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墨蘭為何步步算錯:因為她總是要自己比別人好

2020-08-19 微瀾在成長

《知否》中盛家的幾個女兒都嫁的不錯,明蘭和顧廷燁自不必說,如蘭也得償所願,華蘭雖然最初受婆婆氣,可最後也苦盡甘來。


唯獨墨蘭婚後的生活著實令人心酸,婆婆不待見,沒有孩子,每天要打氣精神來面對一屋子的鶯鶯燕燕。



若說墨蘭在幾個姐妹中也是比較出挑的,最初也更得盛紘的喜歡,而且還非常聰慧。


但為什麼聰慧的她卻總是算錯了呢,更主要的是她心裏面的想法:


她總是要事事都比別人強。


這樣一來,她主要的注意力便都放在了爭強好勝上面,卻往往忽視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01學堂學習時


比起在某一時刻被人認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更重要的是不斷完善自己,充實自己。腹有詩書氣自華,更能凸顯一個人的個人魅力。


盛紘讓三個蘭去學堂,更多的是希望他們能夠認識些字,明白一些道理。


要知道不僅是在現在,即使是在他們那個時代,女人識字知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王若弗和林小娘之間,如果王若弗懂得詩詞的話,可能真的就沒有林小娘什麼事了。


但事實是,王若弗沒有讀過書,不懂詩詞和一些道理,才吃了這個虧。



三個蘭去學堂讀書,本來也是學知識的。


但是,墨蘭的注意力完全是放在了外男齊衡身上。她更加關注的是齊衡今天和誰說話了,明蘭和如蘭怎樣獲得了別人的認可。


即使是學習詩詞,她也是為了能夠讓別人給予肯定。從來沒有考慮去學這些東西對自己本身的作用。


墨蘭太在乎別人怎麼看待自己了,尤其是在人群中和如蘭,明蘭一起的時候,更加在乎。


她覺得自己表現的比如蘭,明蘭突出就是勝利。



這種錯誤的意識從小就在她的腦海裡面形成了,似乎只要是比她們倆強就可以,其他的都不重要。


也正是這種想法讓即使先天聰慧的墨蘭並沒有什麼見地,更別說格局。在學堂裡學了那麼久,只會幾句詩,並沒有學會更多的道理。


人往往無法達到自己思想達不到的高度。


如果從起初的想法都不對的話,那麼後面怎麼做都很難是正確的了。


02在孔嬤嬤學堂時


有句話說沒有人通過你邋遢的外表來欣賞你內在的優秀,一個人的外表不僅包括著裝還包括一個人的行為細節。


盛老太太為著孫女也是費盡了心思,請孔嬤嬤來教大家這些。


然而墨蘭卻一再的想著在三個人中拔尖,總覺得表現得好了,得到了孔嬤嬤的誇獎,自己一下子就變得優秀了。



所以在學習期間總是明裡暗裡的表現,意圖讓孔嬤嬤多給她幾分關注。


這些做法讓明蘭和如蘭非常氣憤,直爽如如蘭按捺不住和墨蘭爭吵起來,墨蘭絲毫沒有發覺自己的問題所在。


孔嬤嬤就此請了盛紘來說這件事情,其實也是算給墨蘭的一個點醒。


一個家裡面的姐妹,本來就應該互相關愛。


如果家裡面和睦,兄弟姐妹互相關愛,大家都過得好,才是真的好。


就如我們一樣,對方會根據我們怎麼樣來判斷我們的子女以及父母;回到父母家中,父母的交往的人也會透過父母的生活來評判我們。


在家庭的氛圍中,更應該互相關愛。


而完全的利己主義,不僅不會贏得家人的認可,反而時間久了還會和家人生疏了。等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也很難有援助之手。


03嫁人這件事


再說到婚姻。


無論任何時代,婚姻對於一個人來說都非常的重要。


尤其是在墨蘭生活的時代,婚姻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後半生。眼光長遠的人會考慮多方面,比如對方的家境,人品等等多方面。


在婚姻的選擇上面,盛紘可以說考慮的還是蠻周到的,這點從幾個孩子的婚姻上都可以看出來。


唯獨墨蘭,她的這樁婚事不是盛紘選的,而是自己爭來的。


如果說墨蘭和梁六郎真的是兩情相悅那也說得過去,偏偏是因為墨蘭的嫉妒心,她擔心明蘭比自己嫁得好,所以自己想方設法的博得梁六郎的好感。

梁家並不願意迎娶墨蘭,最後,是盛祖母搭上臉面梁家才同意的這門婚事。


在這件事情上,墨蘭甚至於沒有考慮過自己和梁六郎之間是不是可以和睦的相處,是不是能夠過得好。


殊不知梁六郎早就已經有一個春珂,而且已經懷有身孕。嫁進梁家,不僅要面對婆媳關係,還有複雜的妯娌關係,更有後院的鶯鶯燕燕。


可以說是三面夾擊,墨蘭生活的非常辛苦。



如果不是非得嫁的比別人門第高,盛紘應該也會為墨蘭尋得一門很好的親事吧,比如,炎文敬。


如蘭嫁給炎文敬,除了開始生活條件沒有那麼好以外,其他方面都比墨蘭好太多了。


倘若墨蘭不是心裏面把一定要比別人好這個想法放在第一位,聰慧的墨蘭但凡能夠冷靜下來想一想,都能把這一層想透的。


所以說,如果事與願違,那一定是有地方做的不對。


04


法國數學家布萊茲·帕斯卡曾說:人類的悲劇,始於無法獨自坐在一個安靜的房間裡,因為瘋狂會逼瘋自己。


墨蘭之所以會過得差,並不是因為她不聰明,反而是因為她把聰明用錯了地方。


她從來沒有靜下來想過那些事情是真正的對自己好的,反而是在林小娘的引導下,把一定要比別人好,自己的臉面勝過一切的想法奉為至寶。


結果,想法錯了,後面做的再好都沒有對過。


所以說,從心開始,想法對了,事才能對,人才能活好!

相關焦點

  • 《知否》林小娘為何要讓墨蘭和孔嬤嬤學規矩?攀高枝才是目的
    《知否》林小娘為何要讓墨蘭和孔嬤嬤學規矩?攀高枝才是目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由趙麗穎主演的一部古裝劇,這部劇講述的是庶女明蘭步步為營最後翻身的故事,在這部劇中每個人物特點都非常鮮明,主要是圍繞盛家展開的。
  • 知否:墨蘭做了那麼多錯事,為何結局卻安排她大洗白呢?
    知否:墨蘭做了那麼多錯事,為何結局卻安排她大洗白呢?墨蘭,影視劇《知否》中的人物,她會裝柔弱來博得別人的可憐,是盛家最得寵的四姑娘,她的生母是盛紘寵妾林噙霜,因為生母得勢,所以她也過著比嫡女還要尊貴的日子,養成了一副心比天高的性格。
  • 《知否》墨蘭處處針對明蘭,為何還可以被原諒,原因很現實
    《知否》墨蘭處處針對明蘭,為何還可以被原諒,原因很現實《知否》劇中講述的就是明蘭逆襲的經歷,這也是一部很難以見得的歷史作品。同樣都是家中的庶女,但是明蘭是一個性格溫和的人,但是墨蘭就是一個陰險的女人。不過,最終做了許多壞事的墨蘭,未能獲得好的結局。
  • 《知否》:墨蘭,被爹媽坑慘的女兒
    論相貌和才情,墨蘭是拔尖的,不看性情是個好姑娘。只是,作為林小娘的親生女兒,墨蘭自打娘胎裡開始,耳濡目染,扮慘示弱的本事一派天成。 盛家主君寵妾滅妻,讓墨蘭養在自己親娘身邊,如若按規矩養在盛家主母名下,或是能養在老太太跟前受教誨,這姑娘或許還有改變自己的可能。 但正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墨蘭真正是毀在了她父母手裡。
  • 《知否》梁晗最終看清了墨蘭的真面目,為何並沒有休了她呢?
    《知否》梁晗最終看清了墨蘭的真面目,為何並沒有休了她呢?梁晗和墨蘭真是天作之合的一對,一個是伯爵府嫡次子卻貪戀美色,一個人小庶女卻心比天高一心往上爬。梁晗身上有墨蘭想要的富貴尊貴,墨蘭身上有梁晗喜歡的矯揉美麗,兩人能走到一起一點也不奇怪,不過對於這段婚姻可能滿意的也只有他們兩人吧!為了兩人的婚事盛老太太豁出了老臉,而梁家也是不情不願。
  • 《知否》林小娘一心想要墨蘭嫁入高門,為何還把她培養成小娘做派
    《知否》林小娘一心想要墨蘭嫁入高門,為何還把她培養成小娘做派林小娘是電視劇《知否》中的一個角色,她是書香門第盛家的小妾,雖為妾室卻過著比正室還要尊貴的日子,因為當家人盛紘寵妾滅妻讓她在盛家非常風光,也正是因為如此生出了不少不該有的心思來。
  • 《知否》墨蘭的悲劇,她的婚姻,是林小娘造成的
    在《知否》電視劇裡,講述了幾代女子婚姻故事,上至祖母一輩,下至孫女一代。如墨蘭是盛家最有才情的一位女子,吟詩作對、制茶、樣貌等樣樣出眾,再加上盛家書香門第,尤其是盛老爹對她的偏疼偏愛,何愁沒有好的夫家,而劇中為何墨蘭的一手好牌最後卻落得悲劇的下場?
  • 《知否》墨蘭為何明知故犯:大娘子們不喜歡吟詩作賦,風情萬種?
    於明蘭來說是如此,墨蘭也一樣。所以,即便大娘子們都看不起又如何?反正她們也不會看重她這樣的出身。如此這般,墨蘭就不如背水一戰,為自己努力一把。儘管梁晗並不是什麼好人,但是在墨蘭眼中,嫁入伯爵府就是好的。管他風言風語,自己能做上伯爵府大娘子才是最重要的。
  • 《知否》:墨蘭婚後不如明蘭好理解,為什麼連低嫁的如蘭也比不過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墨蘭,典型的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原本在那樣一個時代,庶女是沒有什麼好日子的,這一點從明蘭身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母親的身份低賤,孩子的地位也會隨之下降。都說母憑子貴,其實「子」又何嘗不是憑母貴呢?墨蘭因為林小娘受寵的緣故,從小錦衣玉食沒有吃過什麼苦。
  • 《知否》墨蘭醜事暴露後林小娘為何不裝柔弱?一步錯步步錯
    《知否》墨蘭醜事暴露後林小娘為何不裝柔弱?一步錯步步錯墨蘭醜事敗露那一段故事無疑讓不少觀眾出了一口惡氣,在《知否》這部劇的前期,最令人討厭的便是林噙霜母女了,兩個一個賽一個的可憐,會裝模作樣。不僅明蘭在她們手下吃過苦頭,即便是大娘子那樣的當家主母也不例外,林小娘回回出事回回裝可憐惹得盛紘心疼她,或許大家都比較疑惑為何在墨蘭醜事暴露後她為何不裝可憐了呢?
  • 重看《知否》才發現,墨蘭一手好牌打爛全是因為這一點
    最近在重看《知否》,一開始看劇的時候特別討厭墨蘭這個人,小小的年紀滿是各種心思,不想看她,但在重看的時候發現墨蘭這個人物挺有意思,她其實很聰明,在盛家也算是集一身寵愛的女孩子,母親受寵,父親重視,手握一手好牌,最後卻落得個丈夫嫌娘家嫌的結局。
  • 《知否》原著中,為何說墨蘭用婚姻,給林姨娘的「體面」買單?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林姨娘不僅是盛家老爺最喜愛的妾室,還是為兒女幸福,犧牲自己的好母親。可是,她精心為墨蘭策劃,嫁入永昌侯府,卻讓墨蘭用一生婚姻給她的「體面」買單?連帶著墨蘭和長楓的吃穿用度,都可以與長柏、如蘭相比。用孔嬤嬤的話說,盛府裡嫡庶不分!這樣體面的林姨娘,在婚姻上也是一樣的教育女兒:自己的母親沒有算計,家裡落魄後,靠著典當過日子,昔日裡要好的姐妹都是穿金戴銀,自家卻窮困潦倒。
  • 《知否》同是庶女,墨蘭憑什麼看不起明蘭?
    《知否》同是庶女,墨蘭憑什麼看不起明蘭?看過《知否》的朋友都知道,在當時那個背景下門當戶對、嫡庶尊卑嚴重禁錮著當時人的思想,其實在封建時期,嫡出和庶出的區別的確很大,在《甄嬛傳》中,宜修皇后就是因為自己庶出的身份痛苦一生,在《知否》中康姨媽更是拿庶出的兒女不當人看,隨便送人,就因為她是正室大娘子,妾可買賣,說的好聽是家裡半個主人,說的不好聽妾就比奴婢地位高一點,而妾的孩子也是沒有辦法繼承家業,但在《知否》中,墨蘭和明蘭都是庶出的
  • 《知否》梁家為何願意明蘭為正室娘子,卻接受不了墨蘭呢?
    《知否》梁家為何願意明蘭為正室娘子,卻接受不了墨蘭呢?在封建時期婚姻都講求門當戶對,近些年來大火的影視劇《知否》也是如此,在劇中高門配高門,寒門配寒門,女主明蘭更是因為門不當戶不對錯過了第一段感情,實在令人惋惜。
  • 知否:2姐妹同入伯爵府,墨蘭不幸福,不是因為梁晗,根源卻在她
    墨蘭從小被林小娘帶大,教她都是算計,博寵愛,沒有大局觀,滿腦子都是爭寵,稍稍受冷落就沒有安全感,做事都是小妾做派,從和梁六郎私會就可以看出她的技倆,因此,婆家自然看不起她。一方面墨蘭雖然與梁晗曾經兩情相悅過,但畢竟以私通的方式進門,墨蘭嫁到梁家是正室,卻把林小娘當小妾時對付主君的方法都用上了。正室的責任是什麼?是督促主君好好工作,不能總是流連花叢中,是要生下嫡長子。
  • 《知否》吳大娘子曾經是喜歡墨蘭的,只可惜被墨蘭一步步毀了
    《知否》吳大娘子曾經是喜歡墨蘭的,只可惜被墨蘭一步步毀了吳大娘子是《知否》裡一個特殊的存在,她心直口快,是夫人們中人盡皆知的存在,同時她的身份也是非常高貴的,她是伯爵府梁家的正室大娘子,妥妥的上流人家,不過和其他夫人不同的是,她沒有太多的門第之見,更不會看不起小門小戶的庶女,否則她也不會提出讓自己嫡出的兒子求娶明蘭了,但其實吳大娘子一開始在盛家看上的並非明蘭,而是墨蘭,不過第一面的好印象終歸是被墨蘭自己毀了
  • 知否:盛紘如此偏愛墨蘭為何給她選個窮秀才?真是用心良苦
    電視劇《知否》裡,盛紘就是一個實打實的偏心父親。他寵妾滅妻,十分寵愛林小娘。連帶著林小娘的孩子長楓和墨蘭都極其偏愛。大戶人家的庶子一般都由嫡母代為教養。因為林小娘的專寵,不僅能親自教養子女,連管家權也掌控了十幾年。長楓和墨蘭雖是庶出,因為小娘掌家管權,過的那是即尊貴又體面。即使犯錯受罰,也有父親維護。同是盛家庶女,明蘭因為母親不受寵又早亡,一直被父親不聞不問,著實可憐。
  • 《知否》當中,林小娘深愛女兒墨蘭,為何還會讓她去偷情呢?
    前言:看了《知否》這部劇,小編發現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那時候的等級制度非常森嚴,對於婚女嫁來說,門當戶對非常重要。而在這樣的社會環境當中,女孩子的好名聲,是比命還重要的事情。,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使得梁家6公子梁晗愛上自己的女兒,跟母親對著幹娶自己女兒進門,妄想讓自己的女兒攀上永昌伯爵府這把高枝。
  • 知否,康姨媽為何只針對明蘭,如蘭墨蘭卻相安無事?
    在知否這部電視劇中相信很多人都和小編一樣,非常討厭康姨媽,看她陰陽怪氣的樣子,就恨不得到電視裡面打她一頓,實在是太欠收拾了。大家都知道大娘子的親姐姐經常和盛家來往,而且在大娘子的面前經常搬弄是非,大娘子原本就是一個非常耿直的人,哪裡會防備自己的親姐姐
  • 《知否》中,明蘭和墨蘭都是庶女,為什麼如蘭只是不喜墨蘭?
    《知否》中,明蘭和墨蘭都是庶女,為什麼如蘭只是不喜墨蘭?《知否》中如蘭是一個心思單純,大大咧咧的人,人生所求也不多,作為盛家嫡女,她對兩個庶女姐妹的感情完全不一樣,她喜歡和六妹妹明蘭親近,但明顯討厭四姐姐墨蘭,明蘭和墨蘭都是庶女,那為何如蘭對她們的態度不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