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中國哪個朝代的故事讓人最印象深刻,那不得是商朝,《封神演義》故事的不斷改編影視化,電視劇電影動畫百花齊放,就連「哪吒」這個IP都已經改編成不同版本,甚至準備打造「封神宇宙」。拋開神話的神秘面紗,商朝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朝代,商紂王真的是大反派嗎?
大家都知道中國第一個王朝是夏,但當時的夏佔領的地盤其實並不大,也就河南山西那一帶,只有周邊部落臣服於夏朝,在東邊更遠的地方還有9隻部落,合稱東夷。
當時的夏朝皇帝桀貪圖玩樂,奢靡成性,於是東夷中商部落的首領湯結盟其他部落帶兵滅了夏,成立了商王朝。
自然而然地,湯也成為了商朝第一位皇帝。
在湯去世後,他的孫子太甲繼位,為什麼是孫子不是兒子,因為湯的兒子都很短命。
太甲是真正的一位暴君,只要對別人稍有不滿就要滅了人家,這樣的皇帝可不太行。
一直跟著湯的老臣伊尹,覺得情況這樣下去可不太妙,就把太甲給放逐了,直接關了3年禁閉。在禁閉期間太甲痛定思痛,答應痛改前非,伊尹才把他接回來當皇帝。太甲也從此勤政愛民,聽取別人的意見,成為一代明君。
伊尹的作為成為了後世臣子的榜樣,有的要向他學習,成為輔助君主成為明君的忠臣;有的要向他學習,成為能輕鬆搞掉皇帝的權臣。
當時的太甲死後,由他的長子繼位,長子死後,由他的次子繼位,那到底是父死子及還是兄死弟及,這個問題在當時可太煩惱了,當兒子的和當弟弟的都覺得自己是第一繼承人,這不得打一架?
從公元前1400年開始,商朝就漸漸分崩離析,皇位之戰,持續了九代,比「九龍奪嫡」還刺激。
直到公元前1300年左右,商朝第18代皇帝盤庚繼位,他深諳百姓根本不在乎誰當皇帝,只在乎自己能不能吃飽飯,在乎皇位的只有權臣貴族。於是盤庚努力對百姓好,就算自己不能吃飽飯也要讓百姓吃飽飯,盤庚深得民心;對待權臣貴族就是盡力打壓,誰不聽話就滾蛋,那些權臣貴族可不敢輕舉妄動,因為和他作對等於和百姓作對。
盤庚在位期間,還做了一個非常重大的決定——遷都。
其實早之前商朝就經歷過5次遷都了,每次不是遭遇天災就是人禍,這次盤庚精挑完選,終於決定搬去殷(河南安陽)。
據說殷氣候宜人、土地肥沃、有林有湖,就算黃河發大水也不會淹到這裡,於是商朝就把自己的老窩定在這裡,此後200年再也沒有遷過都,所以商朝一般也叫殷商。
後人在這裡也挖出了很多寶貝,有甲骨文(超過500個單字),可見商朝人還是相當有文化的;各種青銅器,比如司母戊鼎,重達832.84公斤,上面還有精緻的花紋,挖出來的還有各種五花八門的杯具,當時的煉銅技術可不得了。
那作為商朝最後一位皇帝,商紂王真如《封神演義》那般好色以及殘暴嗎?
商紂王名叫帝辛,根據一些史書記載,帝辛是一個高富帥,而且人還聰明也有能力,重用平民當官,對於腐敗的貴族毫不留情。
而且帝辛也並沒有喜歡拿活人祭祀,相比於商朝其他皇帝,帝辛活人祭祀人數極少了。
既然帝辛這麼努力,為什麼商朝還是會被滅呢?
這就要說到前面提過的東夷了。生活在黃河下遊的東夷各族,時不時就過來騷擾商朝,帝辛忍不了就花了幾十年把東夷給降服了。
花了那麼多錢和兵力在前線,那自然後防空虛,住在西邊的周部落在首領姬發和大臣姜子牙的帶領下,攻打殷商。
帝辛身邊無兵可用,只好召集幾十萬戰俘、奴隸來抵抗姬發的精兵,那結果可想而知,帝辛便自焚而死,以身殉國,商朝也由此終結。
姬發當了皇帝,為了讓自己的名聲好聽一點,給帝辛列了四宗罪:不重用親戚、不認真祭祀、任用逃犯、聽婦人言,還冠上了紂王的名號。
哎,那那位婦人蘇妲己呢?
妲己是有蘇氏部落的千金小姐,這個部落的圖騰是九尾狐,《封神榜》裡說妲己是狐狸精可能靈感就來自於此。
後人對這段歷史潤色不少,出來了《封神演義》,帝辛和妲己也成為了大反派,只有勝者才有資格書寫歷史,古往今來儘是如此。
下次小夥伴們還想了解什麼歷史,可以在評論裡留言,我們接著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