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炫飛
去看望曉角的時候,剛下過雨,快進村的路坑坑窪窪,到處都是泥濘。
這裡是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豐鎮市紅砂壩鄉張家灣村,村裡住著十幾戶人家,清一色的政府扶貧房。
因為曉角,這個村子最近很熱鬧。
曉角今年17歲,原名叫李華,曉角是筆名。
她沒有上過一天學,卻酷愛讀書寫作。
近兩年她的文字通過網際網路傳播,走進了大家的視野。
曉角大概是這個村子裡唯一的年輕人。
她一個人在村裡孤零零地長大。
她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下面是她的自述。
故事從我小時候說起吧。
我的村子很小,這裡沒有草原,沒有駿馬,只有幾塊農地被包圍在大山之中。
村子裡的房大部分是危房,而我們家,是「最危的」之一。三間黃土房,一個小院子,用為數不多的磚壘了個門亭,房間裡黑洞洞的,僅有的幾塊玻璃都碎了,是父親和母親打架時砸的。
父親比我大四十九歲,患精神病的母親比我大三十六歲,他們都是農民。
家裡很窮,只有一頭驢和十幾隻羊,幾畝地種著點玉米土豆,幾乎整年都吃素,土豆在春天長芽,甚至結出雪白的「小土豆」來,也只能吃下去。
我一年(四季)幾乎不會買衣服,父母永遠灰頭土臉,就是這樣過借錢還是常事。
小時候,父母為了還親戚們的錢經常大打出手,父親脾氣不好,和母親吵架後總是賭氣睡在地上。
他是個窮農民,卻火氣大,我常常嚇得跪在炕上大哭。
我所有的叛逆都催生在這間危房裡,這個荒涼、畸形的家庭裡。
母親患有精神病多年,雖然有了我以後還算正常了些,但還是會時不時復發,她的情緒不會穩定,經常莫名狂笑,再平常不過的小事都能讓她受刺激。
她極少洗衣服,也不打掃衛生,所以我小時候像小乞丐一樣髒兮兮的。
七歲那年,外公想要送我去上學,我真的極其想離開這個家,可是這事和母親一說,她就發病了。
「你是要去送死呀,人家學校不給你飯吃,你去了就會死,再也沒人管你啦!你去吧!」她語無倫次地亂叫亂罵。
外公想把我帶到他家裡去住幾天,先讓母親適應適應,可我才在十裡地外的外公家住到第三天,父親就趕來把我帶回去,他說,你母親已經三天不吃飯不睡覺了!
除了家貧,母親是我沒能去上學的主要原因,後來勸說她的村主任都被她趕跑。
我的童年像危房一樣破舊。
那時起,我開始渴望一間嶄新的房子,夏天雨水不會漏進來,冬天牆縫兒裡不會再有船頭大的風,我刷鍋時土坷垃不會突然從房頂掉下來…
我開始失眠,焦慮,經常一個人在院子裡來回狂奔,希望能找到一個出口,可是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院兒裡還只是一頭瘦驢和幾隻羊。
父母爭吵不斷,貧窮的生活讓他們性格越來越惡劣,「這日子不過了,死呀都!」父親經常說不要我和母親了。
「滾,跟著你那個瘋媽,湊合人家過什麼過,不過了。」
我忘不了十歲那年冬天,父親用鐵鍬把我和母親趕出了家門,內蒙古零下二十攝氏度的冬天,寒風把淚水凍住,眼睛睜不開。
所幸外公和母親(不犯病時)教她讀書識字,她知道了莎士比亞、契科夫、魯迅、張愛玲、蕭紅、莫言、王小波……
她寫貓、寫狗、寫驢……寫她生活的絕望與倔強。
曉角遠比城市裡的女孩子成熟,她高高的個子,一條大麻花辮編在腦後。
面對陌生人,她有點靦腆,不知如何和人搭話。
但就是這樣一個女孩兒,卻有著無比豐饒的精神世界。
她在文章裡說:我曾經認為自己是活不下去的邊緣人,是文學喚醒了我……醒來以後卻發現四周空無一人,所以我只能寫……十七歲,我並不覺得未來自己真的會成為一個詩人,甚至不敢肯定會不會寫下去,但,我佩服現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