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古今奇聞趣事,傳遞世間真情善意。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60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
今天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古代的一則民間小故事。看過這則民間小故事,希望大夥都能明白故事背後的寓意。
閒話不多言,咱這就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
薊州人王三郎,是一個出了名的屠夫。因祖輩三代皆宰殺家畜,王三郎繼承了祖輩的宰殺手藝,在四村八莊很是出名。
又因價格便宜,為人實在,附近村民皆來他家宰殺家畜。
王三郎殺生無數,但卻沒有遵從其父臨終時留下的行規。
一日,他因追求肉質鮮嫩,而活生生剝了一頭驢的皮。
閻王得知後,將他減壽。半年後,王三郎陽壽已盡,睡夢中便沒了氣息。
閻王將他數罪併罰,永世不得輪迴。
薊州城外有一名教書先生。姓李名才,年約60歲。
李先生心善,見窮苦人家孩子上不起學,就將城外的一處破廟清掃乾淨,又自掏腰包修成書院,晚上時候專門教孩子們認字讀書。
一晚,王三郎夜遊至此。聽聞此處有教書聲音,他停下腳步偷偷躲在破廟窗下,只聽得廟內有郎朗讀書聲。
他靜下心來,仔細聆聽,那教書先生所教的全是善言辭。
他不禁為之所動,坐在窗下靜聽先生的教誨。
如此過去了半個月,教書先生偶然發現了廟外的王三郎。
「你是何人,為何在此鬼鬼祟祟?」先生問道。
「先生莫要害怕,我並無害人之心。我聞先生所教都是善言善辭,我在此偷聽是為了消除身上的業障,還望先生能夠諒解!」說完王三郎拱手施禮。
「既然如此,何不進到廟中來?」
「謝謝先生的好意,我多有不便,在廟外便可。」
「那就隨你吧!」
說完教書先生便轉身回了廟中。
打這之後,那教書先生總是留些時間用來誦經念佛,目的自然是為了廟外的王三郎。
王三郎感激涕零,邊聽邊哭。
就這樣,一晃過了半年。一晚,王三郎等到孩子們離去後,朝著先生雙膝下跪,不住磕頭。
「快快起來,怎行如此大禮?使不得!」
「先生的教誨我銘記在心。我生前本是一名屠夫,因為沒有遵從行規,殺生過多,閻王判我永世不得輪迴。幸得先生教誨,我雖為鬼魅,但常在附近行善事。閻王得知後開恩,今夜我業滿,明日便去輪迴,特來此向先生辭別,感謝先生的救命之恩!」
教書先生這才明白,原來眼前的這位並非活人。他將王三郎扶起,遂說道:「我只是教了道理給你,如何做還是要看你自己。如今你業滿,就去輪迴吧,來生一定要做個大善之恩,別誤了他人對你的一片好心啊!」
「先生明日在家中等待,我已安排他人登門道謝,以表先生的救命之恩!」
說完,王三郎抹掉眼淚消失不見了。
第二日上午,果然家中來了兩個人。他們抬著箱子走進屋來,二話不說留下箱子就離開了。
先生打開箱子一看,裡面不是別的,正是白銀!
先生細細一算,足有千兩之餘。
「你真是一位善鬼,記住,來世去做一位善人吧!切莫再做那殺生之事。」
後來,先生在薊州城中買了一塊地,開了一家書院。又將錢分給了貧困村民。
村民皆稱他為「活佛」!
結語:
「善有善報,惡有惡果」。故事中的惡果乃是王三郎不遵從行規,殺生過多,這才得了不能輪迴的惡果;
善報乃是他得到先生的教誨,常在此處行善,感動了閻王,後允許他轉世,這便是善報。
此般對比很顯然:世人還是要多行善事,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定會逢兇化吉,得貴人相助!
好了,本期故事我們到這就講完了,我有酒,也有故事,就差一個愛聽故事的你。
文/小田
文中故事來源於民間傳說,目的是藉故事來明事理!切莫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感謝大家的支持!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