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熱愛遠非缺點,這種定義是恰當的。一個懂得恰如其分地熱愛自己的人,一定能恰如其分地做好其他一切事情。」
「投資自己,讓自己變得獨立而強大,才是一個人最該學會的東西。」
這是我看完熱播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最深刻的感悟。
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部電視劇。無論是緣於主演陣容的強大,還是出於對原著的愛好,或者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去看完這部劇,只要看了便會有頗豐的收穫。
那麼,這部劇到底拍的是什麼呢?讓我同你娓娓道來。
它講述了北宋官宦家庭庶女——明蘭,在成長、愛情和婚姻的人生階段裡,從閨房少女到侯門主母的身份轉變,充分反映了這段在古代禮教制度下的女性勵志奮鬥故事。
整部電視劇長達七十八集,情節緊湊、自然、引人入勝。當我看完大結局以後,不禁長長的舒了一口氣。不為別的,只為感嘆明蘭終於找到了自我,終於學會投資自己,愛自己。也正是她愛自己,所以他後來和二爺顧廷燁開啟了屬於他們的幸福生活。
劇中的「投資自己」,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三點。
在林小娘的陷害之下,明蘭與她的生母——衛姨娘相處的時間並不是很長,可謂是母女情淺緣薄的真實展現。但是,恰也因為這短暫的母女相伴,衛姨娘教會了明蘭很多的人生道理。
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遇事不冒尖、懂得隱忍。
電視劇的開頭就為我們展現了明蘭和她母親面對著不被父親的其他女人所接納,並被下人剋扣供給的困境,艱難地過著她們的生活。甚至到了寒冷的冬天,屋子裡連燒的用於取暖的碳都沒有了。更何況,當時明蘭的母親還懷有身孕。
面對這樣一種嚴峻的情況,明蘭很想去偷偷告訴父親,跟他反映這種情況,期待父親可以及時補充他們屋裡所缺的供給,但是這時,衛姨娘卻跟明蘭說,不要告訴父親,不要去惹是生非、多此一舉。
她寧願用自己的嫁妝去外面換一些錢來補貼家用,都不願意去主動和他們要。
再後來,在華蘭結婚當日,由於家裡的聘禮要被男主投壺贏走,家裡無人出面去挽回這個尷尬的局面。只有明蘭自己一個人去投壺並且最終贏得了這場比賽,把家裡的聘禮全都贏了回來,挽回了父母及整個家族的顏面。
當她事後非常高興的和衛姨娘說著自己的所作所為,期盼地得到衛姨娘的誇獎,但是後者卻語重心長的教導她:凡事不要冒尖,要懂得潛龍勿用。
自那以後,明蘭將母親的話銘記於心,並且也運用到了實踐當中。
而正是母親教會她的隱忍,對於她後期人生的成長以及人格的養成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面對他人的刁難,明蘭並沒有立即反擊,反而韜光養晦,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來反擊他們。
比如面對自己生母的死亡,明蘭其實一直心中對林小娘存有疑慮,但是她隱忍了許多年,直到在她成年之後,她依舊沒有忘記這件事,拜託自己的姨母暗地調查,直到最後,真相水落石出,其實正是這種隱忍使明蘭一直笑到最後。
其實隱忍在現如今的社會依舊是非常珍貴的,無論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或者是在職場上,一個人可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情況受到他人的排斥。
比如在職場當中,你的上司讓新來的你去幹一些瑣碎的事情,而你覺得這與你的本職工作並不相關,隨後就直接向他反抗,但作為老闆而言,他肯定就會覺得你是一個忍耐性不強的人,可能以後你在與客戶的交流過程中也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不利於公司效益的維護,那麼你就有可能會面臨被開除的危機。
所以,在恰當的時機中學會隱忍,帶給我們的往往超越隱忍本身;有時候,隱忍也會變成我們保護自己和提升自己的利盾,只有在適當的場合隱忍,我們才會有「更上一層樓」的空間。
明蘭小小年紀便面對生母離世的悲慘局面,感到萬分的悲痛,父親的絕情也令她感到寒心。在這樣的情況下,明蘭想起母親在臨終之前跟自己說過的與祖母一起生活的建議。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明蘭的母親覺得只有在這個大家庭裡,只有祖母才是明蘭最大的庇護。明蘭為了不讓母親為自己擔心,便答應了,自此以後和祖母生活在一起。
在與祖母相處的時光裡,明蘭也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如何更好的與人相處,如何在臨危之際學會冷靜等等。但是在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祖母讓庶女出身的明蘭去管理家務,學會理財。
在劇中,比明蘭稍大的五姐姐和四姐姐都沒有被祖母賦予這種重任,只有明蘭。可見對明蘭的信任,這其實也是對明蘭能力的鍛鍊。其實我們往後就會發現,明蘭理財能力的提升在自己成為侯門主母,主管侯府家務財政以及後期管理侯府田莊時,都有了「用武之地」,並且這種能力獲得了丈夫——顧廷燁的肯定,也增進了夫妻兩的感情。
放眼現在,理財能力對於一個人來說也同樣重要。
不論是在組建家庭之前,還是組建家庭之後,理財都會為我們帶來很多益處。大部分人可以通過理財來了解自己的消費心理和消費傾向,以便為未來的消費行為做一個前期預估;在組建家庭之後我們可以通過理財來正確規劃我們的經濟支出。甚至可以通過理財賺取更多的錢,讓家庭生活在有限的經濟內更加豐富多彩。
在電視劇裡有一個橋段是,由於盛家的三位姑娘在盛家主母會客時,做出了一些不雅行為丟失了盛家的臉面,父親對她們很是失望,便懲罰他們跪祠堂。
那麼面對這一現象,祖母是非常重視的,便主動向明蘭的父親建議請宮裡的孔嬤嬤來教她們來學規矩,比如插花,刺繡和女工以及其他行禮禮儀。
在接受「培訓」期間,三姐妹當中,特別是明蘭的四姐姐和五姐姐,她們特別容易較真和起衝突,然後有一次,被孔嬤嬤發現了,孔嬤嬤就對她們進行懲罰,其實在懲罰的時候明蘭很無辜,但是孔嬤嬤也讓她罰跪了。
並且她還反問明蘭:「你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嗎?」明蘭的回答也很無辜。但是隨後孔嬤嬤的一番話卻讓我至今記憶猶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後來想想的確如此,明蘭在這樣一個龐大的家族裡面,姐妹之間的榮耀與損害都與自己相關,即使明蘭並不在場,或者並沒有參與到這件事情當中,但是都屬於一個家族的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這八個字用來形容孔嬤嬤的核心觀點是再好不過的了。那麼,我們就可以反思,這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集體榮譽感,不僅可以適用於家族當中,在現今社會,更多的適用於社會中任何形式的團體,比如班級、學校、公司、城市甚至中國。
因為只有當每個人有非常強的集體榮譽感,那麼他們所在的團體就有源源不斷的團體動力,達到萬眾一心的齊心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個人也會受到團體中其他成員的愛戴;倘若個體沒有團體榮譽感,還極度的追求個人主義,把自己的個人利益凌駕於團體利益之上,那麼往往他所面對的團體成員對他保持反對和疏離的狀態,最後這個人面對的可能就是狹窄的朋友圈和漸行漸遠的朋友。
這便是我從明蘭身上所學到的三點投資自己的內容:
投資自己的品質——學會隱忍;
投資自己的能力——學會理財;
投資自己的未來——培養自己的集體榮譽感。
張愛玲曾經說過:「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走在荊棘滿布的道路上,我們只有愛自己,投資自己,才會有自信和能力去面對那些磨難;只有戰勝磨難,才會開啟幸福生活。
我是熱愛文字的,如果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就請關注我吧,期盼與你一同探討生活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