區上班,不回家。好讓小夥伴來他家住。
但是,這兩個朋友,卻把朝陽直接引向惡的一面。或者說,朝陽心中惡的種子由此萌發了。
如果不是普普要給弟弟看病用錢,朝陽不會參與到這個交易當中;如果普普沒有約朝陽妹妹到頂樓,朝陽也不會間接害死妹妹。
善惡之間到底有多遠?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一念」這就是善惡之間的距離。
嚴良想送一支筆給好友朱朝陽當生日禮物,因為沒錢選擇了偷,但是在即將走出門口時改變了主意,決定給店主婆婆搬貨、用力氣掙來這份禮物;
孩子們起初只是想寫信警告殺人犯張東升不要再作惡,卻在對方表示可以給錢買證據時臨時起意,決定以手中的證據換錢,來救普普弟弟的命;
普普原本只是想警告朱晶晶不要欺負朱朝陽,可是小女孩在激烈反抗下,意外墜樓而亡。
太多時候都是一時的想法,或走向善良之路,或走到了其反面。
善與惡的界限並不明顯,而走向不同面的結果卻大不一樣。
善與惡並存,讓善良的種子開花。
三個孩子,做所有事情的因都是想要留住愛。
嚴良為了幫普普救弟弟,普普為了留下僅存的親情,
朱朝陽更是窮盡一切想得到父母的愛和朋友的友情。
但事實卻正好事與願違。
孩子生下來是一張白紙,父母,學校,社會,都會在上面留下印記。
善與惡同的種子同時存在,到底哪個會發芽,取決於生長環境和教育。
如今的很多家庭過於注重孩子學習,而忘記關心孩子心理建設。
過於追求自我感受,而忽略孩子體驗。
過於強調物質給予,而沒有精神慰藉。
《隱秘的角落》你會發現,孩子是世界並不簡單。
愛爾蘭作家蕭伯納說過:
為人父母是一項重要的職業,但是直到現在,從來不曾為這項職業舉行過測驗。
所以,家長只有在學習中成長。離異的家庭越來越多。這也是本片主演的遭遇。離婚,有時候時是缺乏愛和責任的表現。即便離婚,也不應對孩子疏於關懷。父母的責任還要有的。
同時,關心孩子所交的朋友。
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
每個人都需要朋友,也都有朋友,沒有人能一個人獨立生活,不與外界連絡。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個人如果能交得益友,便能受到良好的影響,進而品行道德增進;反之,如交得損友,則會影響自己一生。
靈魂最美的音樂是善良。一一羅曼·羅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