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戰將作為今年繼瞄準劇情中蘇文謙用綁頭髮的皮筋去發射子彈後,有一部抗日神劇,如果以雷霆戰將裡八路軍和川軍的戰力,從七七事變後的全面抗戰日本帝國主義能堅持八年,簡直就是笑話。
雷霆戰將2018年就出來了,前期宣傳一直以新亮劍自居,把自己的高度抬到經典抗日劇的高度,在宣傳中一直以:「該劇是以李雲龍主要原型王近山將軍等英雄故事為模板,全新創作的青春版戰爭史詩力作"。看著宣傳,確實是很讓人期待,首先說亮劍中的李幼斌飾演的李雲龍,因為演員和劇情都貼近於還原歷史,亮劍中的八路軍戰士冬天穿單衣,八路軍的著、裝扮都是比較貼近於歷史,艱苦的生活和作戰環境,讓人們愛看,覺得和我們看到的歷史文獻貼切,再加上演員的精湛演技,使亮劍成為觀眾百看不厭的經典。
再說以開國中將王近山將軍為原型,覺得實為不妥,王近山將軍確實是一員猛將,打起仗來被戰友親切地稱為「王瘋子」。但王近山將軍的戰功是實實在在的有血有肉,通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換來的,比如1943年,兼任太嶽軍區第二分區司令員,同年10月奉命率1個團趕赴延安,途經山西臨汾東北韓略村時,主動捕捉戰機對日軍實施伏擊,一舉殲滅日軍華北方面軍「戰地觀戰團」服部直臣少將旅團長、6名大佐聯隊長及以下軍官120餘人。這一仗在歷史上打的是非常驚險的,當時的情形可以用遭遇戰來形容,當時王近山將軍帶領的一個團不是純粹的作戰團,而是家屬和學生,以及去延安學習的幹部等等,但在王近山將軍的沉著應對,高超的戰場素養,在本可以繞開「戰地觀戰團」的情況下,依然選擇殲滅「戰地觀戰團」。王近山將軍的歷史功績和艱苦卓絕的戰鬥歷程,豈能被劇情兒戲。
再說雷霆戰將的劇情首先是劇情偶像化,把抗日劇拍成了校園劇,女護士去戰場穿著高跟鞋,梳著長辮子,滿腦子都是男神。一點沒有抗日題材對抗日戰爭這段歷史的嚴肅性。無論是八路軍戰士還是川軍戰士,都是清一色的新軍裝,板正得像是穿越劇。軍隊的槍械和配備也讓人無語,八路軍可以衝鋒鎗開打,要知道紅軍長徵時,過瀘定橋時的MP18衝鋒鎗,可是集中了全軍的槍械,還有抗日時,也是只有精銳的突擊隊員才有,但在雷霆戰將中八路軍戰士可是子彈。手榴彈可勁地向日本鬼子招呼,雖然讓年輕觀眾看得激情澎湃。但傳遞什麼價值觀呢,是歷史上革命先烈仗打得不好,還是歷史上的日本軍人被神話了。
還有八路軍住別墅,大家都知道解放軍進入上海時,夜宿馬路,還有南京路上的好八連,無論當時條件多麼好,市民多麼熱情,解放軍戰士始終堅守我軍的三大注意八大紀律。維護我軍的優良傳統。而到了雷霆戰將,八路軍住上了別墅,雖然是為了體現八路軍是抗日的隊伍,但把我軍的優良傳統和紀律嚴明放在何處。南京路上的好八連,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還有劇情動不動就是把日本人打得落花流水,把八路軍和川軍演繹的打日本鬼子就像奧特曼打怪獸。上演的都是我軍戰力行雲流水,無所不能。嚴重脫離了歷史事實。各個主演都是新軍裝、頭髮髮膠,形象青春靚麗。完全是在輕浮和不屑。對歷史的不尊重。
雷霆戰將脫離了亮劍的精氣神、藝術性、文化性、歷史性。主演也沒有王近山將軍的歷史屬性和人物屬性,雖然套用了王雲山這個名字,實則是對抗日英雄的不尊重,只是博了眼球,失去了抗日劇的思想、藝術、歷史、敬畏、弘揚意義。
對革命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應當對歷史充滿溫情和敬意以及心懷敬畏,堅守歷史劇的創作原則和責任,而不能是輕佻和兒戲。只有尊重歷史、敬畏歷史才是好的作品,而不是譁眾取寵。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內容為自己所寫,部分來源於網絡整理。如有不妥,來函撤換,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