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鬼吹燈之龍嶺迷窟》中,有一段講述了胡八一、王凱旋、大金牙三人曾經誤入幽靈冢,最終經歷了千辛萬苦,才得以逃生的故事(這與最近熱播的影視劇《龍嶺迷窟》情節稍有不同,但是不影響解釋和觀看)。
在原著《鬼吹燈之龍嶺迷窟》中,胡八一等三人循著一位摸金前輩的盜洞,進入到一座古墓中,卻發現入口被封住了,所以只能一路前進,進入到主墓室後卻發現了一個半成品的唐代墓穴,但是各種跡象又表明,這是一座西周古墓,之後又經歷了神秘石棺、懸魂梯、恐怖人面浮雕、人面蜘蛛等事件,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最終,胡八一推斷,唐代古墓中存在西周古墓,是因為這個西周墓早已經成為了一座幽靈冢,因為有靈性的動物才會引發,而唐代這座墓葬,本來就要建造完成,可是後來和他們一樣,引發了幽靈冢,所以建造者不得已而放棄了,因此並沒有完工。
其實兩座墓室選址一樣,並非完全巧合和杜撰,古代帝王將相都喜歡為自己尋找一塊風水寶地,以便福澤後世,而選擇所謂的「風水寶穴」,必然要依據古代的風水理論,所以很有可能導致兩座古墓選址相同的事情發生。
這在風水學上,是可以解釋的。
根據《葬書·內篇》:「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其實風水的盛行,和中國古代對鬼神、生死的思考有密切關係。古代人的認知有限,認為人死之後,靈魂不滅,所以安置好這些靈魂,就是重要的事情了。另外,人們對死亡有著極大的恐懼,所以對死後之事,也非常關注。
在中國古代民間,對於鬼神和靈魂的信仰,從來沒有一日間斷過,他們相信風水會決定一個家族的命運,所以對於墳墓地點的選取,從來不敢馬虎,在中國古代,陰宅與陽宅,幾乎是同等重要的。
由於古代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對於風水之事都深信不疑,所以風水之術在社會中也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帝王將相對於風水寶地的追求,從來沒有間斷過,這也是《鬼吹燈之龍嶺迷窟》中,兩個墓葬建造於一處的原因。
《鬼吹燈》這部小說,亮點之一,便是將風水墓穴之術恰到好處的介紹給讀者,激發讀者的獵奇心理,也為小說增加了不少神秘色彩。
《鬼吹燈》除了將風水、墓葬文化穿插到小說中之外,還有便是一些傳統的帶有神秘色彩的民間文化,憑藉這些文化的神秘性,成功吸引了讀者的眼球。
比如《精絕古城》之行,是以後所有故事的開端,胡八一等人進入到精絕女王的墓室中,九死一生,發現了精絕國的鬼洞詛咒,而這一詛咒,需要雮塵珠(也就是鳳凰膽)才能解除,為了尋找到雮塵珠,才引發了前四部的故事,《精絕古城》、《龍嶺迷窟》、《雲南蟲谷》、《崑崙神宮》,是被雮塵珠緊緊串聯在一起的。
其實,詛咒只不過是咒語的一種,一些學者曾經提到過,「語言與文字是人們交流感情表達思想的工具,人們自然也會想到運用某種語言或文字符號與鬼神交流感情表達思想,以達到交通神靈使役鬼神的目的,於是就出現了咒語」,意思很簡單,詛咒和咒語其實就是一種特殊的文字和語言而已。
中國古代民間,歷來相信「因果報應」這一說法,所以一些貴族便會利用這一心理,來宣揚盜墓引發的各種「不良反應」,從而達到勸誡的目的。而詛咒,自然而然便成為了一種工具。
比如,曾經在西安西郊出土過一個隋朝的石質棺槨,其中葬以貴族少女,名李靜訓,石棺後部刻有四字,「開者即死」。這其實便是警誡、震懾盜墓或開墓的人。
其實詛咒正是由古代鬼神觀念所引發的,通過這種詛咒來驗證鬼神的神秘力量是否存在,同時滿足其內心深處對鬼神的好奇之心。
《鬼吹燈》系列小說,深刻理解這一點,所以引入了各種與「詛咒」相關的文化元素,讓人感到神秘和好奇,深深抓住了讀者的閱讀欲望,但其實,無論幽靈冢也好,雮塵珠與精絕女王的詛咒也好,這一切,都是天下霸唱利用人們的好奇心理,虛構出來的故事而已。
其科學之處,是心理學,而不是神秘學。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