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刀刀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詩人孟郊進士及第,欣喜地寫下這首著名的《登科後》。寒窗苦讀,參加科考,是古代貧寒子弟改變命運的少數幾道門。
「你說誰是賤民?」2020年,在湖南衛視剛開播的古裝劇《青青子衿》中,男主角駱秋遲質問眾多嫌棄他出身卑微的世家子弟。多年後,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這座頂尖學院。
越來越多的古裝劇開始觸碰社會話題。前不久熱播的《傳聞中的陳芊芊》,探討了男女平等問題;最近播出的《青青子衿》,探討了階層固化和教育平等問題。
人設方面,不同於很多講述宮廷和貴族的古裝劇,《青青子衿》以古代書院為背景,講述了男主從寒門書生到當朝狀元的逆襲史。女主雖出身名門,但卻是一個地位低下的庶女,沒有光環。
劇情方面,《青青子衿》雖是古裝劇,卻也具備現實主義質感。無論是前期女主被誣陷失身,受到排擠的情節,還是中期男主考上竹岫書院,後又考取功名的劇情,都非常貼近當下現實。
古裝劇正從宮廷走向民間。出身不凡的男女主已不再是市場主流,在帝王將相之外,許多普通人的生活也值得書寫。在他們的故事裡,考學、當官、婚配等現實問題更能引起當下觀眾的共鳴。在古裝劇中融入現實元素,已成為當下劇集市場的一大趨勢。
《青青子衿》最大的亮點莫過於男女主身份的逆襲。
男主駱秋遲,初登場時是大鬍子土匪,結局突然搖身一變,成為俊俏狀元郎。女主聞人雋,初登場時是文弱女書生,最後卻成長為武功高強的女俠。身份轉變的背後,是主角自我意識的覺醒和社會階層的流動。
寒門學子駱秋遲,天資聰穎,十歲參加科考時意外落榜,後又遭人追殺,躲入東夷山成為土匪。多年後,他受到女主聞人雋的鼓勵,考入頂尖學府竹岫書院。最終,他歷經磨難,終於考上了狀元。
駱秋遲的故事,反映了千百年來中國社會存在的普遍問題:階層固化。世家子弟出身優越,可以接觸到更好的教育資源,寒門子弟出身卑微,寒窗苦讀十年也不一定能和世家子弟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為什麼普通百姓不能成為古裝劇的主角?曾經中國有過這樣的作品,《武林外傳》講述了一群小人物的平凡生活;《少年包青天》講述了少年包拯為官前的破案經歷;《康熙微服私訪記》主角雖然是皇帝,但用康熙到民間的經歷串起了無數個小人物的故事。
但網友對這類講小人物的古裝劇依然有需求。去年的熱播劇《慶餘年》,在出身不凡的主角範閒之外,滕梓荊、王啟年等小人物也頗受觀眾歡迎。《青青子衿》把目光投向普通書生,傳達的教育平等理念對當下也有現實意義。
男主是普通人,女主同樣「接地氣」。《青青子衿》的女主聞人雋,是家中庶女,從小在家中不受寵,逐漸養成了雙面的性格:在家中唯唯諾諾,在外面活潑可愛。但在駱秋遲的影響下,她開始學習武功,逐漸恢復本性,成為真正的女俠。
如果說駱秋遲的故事線講述的是普通人逆襲,那聞人雋講述的則是女性的自我成長。早期的聞人雋受家庭影響,雖然本性活潑卻常常壓抑自己,養成了討好型人格。從小一起長大的師兄說要娶她,她只會被動接受,因為覺得未來無望,「嫁給誰都一樣」。
但在結識駱秋遲後,她逐漸找回自我,並發現了自己的習武潛力,最終成長為真正的女俠。不同於許多古裝大女主戲,她是個徹頭徹尾的普通人,經歷也更能引起大眾的共鳴。父母的偏心、愛情中面臨的選擇、對個人生活的規劃……這都是當今年輕人也會遇到的成長困惑。
在小人物視角之外,《青青子衿》另一個接地氣的地方在於對社會話題的呈現。
圍繞著男主的主要是教育平等問題。像駱秋遲這種普通百姓人家的孩子,需要花費多少精力才能和世家子弟在同一所學院讀書?為什麼曾當過土匪的經歷會讓他差點錯失科考資格?出身和背景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嗎?這些在劇中都會得到解答。
作為一部反映教育主題的古裝劇,《青青子衿》用了大量篇幅描寫教育的重要性。落草為寇後,駱秋遲並沒有放下對詩歌的熱愛,每年都會在寨中舉辦花神節盛會,讓大家猜詩詞燈謎。看到有人因出身貧困無法讀書,他也會讓手下給他送去錢財,鼓勵他好好讀書。
為什麼寒門越來越難出貴子?直到今天,這一問題依然縈繞在萬千國人心頭。在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是國人實現階層跨越的少數幾個通道,所以有「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說法。現代社會,向上流動的通道增多了,但由於資源向少數人集中,貧富差距擴大,實現階層跨越的難度依然很大。
而在女主的故事線裡,也暗含了男女平等的主題。《青青子衿》的開頭,包括聞人雋在內的一群女生被當時還是「東夷山君」的駱秋遲抓住。為了保護同父異母的姐姐聞人姝和同學們,聞人雋挺身而出,自願陪山君喝酒解圍。但陪酒結束後卻遭到同儕的鄙視:你已經髒了!
從古至今,類似的故事不斷上演。儘管女主並沒有失身,但依然擋不住旁人的閒言碎語。在古代,女性遇到這種情況大多會非常羞憤,但聞人雋卻勇敢地表示,自己並未失身,即使失身了也「錯不在我」,並讓鄙視她的人道歉。作為古裝劇,《青青子衿》沒有固守封建觀念,而是以現代視角做出了全新的解讀。
除此之外,聞人雋逐漸找到自我,成為女俠的故事,也可以激勵年輕人不斷突破自我。誰說女性不能習武?誰說女子不如男?聞人雋的成長經歷,不是大女主式開掛,而是平凡女孩的奮鬥和成長。
秉持以古鑑今的現實主義創作態度,在古裝劇中加入對現代社會的思考,是今後古裝劇創新的一個思路。
事實上,許多年前的中國有許多現實主義古裝劇,正劇如講述朝堂故事的《大明王朝1566》,戲說劇也有《鐵齒銅牙紀曉嵐》《李衛當官》等極具民間說書意味的經典劇集。雖說是古代故事,但戲中人物的成長經歷、婚姻生活、為人處世等,都和當下中國社會產生了強烈關照。
難道只有歷史劇才能傳達現實主義態度嗎?也不盡然。《青青子衿》為我們呈現了另一類型的現實主義古裝劇:古裝校園劇。雖說朝代架空,啟用的也都是年輕演員,但故事並不是偶像劇。總結起來,它的類型突破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人物設定上,《青青子衿》不像如今大多數古裝劇,寫的都是公子小姐等貴族階級,而是把目光投向普通人,寫趕考的寒門子弟和家中不受寵的庶女,擴大了古裝劇的書寫範圍。男女主也並非一門心思談戀愛,而是各有各的「事業線」。
劇情立意上,《青青子衿》關注社會問題,秉持以古鑑今的現實主義創作態度。在劇中,社會板結,男女平等問題都有涉及,具有現實意識。在對具體議題的探討中,《青青子衿》沒有照搬封建社會的傳統觀念,而是融入了現代價值觀:
男主不認命,出身貧寒依然埋頭苦讀,靠天資和努力打破階層壁壘;女主也不認命,即使是不受重視的庶女,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愛情和事業。
「小人物+社會話題」,《青青子衿》的創作思路值得從業者借鑑。在市場逐漸對古裝偶像劇審美疲勞的當下,只有跳出偶像劇的窠臼,呈現更有現實主義質感的故事,才能引發大眾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