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屠夫得到教書先生教誨,半年後業滿,他送先生白銀千兩

2020-08-16 詩文書畫匯

戲說古今奇聞趣事,傳遞世間真情善意。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60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


今天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古代的一則民間小故事。看過這則民間小故事,希望大夥都能明白故事背後的寓意。

閒話不多言,咱這就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

薊州人王三郎,是一個出了名的屠夫。因祖輩三代皆宰殺家畜,王三郎繼承了祖輩的宰殺手藝,在四村八莊很是出名。

又因價格便宜,為人實在,附近村民皆來他家宰殺家畜。

王三郎殺生無數,但卻沒有遵從其父臨終時留下的行規。

一日,他因追求肉質鮮嫩,而活生生剝了一頭驢的皮。

閻王得知後,將他減壽。半年後,王三郎陽壽已盡,睡夢中便沒了氣息。

閻王將他數罪併罰,永世不得輪迴。

薊州城外有一名教書先生。姓李名才,年約60歲。

李先生心善,見窮苦人家孩子上不起學,就將城外的一處破廟清掃乾淨,又自掏腰包修成書院,晚上時候專門教孩子們認字讀書。

一晚,王三郎夜遊至此。聽聞此處有教書聲音,他停下腳步偷偷躲在破廟窗下,只聽得廟內有郎朗讀書聲。

他靜下心來,仔細聆聽,那教書先生所教的全是善言辭。

他不禁為之所動,坐在窗下靜聽先生的教誨。

如此過去了半個月,教書先生偶然發現了廟外的王三郎。

「你是何人,為何在此鬼鬼祟祟?」先生問道。

先生莫要害怕,我並無害人之心。我聞先生所教都是善言善辭,我在此偷聽是為了消除身上的業障,還望先生能夠諒解!」說完王三郎拱手施禮。

「既然如此,何不進到廟中來?」

「謝謝先生的好意,我多有不便,在廟外便可。」

「那就隨你吧!」

說完教書先生便轉身回了廟中。

打這之後,那教書先生總是留些時間用來誦經念佛,目的自然是為了廟外的王三郎。

王三郎感激涕零,邊聽邊哭。

就這樣,一晃過了半年。一晚,王三郎等到孩子們離去後,朝著先生雙膝下跪,不住磕頭。

「快快起來,怎行如此大禮?使不得!」

「先生的教誨我銘記在心。我生前本是一名屠夫,因為沒有遵從行規,殺生過多,閻王判我永世不得輪迴。幸得先生教誨,我雖為鬼魅,但常在附近行善事。閻王得知後開恩,今夜我業滿,明日便去輪迴,特來此向先生辭別,感謝先生的救命之恩!」

教書先生這才明白,原來眼前的這位並非活人。他將王三郎扶起,遂說道:「我只是教了道理給你,如何做還是要看你自己。如今你業滿,就去輪迴吧,來生一定要做個大善之恩,別誤了他人對你的一片好心啊!」

「先生明日在家中等待,我已安排他人登門道謝,以表先生的救命之恩!」

說完,王三郎抹掉眼淚消失不見了。

第二日上午,果然家中來了兩個人。他們抬著箱子走進屋來,二話不說留下箱子就離開了。

先生打開箱子一看,裡面不是別的,正是白銀!

先生細細一算,足有千兩之餘。

「你真是一位善鬼,記住,來世去做一位善人吧!切莫再做那殺生之事。」

後來,先生在薊州城中買了一塊地,開了一家書院。又將錢分給了貧困村民。

村民皆稱他為「活佛」!

結語:

「善有善報,惡有惡果」。故事中的惡果乃是王三郎不遵從行規,殺生過多,這才得了不能輪迴的惡果;

善報乃是他得到先生的教誨,常在此處行善,感動了閻王,後允許他轉世,這便是善報。

此般對比很顯然:世人還是要多行善事,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定會逢兇化吉,得貴人相助!


好了,本期故事我們到這就講完了,我有酒,也有故事,就差一個愛聽故事的你。

文/小田

文中故事來源於民間傳說,目的是藉故事來明事理!切莫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感謝大家的支持!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故事:聰明的教書先生
    就這樣幾年過去了,一般有身份的人都會請教書先生來家裡教書,趙有才當年就是讀書少,現在就希望家裡的兒子能好好讀書,好光宗耀祖,於是請來了當地最好的教書先生,但是沒多久,教書先生便主動請辭,後來又換了好幾個,還是一樣的結果,沒有一個願意留下來的,原來小寶打小嬌生慣養,調皮搗蛋可以,一說讀書寫字就不行了,教書先生軟硬兼施都不見效果所以都走了。
  • 故事:惡霸亂棍打死教書先生,數年後因果有報,被一人活活嚇死
    故事:惡霸亂棍打死教書先生,數年後因果有報,活活被一人嚇死>故事:惡霸亂棍打死教書先生,數年後因果有報,活活被一人嚇死原名:報恩亭在金子山西側山腰,矗立著一座六角亭,重簷翹角,巍然聳立,莊重美觀,亭額上書「報恩亭」三個金字。
  • 故事:屠夫遇尼姑,迎頭相撞吵起來,算命先生說:娶回家吧
    清朝乾隆年間,杜陵村有個年輕的後生,名叫李雲,自小和同村的姑娘沈小碗訂了婚,單等二人成年後,便可成婚。 不料,這年,杜陵村附近大旱,盜匪四起,李雲的父親也迷上了賭博,將家產輸光,李雲無以為生,無法再繼續讀書,只得做起了屠夫,幹起了殺豬的營生。 沈小碗原是大戶人家出身,家裡被盜匪洗劫後,家財一空,也成了破落戶。
  • 白馳先生的「白吃」法,人送外號「鬼見愁」
    開始人們也沒在乎,但時間一長,人們有些厭煩了,後來有人乾脆把他名字中"馳"字由第二聲改讀第一聲,叫成了"白吃先生"啦。這白吃先生有許多令人既好笑又來氣的故事,成了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笑料。這裡我搜集整理了"白吃"、"教書"、"鬼見愁"、"神仙也無法"等四則故事,足以畫出白吃先生的"尊容"。
  • 《聊齋志異》男子押送六十萬兩官銀不翼而飛,算命先生指點迷津
    官差押解六十萬兩白銀入京,在古廟避雨莫名失蹤。《聊齋志異》:王者,一樁疑惑重重的玄妙案件。他依言而行,先生坐在轎子上指揮。一會兒往東,一會兒往北,一連走了四五天,走進一座深山中,赫然看見一座城池,街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很是熱鬧,進城後走了一段路,先生讓停下,他從轎子上下來,往南指了指說:「順著這個方向走,看到有朝西的大門,你敲門去問,自然會知道銀子的下落。」說完衝他拱拱手走了。
  • 趣味故事,白字先生
    上小學時,老師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說,有兩個秀才進京趕考,一個姓賈,一個姓白,結伴同行,路遇一座文廟,賈秀才說,好大的一座文朝(廟),白秀才不無嘲諷的撇嘴道,那念文朝嗎?那念丈(文)廟;賈秀才不悅,兩個人各持己見,爭得面紅耳赤。
  • 算命先生堅決不收女子的卦錢,半年後女子後覺,後悔應該聽先生的
    周玲出生在深山裡,成年後她來到山外面的大城市裡打工。周玲也很爭氣,經過幾年的打拼也逐漸有了自己的事業,還認識了現在的丈夫,結婚後小兩口生活的十分美滿。五一假期的時候,周玲和丈夫約定要去古城旅遊。她之前聽朋友說隔壁市的古城有一個算命特別準的先生,她打算趁著這次旅遊的機會,也去算一算自己家接下來的運勢怎麼樣?
  • 故事:「故事」(小說)「有餘先生」軼事
    「有餘先生」姓高,平常人稱高老大,因其寫了一篇《有餘先生外傳》小說,在當年的湘華大學校園刊物上發表,被老師推崇為範文而出名。後來,同學們為其取了綽號,就開始叫他為「有餘先生」。而他當年寫的那篇小說,其實也是對他自己一輩子的生動寫照。比如說,他出生的家境,就是個不上不下的中等水平。
  • 村霸佔路蓋房子,半年後三個兒子離奇失蹤,風水先生道出可怕真相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半年後竟出了邪乎事。蔡大萬心急如焚,惶惶不可終日,沒多久便病倒了,這夜,他吩咐大兒子去給他買藥,豈料大兒子出門後,直到大半夜也沒回來,蔡大萬氣得直罵娘。待到天亮,卻始終沒見大兒子回來,蔡大萬內心忽然有種不祥的預感。之後親朋好友們又是一通好找,怪的是,老大也人間蒸發了一般,四處找不見。三個兒子都莫名失蹤了,蔡大萬直感覺天都塌了,整日以淚洗面。這天有個親戚給他出主意,說讓他找個風水先生看看宅子的風水吧?
  • 聊齋故事:教書先生河邊遇水鬼找替身,不料水鬼竟是舊相識
    兩次落榜後,陸瑤放棄了科考之路,回到縣裡教書。陸瑤從不相信小鬼找替身一說,沒想到竟然讓自己碰到了,由不得他不信。陸瑤很害怕,他大可以裝作沒看見一走了之,思慮片刻之後,他還是決定跟去看一看。陸瑤看到白衣女鬼將黃衣女子帶到河邊,黃衣女子緩緩走入河中。此時,水已沒至黃衣女子膝蓋。只要黃衣女子再往前走幾步,白衣女鬼就可以重新投胎。
  • 一個私塾先生的悲嘆
    既然各家的孩子上不起私塾,那麼咱們就請個先生來教不就得了,各家各戶湊點錢,教室就設在這個祠堂裡。村長的主意倒是不錯,但是卻無法實行,因為攤到各家各戶那裡,還是倆字---「沒錢」,孩子上學這件事就又沒人提下去了。半年後,華北遭了旱災,許多地方是五個月一滴雨沒下,很多去往北平逃難躲饑荒的人路過這裡,其中就有一位前清的窮秀才。
  • 故事:油簍裡藏著巨額白銀,貪官沒有得到,該得到的得到了
    一眨眼幾年過去,夏東陵窮困潦倒,餓病交加,臨去世時,給兒子夏商留下遺囑說:「我年輕時奢侈浪費,冒犯了上天,故此得到報應,讓我老年窮困潦倒。你要珍惜福氣,不要學為父,好生做人!」 夏商謹記父親的遺囑,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無論大小事,他都親力親為,不辭辛苦地在田間勞作,深得村民們的敬重。同村裡有個大富翁,名叫郝仁義,很是看重夏商,又同情他的境遇,借錢讓他去做生意。
  • 小說:城裡來了個教書先生,她伴其身側3年,才發現他竟是攝政王
    城裡來了個教書先生,她伴其身側3年,才發現他竟是攝政王「尹家小姐,你可想清楚,這針一旦下去,就斷無去除的可能!」「我知道,你下針便是!」尹桑桑赤著背,趴在軟墊上,催促道。文霆看著她美滋滋的模樣,無奈的嘆了口氣,準備下針。他是湖州城內有名的針筆匠,紋的一手好刺青。
  • 小說:一見鍾情,她將教書先生搶進府中,父親一看懵了:王,王爺?
    一見鍾情,她將教書先生搶進府中,父親一看懵了:王,王爺?尹桑桑看著小茹,自從得知傅仕晟有心上人之後,這兩日她也想了蠻多。比如究竟是什麼樣的女子才能叫他念念不忘。可她卻從未想過這人她竟如此熟稔。熟稔到她親手替她斂妝,送她入了喜轎,親眼瞧著她進了宮門除卻幾紙家書而後杳無音訊。甚至是一母同胞!
  • 保山文藝丨先生
    我這裡所說的先生並不是所謂的教書先生,也不是單純的算命先生,而是村裡最有威望和能力的人。  「先生」是有傳承性的,像冠冕一樣,在老先生死後,就由小先生接過來,當然這是老一輩的事。二爺已經是村裡的第十三代先生了,二十年來我看見過三任先生,前兩任是我的兩個祖父。
  • 先生軼事;馮其庸先生與大雁的故事
    馮其庸先生,我雖久聞於耳,卻未曾見過先生本人。先生一生都在讀書做學問,到晚年他也不忘鼓勵後學,重視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小英跟隨先生多年,我常聽她講起先生做學問及一些生活上的經歷,都讓我受益良多。這也更添我對先生人格的一份親切感和敬仰之情。前幾天小英跟我講了一個馮先生和大雁的故事,故事雖然不長,但卻讓人聽得心裡感動。話說那年,老先生從南方定製的一套家具,由一位揚州友人送至北京。
  • 民間故事:山村少年得到一本奇書後定都稱帝
    他把書本揣進懷中,又在山上打了幾隻山雞和野兔後便回家去了。到家後,他給母親做好了飯,就從懷中掏出這本書仔細閱讀起來,這本書他聽村裡的教書先生講過,說是三國時代有「大賢良師」張角憑藉此書創建黃巾軍為推翻腐朽的東漢統治狠狠得來上了一拳,雖然最終失敗了,但是他張角依舊功不可沒。
  • 小姐對句迷先生#對聯故事(九)
    他來到湖北某地,在一個鄉間找到一個教書的差事。這是一個員外家庭,家境很好,三女一子,兒子最小。今年,兒子八歲了,上學在急,請過一先生,因小子遇頓,先生不辭而去。今天來的這位,正好補缺。書生來到這家,要交兩女一子。因大姐年紀二八,學業有成,尚未婚配,待字閨中,深居簡出,誠習女紅。書生來此任教,已是一年有餘。三位學生也還不錯,都很有進步,員外非常高興。
  • 經典志怪故事:天師役使群妖做奴僕,教書先生不明真相被嚇跑
    古時江西有個文生何某,才學淵博全省皆知,道家張天師也聞其大名把他請來教自己兩個兒子。何某在張家教書三年賓主相處非常融洽,安排服侍何生的是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年人,做事勤快言語忠厚並且常年不休假回家,何生對他也是非常敬重。有次問老者:「你在這裡打雜工給你多少工錢呢?」
  • 《血色湘西》之華夷之辯,教書先生激昂澎湃怒斥日軍官,真學問也
    這時一隻手突然伸出來,抓住了日軍的手臂,人群中發出一陣驚呼:瞿先生,瞿先生……日軍軍官一楞,上下打量著瞿先生:你,是讀書人?瞿先生面無表情地回了一句:沒錯!日軍軍官在瞿先生面前來回走了兩步說:我也是。瞿先生輕蔑地看了他一眼:是嗎?「不相信?」日軍軍官笑了。「戰爭之前,我曾經是東京帝國大學東亞文學系的研究生」日軍官一臉傲氣地看向瞿生。「不知先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