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貧賤驕人

2020-11-15 成都卓越教育1997

貧 賤 驕 人

身處貧賤,但很自豪。指貧賤的人蔑視權貴。

近義詞:肉食者鄙

反義詞:富貴驕人

出處

《史記·魏世家》:「富貴者驕人乎?且貧賤者驕人乎?」

譯文:

《史記·魏世家》:「是富貴的人對人傲慢呢還是貧賤的人對人傲慢呢?」

故事

戰國時期,魏文侯將中山國佔領後便派他的兒子擊安營紮寨駐守著。擊後來在路上遇到魏文侯的老師田子方,由於父親非常敬重田子方,所以擊急忙下車拜謁道:「先生這是要到哪去呀。」

田子方眼見太子畢恭畢敬也不還禮,還擺出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太子感到非常難堪,礙於他是長輩又是父親的老師,只好把氣壓了下去,他繼續問田子方道:「敢問先生,是富貴值得驕傲還是貧賤值得驕傲呢?」

田子方反問道:「你說呢?」

太子回答說:「當然是富貴值得驕傲了。」

「為什麼呢?」田子方問道。

「因為達官貴人們都有權有勢,他們不愁吃穿,當然很多人都尊敬他了。」太子說道。

田子方望了一眼太子,緩緩回答說:「真正有資格可以傲慢看不起人的,只能是貧賤者。富貴者怎麼敢傲然待人呢?」這個回答大出太子的意外,不由使他瞪大了雙眼。

田子方繼續說:「一國之君如果傲然待人,就會失去人心,國家必定不保;大夫如傲然待人,就會失去支持,引起家臣作亂,導致祖業毀棄。這方面的例子已比比皆是。反觀貧賤者,無家無業,四海飄泊,言語不見用,處境不合心,就可一走了之,如脫鞋一樣。貧賤者難道還怕失去貧賤不成?」

太子聽完這番話,頓時如醍醐灌頂,以前父親對他講的許多政治道理一下子豁然開朗了,他恭恭敬敬地對田子方行了三個禮,然後離去。

後人根據這件事總結出成語「貧賤驕人」,用來比喻貧賤的人對權貴者的鄙視。

相關焦點

  • 邯鄲學步成語故事
    後來這個故事演化為成語——邯鄲學步,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也丟掉了。這是一個流傳的很廣的故事。看來這已經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故事了。流傳的廣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夠忽視這個故事在今天的啟示意義。如今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們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傾向嚴重,忽視了自身的特點,結果學得不倫不類。
  • 成語故事:一身是膽
    【成語】:一身是膽【拼音】:yī shēn shì dǎn【解釋】:形容膽量大,無所畏懼。【成語故事】:這個成語形容那些身臨險境而從容不迫的人。
  • 成語故事:一言為定
    【成語】:一言為定【拼音】:yī yán wéi dìng【解釋】: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決不反悔。【成語故事】:這個成語指說到做到,不再變動。
  • 成語故事:放虎歸山
    【成語】:放虎歸山【拼音】:fàng hǔ guī shān【解釋】: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成語故事】:這個成語比喻放走敵人,留下後患。
  • 成語故事:各得其所
    【成語】:各得其所【拼音】:gè dé qí suǒ【解釋】:原指各人都得到滿足。後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的位置或安排。【成語故事】:這個成語指每人或每樣事物都得到適當的安置。
  • 成語故事:殺雞駭猴
    【成語】:殺雞駭猴【拼音】:shā jī hài hóu【解釋】:傳說猴子怕見血,馴猴的人便殺雞放血來恐嚇猴子。比喻用懲罰某個個體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成語故事】:>這個成語,出自清代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
  • 成語故事:咄咄怪事
    【成語】:咄咄怪事【拼音】:duō duō guài shì【解釋】:表示吃驚的聲音。形容不合常理,難以理解的怪事。【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一事無成
    【成語】:一事無成【拼音】:yī shì wú chéng【解釋】:連一樣事情也沒有做成。指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無成就。【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烏合之眾
    【成語】:烏合之眾【拼音】:wū hé zhī zhòng【解釋】:象暫時聚合的一群烏鴉。比喻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千裡鵝毛
    【成語】:千裡鵝毛【拼音】:qiān lǐ é máo【解釋】: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含有深厚的情誼。【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自食其果
    【成語】:自食其果【拼音】:zì shí qí guǒ【解釋】:指自己做了壞事,自己受到損害或懲罰。【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生靈塗炭
    【成語】:生靈塗炭【拼音】:shēng líng tú tàn【解釋】:生靈:百姓;塗: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裡。形容人民處於極端困苦的境地。【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坐享其成
    【成語】:坐享其成【拼音】:zuò xiǎng qí chéng【解釋】:享:享受;成:成果。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別人取得的成果。【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不識時務
    【成語】:不識時務【拼音】:bù shí shí wù【解釋】:時務:當前的形勢和潮流。指不認識當前重要的事態和時代的潮流。現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後起之秀
    【成語】: 後起之秀【拼音】: hòu qǐ zhī xiù【解釋】: 後來出現的或新成長起來的優秀人物。【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飢不擇食
    「飢不擇食」這一成語成語典故源於「劉秀走國,飢不擇食」的故事在這一帶廣為流傳。
  • 成語故事:自慚形穢
    【成語】:自慚形穢【拼音】:zì cán xíng huì【解釋】:形穢:形態醜陋,引申為缺點。因為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眾志成城
    【成語】:眾志成城【拼音】: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解釋】:萬眾一心,象堅固的城牆一樣不可摧毀。比喻團結一致,力量無比強大。【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攀龍附鳳
    【成語】攀龍附鳳【拼音】pān lóng fù fèng【近義詞】攀龍附驥、攀高結貴【反義詞】安貧守道、剛直不阿【解釋【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有恃無恐
    【成語】:有恃無恐【拼音】:yǒu shì wú kǒng【解釋】:恃:倚仗,依靠;恐:害怕。因為有所依仗而毫不害怕,或毫無顧忌。【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