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寧」(129)頤和園長廊裡的故事

2020-10-04 亹的記憶

王子服,莒縣羅店人,格外聰明,十四歲就中了秀才。小時候他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十分寵愛他,平素不許他出外遊玩。早年間聘了蕭家的女兒,還沒嫁過來那蕭女就死了,所以他還沒娶親。

這天是正月十五上元節,表兄吳生邀他去遊玩。剛到村外,舅家僕人把吳生喚走了,王子服見遊玩女子很多,乘興獨自遊逛。只見有個姑娘帶著個丫環,手裡拿著一枝梅花,姿色豔麗,笑容可掬。王生直瞪著兩眼,看得發呆,竟忘記了避諱。姑娘走過去幾步,對丫環說:「這小夥子目光灼灼,像個賊人!」說著,將花丟在地上,說笑著走了。王生揀起那枝花來,很覺悵惘,像丟了魂一樣,鬱鬱不樂地走回來。

到了家王生把花藏在 枕頭底下,耷拉著頭就睡了,既不言語也不吃東西。母親見他這樣很是擔憂,到處求神問卦,他病得更厲害,很快消瘦下來;請醫吃藥,也不管用,整天迷迷糊糊。母親問他怎麼得的病,他只是沉默著不回答。正好吳生來了,王母囑咐他背地裡詢問兒子。吳生到了床前,王生一見就流下淚來。吳生坐在床邊,說了些寬慰的話,問他是怎麼回事。王生把見到一個漂亮姑娘的事告訴他,並求他想辦法。吳生笑了:「兄弟,你也夠痴呆了,這個願望還不好實現嗎?我替你去查問。在郊野走路,不會是大戶人家,要是沒訂親,這事就算成了;即使訂了親,拼著多花點彩禮錢,也會應許。只要你病好了,這事包給我了。」王生聽吳生這麼一說,不覺開口笑了。

吳生出來,把情況向王母說明。王母急忙派人打聽那姑娘的住處,東查西訪,也沒個頭緒。王母很發愁,可又想不出辦法。自從吳生走後,王生心裡舒暢,也吃下飯去了。過了幾天,吳生又來看望。王生就問事情辦得怎樣。吳生只好哄他說:「已經打聽明白了。我以為誰家呢,原來是我姑家的姑娘,是你姨表妹,還沒訂親。雖說是內親不宜結親,可是說了實情,也不會辦不成!」王生高興得眉眼都是笑,問:「住在哪裡?」吳生騙他說:「在西南山,離這裡也就是三十多裡地吧。」王生又再三囑咐,吳生拍著胸膛說:「儘管放心吧。」

從這時起,王生飯也吃得多了,病也漸漸好了。王生看看枕頭底下,花雖然枯萎了,但還沒落瓣,手裡玩著花,心裡默默思念,如同姑娘立在眼前。但表兄好久不來,捎信去請,說是有事來不了。王生氣極鬱悶,整天悶悶不樂。母親怕他再病,趕忙給他說親;可只要一提,他就搖頭不同意,天天盼著吳生來。吳生一直沒來,王生怨恨起來,轉念一想,三十裡路也算不得多麼遠,何必非得依賴別人呢?於是,把那枝梅花籠在袖子裡,一賭氣,也沒給家裡說一聲,獨自去了。

王生孤孤單單一個人也沒處問路,只是一個勁兒往西南山走去。約莫走了有三十多裡,只見山巒環繞,滿目翠綠,使人神清氣爽,只是周圍空無一人,只有小路可行。張望了一陣,看到谷底叢花亂樹之中,隱隱約約有個小村落。他便下山進了村子,只見房舍不多,雖是草房,卻非常整潔雅致。朝北有一戶人家,門前幾株垂柳,牆內桃花杏花正盛開,叢叢青竹,夾雜其間,鳥兒在枝頭跳躍歡唱,想必是誰家園亭,王生不敢貿然進去。回頭一看,有塊光滑潔淨的石頭,正好坐下歇息。一會兒,聽得牆內有女子呼叫:「小榮!」聲音清亮嬌細。正站起身來細聽,就見一個姑娘自東向西走,手執一朵杏花,正要低頭往頭髮上簪,抬頭瞅見王生,花也不戴了,微笑著拿花進去了。仔細一看,就是上元節在路上遇見的那個姑娘。他心裡特別高興,只是沒個理由進去。想叫姨媽,從來沒有來往,怕弄錯了;瞅瞅門裡,也無人可問。坐下站起,走來走去,從早晨直到過了正午,時刻張望著,真是望眼欲穿,連饑渴都忘記了。不時看見有個女子露出半面臉來窺探,她似乎驚訝這個人怎麼不離開這裡呢。

忽然,一位老媽媽拄著拐杖走出門來,看著王生說:「哪裡來的個小夥子?聽著清晨就來到,一直待到現在,想幹什麼呢,也不餓嗎?」王生趕緊站起來作了個揖,回答說:「我是來探親的。」老媽媽耳聾聽不清楚,王生又大聲說了一遍。老媽媽問:「你那親戚姓什麼?」王生回答不上來了。老媽媽笑了:「怪呵,連姓名都不知道,探的什麼親?看來你也是書呆子,不如先上我家來,吃點粗茶淡飯,住上一宿。明天回去問明白了,再來也不晚。」王生這時正是飢腸轆轆,想吃飯,又想到進去可以看到那個姑娘,十分高興,就跟著老媽媽走進門去。

王生一進門,只見白石砌路,路兩邊落滿片片紅花。彎彎曲曲向西走,又進了道門,院內滿是豆棚花架。王生被請進屋子,屋內的白牆鏡子般明亮,窗外的海棠花枝探進屋來,桌椅床褥非常潔淨。剛坐下,就有人在窗外窺探,老媽媽喊了聲:「小榮!趕快做飯!」屋外的丫環尖聲答應。落座以後,王生就說起家世。老媽媽問:「你外祖父莫非姓吳?」「是啊。」老媽媽驚奇地說:「你是我外甥呵,你母親是我妹妹。這些年來,因為家裡窮,又沒有男孩子,所以斷了音信。外甥長這麼大了,還不認識呢。」王生接話說:「這次來就是為看看姨媽,一時心忙,把姓氏都忘了!」老媽媽說:「我姓秦,沒有孩子,只這麼個女孩,還不是親生的。她母親改嫁走了,留給我撫養,倒是不笨,就是缺少調教,成天嘻嘻哈哈,不知道發愁,待一會兒讓她來與你拜認。」

不多時,丫環送上飯菜,老媽媽勸說著,王生吃過飯,丫環來收拾碗筷。老媽媽說:「去叫寧姑娘來。」丫環應聲去了,待了好大一陣,聽得門外有笑聲。老媽媽又喊:「嬰寧,你表兄在這裡哪。」門外嗤嗤地笑個不住。丫環推進她來,嬰寧還掩著口,怎麼也止不住笑。老媽媽嗔著:「有客人在這裡,老這麼笑,像個什麼樣子?」姑娘忍著笑站在一旁,王生向前作了個輯。老媽媽說:「這是你王表兄,你姨的孩子。一家人不認識一家人,真讓人笑話。」王生問:「妹子多大歲數了?」老媽媽沒聽清,王生又說了一遍。姑娘又嘿嘿笑得直不起腰。老媽媽對王生說:「我說是少調教吧,你可看見了。已經十六了,還傻呆呆得像個孩子。」王生說:「比我少一歲!」「呵,外甥已經十七了,是不是屬馬的呀?」王生點點頭。「外甥媳婦是哪裡的?」回答說:「還沒有!」「哎,像外甥這麼有才學又有相貌的,怎麼還沒娶親呵?嬰寧也還沒婆家,你們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可惜是表兄妹不好通婚。」王生沒說什麼,只是兩眼盯著嬰寧看。丫環向姑娘小聲說:「眼光灼灼,賊腔沒改!」嬰寧又嘿嘿笑起來,對丫環說:「去看看碧桃開了沒有。」急忙站起,用袖子遮著嘴,一溜小跑出去。到了門外,就哈哈大笑起來。

這時,老媽媽也站起來,叫丫環把鋪蓋整理好,說:「外甥來一趟不容易,住個三天五日的,然後再送你回家。要是悶得慌,屋後有個小園子,可以去散心。這裡也有書看!」

第二天,王生來到房後,果然有個半畝大的小園子。嫩草青青如同地氈,楊花散落撒滿小路,草房三間,花木圍繞四周。他正漫步穿行在花叢中,聽得樹頭有簌簌的響聲,抬起頭看,原來嬰寧坐在樹上。她看見王生過來,哈哈笑著幾乎要掉下來。王生趕忙喊著:「別笑了,小心掉下來!」嬰寧隨下隨笑,忍也忍不住,快下到地,一失手,猛然落在地上,這才止住笑。王生忙扶她起來,偷偷捏她的手腕。嬰寧又嘿嘿笑起來,笑得倚在樹身上不能走動,過了好大一會兒才住了笑。王生等她笑過了,才拿出袖中的梅花給她看。嬰寧接過花來,說:「已經乾枯了,還留著幹什麼。」王生說:「這是上元節時妹子扔掉的,所以保存著。」嬰寧問:「保存著有什麼意思?」王生說:「表示愛慕,不能忘懷啊!自從上元節遇見你,思念成病,自覺是活不成了,想不到今日竟然見了面,希望你能可憐!」嬰寧說:「這還不是小事嘛。咱們是親戚,有什麼捨不得的,等表哥走的時候,園子裡的花,折一大捆送給你。」王生說:「妹妹傻啊。我不是愛花,是愛拈花的人呀。」嬰寧說:「親戚之間,自然相愛,還用得著說嗎。」王生說:「我說的愛,不是親戚之間的愛,是夫妻之間的愛。」「有什麼不一樣呢?」「要夜晚睡在一塊兒。」嬰寧沉思了好大一陣說:「我可不習慣和生人睡在一起!」話沒說完,丫環悄無聲息地走過來。王生心裡發慌,趕忙溜走了。

過了一會兒,王生和嬰寧都回到了老媽媽房間裡。老媽媽就問:「都到哪裡去來?」嬰寧回說:「在園子裡說話。」老媽媽說:「飯熟了好大工夫了,等你們不見,有什麼長話,說個沒完。」嬰寧說:「表哥要和我一起睡覺。」王生很窘羞,趕忙用眼瞪她,嬰寧笑了笑就不言語了。老媽媽沒聽清,還絮絮叨叨地問。嬰寧問:「剛才那話不該說嗎?」王生說:「這是背人的話。」「背別的人,還能背著老母親嗎。再說,睡覺也是平常事,為什麼還要避諱呀?」王生只好嘆息她的傻氣,可也沒法子讓她明白。

剛吃過飯,就有王生的家人牽著兩頭毛驢找來了。原來,母親見王生好久不回家,起了疑心,村裡找了個遍也沒蹤影,所以去向吳生打聽。吳生想起以前說的話,就叫往西南山去找,一路上找了幾個村,才找到這裡。正好王生到門口來,就碰見了。王生把家裡人來找的事告訴老媽媽,並且提出帶著嬰寧回家去。老媽媽很喜歡,說:「我有這念頭也不是一天了,只是年老走不了遠路。有外甥領妹子去,認認阿姨,這可太好了!」忙呼喚嬰寧,嬰寧嘻嘻笑著過來。老媽媽說:「有什麼可喜的,總是笑個沒完,要是不笑,就是全人了!」生氣地瞪了一眼,接著說:「你表哥帶你一道去,趕快收拾打扮吧。」招待家人吃過飯,才送出門來,囑咐說:「姨家的日子過得富裕,能養活閒人。到那裡別忙著回來,稍微學點禮節,也好將來侍奉公婆。就便麻煩你姨給你找個好婆家。」

王生和嬰寧一道上了路,到了山口回頭一看,似乎老媽媽還在倚門眺望呢。到了家,母親看見兒子領來個這麼漂亮的姑娘,很是驚奇,就問是誰家的人。王生說,是姨母的女兒。母親說:「先前你表兄說的是假話呀,我沒有姐姐,哪來的外甥女呵?」又問姑娘,嬰寧回答說:「我不是這個母親生的,我爸爸姓秦,去世時,我還在懷抱裡,記不得。」母親說:「我是有個姐姐嫁到秦家,可是早就過世了,哪能還在著?」又問是什麼眉眼臉型,嬰寧說得挺符合。母親驚疑地說:「姐姐是這模樣!可是已經死去多年了,怎麼還活著呢?」

這時候吳生來了,嬰寧躲進內房。吳生問明白緣故,思慮了好久,忽然說:「這姑娘叫嬰寧嗎?」王生說是。吳生說:「怪事,怪事!」大夥又問怎麼回事。吳生說:「秦家姑姑去世以後,姑丈一人過活,和個狐仙相好。狐仙生了個女孩叫嬰寧,睡在床上,家裡人都見到過。姑丈生病死後,狐仙還常來看望。後來,他們求張天師給了避邪符,張貼在牆上,狐仙才帶著女孩走了。這姑娘莫非就是那個女孩嗎?」

這屋裡你一言我一語正在研究可疑的地方,那屋裡卻是嘻嘻哈哈,全是嬰寧的笑聲。母親嘆息著說:「這女孩也太憨了!”吳生要見見嬰寧。母親走進內房去,姑娘仍然笑得厲害。母親催促她出來,她極力忍笑,對著牆待了一會兒,才走出內房。剛剛拜見完畢,趕忙進房,又放聲大笑起來。滿屋的婦女,都被引笑了。吳生提出要去女孩家看看有什麼怪異之處,順便也好提親。尋訪到所在的村莊,哪裡有什麼房舍?只見零零落落的山花罷了。想起姑母的葬地仿佛離此不遠,可是墳墓已經湮沒了,只好又驚奇又嘆息地返回來。

王生的母親也懷疑這姑娘是鬼,進去告訴她,吳生沒找到她的家,姑娘也不驚怪;又憐惜她沒個家,姑娘卻毫不悲傷,只是嘻嘻笑著。大夥也弄不清怎麼回事。母親安排她和女孩子們住在一起。清晨起早,她就不請安問好。做起針線活來,精巧極了,無人能比得上。就是愛笑,誰也禁不住,可是笑得溫柔恬靜,笑得再狂也顯得美。鄰居的大姑娘小媳婦,都願意和她親近。母親選了好日子想給她成親,又怕她是鬼,偷偷在日光下看她,影子和平常人一個樣。兒子又急著結婚,所以也就定下了。

到了黃道吉日,給她穿戴上婚服,嬰寧笑得直不起腰,婚禮也無法進行了。王生原來還發愁她傻,幾天過去了,看來她十分體貼人,王生真是心滿意足了。有時候,母親生了氣,只要嬰寧一到,笑上一笑,母親就消了氣。丫頭們犯了小過錯,恐怕挨打,往往求嬰寧到母親房裡去說話,然後丫頭進去認錯,常是免除了責罰。只是,嬰寧愛花成了怪癖,為了尋求好品種,求遍親戚家;偷偷典當了首飾也要買了回來。這樣,幾個月過去,門前院裡,到處栽滿了花。

房後有架木香,緊靠鄰居西家,嬰寧常攀登上去,摘下花朵來簪在髮髻上,插在花瓶裡。母親有時碰上,往往訓斥她,嬰寧卻總是不改。一天,西鄰家的兒子看見嬰寧摘花,被她的美貌吸引,直瞪著眼看。嬰寧不僅不迴避,看見那個呆樣子,反而笑了。西鄰子以為嬰寧看上自己,更加神魂顛倒。嬰寧指了指牆底就下去走了。西鄰子以為是指給他約會的地方,高興極了。到了傍晚,西鄰子去了,嬰寧果然在那裡。西鄰子撲上去抱嬰寧,身上像被錐子扎了,痛得鑽心,號叫著摔倒地上。仔細一看,哪是嬰寧,是一段乾枯木棒倒在牆邊,木棒上全是雨水淋爛的孔洞。鄰家聽到喊聲,急忙跑去問道什麼事,鄰家子只是哎喲,卻說不出話。妻子來了,鄰家子才告訴了實情。點起燈來照照木棒孔洞,只見裡面有隻大蠍子,像小螃蟹那樣。鄰家父劈了木棒捉住蠍子弄死,將兒子背回家去。到了半夜裡,鄰家子就死去了。

鄰家父向縣衙門告了狀,揭發嬰寧是個妖人。縣官平素愛慕王生的才華,又深知王生是個忠厚老實的書生,認為鄰家父是誣告,要責打他。王生給說情求告,才將鄰家父免除責打,釋放回家。

母親對嬰寧說:「你竟然痴傻輕狂到這般地步!我早知道嬉笑過分了就惠惹麻煩,性快縣官賢明才沒牽累咱家;要是縣官糊塗,一定逮了媳婦去公堂質問,那樣,我兒有什麼臉面見親戚朋友呵!」嬰寧聽了馬上嚴肅起來,發誓不再嬉笑。母親說:「人哪有不笑的,只是要笑得是時候罷了。」嬰寧從此竟不再笑了,雖然故意逗她,她也不笑,但也沒有過憂愁的臉色。

一天晚上,嬰寧對著王生流下淚來。王生很覺奇怪。嬰寧抽泣著說:「從前因為跟從你的日子短淺,說了怕惹得驚怕奇怪。如今,看出婆婆和你都很愛惜我,就直說出來我的身份,諒也沒有妨礙了。我本是狐仙生的,我母親臨走時將我託付給鬼母,我們相依十多年,才有今天。我又沒有弟兄,依靠的只有你。我那鬼母孤獨地住在山坳裡,沒有人憐惜給她與丈夫合葬,她在九泉之下常為這事傷心難過。你要是捨得花費,讓地下人消除悲痛。也讓鬼母沒有拜拜養活我一場。」王生聽了馬上答應將鬼母和她丈夫併骨,只是顧慮墳墓迷失在荒草裡。嬰寧說不必擔心。

按照商定的日子,王生兩口子用車載著棺材去了。嬰寧走進野坡亂草叢裡,指出墓地,發掘後,果然見到老媽媽的屍首,肌肉皮膚還沒有腐壞。嬰寧撫著屍體,痛哭了一場,兩人將老媽媽裝殮好,抬回來,尋找到秦家墳地合葬了。這夜,王生夢見老媽媽前來道謝,醒了後說給嬰寧聽。嬰寧說:「我在夜裡見到她了,媽媽囑咐不讓驚動你。」王生埋怨她不留下老媽媽。嬰寧說:「她是鬼啊。這裡活人多陽氣盛,怎麼能長住下去呢!」王生又問到小榮,嬰寧說:「她也是狐仙,最精靈了,我那狐母留下她來照顧我,常攝來食物餵我,我心裡常記念著她的恩德。昨天夜裡,我問了母親,說小榮已經出嫁了。」

從這時起,每年寒食節,王生兩口子都去秦家墳地掃墓,從來不斷。過了一年,嬰寧生了個兒子。這孩子也怪,在懷抱裡就不怕生人,見了人就咧著小嘴嘻嘻笑。從此王生嬰寧夫妻恩愛的過著日子

異史氏曰:觀其孜孜憨笑,似全無心肝者。而牆下惡作劇,其黠孰甚焉。至悽戀鬼母,反笑為哭,我嬰寧殆隱於笑者矣。竊聞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則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種,則合歡忘憂,並無顏色矣。若解語花,正嫌其作態耳。

相關焦點

  • 「攜民渡江」(165)頤和園長廊裡的故事
    孔明初用兵——頤和園長廊彩畫故事七十二 孔明出山後不久,十萬曹軍來犯張飛大笑道:」我們都去廝殺,你卻在家裡坐著,好是自在!」劉備連忙說道:」沒聽說過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 這句話嗎?二弟不可違令!」張飛只好冷笑而退。曹將夏侯淳一心想活捉劉備和諸葛亮,率軍直奔博望坡而來。劉備軍按孔明的事先安排,處處截殺曹軍,使曹軍一敗塗地,狼狽而逃。博望坡一仗大獲全勝,關羽,張飛心中暗自佩服孔明的用兵才能,從此對他心悅誠服。
  • 「孔明初用兵」(166)頤和園長廊裡的故事
    孔明初用兵——頤和園長廊彩畫故事七十二 孔明出山後不久,十萬曹軍來犯張飛大笑道:」我們都去廝殺,你卻在家裡坐著,好是自在!」劉備連忙說道:」沒聽說過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 這句話嗎?二弟不可違令!」張飛只好冷笑而退。曹將夏侯淳一心想活捉劉備和諸葛亮,率軍直奔博望坡而來。劉備軍按孔明的事先安排,處處截殺曹軍,使曹軍一敗塗地,狼狽而逃。博望坡一仗大獲全勝,關羽,張飛心中暗自佩服孔明的用兵才能,從此對他心悅誠服。
  • 「苦肉計」(172)頤和園長廊裡的故事
    黃蓋受刑——頤和園長廊彩畫故事八十 諸葛亮草船借箭大獲成功後來見
  • 「巧設連環計」(149)頤和園長廊裡的故事
    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強迫漢獻帝遷都長安,他自己在離長安二百裡的地方另築眉鄔,選美女八百充作宮娥。王允此一施連環之計,遂引出了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呂布戲貂蟬。
  • 狐中最美的人,人中最美的狐--《聊齋.嬰寧》
    《聊齋.嬰寧》寫的是莒縣(莒(jǔ)縣在山東省日照市)羅店人王子服,在上元節(正月十五)這天,和舅舅的兒子吳生一塊出去遊覽。嬰寧買菜,全城轟動嬰寧買菜美腿飄飄嬰寧買菜王子服被深深的迷住了,回來後得了相思病,後來出去尋找那個姑娘,終於找到了,得知那姑娘叫嬰寧,竟然是自己的姨表妹。並帶回嬰寧與之成婚,過了一年嬰寧生了個兒子。這孩子在懷抱裡,就不怕陌生人,見了人就笑,也很有母親那種風度。嬰寧這個故事在《聊齋》裡算是一個圓滿的喜劇結局。
  • 「珊瑚」(125)頤和園長廊裡的故事
    這幅彩畫源自於蒲松齡《聊齋志異》珊瑚的故事。故事梗概是:重慶府秀才安大成娶了個媳婦叫珊瑚。珊瑚很是孝敬婆婆沈氏,但是沈氏很是歹毒,安大成生病都賴到珊瑚妖媚上。令安大成責打媳婦。最後在沈氏的迫使下休了珊瑚。珊瑚無奈只好住到了沈氏的姐姐家裡。之後安大成的弟弟安二成娶了媳婦藏姑,藏姑性情暴戾,每當沈氏剛要發脾氣的事後,藏姑已經在怒罵沈氏了,最後沈氏竟落得如同婢女一般任憑藏姑使喚。不久沈氏抑鬱而病,不能自理。
  • 「翩翩」(121)頤和園長廊裡的故事
    故事梗概:國子左相的養子羅子浮隨妓女來到金陵,半年後所帶資財揮霍殆盡故事詳情:羅子浮,邠州人。父母早逝。八九歲,依叔大業。業為國子左相, 富有金繒而無子,愛子浮若己出。十四歲,為匪人誘去嫖娼。會有金陵娼,僑寓郡中,生悅而惑之。娼返金陵,生竊從遁去。居媽家半年,床頭金盡,大為娼妓嘲笑。然猶未遽絕之。無何,廣瘡潰臭,沾染床蓆,遂逐而出。丐於市,市人見輒遙避。自恐死異域,乞食西行;日三四十裡,漸至邠州界。
  • 「趙顏求壽」(181)頤和園長廊裡的故事
    此彩畫描繪的是《三國演義》中第六十九回的一段神卜管輅為人相面洩露天機的故事約行五六裡,果見有二人於大松樹下盤石上下棋,聚精會神。趙顏跪進酒脯。二人貪戀著下棋,不覺飲酒已盡。趙顏哭拜於地而求壽,二人大驚。穿紅袍者說:此必管輅說的,但我二人吃了人家的酒肉,就得幫幫他。於是穿白袍者,取出簿籍檢看,對趙顏說:你今年十九歲,當死。我今於十字前添一九字,你壽可至九十九。回見管輅,教再休洩漏天機;不然,必致天譴。穿紅者出筆添上九字,一陣香風過處,二人化作二白鶴,沖天而去。
  • 「瑞雲」(123)頤和園長廊裡的故事
    這幅彩畫源自於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瑞雲」的故事。故事梗概:瑞雲乃杭州名妓,見一面要十五兩金子,禮重的下一盤棋,贈一幅畫;禮薄的,清茶一杯。餘杭賀書生見過瑞雲一面,很是想念,但是沒有錢財再去見了。一天有一秀才見了瑞雲,在她額頭上按了一下,自此瑞雲開始滿臉長黑斑,老鴇子就把她做奴婢使了。賀生知道後,賣田產當衣服把瑞雲娶回了家。
  • 連環畫 聊齋志異 之 嬰寧(一)有情郎偶遇愛笑女 如痴如醉
    子服信以為真,病體康復後去南山尋訪,果然見到姨母及表妹嬰寧,並把嬰寧帶回家。鑑於這位姨母已去世多年,子服的母親懷疑嬰寧是鬼魂,經多方試探,見嬰寧只是愛笑、愛花成癖,其他無異於常人,便給兒子辦了婚事。婚後,嬰寧依然不失純真和無邪的品格,因此造成西鄰浪蕩子的誤會,甚至訴諸公堂,因此,嬰寧無憂無慮的笑聲消失了。
  • 慢養良育(總序129):「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
    出生第544天(一)(總序129):「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晚上我在沙發的貴妃椅上享受地瓜幹,不料被她看見了。她樂呵呵跑了過來管我要了一塊,塞進嘴裡美滋滋的咬了起來。無奈,地瓜幹很硬,她就一兩個後槽牙,所以在嘴裡嘰裡咕嚕咀嚼半天都咽不下去。我正自己吃的起勁兒呢,她又跑來管我要。
  • 「犬燈」(122)頤和園長廊裡的故事
    這幅彩畫取材於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犬燈」的故事。故事梗概:光祿寺署丞韓大千的僕人與幻化成星燈的狐精相愛,韓大人發現後命僕人捉狐精,狐精逃脫。很久之後僕人出門歸來路遇狐精,狐精念其仍相識,舊情未忘,請他一聚,緣分遂盡。故事詳情:光祿韓大千之僕,夜宿廈間,見樓上有燈,如明星。未幾,熒熒飄落,落地為犬,斜視之,犬轉至屋後。僕急起,尾隨之,入園中,犬化為女。 僕心知其乃狐精,即還臥故所。
  • 「畫皮」(130)頤和園長廊裡的故事
    女郎看見房間裡沒有別人,問:「你為什麼沒有家人?」他回答說:「這是書齋罷了。」女郎說:「這個地方很好。你要是憐惜我而讓我活下來,一定要秘密,不要洩露出去。」王生答應了她,於是和她睡在一起了。他讓她藏在密室裡,過了好幾天但是別人都不知道,王生偷偷的告訴了妻子。妻子陳氏,懷疑她是大戶人家的小妾,勸王生讓她走。王生沒有聽。他一次到街上去,遇到一個道士,他看著王生就很驚愕。
  • 「紅玉」(126)頤和園長廊裡的故事
    半年後的一天,半夜馮老翁起夜,聽到兒子房裡有女子的說笑聲。見一個女子在屋裡,大怒,把兒子叫出來呵斥:「你不刻苦攻讀,做這婬蕩之事。被人知道,喪你的品德;別人不知道,也損你的陽壽!」馮生跪下認錯。馮老翁又呵叱紅玉:「女子不守閨戒,既 玷汙了自己,又玷汙了別人!倘若這事被人發覺,丟醜的該不只是我們一家!」罵完了,甩臉走了。紅玉流著淚對馮生說:「父親的訓誨,讓人羞愧。我們兩人的緣份盡了!」
  • 盜仙草」(135)頤和園長廊裡的故事
    保和堂裡又恢復了以往忙碌融洽的氣氛。
  • 「水莽草」(128)頤和園長廊裡的故事
    一會兒,便見院子裡有四匹馬,駕著一輛黃帷車,馬的四肢上布滿了麟甲。祝生夫妻盛裝而出,一同上了車。兒子和兒媳都哭著拜倒在地。瞬間,車馬便無影無蹤了。同一天,寇家也見女兒來到,拜別父母,說的也和祝生說的一樣。母親哭著挽留她,三娘說:「祝郎已先走了!」出門後一下子就不見了。祝生的兒子名叫祝鶚,字離塵。他請求寇家同意後,將三娘的骸骨與祝生合葬了。
  • 聊齋故事:最愛笑的嬰寧,純真無邪,痴憨表象下隱藏的機智(上)
    聊齋中最愛笑的女子-嬰寧,她的故事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咱們就來講一講嬰寧的故事,看她都經歷了什麼!話不多說,嬰寧的故事,開講了~聊齋故事-嬰寧嬰寧倒是沒有婆家,你們兩人倒是很般配,就是身為表兄妹,怕有人說閒話!」王子服沒有說話,眼睛直勾勾地看著嬰寧。婢女小聲對嬰寧說:「你看他那個樣子,眼睛裡還放著光,還是那個賊樣!」嬰寧又要笑出來,強忍著笑意對婢女說:「走,小榮,咱們去看看桃花開了沒有!」
  • 連環畫 聊齋志異 之 嬰寧(二) 無憂無慮的愛笑女終不敢喜笑顏開
    子服信以為真,病體康復後去南山尋訪,果然見到姨母及表妹嬰寧,並把嬰寧帶回家。鑑於這位姨母已去世多年,子服的母親懷疑嬰寧是鬼魂,經多方試探,見嬰寧只是愛笑、愛花成癖,其他無異於常人,便給兒子辦了婚事。婚後,嬰寧依然不失純真和無邪的品格,因此造成西鄰浪蕩子的誤會,甚至訴諸公堂,因此,嬰寧無憂無慮的笑聲消失了。
  • 聊齋志異《嬰寧》
    正漫步花叢之中,突然聽見樹頭「簌簌」聲響,抬頭一看,見嬰寧爬在樹上,看見王生走過來,笑得花枝亂顫,幾乎要掉下樹來。王生忙說:「別這樣,小心掉下來。」嬰寧一邊笑著一邊往下爬。快要落地時,失手掉了下來,這才止住笑聲。王生上前扶著她,偷偷用手捏她的手腕。嬰寧又開始笑,靠在樹上不能行走,過了好久才停住笑聲。王生趁她笑聲停止,從袖子裡掏出那支梅花給她看。嬰寧伸手接過去說:「都已經枯萎了,還留著它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