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爺爺去世六十周年和奶奶逝世三十四周年。爺爺是在上世紀一九六0年,三年自然災害的國家困難時期。因得浮腫病而逝世,他享年七十四歲。那時他可算得上是一位長壽老人了。在農村上七十多歲的老人少之有少。在鄉下沒有幾位可有這麼的高齡。
那年我才十四歲,與我爺爺相差六十年。剛好一個甲子。
爺爺是一個勤勞把節,忠厚老實,生活節儉的老農民。
我三歲起就跟爺爺兩人睡。會走會跑了,什麼時侯,什事情都要跟著爺爺去。三八塘頭街市日要去逛市。爺爺就給我買喜歡的水果楊梅,桃子,梨頭和瓜,點心油麻團。見到一些稀奇可愛的玩具,爺爺就買給我玩。
到親戚家走親訪友,吃喜酒都要抱著,背著我去赴宴。有一次去管江鄉北岙村喝喜酒,我三歲多。他用籮筐一頭坐著我人,一頭裝著石頭。挑著我去走親戚。晚上我要回家,他又只好把我挑回家來。
有一年一個寒冬的深夜,我牙痛厲害,他陪著我去河裡喝冷水止牙痛。那裡有痛癢,就邦我那裡按摩止痛。還每天給我講故事。我的孩童時代真是爺爺奶奶的掌上明珠。
待我能學種菜,種瓜,種豆就帶著我下地田勞動,學農活。不顧上山砍柴,採野山筍和掏毛筍,摘楊梅。或下河捕蚧捉魚,我都一樣不掉下。熱愛勞動,歡喜種農作物的愛好就這麼養成了。
我爺爺自家沒有一畝糧田。向人家每年要租十幾畝田種稻穀。家裡養有牛,羊,豬,雞,狗,貓。真是六畜興旺。家有三間舊平房。後有建了三間新平房。還有一間是地板房。是我父母的房間。父母生我時,他們還只有十九歲。父子相差十八歲。屋面前是一個大園地,還種有塊竹林。
從我記事起,父親已經脫產參加地方政府的革命工作。家裡全靠爺爺擔當重任。
雖然沒有農田,但有許多自己開掘出來的山坡旱地蕃薯地。每年要種許多番薯土豆,宛豆,蠶豆等作物。我從小跟著勞動,收穫季節我用兩隻竹籃去挑番薯,土豆。好勤快,常受到鄉親們的誇獎。稱我是個好孩子。
爺爺從土地改革,組織互助組,農業社起。他一直是集體農業生產的一把好手。我常跟著他去開社員大會。割稻季節,我用兩隻竹籃子,一根小扁擔去給爺爺接谷擔。分擔爺爺挑擔的重量。他七十歲時還能為集體生產耕田耙田。被大家稱為老黃忠。
我的奶奶在上世紀一九八六年二月初十逝世。享年八十六歲。當時真稱作高齡老人。
奶奶是位鄉村上女能人,每家有喜事都會來請她。要她做衣服,做櫥工燒菜。她人緣關係很好。沒有親屬關係的人都成了親家。
大家都喊她姨母,伯母,嬸嬸。政府和單位的工作同志都喊她娘。奶奶交際能力很強,是一位名人哪。
她聰慧能幹,會打算是持家的一個好把手。雖然只有我父親一個獨子。自已出身又苦的一位孤兒。
她吃過許多苦,通過自身的努力拼搏,成就了自己的家業。有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四個孫子三個孫女。到處都有人叫她娘,喊她外婆的親人。奶奶她真稱得上鄉村中的
一位女強人。
出殯那天,四鄰五舍,四親八眷都來送喪。我與三個弟弟,我們四個孫子為奶奶抬棺送行。鄉親們都誇我奶奶好福氣。我還為奶奶仙逝作了一首詩。
祖母高壽八十六,
二月初十上九重。
送喪隊伍似長龍...
轉眼間我父親母親也都相繼離世。我也已是一位七十四歲的老人了。外孫子外孫女兒都已長大成人。
真是人生易老,天難老。光陰如箭,日月似稜。人類一代又一代不斷在傳承文明。社會制度在變革,科學技術在創新發展。我們國家人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願我們的下一代更具聰明才智。願老人們更加健康長壽。晚年生活更加美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