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我的爺爺和奶奶」

2020-09-22 堇山老翁

今年是我爺爺去世六十周年和奶奶逝世三十四周年。爺爺是在上世紀一九六0年,三年自然災害的國家困難時期。因得浮腫病而逝世,他享年七十四歲。那時他可算得上是一位長壽老人了。在農村上七十多歲的老人少之有少。在鄉下沒有幾位可有這麼的高齡。

那年我才十四歲,與我爺爺相差六十年。剛好一個甲子。

爺爺是一個勤勞把節,忠厚老實,生活節儉的老農民。

我三歲起就跟爺爺兩人睡。會走會跑了,什麼時侯,什事情都要跟著爺爺去。三八塘頭街市日要去逛市。爺爺就給我買喜歡的水果楊梅,桃子,梨頭和瓜,點心油麻團。見到一些稀奇可愛的玩具,爺爺就買給我玩。

到親戚家走親訪友,吃喜酒都要抱著,背著我去赴宴。有一次去管江鄉北岙村喝喜酒,我三歲多。他用籮筐一頭坐著我人,一頭裝著石頭。挑著我去走親戚。晚上我要回家,他又只好把我挑回家來。

有一年一個寒冬的深夜,我牙痛厲害,他陪著我去河裡喝冷水止牙痛。那裡有痛癢,就邦我那裡按摩止痛。還每天給我講故事。我的孩童時代真是爺爺奶奶的掌上明珠。

待我能學種菜,種瓜,種豆就帶著我下地田勞動,學農活。不顧上山砍柴,採野山筍和掏毛筍,摘楊梅。或下河捕蚧捉魚,我都一樣不掉下。熱愛勞動,歡喜種農作物的愛好就這麼養成了。

我爺爺自家沒有一畝糧田。向人家每年要租十幾畝田種稻穀。家裡養有牛,羊,豬,雞,狗,貓。真是六畜興旺。家有三間舊平房。後有建了三間新平房。還有一間是地板房。是我父母的房間。父母生我時,他們還只有十九歲。父子相差十八歲。屋面前是一個大園地,還種有塊竹林。

從我記事起,父親已經脫產參加地方政府的革命工作。家裡全靠爺爺擔當重任。

雖然沒有農田,但有許多自己開掘出來的山坡旱地蕃薯地。每年要種許多番薯土豆,宛豆,蠶豆等作物。我從小跟著勞動,收穫季節我用兩隻竹籃去挑番薯,土豆。好勤快,常受到鄉親們的誇獎。稱我是個好孩子。

爺爺從土地改革,組織互助組,農業社起。他一直是集體農業生產的一把好手。我常跟著他去開社員大會。割稻季節,我用兩隻竹籃子,一根小扁擔去給爺爺接谷擔。分擔爺爺挑擔的重量。他七十歲時還能為集體生產耕田耙田。被大家稱為老黃忠。

我的奶奶在上世紀一九八六年二月初十逝世。享年八十六歲。當時真稱作高齡老人。

奶奶是位鄉村上女能人,每家有喜事都會來請她。要她做衣服,做櫥工燒菜。她人緣關係很好。沒有親屬關係的人都成了親家。

大家都喊她姨母,伯母,嬸嬸。政府和單位的工作同志都喊她娘。奶奶交際能力很強,是一位名人哪。

她聰慧能幹,會打算是持家的一個好把手。雖然只有我父親一個獨子。自已出身又苦的一位孤兒。

她吃過許多苦,通過自身的努力拼搏,成就了自己的家業。有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四個孫子三個孫女。到處都有人叫她娘,喊她外婆的親人。奶奶她真稱得上鄉村中的



一位女強人。

出殯那天,四鄰五舍,四親八眷都來送喪。我與三個弟弟,我們四個孫子為奶奶抬棺送行。鄉親們都誇我奶奶好福氣。我還為奶奶仙逝作了一首詩。

祖母高壽八十六,

二月初十上九重。

送喪隊伍似長龍...

轉眼間我父親母親也都相繼離世。我也已是一位七十四歲的老人了。外孫子外孫女兒都已長大成人。

真是人生易老,天難老。光陰如箭,日月似稜。人類一代又一代不斷在傳承文明。社會制度在變革,科學技術在創新發展。我們國家人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願我們的下一代更具聰明才智。願老人們更加健康長壽。晚年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相關焦點

  • 討飯的爺爺和奶奶
    我的奶奶是窮人家的女兒,奶奶的娘家就是離我們那裡只有兩裡多路的鄰村,在一個平平常常的一天,奶奶坐著花轎頂著紅蓋頭嫁給了我的爺爺。爺爺是個勤快人,什麼活都能幹,什麼苦也能吃,但還是改變不了窮苦的命運,天下都是窮人,窮人也有窮人的活法,爺爺和奶奶幾年的時間,有了四個孩子,我的大伯,二伯,我爸,還有一個小姑。
  • 憶爺爺往事
    也記不清具體是哪一年,也是颱風天氣,我們都停課在家,我和妹妹躲在樓上,從窗戶探出腦袋看雨像線般從天而降,順著屋簷牆面迅速流下來。當我視線轉移到大門外時,我赫然看見爺爺拄著拐杖披著蓑衣戴著鬥笠站在雨中。我趕緊大喊了一聲爺爺,然後從樓上狂奔下來開門。開門後,爺爺伸手遞過來一個紅塑膠袋,說:「沒什麼事,阿公拿點橘子你們吃。」我接過來後,他轉身準備走,我喊他進來避雨,他擺擺手,頭也不回地走了。
  • 爺爺和奶奶們的風花雪月之四——我爺爺是個大右派
    我印象中的爺爺是比較慈祥,奶奶則要厲害多了。我有點記事的時候,就聽到我奶奶經常訓我爺爺,我爺爺就經常搬著小凳子坐在院裡,笑咪咪的也不回嘴,我有時問我媽,我爺爺怎麼這樣怕我奶奶啊,我媽告訴我你爺爺才不怕你奶呢,年輕時在我們這裡是一個很厲害的人呢,後來從我媽和我爸和我叔叔們的口中了解了我爺爺和我奶奶的一些事。
  • 矮個子爺爺和高個子奶奶的故事
    爺爺真的很矮,我大概十一歲的時候,就已經和他差不多高了。他不但個子矮,身體還很單薄,可能是小時候家裡太窮,營養沒跟上吧。奶奶身材高大,五官清秀,但從不做飯,家務活很少幹,家裡的事也從不操心,都由爺爺操持著。爺爺嘛,他會把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白襯衫洗得白亮亮的,簡單的飯菜也能做得很可口。家裡很少買過肉,能吃飽就不錯。
  • 和孩子爺爺奶奶過中秋
    老人那兒,我和孩子去。這一切都是頭天晚上就安排好的,說好了我們跟孩子去爺爺奶奶家吃午飯。算是認真地陪伴老人過節。估計老人做了一上午的準備,10點多鐘就接到孩子奶奶的電話拔過來催促過去。上午,孩子去補課了,他爸送去的,一個學期都難得破例一次。我給二老買禮物。畢竟是中秋,月餅水果,肉一樣都不能少。一切忙完了,剛好可以去吃飯。
  • 我的爺爺奶奶!(2)
    爺爺說他當兵的那些年跟著部隊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廣西,內蒙古,新疆,河南,山東,陝西等,後來沒打仗了,爺爺就回家了,那時候爺爺26歲了,本來爺爺當了這麼多年的兵是有工作安排的,可是因為當時的各種原因,爺爺就沒有去國家安排的單位工作,而是和奶奶結婚了,在一個小山村裡生兒育女,一輩子務農。
  • 爺爺奶奶的愛情。
    這不禁讓我又想起了我的爺爺奶奶,爺爺奶奶都是八十一歲時去世的,已二十多年了,但爺爺奶奶的一點一滴,在我的記憶裡,永遠是最深的、最幸福的一部分。今天空閒啊,突然有一種想寫點爺爺奶奶生活的想法了。爺爺奶奶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爺爺是個精明的馬幫,不管多麼跳皮的馬,在爺爺手裡一訓,就會變得溫順了。
  • 爺爺的腳踏車和下漢口,奶奶的木蘭山和封城故事
    在上文說過,我的爸爸、爺爺和太爺爺都是武漢人。太爺爺我沒有見過,聽奶奶說起過。奶奶因為家境貧困,很小就沒了父親,早早就被送到爺爺家當童養媳,爺爺奶奶是一起長大的。,一家人,太爺爺太奶奶和4個兒子兒媳,什麼都沒帶。
  • 《最強武將傳》和《憶讀書》讓我去領略了趙子龍的忠和關雲長的義
    中國四大名著中的《西遊記》和《三國演義》對我的成長有著較深的影響,《西遊記》就不用多說了,該書的影視作品早就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烙印了,只可惜我小時候並不喜歡讀書,而且《西遊記》的原著小說是用文言文記載的,那時白話文版的《西遊記》還不多,所以我就不考慮去看《西遊記》小說了。不過我在後面倒是把《三國演義》的原著小說給翻了幾遍,故事的結局讓我久久無法忘懷。
  • (爺爺和奶奶的愛情)
    92年初夏裡的一天,爺爺被查出食道癌,父親和伯姑們想要給他治療,爺爺不願意,說一個八十多歲的人了,生死看淡了,能活過了九十,天幸,活不過去,不幸。當天爺爺一刻沒有停留搭上末班車回到了老家,他也許是惦記著田地裡的農活,豬圈裡的豬仔,後山上的果樹,或許他更記掛著家中對他望眼欲穿的奶奶。那一年,他八十八歲。
  • 爺爺奶奶的故事
    葉葉和妙妙在十幾歲認識的。那個年代很窮,幾乎沒有人能吃的上飽飯,出來要飯的也數不勝數。葉葉就是和她叔叔出來乞討的時候遇到了妙妙。妙妙後來和我說「那時候你奶奶就和她叔叔一起出來乞討,到了我家門口……」至於他們倆怎麼在一起,怎麼相愛的,這我就不知道了。  好吧,其實就是我爺爺奶奶的故事。  平時在家的時候,總能聽到他們老兩口拌嘴。
  • 英雄爺爺和要飯奶奶(小小說)
    爺爺和奶奶是包辦婚姻,當時還算是爺爺奶奶的父母比較開通,讓他倆結婚前見了一面。也就是讓奶奶從裡屋門裡出來,看那麼一眼,又低頭進去。奶奶不樂意,嫌爺爺長得太黑。奶奶的爸爸告訴她,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你生是他家的人,死是他家的鬼。奶奶沒辦法,被爺爺帶走了。
  • 爺爺奶奶的發家"謎
    有人說爺爺娶媳婦是迎進了財神,福星高照,此話雖有誇張成分,卻並非無據可依。奶奶確實是一位女中之秀,她雖然沒有上學讀書,可是受封建禮教的薰陶和家庭教育,知事明理,誠實做人。她頭腦聰穎,精明能幹,胸有策略,辦事穩妥,是當家理財的一把好手。奶奶進了我於家門之後,便一門心思尋找致富的門路。我們郭城村是個集鎮,逢四、九趕集。
  • 溫暖的冬日,憶爺爺講的故事
    我不喜歡冬天的寒冷,但冬天有我溫馨的記憶。年少時,冬日的中午放學回家吃飯,遠遠的就看見爺爺和同村的幾位老人坐在門口屋簷下,曬著太陽。我飛跑地進了家門,書包一扔,第一件事,就跑灶臺邊(奶奶已做好了飯菜)。盛起一碗白米飯,碗上夾上小菜。端個小木椅坐在爺爺身邊,爺爺總是摸摸我的頭說,孩子,肚子餓了吧,快吃。我邊吃邊說,爺爺你快去吃飯。
  • 半夜家裡進了髒東西,寒光閃過,是爺爺的遺物救了我和奶奶的命
    聽我奶奶說,我爺爺年輕那會兒,是十裡八鄉有名的帥小夥,而且還有一手好的木匠活,附近村子裡打家具的,做壽材的,都願意花錢請他。然而,我爺爺的命卻不好,從小就家裡窮,年輕吃了不少苦。因此四十幾歲就累壞了身子,不到五十,就撒手人寰了。
  • 奶奶提前買好了壽衣,被爺爺扔到了豬圈裡,爺爺去世時奶奶沒哭
    老了老了,爺爺和奶奶非要騎自行車來一次旅行。地點是一百裡外的十里舖。,把自己和爺爺的壽衣置辦齊整了。她的身子骨還硬朗得很,她想在自己死之前為自己和老伴兒做身中意的衣裳。對於奶奶提前置辦壽衣,爺爺大發雷霆。他不能容忍在活著的時候,看到死後自己穿的衣裳。他把那身精製的壽衣扔進了豬圈,奶奶撿回,洗乾淨,疊好藏柜子裡。早晚有那麼一天,她會和他穿上這身裝扮,被人燒成一捧灰,埋進地底。來年時,墳墓會被綠草遮得失去肅穆,變得生動活潑起來。也許上面還會開出些野花,馬蜂在上面嗡嗡地飛。誰能逃過那一天呢?
  • 小說:爺爺奶奶分開的原因竟然是
    奶奶衝過來,阻止了我,我紅著眼看著奶奶擋在爺爺身前,氣急敗壞的吼道:「奶奶,爺爺就是個渣男,這樣的負心漢你擋著我做什麼,我要把他打醒。」心裡一直想著奶奶對我說的,原來奶奶要離婚,不是她想離,而是爺爺提出要離婚,而離婚的原因是因為爺爺喜歡別人了。那個人,叫李寡婦。李寡婦是我們這個小區裡比較出名的人物,她出名不是因為她有多好,而恰恰是因為她的不好。
  • 年輕的奶奶和爺爺一見鍾情,然後不顧家裡私奔,一起生活了一輩子
    很久以前,有一個女孩兒叫小美,小美是北方人,但據說她爺爺是揚州人。當時小美的奶奶是一個富裕家庭的第三姨太,她的爺爺是一個年輕而有抱負的年輕人。碰巧遇到,兩人相遇並一見鍾情。再到後來,小美的爺爺和奶奶設法拋棄了所有的榮華富貴,一起私奔到了北方生活,從此以後再也沒有見過他們的親戚朋友。只是客廳的桌子上有父母的相片,還放著一些水果。
  • 電影《海蒂和爺爺》:奶奶的睿智和通透,是開啟教育之門的鑰匙
    電影《海蒂和爺爺》在德國上映的時間是2015年,引進中國則是2019年5月中旬。不凡的口碑讓豆瓣得分一路飆升到9.1分,得分在9分以上的電影真的不多。後被強行送到獨居在阿爾卑斯山山頂的怪癖爺爺那裡。一開始,祖孫戒備。但是善良陽光的海蒂很快贏得爺爺的歡心,並結交了一同放羊的皮特,日子云捲雲舒,風輕雲淡。因為貪財,海蒂被姑姑賣給了城裡富貴人家的小姐克拉拉做陪讀。甚至沒能和爺爺告別。天真爛漫的海蒂給坐在輪椅上的克拉拉帶來了無窮的快樂和歡笑。但是對大山的渴望和對爺爺的思念,讓海蒂抑鬱成疾,半夜夢遊。
  • 爺爺奶奶與黃鼠狼一家真實的故事
    奶奶家住在北方的一個小山村,那是六十年代的時候,奶奶養了很多雞,下了蛋,奶奶不捨得吃,攢著賣點錢。可是有幾天,她的雞蛋總丟,奶奶氣的夠嗆,爺爺說,一定是老鼠或者黃鼠狼偷的,下個夾子吧,於是就下了一個老鼠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