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佛教傳奇故事~~蜘蛛精幻化僧人被擊殺

2020-10-25 豆爺說說

很多書籍都記載了有關蜘蛛精的傳說。它們白天就像正常的蜘蛛一樣活動,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它們的身形就瘋狂變大,人們還相信蜘蛛精擁有變形的能力,能夠化身成人類的外表,去欺騙那些善良無知的人們。有一個關於蜘蛛精的傳說:據說很久以前,在一個很偏僻的村子裡有一座佛教寺院,有鬧鬼的傳聞,所以空置了很久都沒有人居住,都說這裡已經變成了蜘蛛精的領地。村子裡有幾個武術高強的年輕人不信邪,他們信心十足地去寺院,想殺掉這頭蜘蛛精。但這些年輕人都是有去無回,從沒有一個人能夠從寺院裡活著回來。

一直到有一天,村子裡有一位勇猛強壯的年輕人,決定去寺院為民除害。他在一個皓月當空的夜晚出發。出發前,他對村子裡的同伴說:「如果明早我還活著,我就會敲響寺院裡的鐘。」說完,他就獨自一人提著一個燈籠前往寺院。

夜色已濃,這小夥子坐在寺院中一個神臺下面,睜大雙眼警惕看著周圍。剛開始的時候,寺院裡一切正常,沒有任何事情發生,也沒有出現什麼不該有的聲音。就在他以為這一夜將這樣過去時,一隻潛伏著的蜘蛛精出現了。它並沒有顯出整個身形,只是露出半個身子和一隻眼睛,用鼻子使勁嗅了幾下之後,自言自語地說:「今晚這裡應該有人,我聞到了生人的味道了!」聽到這裡,年輕人全身呈緊張狀態,但任然一動不動。他不知道這隻蜘蛛精是否能夠找到他。結果,這隻蜘蛛精看了一圈也沒找到人影,就離開了。

沒過一會兒,馬上又有一個僧人走進來。僧人在屋子裡彈著三弦琴,音樂非常美妙動聽。而年輕人覺得這音樂蠱惑意味太重,肯定不是正常僧人彈出的,那僧人應該是蜘蛛精變化而成的。於是,他就撥出刀,走向僧人。誰知那僧人看到他競然哈哈大笑:「年輕人,你肯定是把我當作蜘蛛精了吧?哎呀,其實我是僧人,這廟裡如今僅存的僧人。我在這裡彈琴就是為了驅趕蜘蛛精。怎麼樣?這把三弦琴的音色還可以吧?你要不要也試著彈一下?」

說完,僧人就把手中的三弦琴遞給年輕人。雖然僧人這麼說,年輕人還是有些警惕,卻也用左手接過了三弦琴。誰知,就在他觸碰琴的那一瞬間,原本好好的琴競然變成一張非常巨大的蜘蛛網,僧人也顯出了原型,變成了一隻很大的蜘蛛精。年輕人的左手被蜘蛛網緊緊地纏繞住,根本就掙脫不了。他只能一邊使勁掙扎著,想把手從蜘蛛網裡撥出來,一邊用右手拿著刀子,狠狠向蜘蛛精砍去。最後,年輕人憑藉精湛刀法,將蜘蛛精砍成重傷,可惜的是,他整個人都被蜘蛛網纏繞住了,無法動彈。值得慶幸的是,那隻蜘蛛精受的刀傷很重,爬著離開了年輕人。天亮了以後,村子裡的人們壯著膽子來到寺院,發現了被纏繞在大蜘蛛網裡的年輕人。人們很快就把年輕人救了出來。年輕人就和大家一起順著地上的血跡去尋找蜘蛛精,人門一直走出寺院,來到一個被廢棄很久的花園。血跡一直到花園裡的一個洞口處才中斷,而人們傾耳聽去,發現洞中不斷傳出陣陣呻吟聲,聽上去讓人害怕異常。人們彼此鼓勵著,互相壯著膽走進洞裡,發現受傷的蜘蛛精就躺在那兒。大傢伙兒就一齊拿刀殺死了這隻害人的蜘蛛精。

相關焦點

  • 溫州佛教傳奇故事~~平陽道源頭山資福寺蛇狗相鬥
    還有一個傳說:當時溫州平陽縣有座道源頭山,山上有座名叫資福寺的廟宇。因為坐落在山林中,經常有野獸蛇蟲出現,尤其是夏秋季節,寺院中多有大小蛇類出沒。寺中有個老和尚,養了一條狗,擅長捉蛇,還給它取了個名字叫花子。在寺廟中出現的蛇,不管大小、粗細,遇到花子都難逃一死,幾年間在被花子所殺的蛇已經數以百計!
  • 溫州佛教傳奇故事~~靈貓的傳說
    溫州蒼南錢庫鎮桐橋村靈鷲寺中佛龕內有一隻靈貓塑像。相傳香火興盛、僧侶眾多的靈鷲寺到了清代已破敗不堪。僧人回寺後,見寺內被偷了不少東西,狠狠數落了貓兒一頓,貓兒覺得很委屈,竟跳到後面水井裡自殺死了。老僧心裡很難過,可是這以後,每當小偷來了,和尚總會聽到貓兒的叫聲,常把他從睡夢中驚醒過來,及時趕跑了小偷。因此,老僧越來越思念貓兒,對貓兒的死,越發覺得歉疚、痛苦和傷心。為了紀念這隻靈異的貓兒,老僧塑了一隻貓像放在佛龕中,作為寺院的護法神。
  • 溫州佛教傳奇故事~~龍母
    嘉靖甲午年,溫州大旱,求雨也沒成功。有個老人來找周縣令,說:「把龍母請到城裡,就來雨了。」原來城外十裡有個懸崖,下面是一個深潭。【原文】嘉靖甲午,溫州旱甚,禱祠不雨,有老人語求嘉周尹珫充曰:「靖龍母來則雨。」蓋距城十裡有崖深入,下有龍潭,崖中有龍宮,塑盈尺神,是曰龍母。周尹遣裡胥隨老人往迎龍母,歸至半途,空中有龍吐大雹,老人戒裡胥輩伏河水中,移時乃止,渡河至城,雨隱隱隔河,老人曰:「府縣官不出迎,雨不過河。」裡胥走告群僚,皆至再拜,雨果遍城中,但微沾耳。
  • 溫州佛教傳奇故事~~護國禪師逆川京城求雨記
    朱元璋當初做過小和尚,別人一講起和尚,他覺得臉上熱辣辣的,自己出身不體面,就下一道聖旨,要把全國和尚統統殺光。聖旨一下,可憐各地和尚一個個平白無故被殺了。只有溫州茶山在中國的東南角,地方偏僻,逆川和尚獨自在這裡修行,外面勿曉得,總算避過這場飛來災禍。第二年,京城大旱,一連幾個月沒下半點雨,百姓叫苦連天。
  • 溫州佛教傳奇故事~~泰順氡泉的傳說
    一個流傳在溫州泰順的民間故事:傳說,在廬山住著很多仙人,其中有一位喚作廬山仙母。季鐵匠說:「單竹不成排,這件事還要靠大家,等到八月十六的晚上,當大家聽到我敲鑼時,就一起殺到寺院去。」季鐵匠把計策一說,大家都心明眼亮,點頭稱是。
  • 溫州佛教傳奇故事~~老猴抱子
    溫州江心嶼在溫州江心嶼有一塊怪石
  • 溫州佛教傳奇故事~~白蓮塘奇聞
    白蓮塘舊照在溫州市區徐衙巷和望江西路之間,原來有一個歷史頗為悠久的池塘,以盛植白蓮而得名「白蓮塘」。
  • 溫州佛教傳奇故事~~甌北羅浮雙塔另類傳說
    龜山蛇山溫州外甥只得請人寫了一張呈狀,告到溫州知府何文淵那裡。溫州知府審訊過後,覺得娘舅理屈,但為了要弄清楚蛤蟆皮的秘密,責令被告交上蛤蟆皮驗看。第二天,知府帶了隨從人員,登上華蓋山頂,透過蛤蟆眼鏡一看,果然,龜、蛇、鶴、象等都在那裡活動。他暗暗讚嘆道:「永嘉的山川,鍾靈毓秀,正是出人才的好地方啊!」
  • 溫州佛教傳奇故事~~一道由和尚創造的浙江溫州經典名菜
    從此以後,溫州洞頭一帶的漁民就仿照那小和尚的做法,也把一塊塊去骨頭的鮮魚放在砧板上敲。但敲出來的魚片,因為粘性差,放在鍋裡燒容易斷,有的人就在敲魚時放進一點有黏性的番薯粉,敲起來就韌得多,煮熟成型,味道也更好了。一傳兩傳,敲魚的佐料越來越講究,味道也越來越好,「敲魚」迅速流傳開來,就成為溫州的地方名菜了。三絲敲魚是溫州民間傳統佳餚,相傳已有百餘年歷史。
  • 溫州佛教傳奇故事~~老龍賜茶
    雁蕩佳茗自古即名聞天下,溫州樂清一直流傳著一則「老龍賜茶」的故事。相傳,雁蕩山的開山祖師為阿羅漢諾詎那。
  • 溫州佛教傳奇故事~~一張《芙蓉圖》夫妻重相逢
    元朝,是年辛卯,揚州崔俊臣以父蔭得官,補浙江(溫州)永嘉縣尉,同妻赴任。於是打點了行李,帶了妻子、家奴婢女去赴任。船家用刀指著王氏說:「你別害怕,我不會殺你的,其他人一個都不留!」崔俊臣心知無僥倖的可能,就哀求說:「我只是一介書生,你可憐一下,請給我留個全屍!」船家看他文弱樣子,就說:「好,饒你一刀,你跳河裡去!」說罷,直接拎起崔俊臣撲通扔下了河。剩下的家僕,婢女一個個全被砍殺,只留下一個王氏。他對王氏說:「知道為什麼留你活命嗎?
  • 溫州佛教傳奇故事~~不孝逆子變驢
    明朝正德年間,溫州平陽縣有個人叫周振。他自恃有幾分才氣,狂妄驕橫,常常只為家中的小事就辱罵父親。老父性格懦弱,只好忍受。有一天,周振無緣無故打罵兒子。
  • 溫州佛教傳奇故事~~香林寺和蜈蚣橋
    溫州蒼南縣香林寺是個金鐘地。很早以前,寺裡有一百個和尚,香火旺盛,不巧被江西陰陽先生看見,他千方百計想把這個聖地斷送掉。
  • 溫州佛教傳奇故事~~無鼻獅子的傳說
    溫州蒼南縣蘆江寺大門外兩側蹲著一對石獅子,這對獅子大概受佛法感應而具有靈性,夜裡出來遊戲玩耍,壓壞了許多莊稼,農民卻以為是誰家的豬跑出來糟蹋的,大罵人家缺德,同時還讓人夜間在田間守護。有一天,守護的人發現怪物又跑出來糟蹋莊稼,馬上大聲吆喝,怪物發現有人,就向蘆江寺逃跑,跑到寺前就不見了。
  • 溫州佛教傳奇故事一牛販虐牛的報應
    不法牛販用水灌牛據清黃漢《甌乘補》卷一六記載:清嘉慶丁丑秋七月二十四日,溫州之南鄉有牛販某江北販牛歸來,出南門才裡許這還不算,牛用四足踐踏牛販腹部,把牛販的五臟六腑都踩了出來,一直呼號喘息而死,其狀就好像牛被殺後,臨死前痛苦掙扎的情形一樣,非常恐怖。這頭牛為什麼會這麼瘋狂呢?原來這個以販牛維生的生意人,往往會運用各種手段來販賣牛。
  • 溫州佛教傳奇故事~~吳德賣俏遇蛇精
    吳德家住在溫州,他做賣俏生意。什麼是賣俏生意呢?賣俏是溫州話,就是貨郎擔的意思。賣的是胭脂、花粉、手巾、梳子、針頭線腦、鞋面布等等婦女們所用的小百貨。卻說普陀山觀音菩薩掐指一算,啊呀不好,這溫州大羅山害人的白蛇精又出來害人了,這吳德是個老實的好人,他做人誠實,被白蛇精欺騙,今天落難,我得救他一命。她從南海普陀山騰雲到了大羅山。一看茅屋中白蛇精正在準備吃人,她趕緊用塵拂一拂:「你這個畜生又出來害人呀,快快放下!」白蛇精聽到觀音菩薩的聲音,被塵拂這麼一拂,全身疼痛萬分,只得放下吳德不吃逃命去了。觀音菩薩趕走了白蛇精。
  • 溫州佛教傳奇故事~和尚設計盜金鐘
    後來溫州江心嶼寺廟裡的一個和尚聽到這事以後,心想:這金鐘、玉鼓是寶物呀,若弄到手,下半世不愁吃,不愁穿。不過去拿當地百姓是不會答應的,要想個辦法去騙來才是呀!
  • 溫州佛教傳奇故事~~和尚造橋會尼姑
    (圖文無關)溫州瑞安湖嶺街旁邊有一條幾丈寬的溪坑,河上有座石橋,名叫「和上橋」。那後來為什麼又叫「和尚橋」呢?很早以前,這條河上還沒有橋。
  • 宋代故事:僧人下山
    這故事類似傳說中的「借屍還魂」,世間人常以為死後能一了百了,從這個故事來看,依然有牽腸掛肚事而不得安逸。本故事出自《夷堅志 嵊縣山庵》作者:洪邁(南宋)浙江會稽(紹興)嵊縣(音:聖,今嵊州市)有座山,有位僧人在山上結庵修行。說有一回,山下有戶人家父親去世,將要出殯的前一天晚上,請僧人過去做佛事。
  • 江流兒、唐僧、唐三藏、玄奘,從唐僧的稱呼看如何解析僧人的名字
    我們來分析一下,古代僧人的名字和稱呼到底有些什麼講究。唐僧,顧名思義,唐朝的僧人,或者說是唐朝來的僧人,《西遊記》裡的人基本都是這麼稱呼他。客氣的人往往尊稱為「唐長老」。在《西遊記》裡,唐僧的父親叫陳光蕊,高中狀元,被當朝大佬殷開山招親,許配女兒殷溫嬌。兩人成婚後赴任洪州,路上遭遇水賊劉洪,被其殺害並冒充在洪州當官,強佔殷溫嬌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