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少年包青天》,靠一張嘴「說死」5個兇手的包拯,很聖母?

2020-11-15 成小羽

作者/同羽

我有個習慣,看電視劇尤其是看以前的電視劇,特別喜歡開著彈幕看。

不為別的,因為能在其中找到很多歡樂。

最近重溫《少年包青天》也不例外,原本是想開著彈幕緩解一下偶爾的恐怖氣氛,沒想到卻在彈幕裡,見到了很多來自全新視角的吐槽。

很多開始吐槽包拯很「聖母」。

表面上來看,每個兇手,最後憑著包拯一張嘴,破案後說了一番話,「說死」了5個兇手——他們最後都醒悟,因此選擇自我了斷。

而站在觀眾的角度,滿屏的彈幕裡,卻有很多人開始怪包拯,說他過於站著說話不腰疼,只在一味灌雞湯。

這5個人,分別是沈良、蒙放、卓雲、崔明衝,戒賢大師。

其中,爭議最大的便是蒙放和戒賢大師吧,所以我想大概說說這兩個案子。

蒙放這個案子,名為「血祭壇」。

他的復仇,是一場預謀多年的計劃。蒙放原本有一個幸福的4口之家,因為傳說他們族有寶藏,被居心不良的4個人惦記上,導致家人被殺,全族被滅,一把火燒了他的家鄉。

蒙放和妹妹,是他的娘用命救出來的,全族只剩下他們兩個人。

所以,長大以後的蒙放,設計了一場計劃,親自找這4個人報仇。

而包拯最後告訴他:

「你錯了,是你告訴我,人生不應該這樣,你常常對我說,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要活得精彩,除了功名以外,還有很多很多東西,可以豐富我們的心靈,值得我們去追求,你為什麼要活在仇恨裡呢?你錯了,你又錯了,當年你娘中了迷藥,她不顧自己的安危,想到了你們,她拼了自己的性命救了你們,我想她一定是希望你好好地活下去,不希望你們生活在痛苦的仇恨裡。」

很多人都認為,這裡的包拯,強人所難了。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還有「五鼠鬧相國」裡面的戒賢大師,他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壞人。

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他想維護師傅衍悔大師和相國寺的聲譽

衍悔大師是相國寺主持,但他年輕時犯過色戒,和一名女子相愛並且生下孩子。後來因此改法號「衍悔」。

這件事因為衍悔大師孫子錦毛鼠的出現,漸漸浮上水面。

有人發現錦毛鼠的身份後,不斷用這事威脅戒賢大師交出大日如來咒,他沒得選擇,犯了錯。

他不為名不為利,不為自己,拼死想要護住相國寺和師傅的名聲。而這一切,因為包拯徹底被抖落開來,我看到彈幕裡很多人在為戒賢大師鳴不平。

包拯說:「你錯了,你真的錯了,這根本不是衍悔大師的意思,衍悔大師說的遁入空門,四大皆空,忘記過往,他是希望你忘掉殺戒空師父的事,他想把相國寺交給你,他怕你放不下自己的罪孽,把他的死也歸咎在自己身上,怕你會自殺,可是他知道,相國寺在你心裡是最重的,他想讓你好好地活下去。」

小的時候,我也認為包拯做得沒錯,他大公無私,值得學習。

但是如今長大以後再看,卻也感覺有些事分明可以採取更加迂迴的方式,或許能夠有兩全其美的方法。

但仔細一想,要真是如此的話,這部劇便也不叫《少年包青天》了。

「少年」二字,才是重中之重。

什麼是少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少年就是少年,他們看春風不喜,看夏蟬不煩,看秋風不悲,看冬雪不嘆,看滿身富貴懶察覺,看不公不允敢面對,只因他們是少年。

少年的肩,應該擔起草長鶯飛和清風明月。

所以,少年的包拯,他剛直不阿,敢說感言,不畏強權,一切都只求無愧於心,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包拯的確沒錯。

每個兇手雖說都有苦衷,但是這不是他們妄奪別人生命包括無辜之人的理由,他們也都有自己要贖的罪。

我們總是同情弱者,然而真理就站在那裡。

包拯的做法看起來意氣用事,不顧後果,只求真相,包括最後一個案子「狸貓換太子」裡面,他甘願用生命去還原事實,討一個公道,此才是少年的大無畏。

這樣的少年包拯,始終帶著本真、信仰和希望的包拯,才擔得上少年包青天這5個字。

其實,不是長大以後的我們看包拯變得「聖母」了,而是自己開始逐漸現實和屈服,也會權衡各種利弊了吧。

所以,如此清流的包拯,自然在倔強的時刻顯得格格不入。

當你與怪物纏鬥過久,要小心自己變成惡龍;當你凝視著深淵,深淵也會對你報以回望。

而包拯始終沒改初心。

其實,想想誰的人生不是這樣,誰不是從少年時期的執拗還有大無畏過來的。不會討好,不會逢迎,不會巴結,想說就說,想笑就笑,渴望江湖的快意恩仇,叱吒人生。最後想起來的時候,卻只剩感傷。

那個後來帶著面具生活的你,明哲保身不敢開口的你,活得小心翼翼人生格言是不管閒事的你,是否也會在深夜想起那個有些傻,有些衝動,但是笑得開心沒有煩惱的自己?

成人世界裡的種種,終究不可能再如少年郎一樣明媚單純。

其實,關於這個道理,《少年包青天》裡,在別的地方已有端倪。

八賢王雖說欣賞包拯的精神,但他在是非大局觀面前,也會選擇犧牲無辜,要掩埋真相。

公孫策和龐飛燕這對歡喜冤家,劇中也早有細節證明他們因為各自的身世,不可能在一起。

只有包拯,此時依舊是那個踏出廬州城的少年,心中星火未滅,一腔熱血,朗月清風,鐵骨錚錚。

他不為名利所動,不為強權所擾。

這部劇的結局,是他們一起策馬奔騰,也把這種對於「少年」二字的詮釋定格成一個永遠的畫面:輕鬆、愉快,仗劍走天涯。

兒時看的是故事,長大看的卻是人生。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看《西遊記》,看到女兒國的時候,各種不解,認為這關太好過了,也不打妖怪。

長大再看,卻發現這關其實最難過,因為唐僧當時分明動了心。

-END-

和每個來這裡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相關焦點

  • 重溫《少年包青天》,8條人命換來的一場煙花秀:他,深情亦絕情
    作者/同羽最近重溫《少年包青天喬泰第一次出現的時候,是在刑場,他幫人收屍,緊接著卻被兩個百姓指出來,說他是當年一樁命案的兇手。三個家庭,一共八條人命,其中還有一個是在腹中未出生的胎兒。事關重大,皇帝當即任命包拯赴該縣上任知縣,押赴犯人回鄉,並且查清此事。
  • 重溫《少年包青天》,最遺憾的兇手崔明衝:他,輸在壞得不夠徹底
    作者/同羽崔明衝,是《少年包青天》第一部裡,最讓人遺憾,也最唏噓的兇手吧。高中之前的崔明衝,家境貧寒,能夠上京趕考,全靠姨母變賣家產給他當作盤纏,才讓他有機會踏上仕途之旅。按照崔明衝的說法,當時的他,並不知曉這是表妹的一番心意,是一個女人愛他的證據,還認為是姨母渴望自己光宗耀祖所以才這樣做。他說,他只把雲霜當作妹妹對待。
  • 《少年包青天》裡最恐怖的一幕,竟出自這本小說
    本文共2440個字閱讀時間3分鐘《少年包青天》開播已過去整整20年了。某一天,楚楚爹忽然失蹤,隨後其他5戶相繼有人神秘死去。更詭異的是,死者都缺少了某部分。隱逸村之謎大家本以為失蹤的楚楚爹是兇手層層推理後,包拯發現:真兇是死去之人中的一個,他用6個人軀體製造了7人死亡的真相。
  • 民間故事:包青天為鬼伸冤
    宋朝仁宗年間,包青天包大人遇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他連著三天晚上都做了同一個夢了,夢裡有個身材矮小的男子正在對著自己磕頭,只說自己叫王四,是含冤而死的,如今做了鬼之後,聽聞有包大人公正廉潔,斷案有方,就特地來請大人還自己一個公道。
  • 故事:《警世通言》冤魂託夢包青天,留下一神秘線索
    話說,大宋年間開封府有個算卦先生叫李名傑,他精通《周易》,善辨六壬,能解吉兇,斷禍福。整天就在街市支個攤,立上個招牌「斬天下無學同聲」,意思就是,我算卦特別靈,本事超過了天下所有人。這天,府衙的押司孫文路過,閒來沒事就想算一卦,孫押司報了出生年月,算命先生卻面露難色,「這卦難算啊!」押司又說了生辰八字,先生布好卦仍舊說:「難說啊,您還是別算了。」
  • 少年包拯殺驢斷案,眾人丈二莫不著頭腦
    包拯自幼人小鬼大,聰明伶俐。一日在街上玩耍時,路過縣衙,見門口聚集著許多百姓。包拯隨即湊上前去看個熱鬧。只見大堂下跪著二人,一個衣著襤褸的老者,一個綾羅綢緞肥頭大耳的胖子,胖子手中攥著一條麻繩,麻繩另一頭牽著頭骨瘦如柴的老驢,時而安靜,時而「嗯昂嗯昂……」亂吼一通。引得眾人捧腹大笑。
  • 少年包青天中的誤區之七鷹的順序是按照結義時的武功排序排的
    七鷹當中的老大凌日即是少年包青天第一部女主角凌楚楚的生父>我發現網上有很多人對於崇慶七鷹的認識有很多誤區,下面就分析幾個:今天我們說一說七鷹的順序是按照結義時的武功排序排的解讀:這個說法似乎是編寫百度崇慶七鷹的作者最先提出的,目前查閱崇慶七鷹的百科,我們可以看到詞條中介紹有「以武藝高低(結義時的武功高低程度,但後來四鷹武功超過三鷹)結義而在武林中人稱崇慶七鷹」。
  • 明月說《聊齋》之《折獄》費公斷案
    今天給大家講個費公斷案的故事。話說明朝嘉靖年間,在山東淄川縣的西崖莊出了一件奇案。有一個叫賈六的人被光天化日下殺死在路上,而隔了一夜,他的妻子王氏也在家上吊死了。賈六的弟弟賈七見兄嫂死的不明不白,於是就到縣上告狀。當時浙江人費禕祉在淄川做縣令,接狀後他便親自去驗屍。他看到死者賈六腰裡的包袱裡還有五錢多銀子,就斷定此案並非圖財害命,可能是仇殺。
  • 少年包青天中的誤區之唐二最強可以抵擋六鷹聯手幾招後寡不敵眾
    七鷹當中的老大凌日即是少年包青天第一部女主角凌楚楚的生父我發現網上有很多人對於崇慶七鷹的認識有很多誤區,下面就分析幾個:今天我們說一說少年包青天中的誤區之唐二最強可以抵擋六鷹聯手幾招後寡不敵眾解讀:持這一觀點的吧友非常多,但我認為這一結論也不合邏輯。
  • 男子回家路上被人騙了,包拯用一招尋回好馬兒
    故事在開封府城外,有個李家莊的村莊,村子裡有個富戶人家賈仁,前些日子高價買了一匹好馬。很是喜愛。賈仁回到家裡聽到賈貴說了,頓時大怒,將賈貴好好的打了一頓包拯開堂審理問賈貴,賈貴就將自己被男子騙取馬匹的事情跟包拯說了。包拯又問賈貴那個男子姓名,賈貴說自己也是在半道上偶然遇到的,根本不知道姓名。包拯不由大怒說,你這個人好生無理,連人家姓名都不知道就來報官,左右將他給我趕出去。
  • 故事:包拯的門板(民間故事)
    包拯把自己的打算對張笠說了,張笠一口答應,於是,兩人又找到員外,包拯說:「你家小姐的病我有法治!」鄒員外大喜過望,高興地說:「如果你能治好我女兒的病,我願用一半家財來酬謝。包拯一說, 鬧得張笠滿臉通紅,不知所措。鄒員外也感到意外,一旁的夫人這時站出來,說:「老爺,我看張公子儀表堂堂,又知書達理,不如就成全了他們吧。」
  • 七本無節操小說,主角沒有原則,做事全靠一張嘴!超級好看
    今天給大家推薦七本無節操小說,主角沒有原則,做事全靠一張嘴!超級好看!1、《我真的天賦一般》熱心的三老師89萬字正在連載中,都市異能簡介:柳川很無奈,我的修煉天賦真的一般。你們是修煉,而我卻是練級啊。柳川發現自己的每一次突破,系統都會升級,帶來新的功能。
  • 連閻羅王都不敢收的3個狠人,其中一人13歲打死猛虎,你認識嗎
    俗話說:「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閻王,又被稱為「閻羅王、閻魔王、閻王爺」,乃陰曹地府中第五殿的殿主冥王,是掌管世人與動物生死輪迴的鬼王,關於他的記載,多不勝數。」韓家人聞言大怒,當時就要趕他們出去,結果躺在病床上的韓擒虎突然大聲說道:「生為上柱國,死做閻羅王,好,好,好!」接著便咽了氣。於是乎韓擒虎死後成為閻羅王的故事越傳越廣,大家都默認他就是真的閻羅王。
  • 連閻羅王都不敢收的3個狠人,其中一人13歲打死猛虎,你認識嗎?
    俗話說:「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閻王,又被稱為「閻羅王、閻魔王、閻王爺」,乃陰曹地府中第五殿的殿主冥王,是掌管世人與動物生死輪迴的鬼王,關於他的記載,多不勝數。但是在他去世前,曾發生一件怪事(記於《隋書》),一群穿著白衣服的「陌生人」走到他床邊,對著他說:「我們特來迎接君王。」韓家人不解,便詢問:「什麼王?」對方回答:「閻羅王。」韓家人聞言大怒,當時就要趕他們出去,結果躺在病床上的韓擒虎突然大聲說道:「生為上柱國,死做閻羅王,好,好,好!」接著便咽了氣。於是乎韓擒虎死後成為閻羅王的故事越傳越廣,大家都默認他就是真的閻羅王。
  • 小說:農夫報案自家牛的舌頭被偷,包拯一招,小偷竟乖乖的來自首
    話說,這一日清晨,包拯正在後堂休息。就聽見縣衙前有人擊鼓鳴冤,不多時就有差役前來請包拯上堂。包拯心頭一沉,此時正是農忙時節,若如大事,農人應當在田地裡忙活,保證明年的收成。來到堂上,只見堂下跪著一位乾瘦的老者,一身粗布衣服,面目黝黑,飽經風霜。一看便知是一個經常下地幹活的農人。包拯手拍驚堂木,大聲道:堂下所跪何人,何事擊鼓鳴冤。
  • 5位大佬和他相比弱爆了
    一部反腐劇《人民的名義》,帶火了很多老戲骨和新演員:在《少年包青天》中的黑包拯和《新三國》中的諸葛亮之後,陸毅飾演的侯亮平再次成為熱議話題;柯藍飾演的陸亦可被貼上「大齡剩女」的標籤,在電視劇她和陳海若即若離的曖昧關係,被趙東來打翻了醋罈子,柯藍身後的紅色家族再次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