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問題之——安迪

2020-11-08 居家的小男人

大家好,我是居家的小男人,前幾次的內容我們聊了歡樂頌裡面的邱瑩瑩、關雎爾和樊勝美。那接下來還剩兩個人物,一個就是安迪,還有一個就是曲筱綃。我可以提前透露給大家,歡樂頌五個女孩裡面我最喜歡的就是曲筱綃,所以我把她放到最後一期來講。

今天我們就先來聊聊安迪,其實安迪這個人物我覺得從編劇的角度來講,編的部分太多了。這個人物身上給的元素太多了。非常離奇悲慘的一個身世、高學歷的海歸、高智商、高能力、高顏值、有潔癖、不願意跟別人有身體接觸、很孤獨、但是又嚮往溫情。

你再去仔細分析這些元素,它們裡面有一些東西是相斥的。所以我覺得這個人物編劇臆想的成分更多一些,他不是特別落地的一個人物。今天我們的內容就不分析安迪這個人。那既然我們的主題是說原生家庭,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安迪的原生家庭。

安迪的原生家庭非常的悲慘,她的媽媽是一個精神病患者,她爸爸和外公在她媽媽發病這時候,在安迪還很小的時候把她拋棄了。她他還有個同樣患了精神病的弟弟。從小就在孤兒院長大,後來安迪被人領養,等她成人之後,安迪的爸爸找到她,向她表達他和她外公對安迪的歉意。

不管是言語上的還是行為上的,包括她外公把所有的財產留給安迪,都是希望她能夠原諒他們當年所做的一切對她造成的傷害。但是安迪從頭到尾都很冷漠、很排斥,不希望跟他們有任何瓜葛。直到最後她外公去世的時候,安迪站在樓下流下了眼淚。

電視劇裡面沒有對眼淚這個情緒再做更多的解釋,我們可以理解成安迪有一點難過,或者說她原諒了她外公,或者說她為自己之前的那些壓抑的情緒找到了一個出口。

其實在我們的育兒群裡面也聊過很多次原生家庭的問題,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家庭,有各種各樣的家庭關係,有各種各樣的親子關係。中國式的家庭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父母的那種「我都是為了你好」,然後就是這一句我都是為了你好,所有的事情對孩子的打罵、懲罰、折磨、羞辱,一切的一切都變得理所當然。那這樣的父母他們其實在行為上是很矛盾的,在生活上他們自己會努力工作,給孩子創造儘可能好的生活條件,把好的資源給他們,吃好的、穿好的、上好的學校,然後正是因為迷戀自己,對孩子這些付出覺得自己太不容易了,太偉大了,從而認為讓孩子承受父母的那些負面、陰暗的東西都是應該的、自然而然的。我都是為了你好,就變成了我是父母,我做什麼都是對的。

我們嘗試去找這樣的父母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其實這就是原生家庭的一個魔咒。如果你去追溯這樣的父母,他們的父母肯定也是這樣對待他們的,他們也是在這樣一個家庭環境下長大的。

如果你自己沒有覺知,沒有對自我、對親子關係的一個理性判斷的話。這個原生家庭的魔咒就會一代一代一代一代無限循環下去。人類其實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算計的物種,他有付出,不管他嘴上說的多麼好聽,不需要回報,多麼偉大。但其實潛意識裡面他是需要回報的。這個回報可能並不是很實際的一個行為或者一件事情,但他是需要回報的。情感上的認可,或者被施予的人需要在其他的方面承受一些東西。

這種人與人的互動關係,不僅在親子關係,也在親密關係裡面都是存在的。所以當父母非常快樂地沉溺在父母那個角色裡面,為孩子做這做那的時候,甚至有時候什麼都沒有做,只是因為生養了你。他是說需要孩子回報的,而這個回報就是當父母不管對孩子做任何攻擊或者是人格上的侵犯,孩子需要承受。

你不要覺得聽到說父母去攻擊或者侵犯孩子人格是多麼嚴重的事情。不是這樣的,中國大多數的家庭都存在這樣的現象,只是大多數已經長大的孩子長期在這樣的家庭裡面成長,但並不覺得,而並不覺得這個事兒是最可怕的,因為這個魔咒又將帶到他的再生家庭裡面去,他在為他的孩子付出,再以愛的名義傷害她的孩子。

然後因為每個人都不同,那在這個養育的過程中,有一些父母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嚴重的,身體上的打罵,精神上的折磨,給孩子的童年整。一個成長的過程,甚至一輩子都會留下很大的不可磨滅的影響,甚至會讓孩子經歷一段很長時間的看不到頭的、很痛苦的時期。

當小時候那個被這樣對待的孩子,他一天天長大,變成一個大人,變成一個有行為能力的大人。當他足夠可以面對自己童年遭遇的時候,就像安迪面對他的爸爸和外公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是否原諒自己的父母。

在漢語詞典裡面,「原諒」的意思是對過失、錯誤一系列行為的寬恕和諒解。「原諒」這個詞兒意味著做出這個行為之後就到此為止了,不會再有後續行為了。所以原諒其實在親子關係裡面是不存在的,因為不管你原諒還是不原諒,沒有辦法改變的事情是他們永遠是你的父母,這個關係是延續的,它不是到哪個點就可以終止的。

所以理性的去解釋原諒其實是一種自我欺騙,是一種情緒的宣洩。我們來舉個例子,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個新聞,一個爸爸騎著摩託車託著他的兒子折磨他,孩子赤身裸體,全身都是傷,那個孩子看著也就七八歲吧。我們說不管這個孩子他現在不懂事,或者說以後懂事了,這種打罵對他人生造成很大的傷害。

理性的說,他是沒有辦法選擇原諒父母或者不原諒父母的。更進一步的原諒和不原諒都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他只能接受一個事實,就是他被父母長期折磨、打罵。如果這個孩子成年後有這樣的覺知,有意識到家庭關係問題,那他只有在認識到這個事實的基礎上,才能明白他的人生經歷了什麼,這些經歷給他帶來了什麼,他只有在充分接受真相的基礎上,才足夠有力量去思考接下來要做什麼,要怎麼做。

這種思考是需要智慧,需要冷靜的去分析的,而不是情緒化的去原諒或者不原諒。所以如果你也曾經經歷過那些原生家庭給你帶來的折磨和痛苦,你一定要明白。我們跟父母之間事實上只存在接受和不接受的問題,不存在原不原諒的問題。

接受意味著你願意付出勇氣去看到事實的真相,然後在這個真相的基礎上努力的提高自己的覺知,努力的改變自己,只有這樣你才會有能力去給自己接下來的人生和家庭做選擇,那家庭關係其實也是一直在變化的。當我們成長,當你擁有再生家庭,你會發現你跟原生家庭的關係也發生著一些變化。

多了一代人,你會發現你跟父母的一些相處模式跟以前也不一樣了。所以如果大家正在嘗試構建一個新的更好的相處模式,這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一些根本問題還是沒有改變。我覺得也不需要一定去糾結出一個結果來,不要試圖改變父母,也不要一直為難自己,遠離那些負能量的東西,痛苦的關係,它不是健康的關係,不管他是什麼關係,我們一直在學習愛一個人,在接受別人的愛。

但是你要知道,在親子關係裡面,並不是所有父母對孩子都是有愛的,這是事實。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這裡,希望我們可以因為孩子的到來而有機會變成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父母,學會思考、學會判斷、學會分析,陪伴我們的孩子和他一起長大。

相關焦點

  • 原生家庭問題之——樊勝美
    如果說安迪她是因為自己身世的問題有一些心理上的障礙,那樊勝美絕對是繼安迪之後心理問題最嚴重的一個。很多人都會想當然地把樊勝美的問題歸結為她的原生家庭問題其實我倒覺得原生家庭這個事兒在樊勝美身上不是最重要的,造成她性格問題的不是她的家裡情況有多麼的糟糕,更突出的問題是她有非常強烈的一種依賴型人格。
  • 原生家庭問題之——關雎爾
    她們的家庭非常不一樣。關雎爾可以說是一個在中產家庭裡面長大的孩子,家裡經濟條件很好,可以給她提供很優越的物質生活,甚至她的工作也是通過家裡的關係,有很好的學歷,很好的教養,待人處事也很得體。話是這樣說的:「安迪是想嫁給安全感,樊勝美是想嫁給歸屬感,曲筱綃是想嫁給自由,邱瑩瑩是想嫁給勇氣,只有關雎爾是想嫁給愛情」。每個人從小到大成長的環境、家庭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性格裡面就會有本身缺失的那一部分。
  • 《歡樂頌》:原生家庭並不是樊勝美悲劇的藉口
    很多人都說,樊勝美的悲劇是因為原生家庭的原因。其實仔細分析,樊勝美的悲劇,不全是來自於原生家庭,有一部分原因來自於她自己。在成年之前的確會被原生家庭所影響,但是作為一個成年人,要有自己的三觀,要有自己的想法。
  • 面對「一地雞毛」的原生家庭,該不該放棄?
    一個家庭四個女兒,三個已經離婚還有一個不和家裡來往,這到底是家庭的問題還是個人問題?最後錯失真愛,成功將自己熬成了孤家寡人的大齡剩女,還得不到家庭的理解與支持。安迪,高智商高情商海龜、事業成功的職場金領,卻仍然有一個「說不出口,家的味道」的身世,不願意觸碰也無法擺脫,噩夢般傷痕累累的童年。
  • 細談不可抗拒的原生家庭環境
    ,但她勇敢面對,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金錢與社會地位看了樊勝美的生活糾結,在看到蘇明玉的目標實現,小編認為原生家庭是會給孩子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一些抹不去的記憶,但是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更需自己為之而努力作為家長在孩子的成長路上,應給予孩子鼓勵,重視孩子的感受,重視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
  • 原生家庭帶給孩子的深刻記憶
    ,但她勇敢面對,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金錢與社會地位看了樊勝美的生活糾結,在看到蘇明玉的目標實現,小編認為原生家庭是會給孩子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一些抹不去的記憶,但是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更需自己為之而努力作為家長在孩子的成長路上,應給予孩子鼓勵,重視孩子的感受,重視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
  • 歡樂頌:樊勝美如果擺脫原生家庭,曲筱綃的哥哥連給她提鞋都不配
    《歡樂頌》裡最令人心痛的唯獨樊勝美,上天給了她美貌,給了她勤奮,給了她聰慧,唯獨沒有給她一個正常的原生家庭,沒有給她健全的心理,所以她註定要受盡男人和家庭的苦。說真的,倘若樊勝美能在25歲之前擺脫自己的原生家庭,曲筱綃的哥哥連給她提鞋都不配。
  • 4年後,重溫《歡樂頌》:樊勝美的悲劇,不是原生家庭的錯
    很多人都說,樊勝美的悲劇是原生家庭拖累的。其實,換個角度來說,大家都高估原生家庭的影響力了。在你成年前的確會被原生家庭影響,但是一個成年人應該要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觀。樊勝美虛榮,自尊心強,愛面子,你敢說這是原生家庭給予她的嗎?一個人的原生家庭不好不是最可悲的,可悲的是你沉溺其中,無法自拔。
  • 《歡樂頌》裡奇點為安迪付出這麼多,為什麼兩人最後分手?
    可最後,當安迪開著車高速衝往護欄時,他的眼神暴露了他對安迪的懷疑。也由此,兩人從此陌路。三對於被原生家庭深深傷害過的安迪,奇點最大的失誤,是太理智了。如果他不去精明地計算安迪遺傳母親精神疾病的可能性,不去恐懼安迪的恐懼,也許他們就在一起了。可惜,沒有如果。
  • 不要把自己的問題,甩鍋給原生家庭——電影《何以為家》觀後感
    看了電影《何以為家》後,最大的感觸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問題,甩鍋給原生家庭。生活在如此惡劣的原生家庭中,贊恩還是選擇成為了一個善良溫暖的人。有的人作惡以後,把自己犯下的罪行歸咎於童年的不幸,歸咎於原生家庭。例如北大學生吳謝宇,他恨母親謝天琴,殘忍地殺害了母親;贊恩也恨自己的父母,但他選擇了自己離開。
  • 《以家人之名》熱播,原生家庭之傷痛,該如何治癒?
    因為家庭變故,三個原生家庭有缺失,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孩成為了彼此新的家人。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三兄妹,一同經歷,相互扶持,不因來時坎坷而沮喪,也不因前路漫漫而退縮。然而,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問題如影隨形,他們渴望被愛,卻更加害怕失去。
  •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的原生家庭問題,給父母們帶來警示和教訓
    他們在與殺人犯張東生不斷周旋的過程中也將自己的家庭捲入了不幸的命運之中。劇中的種種細節似乎也在暗示主角朱朝陽也隨之不斷黑化,原劇中朱晶晶和原作中嚴良的死也與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一向品學兼優,在一般人眼中一直是乖孩子的朱朝陽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呢?這背後隱藏著嚴重的原生家庭問題。
  • 《歡樂頌》樊勝美: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到底有多可怕!
    個人覺得安迪精明強幹,曲筱綃任性霸道,關雎爾乖巧懂事,邱瑩瑩單純可愛,而樊勝美漂亮卻是虛榮的。這樣的條件找到好歸宿不成問題。可背地裡的她卻暗暗傷懷。在物慾橫流的上海,想要活得光鮮亮麗,不單單依靠美貌的。
  • 為什麼歡樂頌裡的安迪選擇的是包奕凡而不是魏渭?
    原本安迪認識魏渭在先,並且在工作中魏渭也可以幫助到安迪,可是魏渭並不了解安迪的身世,安迪的母親有瘋病史,並且這個病很可能遺傳,而他的父親因為這個與其母親離婚並且把他們姐弟送到福利院,這樣的打擊對於安迪來說是巨大的。
  • 如何跳出原生家庭的桎梏?
    如何跳出原生家庭的桎梏,現如今也是大眾頗為關注的話題。不和諧的原生家庭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1父母是怎樣的,未來的你很可能也是怎樣的一般來說,父母的互動模式決定了未來孩子自己婚姻的互動模式。2傷害的代際傳遞面對原生家庭創傷,如果能把視線放遠,我們會發現如果父母沒有覺察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他們很有可能用相同的方式教養下一代。因為孩子是藉由原生家庭來理解這個世界的,是用自己被愛的方式來愛其他人的,是從父母平復情緒的方式學習如何自我調節以及面對情緒的,亦是通過親子關係來認識人際關係的。從認知行為的角度,這叫做行為模式的習得,所以童年創傷很大程度上會在代際間傳遞。
  • 《隱秘的角落》:原生家庭,無罪
    許多人發表看法,對於這些孩子的背後的原生家庭大肆指責,如果沒有原生家庭,他們一定不會如此,如果沒有原生家庭,他們的內心不會有黑暗,如果沒有原生家庭,這樣的事件不會上演。是原生家庭做錯了嗎?從《原生家庭》這本書火起來之後,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把原生家庭作為一個衝突的核心,我並不反對這種觀點
  • 《黑色燈塔》何學斌:如何走出原生家庭之痛?
    再看何學斌面對王母的挾迫時,他首先考慮的是不能讓別人知道他出身窮苦之家,竟而影響到他的名聲地位,最後選擇犧牲妻子葉殊。所以,「邁入鏡子的彼端」講述的其實就是原生家庭對何學斌的影響!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究竟有多深!猶記得村裡有一個喜歡暍酒的伯伯,喜歡到什麼層度呢?
  • 原生家庭對孩子影響巨大,4點讓你了解原生家庭影響的方方面面
    可見原生家庭對於耳濡目染的孩子來說,是多麼的影響巨大。整個劇情裡樊大姐幾次崩潰大哭,全部是因為她的原生家庭,在幾次三番的努力以後,樊大姐徹底認清,這樣的家庭是個無底洞,是個挽救不了的災難,最終她選擇自強、自立。
  • 原生家庭之殤|被綁架的凌霄
    文/橡樹之下圖/來自網絡,侵刪熱播劇以家之名終於收官,大家庭完美結局,三個孩子都找到了自己心中想要的幸福。他們心中的鬱結在此刻得以化解,原諒與被原諒,寬恕與被寬恕,可以看出凌霄壓在心裡的大石,終於消失不見了,為他感到高興,也真心希望他和李尖尖能有一個幸福完整的家庭。因為,這輩子有陳婷這樣自私的媽媽,是他人生的不幸。
  • 原生家庭之苦,能不能少苦女孩子
    因為電視劇《聽見她說》第二集《許願》的播出,話題#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登上微博熱搜。並且電視劇的原生家庭有著相似的配方:母親壓迫女兒。真想問問編劇們,是男孩子站的還不夠高嗎?原生家庭的概念在2016年就因為電視劇《歡樂頌》的熱播而被廣泛知曉,也因為這部電視劇,「樊勝美式」成為原生家庭的釋義專用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