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國內盜墓題材的影視劇層出不窮,像《九層妖塔》、《尋龍訣》、《黃皮子墳》、《精絕古城》、《龍嶺迷窟》,還有後續即將播出的《雲南蟲谷》等,這幾部都改編自同一部小說《鬼吹燈》。
《鬼吹燈》系列小說結構宏大,故事情節複雜,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直接看改編過的某一部電影、電視劇,難免會看得雲裡霧裡、不知所以。本文通過介紹盜墓專用名詞以及主要故事線索,幫你快速了解《鬼吹燈》是個什麼鬼。
兩者都是盜墓題材的小說。
《鬼吹燈》系列小說作者是天下霸唱,共有兩部,分為八卷,第一部:《精絕古城》、《龍嶺迷窟》、《雲南蟲谷》、《崑崙神宮》,第二部:《黃皮子墳》、《南海歸墟》、《怒晴湘西》、《巫峽棺山》。「人點燭,鬼吹燈」是傳說中摸金派的不宣之秘,意為進入古墓之中先在東南角點燃一支蠟燭才能開棺,如果蠟燭熄滅,須速速退出,不可取一物。
根據《鬼吹燈》系列小說改編的影視劇有:《九層妖塔》、《尋龍訣》、《黃皮子墳》、《精絕古城》、《怒晴湘西》、《龍嶺迷窟》,後續的幾部也將陸續播出。
《盜墓筆記》作者:南派三叔,也是八卷,包括:《七星魯王宮》、 《秦嶺神樹》、《雲頂天宮》、《蛇沼鬼城》、《謎海歸巢》、《陰山古樓》、《邛籠石影》、《大結局》。
根據《盜墓筆記》改編的有同名電影和電視劇。
盜墓類小說裡,盜墓分為四大門派——摸金校尉、發丘天官、搬山道人、卸嶺力士。
摸金校尉重規矩、發丘天官重合作、搬山道人重技術、卸嶺力士重工具,四大門派各有所長。
《鬼吹燈》小說的主人公胡八一,是摸金校尉後人。
摸金校尉一詞最早出現在漢代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文》中,陳琳在檄文裡寫曹操親自率兵挖掘漢代梁孝王墓,甚至專門設置了兩個官職,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
後南朝宋廢帝劉子業模仿曹操,設置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兩個盜墓官職。
原著裡摸金校尉明朝的時候有十個,朱元璋害怕死後被摸金校尉盜墓,就把摸金符毀了七個,還有三個傳到清朝張三鏈子手上,因為太厲害,所以他一個帶三個符,張三鏈子的外號也由此而來。後來張三鏈子金盆洗手,就傳給了自己的三個徒弟。
小說中穿山甲的爪子做成的摸金符是摸金校尉的象徵,羅盤、黑驢蹄子、糯米是基本裝備,此外還有現代工具蘇式工兵鏟、狼眼手電筒等。
《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是解讀墓葬的風水格局之類的獨門秘術之書,由清末傳奇摸金校尉張三鏈子所寫,因道破天機而自毀半卷。
張三鏈子有四個徒弟,老大飛天狻猊,老二金算盤,老三陰陽眼孫國輔,老么鐵磨頭。四人出師時,因為孫國輔不願做盜墓行當,張三鏈子便將《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傳給了他,而將三枚摸金符給了另外三人。孫國輔離世前將《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傳給了徒弟胡國華,也就是胡八一的祖父。
鬼洞詛咒來源於搬山道人的祖先扎格拉瑪部落。
扎格拉瑪部落的山中有一個深不見底的「鬼洞」,族中巫師說在古老的東方,有一隻金色的玉石巨眼,可以看清這鬼洞的真相,於是族人便模仿著造了一隻同樣的玉石眼睛,用來祭拜「鬼洞」,詛咒從此便降臨到這個部落。
凡是親眼見過鬼洞的人,過不了多久,身上便會長出一種眼球形狀的紅斑,終生無法消除。而生出這種紅斑之人,在四十歲之後,血液中的鐵元素便逐漸減少,血液變得濃稠,腦供氧減少,呼吸困難,最後死亡時,血液已經變成了黃色,而這一痛苦的過程將持續十年之久。
之後,他們的子孫後代雖身上不再生有紅斑,卻依舊會患上鐵缺乏症,最後和他們的祖先一樣痛苦而死,年歲都過不了六十。
雮塵珠、避塵珠、赤丹是多次在古書中出現的中國三大神丹。
宋朝的時候,在黃河下遊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商朝青銅鼎,鼎上記載,當年商代第三十二代君主武丁,曾經得到一隻染滿黃金的玉石眼球,商王武丁將其命名為「雮塵珠」,因其珍貴,命人鑄鼎紀念。
扎格拉瑪部落的後人通過佔卜,認為雮塵珠就是天神之眼。用雮塵珠來祭祀鬼洞,才能消除以前假珠窺探鬼洞所帶來的詛咒。但是佔卜有限,只知道雮塵珠很有可能埋在某個王室貴族的古墓地宮之中,但是無法知道確切的位置。
胡八一他們在探訪精絕古城後,中了鬼洞詛咒,身上也長了眼狀紅斑,經過調查得知雮塵珠在獻王墓裡面,費勁千辛萬苦拿出來,最後再去崑崙神宮用它做了祭祀才破解了詛咒。
「鬼洞詛咒」和「雮塵珠」,是《鬼吹燈》系列第一部四卷故事的主要線索;第二部的主人公仍然是「鐵三角」胡八一、雪莉楊和王胖子,但講述的是另外一個情節錯綜複雜的盜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