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的傳說

2020-08-30 衡東詩勤

小時候,七月半的這段日子,母親反覆叮囑我們,晚上不要出去玩耍。為什麼?母親說,陰間的冤魂鬼怪都出來了,小孩兒火焰低,容易遇見不祥之物。而那個時候,膽子特別大而且十分頑皮的我,總在母親不注意的時候,偷偷溜出去,想看看鬼怪到底長得什麼樣子。

叛逆總有那麼些年,但從來沒有看見三頭六臂的妖,也沒有看見牛頭馬面的怪。於是我懷疑這是不是母親哄我們晚上不要出去玩的藉口。我問鬼怪的來歷,媽媽告訴我,媽媽的媽媽也曾疑問,也是媽媽的媽媽的媽媽……告訴她的,已經數千年了。

晚上,沒有發現怪物,卻還是發現了異常。

這段日子的晚上,真的有些陰森,或許是立秋了,有些涼風習習的緣故。月兒似乎也有些害怕,躲到了烏雲後面,黑漆漆的天盡頭的那幾點星星,就像秋後掙紮起來的螢火蟲,有氣無力地閃耀著若隱若現的亮光,也顯得詭異起來。

朦朦朧朧的夜色裡,由近到遠搖曳幽幽的火苗,小溪裡,紙船載著燭光,順流而下,越來越弱,直到融化在星光裡。在夜幕裡,人影搖晃,或輕聲抽泣,或默默禱告,一切都在及柔的的進行,深恐驚到陰間的鬼神。

慢慢懂事了,我知道了,燈火是用來給那邊人指路的。特別是河燈,肖紅《呼蘭河傳》就說:「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亡魂得以超度,故去的親友得以託生,善莫大焉!

這樣的日子,頑童是不懂得的。「小兒競把青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清代龐塏在《長安雜興效竹枝體》裡就描繪了中元夜兒童持荷葉燈結伴遊樂的情景,從古至今,小兒懂事,恐怕就和頑皮的我一樣,在民間一代又一代的不斷影響下,慢慢薰陶下,潛移默化的傳承。

我所知道的七月半,又叫「中元節」,是在王凱泰(清)的詩裡,愛好讀古人詩詞的我讀到:「道場普渡託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中元節有感,清,王凱泰),為了解詩意和寫作背景,我查閱了很多資料,於是,知道了佛教的七月半的盂蘭盆節,知道了中國民間鬼節中,七月初一為開鬼門,後人要祭祀他們;七月十五,為鬼節。過了七月十五,就關鬼門了,七月三十之前,如果有人還沒有祭祀他自己的先人,他的先人一年就要遊魂人間。

古往今來,人們總是在這樣的日子,虔誠的祭拜亡魂,從來不曾提出過疑問,或許,在人們那個小小的心裡,平時放不下對先人惦記,一定是到了這個特定的時候,掏出自己的心來,去訴說哀思,去告訴人世的悲歡。

也許,(習俗)存在的即是合理的,這個日子,給了後悔的人們提供了一個懺悔的機會;這個日子,給了未來得及傾訴的人一個講述時間,而它,更是向先人匯報成績的日子。

歷史長河何曾停歇,少年放燈戲耍的中元節已經漸行漸遠,而相信七月半是鬼節的信念越來越近,我們從對節日的好奇,走到了知道,走到了理解,走到了接受,或許還將成為節日的對象,這就是無情時間,這就是殘酷的人生。規律如此,何須恐懼,我們儘管坦然面對。只是,在這樣一個一個的節所組成的日子裡,我們不曾愧對先人,我們也珍惜著他們離開的日子,真有那天,笑臉相逢。

傳說,陰間到陽間的這一條路,非常非常黑,黑得找不到輪迴。如果放燈是件善事,我會祈禱諸神,建一座燈塔,若燈塔缺少光明,我願意做塔上那盞神燈!

相關焦點

  • 銅鼓嶺的民間傳說丨七月十四燒紙的傳說
    圖為:燒紙 七月十四燒紙的傳說 符策精 據傳,在古代,銅鼓嶺下方圓百裡人家,一到黃曆七月十四這一日,家家戶戶的人都在自家的廳堂上燒紙。 這時他之爺爺即向他那個向他問話的孫子,說著這麼一個傳說故事。 據傳說,每年農曆七月十四,是我國民間漢族傳統的中元節,又叫鬼節。一到鬼節,家家戶戶的祖宗廳堂都燃燒大堆的紙,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民間傳著這樣的一個故事。
  • 七月半,俗稱的鬼節,你了解多少?
    以前的我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關注過這個節日 - 「七月半」。畢竟在大都市裡混跡,忙碌一天工作後,幾乎不想過問任何煩神的事情。不過,每年這個時候,遠在鄉下的奶奶,會來一通電話。囑咐我晚上不要出去,緊接著又叮囑道,[小輝不要餓著自己,多買點吃的,晚上早點睏覺,不要去外面瞎跑……]。
  • 數典忘祖的人,你的先人祖人在七月半喊你了
    每年七月半供奉先祖先人,兄弟四人輪流供奉。從此,公爹便在七月半供飯,祭祀祖先,又因為他出戶過他堂伯做崽,因而以後每年七月半都供奉祖先先人。結果,不知是不是巧合,他在那年真的死了,從那時起,他的後人年年在七月半供奉祭祀祖先。也有久婚不育的人家,會在七月半供飯時許下諾言,如果祖先先人不送來一男半女給他們,以後七月半不再供奉,結果,第二年真的懷孕生下了小孩,神奇得很。
  • 那年七月半的故事
    那年七月半的夜晚,本應明月照山鄉,可我回家的路卻是伸手不見五指,不怕鬼的我執意開車回家
  • 鬼故事:七月半之水鬼勾魂
    農曆的七月十四,也就是鬼節,我們這裡稱它為月半。每到這天各家各戶都會把提前準備好的紙錢拿出來焚燒,目的是為了拜祭祖先。我也不知道這個節日是怎麼來的,但是從各種傳說中來看,這幾天都是最陰森的幾天,也就是鬼魂從陰間來到陽間的幾天。
  • 我親身經歷的靈異故事,七月半竟然在晚上走夜路!
    我們那邊七月半不讓出門,因為是鬼節,出門會遇到不乾淨的東西,所以大人們都告誡我們不要出去玩,這件事是我二十多歲時家裡發生的事。七月半的一天,我單位早早就讓下了班,聽說是有領導檢查衛生,我回到家,沒想到我爸還沒回來,我就問我媽,我媽說我爸去了老馬家拿東西一會回來,過了一會我聽到門口有敲門聲,我打開門竟然是爸爸,爸爸呆呆的進了家,和以前不一樣,我媽就問我爸,怎麼了,我爸說他好像感冒了,感覺渾身沒勁,我媽趕緊拿退燒藥
  • 「七月半」記錄四個民間真實存在的玄故事
    「七月半」,「鬼節」,雖然在現代講究科學的時代,我們依然敬奉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最近幾天,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人們在燒紙錢祭祀自己的祖先,這個節日應該算是非常特殊的存在了。下面分享記錄四個從別人口中說出的一些玄學故事,如果有特別注意的我會在故事下方備註說明。
  • 難忘那年七月半「王來寶」
    隊長是我本家叔叔,對我格外照顧,下面的事就發生在我參加勞動時的七月十五日。到了七月中旬,地裡的活基本不多了,大多數的人,就是自己上坡割草攢糞。這天上午,天空藍瓦瓦的,沒有一絲雲彩。民謠裡說:「七月十五放鞭子,崩得酸棗紅眼圈兒」,按老規矩,七月十五也叫「迎秋節」,一場對鞭子的大戲就要在南場開場了。我村的南場,在大半個村子的上方。以前設有電,村幹部廣播啥事,都是站在南場上喊,村子裡的角角落落裡都能聽到。
  • 七月半去山裡玩,無意之間看見一個女人,一群人瘋一樣的跑!
    我們那裡一到七月半
  • 《七月與安生》半輩子七月,一輩子安生,最終活成彼此的模樣
    七月被這個野性的女孩吸引了,拉著她一起奔跑。從此七月和安生成為了最好的朋友。13歲到15歲那年,是七月和安生形影不離的三年,有時候七月是安生的影子。有時候安生是七月的影子。她們在書裡讀到,如果踩住一個人的影子,那個人一輩子不會離開。但是安生說一輩子太長,她只想活到二十七歲。這部叫《七月與安生》的電影是由安妮寶貝的成名作《告別薇安》改編而成。
  • 《七月與安生》, 七月是一個愛自己比愛安生多的人,而安生相反
    七月是一個比自己更愛自己的人,安勝是一個比自己更愛七月的人。七月與安生之間深厚的友誼,由於他們喜歡同一個男孩,他們之間的友誼開始變得不適。為了得到賈明的愛,七月假裝什麼都沒發生,安勝則把男孩子給了七月。讓自己回到七月,獨自流浪。
  • 七夕與傳說
    七夕是要有傳說的,這種傳說不是躺在床上在手機上輸入兩個字點一下搜索就輕易找到的那種資料;然後手指一划,它又消失在浩渺的信息大海裡。網際網路的記憶太過短暫,這個小小的傳說很快就會被其他更多的信息湮沒,傳說不能這麼傳。傳說的場景最好是在一個秋天的葡萄架下,一個奶奶領著一個孫子。孫子指著天上的星星問奶奶那些星星的名字,旁邊再臥上一隻貓或一隻狗。
  • 鄉村故事:山藥架下的傳說
    七月七,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日子,很多人嚮往的日子,很多人盼望的日子。所有這些,都是緣於傳說中的牛郎織女,才讓有情人擁有了七夕&34;嗡嗡″叫著,襲擊著我倆的肌膚,癢得渾身亂撓,最終實在忍受不住,也聽不到牛郎織女的對話,還是走為上策,牛郎織女的情話最終沒有聽到。
  • 《七月與安生》――當童話般的友情遇到現實
    《七月與安生》這部電影,用兩個女孩伴隨一生的友誼見證了這句話。 它是由作家安妮寶貝的小說改編,講述了兩個從13歲開始就相識的女孩七月和安生,心心相惜成為彼此最好的朋友。 他們以為能夠彼此相伴一生,卻因為一個男生蘇家明,也以為成長和生死不得不分開。
  • 銅鼓嶺的民間傳說|七夕「大峰二仙"羊橋會
    圖為:銅鼓嶺至七洲峙仙羊橋的傳說古蹟 七夕「大峰二仙&34;羊橋會成了凡間地下愛情的一大美談。 每年的七月初七夜,都是牛郎織女鵲橋會,每年的七月初七夜,都是大峰二仙羊橋會。 年年復年年,年年鵲鳥為他們的相愛而架橋,年年仙羊為他們的相愛而架橋。 這七夕,真是情人的七夕。天上牛郎織女相見時哭的淚水灑滿江河,地上的大峰二仙相見時哭的淚水灑滿東海。
  • 七月與安生——我愛你勝過愛自己
    七月與安生—我愛你勝過愛自己七月說,李安生這一生註定不會安生。她是所有叛逆女孩的代名詞。我們的故事應該由自己講述。安生,她,渴望愛情,渴望親情,渴望友情。可是,為了七月,她放棄了所有的渴望。她說,自己的就是七月的,七月的還是七月的。親情她從小就缺失,快樂是七月給的。至於愛情。她選擇退讓。
  • (民間故事)牛郎山的傳說
    牛郎山的傳說 文/史 權 話說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牛郎織女在人間幸福的生活,被天上的王母娘娘發現,就派天兵天將下凡抓回織女。天兵天將強行帶走織女升天,牛郎聞訊肩擔兒女、身跨神牛在後面緊緊追趕。王母娘娘站在雲端,拔出頭上的銀簪揮手劃了一條銀河,隔斷了牛郎的追路。
  • 故事:七月又十四的聚會
    七月十四今天是二零二零年的七月十四,回想幾年前發生的一件詭異的事,膽小者可以不要點開!然後恐怖的不是樓道,而是這一間宿舍,宿舍裡一開始就我自己一個人,另一間屋子住著三個女孩,她們經常不回來,而我住的另一個屋子裡有個女孩住,但是聽說她請假回家了,就當她回來後也正趕上陰曆七月份,這個女孩白天很正常,一到晚上就濃妝豔抹,不到天亮絕對不回來的那種,七月十四這天夜裡旁邊寢室的其中一個女孩小雪沒有回家,留下來陪我,結果跟我一個寢室的女孩小玉她邊化妝邊說今天有個朋友過生日,我們在外面慶祝開露天patient
  • 七月荷花香
    鄭小樹與何花第一次見面是在暑假裡的一次旅遊,那是七月,廣州的七月陽光特別燦爛。那一天,是鄭小樹高考之後的解壓之旅,景區裡遊客很多,他們在湖中央的亭子裡歇息。朋友們正在聊天,鄭小樹轉身環視四周,湖中央盛開滿了荷花,與陽光相映的水面紅彤彤一片,很特別的景致。涼亭旁,護欄處一個女孩背對鄭小樹靜觀湖面,她頭髮上輕簪一朵荷花頭飾,是那樣的耀眼。
  • 《七月與安生》: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你會怎樣選擇
    十三歲那年,七月遇見了安生。一個安靜內斂、一個活潑跳脫。這兩個性格迥異的女孩,卻成為形影不離的朋友。她們初識之時不會明白彼此會是自己的唯一摯愛。七月有著完美的家庭、和藹的父母、享受著父母給予的無微不至的愛。可安生不一樣,她說爸爸死了、媽媽一直在外面出差。沒有人愛她,她只有七月,七月把她帶回家她,從此享受著七月父母給予的愛,並且不願逃離這溫暖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