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未看過任何一部劇像《親愛的自己》一樣對男主殘忍到如此地步——不但人設喪,而且戲份還不多。
我已經數不清幾個晚上了,在新更新的劇集中找男主,結果兩集加起來出場不到五分鐘。
但如果說它是大女主戲,但偏偏女主的人設相當的不討喜。
吸引我去看《親愛的自己》的是朱一龍,但我幾乎快被勸退了。
今天看的第31集裡,又沒有陳一鳴的影子,話說男主就是一陪襯。
該劇支撐我看下去的原因是劇情的真實性,而真實性卻又偏偏是勸退很多觀眾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看劇就是為了解壓,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已經夠大,不想再因為看個劇把自己代入其中而影響心情,很多人更願意看主角逆襲的爽劇,而李思雨的人設,雖然實現了夢想,但她性格上有很多槽點,反而讓人覺得她的成功令人感到疑惑,憑什麼她都能成功,而我卻不能?
陳一鳴的人設,與以往的劇集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從劇集開始直到將近二十集的長度中,一直處於人喪運喪的境地,不但失業,而且在感情中充當著舔狗的角色,除此之外,在女主與袁姐的競爭中,陳一鳴還貢獻了一把讓人反感的聖父人設。
這種人設的不完美,本來是一種真實,但是往往人們其實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真實的東西,你別看平時很多人在評論劇情時都高喊著「不夠真實、脫離現實」的口號,真把真實的東西放在他面前的時候,他明顯接受無力。
類似於葉公好龍,因為真實的東西往往是殘酷的,有時甚至也是可怕的。
《親愛的自己》每個人物都不完美,不論是女主還是男主,亦或是其他幾個配角。
女主李思雨勤奮上進,敢闖敢拼,但性格上卻表現出衝動到冒失的缺點,遇事沒有全局觀,缺乏判斷力,情緒管理能力極差,非常自我。感情上恐婚,對陳一鳴的感情若即若離,不夠明快不夠敞亮,她是事業重於感情的人,就應該找一個跟自己觀念相合的人談愛情,而不應該前腳答應陳一鳴結婚,買了婚房,後腳又要創業不跟陳一鳴商量就要賣房子。
李思雨的人設從頭至尾都給人一種非常不舒服的感覺,說一套做一套,遠不及拜金女顧曉菱來得招人喜歡。
一部劇三條感情線,結果又在男女主身上又分出另外兩條來,為了講清楚每一條感情線的故事,結果弱化了男主的存在感,使這部戲又像大女主戲,但女主又明顯立不起來的感覺,支線刻畫太多,反而使這部劇有些沒有輕重,主次不明,不知道它的立意何在。
《親愛的自己》主題是每個人物通過生活的歷練不斷成長,擁抱自己,善待他人,熱愛生活,但我們通過女主的人設看到的卻是訛了男主三十萬分手費拉黑男主轉身又擁抱小奶狗的劇情。
不要槓什麼她撕了借條,那三十萬不是她的本意,很多事情讓外人看是通過結果分析人的行為的,拿了就是拿了,拉黑也的確是拉黑了,沒什麼好解釋的。
話說如果是陳一鳴劈腿,你要三十萬尚可理解,問題分手恰恰是因為你李思雨的搖擺不定啊,你要男主辭職幫你創業,感情你的事業是事業,陳一鳴的事業就可以犧牲了嗎?
一個多麼獨斷專行又自私自利的女主,即使她獲得了成功也會令人心生反感。
再來說男主,從一出鏡喪到二十多集,而且對女主一直是毫無原則的道歉、遷就忍讓,當女主職場遇到競爭對手時,男主又表現出令人反感的聖父言論來,總算當了副總吧還被女主甩了,劇中對男主在事業方面的能力就沒有花時間去展現,總是匆匆幾個鏡頭一筆帶過,反而將女主創業之艱難事無巨細進行展現,包括跟小奶狗不像上下級的互動,看得人尷尬又上火。
弱化男主是為了突出女主,生出許多旁線來是為了豐富人物和劇情,但是李思雨槽點滿滿的性格讓人沒有一點好感,導演著力刻畫她創業的艱難,其目的是為了展現女主的獨立女性精神,但是我看到現在卻發自內心希望她失敗。
男主對女主的包容和寵愛,在女主的認知裡竟然評價為嫌對方煩、冷血………
嘴上不停地宣揚著我要搞事業,我是獨立女性,但做的事情卻是要拿了男主借父母的錢創業的不要臉操作。
我從沒有對一部劇的女主如此討厭過。
以上言論僅限於劇情人物,與演員無關。
關鍵是,劇情發展到現在,還要不停地通過女主的自說自話去表現她與陳一鳴的深情。
我只能說編劇也很李思雨,明明一直以來劇情展現的事實是李思雨根本就不愛陳一鳴,但劇情卻要強行把兩個人再次捆綁,中間還要加進去霸道女總看上陳一鳴,小奶狗搖著尾巴向女主撒嬌的橋段——這簡直就不是一個正常人思維中的情感戲走向。
話說我今天真看到有篇文章說這部戲的劇本是三個編劇攢成的,一人寫一條感情線,最後由總編劇歸攏到一起。
也難怪看著別忸,不是一個爹生的,尿不在一個壺裡也是情有可原的。
《親愛的自己》女主不討喜,男主存在感弱,再加上後續的劇情裡又生出許多旁枝末節,看得讓人上火。
朱一龍和劉詩詩是真的不該接這樣一部劇,它不是爽劇,而是一部用來吐槽人設的劇,撈不著什麼好評。
而且朱一龍本來對陳一鳴這個人物是持有懷疑態度的,他剛開始時並不想接這部劇,但後來被導演說服了,現在看來,他的第一感覺並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