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在被無限扭曲的惡意中,仍然有零星的善意讓我們感動

2020-08-21 柳嶽綠

東野圭吾,作為日本推理小說史上罕見的「三冠王」,有不少讓人津津樂道的作品。其中,有一部被媒體和讀者都高度認為是他的巔峰之作。這本書就是《惡意》,和《白夜行》可以說是不分伯仲的。

甚至在《惡意》的腰封中有這樣的話:

「《白夜行》中的愛情嫉妒熾烈,令人粉身碎骨;《惡意》中的怨恨則無比深沉,令人萬劫不復。」

正如上面所說,《惡意》中野野口修對於日高邦彥的惡意,讓野野口修走上了萬劫不復的殺人犯的道路。因為,野野口修對於日高邦彥的恨意,導致野野口修在日高邦彥要離開日本前往美國的前一晚,殺了日高邦彥。這還並不是野野口修的計劃,雖然野野口修很快就被警探加賀恭一郎緝拿歸案。但是,野野口修對於日高邦彥的惡意才是真正的展開。

因為,殺死日高邦彥並不是最終目的。讓死去的他活在自己創造的惡性輿論之中,還沒有辦法辯駁,這才是野野口修的真正目的。

雖然野野口修對於日高邦彥的惡意如此之深,以至於讓人在看完這本書之後後背發涼。但是,今天我就來分析一下,被野野口修加害的日高邦彥,曾經對野野口修有多麼的善良。在我看來,正是因為日高邦彥對於野野口修的這份善意,才引來了「殺身之禍」。在文章的第二、三部分,我會結合這本書簡單的說一下當下社會中「善意」與「惡意」較量的現實意義。

我對你的恨意,綿綿無絕期:《惡意》之中的善意是怎樣的被踐踏的

「這股恨意到底從何而起呢?我非常仔細的調查了你兩人的過去。發現沒有任何理由讓你怨恨日高。他是個非常好的少年,又是你的恩人。你和藤尾正哉曾經聯手一起欺負他,他卻反過來救你。」

警探加賀恭一郎的這番話,似乎也道出了很多讀者的疑惑,日高邦彥明明對野野口修如此之好,究竟為何讓野野口修殺了他,還用不堪的手段污衊他。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野野口修恨日高邦彥。

①野野口修的殺人計劃

知名作家日高邦彥在移民加拿大前一晚在家中被殺。自然而然的,犯罪嫌疑人就是當天前來拜訪的好友——野野口修。

因為警方的積極調查,野野口修很快就被緝拿歸案了。

野野口修的殺人計劃隨著加賀恭一郎和野野口修個人的自白,逐漸的呈現出來。鎮紙、野野口修帶來的酒、電話線等等都是野野口修殺害日高邦彥時可以選擇的武器。

殺害日高邦彥,毀掉日高邦彥的聲譽,就連他摯愛的前妻也不放過。這就是野野口修的完美計劃。

雖然野野口修對於殺人事實供認不諱,但是對於他的作案動機卻緘口不提。


日劇《惡意》

②野野口修引導的「真相」

「你們不要再到我的屋裡亂翻了,那裡還有別人寄放的重要書籍。」

不知道是不是無心說的話,這句話讓警方(加賀恭一郎)注意了起來。已經身患癌症的野野口修,已經被認定是殺人兇手的野野口修會對於自己的屋裡的重要書籍還很關心。尤其是重要書兩個字,更是可疑。

果不其然,在屋裡其他地方沒有找到的關鍵性「證據」,在這本重要書籍——《廣辭苑》中找到了。那是日高邦彥死去的前妻——初美的單人照片。在日高邦彥死去,而且初美的家人對於野野口修並不知情的前提下,加賀恭一郎只能向野野口修提出了疑問。


日高的前妻初美

正如所期待的套路一樣,初美出軌了,和野野口修在一起了。兩個人小心翼翼的維持著婚外戀情,卻沒想到被日高邦彥發現了。兩個人為了能夠光明正大的在一起,野野口修便提出殺掉日高邦彥的計劃。但是兩個人的計劃,在實施當晚就被日高邦彥識破了。謀殺的計劃失敗了,野野口修成為了日高邦彥的「影子作者」,初美也因為羞愧而撞車自殺。

被日高邦彥各種壓榨的野野口修,覺得喘不過氣來。直到日高邦彥不再要求野野口修作他的「影子作者」,甚至可以自己寫書了。但是,初美的死以及自己多年被霸佔的作品,讓野野口修一直想要殺掉這位驕傲的作家。這一次的謀殺異常的成功。

野野口修的告白,一經被媒體曝出,不管是日高邦彥還是日高邦彥的妻子理惠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知名作家只不過是別人代筆的無能寫手,而野野口修則是值得同情的殺人兇手。

③加賀恭一郎抽繭剝絲得到的真相

野野口修的自白看似無懈可擊,堪稱完美。但是加賀恭一郎仍然覺得這件事並不像野野口修所說的那樣,相反,在深層才藏著真正的真相。還有野野口修右手中指的老繭,讓加賀恭一郎不得不在意。

正因為這個原因,加賀恭一郎便前往與野野口修和日高邦彥有關的人了解二人當年的事情。


加賀恭一郎

而真正的真相,便隨著加賀恭一郎的走訪,漸漸的浮出水面。

「就好像某天突然被貼上惡魔的符咒一樣」,校園暴力事件就開始了。這可說是古往今來所有校園暴力的共同點。雖然他不想屈服,但漸漸地,內心中被恐懼與絕望支配。

隨父母轉學到這裡的野野口修就像上文一樣,遭受了校園暴力。被恐懼和絕望支配的他,成了當時校霸頭子藤尾正哉的跟班。欺負別的同學,是野野口修的日常了。變本加厲的藤尾正哉甚至強暴了初中女生,而見證者則是野野口修。

同樣遭受校園暴力的日高邦彥卻沒有變得和野野口修一樣。

當人遇到校園暴力事件時,很遺憾,父母的親情或老師的開導並沒有多大幫助,只有友情才是最好的武器。

日高邦彥成了野野口修最好的武器了,甚至曾經在野野口修身上的暴力,全都轉嫁到日高邦彥的身上。比如被剝光衣服,全身用透明膠帶捆著;比如,從窗下突然經過的時候,會有人從頭上淋下鹽酸;比如,還有單純的拳打腳踢,語言暴力等等。

但是,儘管遭受如此暴力的日高邦彥,最終還是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人。

在加賀恭一郎探尋真相的時候,野野口修自白中所說的《圓火》這部小說中的煙火師傅的原型也是加賀恭一郎不會忽略的一部分。

「野野口先生,您認識辻村平吉這個人嗎?」在野野口修回答不知道的時候,加賀恭一郎內心就篤定當初野野口修所謂的「影子作者」的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因為辻村平吉這個人,就是野野口修的《圓火》,日高邦彥的《死火》中的原型。

野野口修殺害日高邦彥的真相,並不是因為在日高邦彥的脅迫下的忍無可忍。

而是野野口修因為嫉妒日高邦彥的成功,因為小說《禁獵地》的出現,可能會讓野野口修當年做的腌臢事情公之於眾。而這兩個事情,成了野野口修殺害日高邦彥的原因。

④野野口修為什麼要這麼做

對於野野口修為什麼要這麼對待他的「好友」日高邦彥,加賀恭一郎的一句話其實就說了出來。

我就是看他不爽。

不爽日高邦彥和我一樣遭受了校園暴力,他還能堅持自己的本心。

不爽日高邦彥在畢業之後,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暢銷書作家。

不爽日高邦彥明明知道我卑劣的過去,還依舊對我守口如瓶,將我視為朋友。

就是看他不爽,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賭上自己所剩無幾的人生,也要貶低日高邦彥的人格。只有這樣,日高邦彥在人們心目中高大的形象才能夠得以崩塌。只有這樣,日高邦彥才能和我是同一類人。


日劇《正義即勝利》

在日高邦彥用自己的善意對待野野口修的時候,野野口修內心深處的惡意卻愈發的膨脹起來。癌症為前提,《禁獵地》這本書為導火索,使得野野口修逐漸被惡意吞沒,殺害了日高邦彥。也毀掉了那個非常好的少年。

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被惡意扭曲了的善意

《惡意》的結局,讓很多人不禁後背發涼。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仍舊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前段時間,江歌的母親對劉鑫提起了上訴。這個新聞讓很多當年關注江歌案的人,再一次關注了起來。

說起江歌案,應該並不是陌生。留日學生江歌,為了閨蜜友誼收留了劉鑫。但是,仍舊無法擺脫前男友陳世峰糾纏的劉鑫,向江歌求助。正是這個求助,讓江歌慘死在了陳世峰的刀下。

江歌用自己生命保護的劉鑫,卻是怎麼做的呢?


江歌母親

在江歌出門和陳世峰理論的時候,劉鑫狠狠地抵住了房門不讓江歌進來。在事後,警察前來詢問劉鑫的時候,對於陳世峰的事情一概不說。直接用我不認識那個人來矇混過關。直到後來,警方的偵查讓劉鑫不得不說出了真相。

在檢方對陳世峰提出上訴的前夕,劉鑫還藉助王志安的採訪和江歌的母親見面。甚至作出,今後會多看看江歌母親的承諾。

但是,等到陳世峰判刑結果出來之後,劉鑫就換上了另一幅面孔。再三說江歌的母親造謠,不僅如此甚至劉鑫的母親對江歌的母親說出:「你的女兒就是命短」的話。

江歌明明是好心幫助劉鑫,卻換來了這樣的結局。不由得讓人心寒。

善意就這樣被惡人利用,甚至還沒有落下一個好的結果。也正是這個原因,讓現在很多善良的人都把自己的善良收了起來,生怕日後傷害。而這不也正是,很多人對其他的事情熟視無睹的原因嗎?

就算惡意再多,這世界中的善意終將戰勝惡意

在知乎中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惡意有這樣一個回答:

一生中,你會遇到很多混蛋,他們傷害你,是因為他們愚蠢。你不必因此回應他們的惡意,世上最早的就是自卑和報復心理。永遠要維持自尊和誠實正直,不要忘記你是誰。

這個回答可以說是非常的優秀的了。

野野口修之於日高邦彥正是這種混蛋。日高邦彥明明救野野口修於水深火熱之中,但是野野口修卻為了自己能夠安心的在校園下生存,轉過來欺負日高邦彥。然而,日高邦彥的做法,卻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日高邦彥在日後成為一名優秀的暢銷書作家,在野野口修前來拜訪的時候,甚至對從前既往不咎。還對野野口修的作品找關係,聯繫編輯,讓野野口修的作品能夠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裡。

甚至,在日後的新作《禁獵地》中,關於野野口修骯髒往事的證據,日高邦彥也絕口不提。但是,這個事情在野野口修看來卻是殺身之禍了。那張照片,很有可能讓自己萬劫不復。

這麼看來,野野口修也確實悲哀。明明有這麼不計前嫌的朋友,他卻想盡辦法殺掉了他,不僅殺掉了他,還要毀掉他的聲譽。如果沒有加賀恭一郎的機敏,甚至野野口修能夠獲得曾經屬於日高邦彥的榮譽。


日劇《正義即勝利》

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其實常有。我們總是面對著來自旁人的&34;,甚至有的時候會因為旁人的惡意,把自己的善意收了起來,露出自己的鋒芒。露出鋒芒其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我們決不能夠像野野口修一般,讓自己的理智被惡意吞沒、填滿,最後讓惡意鳩佔鵲巢。


相關焦點

  • 《惡意》|人性的惡意有多惡?
    如果說《白夜行》是愛到不顧一切讓人毀滅,而《惡意》則是恨不能控制自己而毀掉別人的人生。 野野口修始終很自卑,畢業之後找了一份自己不喜歡的教師工作,一直夢想當作家,當他有預謀地接近好友日高之後,日高也願意把他推薦給自己供稿的出版社,為他的夢想鋪路,一切也正往著好的方向發展。 兩個校園暴力和霸凌的幫兇和被傷害的人,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記憶,一個卻在歲月的流淌中通過實現自我價值被時間治癒,另外一個則自卑也不敢追求夢想。
  • 東野圭吾全新力作《沉默的巡遊》:善良之人被逼激發的人性惡意
    下面,我將會簡單地把故事內容分為上下兩部分,淺析沉默的惡意與善意如何把人一步步推向覆滅和救贖。(以下內容涉及部分劇透,但不涉及最後真相)上部:沉默的惡意,衍生於童年的厭惡,終結於遲來的報復。,而蓮沼寬一顯然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但是,我們卻不可以輕易地把他所犯之罪歸結於原生家庭的迫害,這樣未免太輕饒了他。
  • 《羅生門》:如果世界充滿惡意,什麼是最優生存策略?
    我們生在一個和平的時代,並不意味著周遭毫無惡意,情場PUA、職場潛規則、校園霸凌、網絡暴力等此起彼伏,即便地位有優劣,話語權分強弱,從自己理解的角度揣測別人的行為和意圖的「權利」人人有份。如果惡意在所難免,我們將如何規避被惡意傷害。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羅生門》或許能給我們些許啟發。
  • 我們可以批評《金剛川》,但真的不要惡意揣測
    用小人物視角居心不良,全片沒有體現黨的領導;演職員表出現蛋炒麵等名字是惡意調侃烈士等。對電影故事而言,即便面對的是宏大歷史,小人物也仍然是更好的角度。甚至美軍被這種不怕死的決心感動的事,也真實發生過。一名參加過長津湖戰鬥的美軍陸戰隊老兵回憶,「在晚上,中國人看著像超人,但他們遭得罪比我們慘多了,我們有巧克力、睡袋和防水鞋,他們只有簡單的棉服。」
  • 《惡意》| 我們永遠無法度量,人性究竟有多邪惡
    被害者當天接觸的人中,有一個來訪的小學同學野野修口。他和死者的妻子共同發現了死者的死亡,並且習慣性地把一天中的經歷都詳細記載下來。野野修口的手記為警方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同時,在排查過程中,警方發現了他記載和口述中的漏洞,在他的家中搜查出了大量的筆記。而這些筆記,竟然與死者生前發表的優秀作品內容大同小異。
  • 《隱秘的角落》「壞小孩」朱朝陽的底色,是世界對他的惡意
    如果婚姻幸福,就算丈夫有一段婚姻,和前妻有個小孩,也不會過多影響她目前的家庭。退一步講,難道所有的夫妻都必須是初戀才會幸福麼?如果確定對方的心中有這個家庭,那曾經的過往也是可以不去計較的。也正是家中「爸爸」這個形象的缺席,導致王瑤和朱晶晶對於朱朝陽的敵意。朱晶晶墜樓以後,王瑤一口咬定朱朝陽是兇手。這並不是之前網絡熱搜的「王瑤是預言家」,而是王瑤對他的惡意。
  • 《父母愛情》原著:江昌義不光欺騙江德福,還帶著惡意與安傑作對
    但在閱讀完《父母愛情》的原著小說之後,我才發現,原來江昌義的「惡」還能有更令人作嘔的展開。但我們可以想見,在當時保守的農村,張桂蘭會因為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遭受多少的冷眼和指責。甚至,在多年之後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時,他仍然有幾分暗爽。
  • 好物分享|東野圭吾《惡意》最犀利的10句話: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為什麼會恨你
    他從小厭惡日高,卻偽裝自己,把自己對日高的惡意當成一顆種子埋在心裡。源於這種恨意讓野野口修殺死了日高並在其死後盡一切可能的讓其身敗名裂。東野圭吾被評為日本作家中的作家其實是有一定原因的,往往從他所寫的書中能讀到太多現實生活中的東西。
  • 《送奶工》:烏合之眾的流言和惡意,我們要做謠言的終結者
    讀完此書,我的感受跟布克獎評委主席的讚譽一樣,小說語言獨到,打破傳統的敘事方式,講述所有人身邊都可能遇到的事情,尤其是女性,它不分國界、民族和文化,這是一個共性問題——我們都曾或多或少地遭受過「流言和惡意」!
  • 從《惡意》中解讀人性
    由於我們之間的不對等關係,造成了心裡的不平衡,從而引發的悲劇。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嫉妒心會在某些時候無限放大,尤其是那些你非常在意的、強項方面的表現,如果總有人試圖在這些方面碾壓你,那麼這個人就會讓你因嫉妒而變得面目可憎,從而做出一系列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 15年的惡意
    在生物班,一向成績平平的我竟然連續幾次模擬考第一,班主任我們親切管他叫叔叔,他覺得我有望考上好大學,我挺意外,因為憑化學成績頂多上大專,像十幾年一樣依然過著我二點一線平平無奇的日子,某一天,化學班的sy主動跟我打招呼說,說叔叔在化學班上生物時大讚你們班轉過去同學連連考第一,我的同桌依然一個人坐,我哦了一聲,也沒多想。
  • 《惡意》:校園暴力受害者變成施暴者的幫兇
    《惡意》是東野圭吾90多部作品中最精彩的代表作之一,早在2001年就有根據此書改編的6集日劇。在真正看這本書前,我對大概的故事情節還是有一定了解的,甚至在翻開第一頁之前已經知道誰是殺人兇手,卻沒想到看完仍有意外驚喜。或許這就是此書的魅力吧!
  • 惡意:殺害同窗好友的「惡魔」,犯罪動機讓人頭皮發麻:看他不爽
    ,進而這樣可以更有機會、更順利合理地利用心理盲點巧布迷局,引人入甕。《惡意》在最大也最匪夷所思的節奏安排,在全書未及四分之一處,兇案告破,光榮偉大英明的辣手神探在篇幅僅僅八頁的記錄中便找到了破案的關鍵。在曲折的推理作品中最大的包袱,居然如此稀鬆平常地抖落了,結果揭曉了,因此,讀完它,經常會給人一種不寒而慄,頭皮發麻的感覺。
  • 被惡意傳播HIV的師弟
    身體有什麼不舒服麼?」我見他許久沒有回答,忍不住問道。「最近發過燒、身上有紅疹、還有淋巴結腫大。」他回答。「那你趕緊去疾控查一查啊。」我剛將這行字發送出去,手機便接到了他的語音通話。「師哥,你能陪我去嗎?我害怕。」01他是我的師弟,一個來自上海的音樂特長生。
  • 《以家人之名》「喪盡天良」趙華光:一個惡意之舉,傷害了兩個人
    如果他是帶著善意來的,那麼,無論是賀子秋,還是李海潮,都不會難過生氣,而且還會給予他寬容。但是,可惡至極的趙華光,做得任何事都是沒有人性的。就像賀子秋說,小時候,只要外婆提起趙華光就是罵他的話。因此,在趙華光回來,想要帶走賀子秋的時候,才會引起眾怒。
  • 從《惡意》到《人間失格》
    讀到這裡很有一股梅豔芳主演的《胭脂扣》的劇情。如花在黃泉路徘徊等待,痴痴等待幾十年,望眼欲穿,也等不到十二少獨活,一輩子與酒和毒品相伴,不人不鬼的生活。胭脂扣葉從監獄出來後,並沒有從死亡中解脫出來,與社會的格格不入,讓他再次失去重返正常生活的可能性
  • 東野大神巔峰力作《惡意》,人性之惡,不敢直視
    「我就是看他不爽」很多人說,如果《白夜行》因愛而粉身碎骨,那《惡意》是因恨而萬劫不復。作為東野大神的忠粉,《惡意》絕對是最佳作品之一,人性的可怕遠勝於兇殺本身。《惡意》全篇採用野野口(兇手)與加賀(偵探)雙主人公敘述,交叉的「我」式自述,但卻異常清晰明朗。每段獨白過後,你以為接近真相,下一刻就又反轉。
  • 謝謝你的惡意成全了我的離婚
    就像賈一平說的一樣,父母滿口反對,簡父說:「你這樣不管不顧的離婚,讓我們兩家以後怎麼相處?」簡玲說:「我沒打算靠任何人,我們的婚姻一開始就是個錯誤,分開是最好的解脫。」《惡意》是一本書,是日本推理作家東野圭吾的一部經典作品,簡玲讀大學的時候就有看過。
  • 《刺蝟法則》2020年最讓我感動的愛情,太陽照進了深淵
    (小芭推書 8.7分)啊啊啊啊尖叫,好作者真的寫什麼人設都手到擒來,不需要給男主配備高富帥的身份,也不需要女主長成絕世妖姬滿身才華,故事一樣感動無限。詼諧、生動、真實、深刻、感動!這是我對這篇文最大的感受!作者將殘疾男主的心理把握得非常傳神,也將殘疾人面對的殘酷世界描繪得十分真實,但是因為有女主的存在,生活並不壓抑,反而充滿希望,歡樂常存。
  • 惡意的偽裝下面,往往啟示著人格的高尚
    有一種說法,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成就走過了西方國家幾百年的歷史,無論是從政治、經濟、科技、教育、軍事還是社會發展,我們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很多西方國家迄今沒有解決的各類問題,並且在中國特有的發展環境下,很多問題急需改善,這其中,尤其以青少年的成長、教育和發展最為重要,畢竟,世界的未來是屬於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