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趙玉柱
晚上回家,小朋友一臉通紅,氣咻咻的。問他怎麼了,憋了好一陣子才告訴我,班裡另外一組的同學太扯了,胡說八道,說得天花亂墜,就是不講道理。
我一頭霧水,接連追問他,才知道班裡搞了場辯論賽,老師想讓他們從辯論中學會論證、說理,結果,同學們初涉辯壇,言語之矛你來我去,幾回合下來,拼出了真火。
吃完晚飯了,小傢伙的火氣還是不消,估計是辯論時傷了自尊,聽他嘴裡不停念叨:「別看他們說得天花亂墜,就沒一句話說在點子上。」
為了緩解這個火氣十足的局面,我把話頭接過來,跟他說:「你說人家辯論是『天花亂墜』,是在誇人家嗎?」小傢伙有點傻眼:「怎麼就是誇他們,明明是他們胡說八道,完全沒理。」
我繃著臉,把笑擠在嘴角,跟他說:「看來你們都不知道這個成語的故事。我們現在用這個成語,確實有指責別人說話誇張的意思,但它最初可是用來誇人的,說一個人講話精彩動聽呢。天花亂墜的故事,你得好好聽聽。」
天花亂墜這個詞和佛教有關,是天上的神佛高興之後,往人間撒花呢。
故事要從南北朝說起。那時候,上至皇帝,下到平民,大家都信仰佛教,並且都非常虔誠,這其中,梁武帝蕭衍就是其中最虔誠的信徒之一。為了自己的信仰,他幹過一件讓全體國民都驚訝的事情——捨身。啥是捨身呢?就是為了向大家表明心跡,證明自己特別真誠,捨棄日常生活,去寺廟裡剃個光頭苦修。
這種事,普通人做可以,他可是皇帝啊!皇帝去廟裡修行了,國家怎麼辦?顯然有些荒唐。大臣們為了讓皇帝能回來繼續「為人民服務」,只好拿一大筆錢獻給寺廟,把他贖回來。這樣,他才流著眼淚,老大不樂意地回朝,繼續做皇帝。
史書記載,他前後捨身了四次,都是去自己出資修建的同泰寺修行的。你們學校裡要求你們背的《聲律啟蒙》裡,有一句「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說得就是他經常往同泰寺跑的事情。你背過杜牧的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有沒有懷疑過,南朝哪裡來那麼多寺廟呢?有學者研究過,這些寺廟有相當大一部分,都是他親自出資,或者贖身的錢修的。
那這和天花亂墜有什麼關係呢?這個梁武帝不是愛往寺廟裡跑嗎,不是念經修行,就是聽法師講經。據說,有一次,他在聽雲光法師講誦《涅槃經》,法師講得太精彩了,感動了天上的神佛,講至精微奧妙,天上紛紛揚揚就墜落下無數花瓣。
其實,如果認真看《西遊記》,裡面也有天花亂墜的。書中第八回,孫悟空被困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之後,如來佛祖在靈山組織召開盂蘭盆會。大會盛況空前,陳設百樣奇花、千般異果。諸佛、菩薩、尊者都十分珍惜這次學習機會,紛紛獻詩表示感謝。「那如來微開善口,敷演大法,宣揚正果,講的是三乘錄典,五蘊楞嚴。但見那天龍圍繞,花雨繽紛。」
不光東方的佛教會有天花亂墜,天主教的經典中也有這種故事。《聖經》上就記載了耶穌嚴格遵守上帝的旨意行事,勸善濟困,上帝非常高興,從天上降下花瓣,音樂從地底的泉水中湧了出來。這麼看,東西方的神,都熱愛花瓣,遇到內心喜悅的事情,也不矜持,盡情地用花瓣表達自己的喜悅。
梁武帝這麼虔誠,是不是也得到神佛的祝福了呢,好像並沒有。據說有高人看穿了他的內心,認為他是一個偽信徒,並沒有領悟佛法的真諦。這個人就是號稱禪宗初祖的菩提達摩。公元520年,達摩來到中國傳法弘道,很快就見到了梁武帝。梁武帝接待達摩的規格很高,也很認真地請教達摩,自己如此虔誠修行,是不是稱得上功德無量。達摩聽了梁武帝的話,覺得他對佛法談不上有什麼深刻的領悟,很快就離開皇宮,去尋找面壁修行的地方去了。
很可能,在達摩的眼中,梁武帝雖然給寺廟捐贈了很多錢財,但並沒有理解佛法的真諦。這麼看來,梁武帝宣揚自己的虔誠,也有些像是自我吹噓,說得「天花亂墜」。
在他身上,「天花亂墜」這個詞,還真是經歷了從精彩絕倫到誇張、虛浮的轉變,以後,你再用這個詞,可以馬上想到這個有些荒唐的皇帝。
歷史上,如果一個皇帝太過荒唐,經常會死得很慘,不得善終,梁武帝那麼信佛,也沒逃過這個規律。他統治末期,將軍侯景的叛軍攻陷建康城,把他圍困、囚禁在宮殿裡,斷絕了宮裡的食物供應,梁武帝臨終前,想吃一口蜂蜜而不可得,餓死在城中。
可能是後來的人們覺得,說得好聽,不如做得踏實,「天花亂墜」這個成語的地位慢慢也一落千丈,和「不著邊際」「信口雌黃」混到了一起,成了它們的近義詞,且互為近義詞。
「講起這個詞和這個故事,是不是讓人唏噓不已啊」,我跟小傢伙說,「老師讓你們辯論,是為了把道理講明白,結果,反倒把你們的火氣給講出來了,原本要有理有據,給變成了天花亂墜。老師要是知道了,不知道該不該啞然失笑呢?」
-END-
責編丨杜普
編輯 | 鄧茜
實習編輯 | 姚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