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小小美呀兒喜歡點擊關注我
《甄嬛傳》看宜修就知道嫡庶尊卑有多誇張,不要說浣碧她媽未過門算是個外室吧,正經妾都不算,還是罪臣之女,而且甄嬛也說了是孽緣,是因為從小一起長大才有的情分。如果是我得知她是爹在外面跟別的女人生的,肯定為母親不滿,爹說了照顧養著就完了,估計會稍稍疏遠。但是看看甄嬛是怎麼待她的,同樣都是丫鬟流朱真的是一片赤誠絲毫嫉妒都沒有,浣碧又是怎麼回報她姐的。不過我有個疑問,果郡王要追甄嬛出關外的時候浣碧說甄嬛自私,她是故意說難聽讓果郡王死心,還是她真的這樣想的,如果她真的這樣看甄嬛,那是不是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丈夫or心愛的男人,要比親生姐妹還重要,為什麼我覺得總是看到姐妹,閨蜜,為了男人鬧掰,女人之間的感情怎麼這麼脆弱。
甄嬛看重流朱,流朱也實在沒有保留的全心全意為她,甚至剛烈到最後拿命護她一時安危。
浣碧則不同,從來就有異心。愛上果郡王前把她爹娘當最親最重要的人,這個長姐說賣就能賣給曹貴人,被曹貴人威逼利誘是一回事,自己跟甄嬛不夠親密不全然信任對方以及不甘心自己境遇妒忌甄嬛又是一回事,不能說全是曹貴人逼的,她自己私心未免太多。
愛上果郡王后男神成為了她最重要的人,甄嬛跟果郡王凌雲峰談戀愛的時候開始浣碧就毫不掩飾自己對果郡王的感情,甄嬛果郡王陰差陽錯錯過後她更是不顧人家真正相愛之人,此時正是肝腸寸斷心碎不已,上前一個飛撲抱住自己姐姐的男朋友。
此時她心裡除了愛切而失態,我想更多是因為覺得甄嬛回宮木已成舟,她最大的情敵與自己愛的人再無緣,加上心上人終究平安歸來的雙重喜悅讓她根本就不想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你甄嬛痛你的,我樂我的,老娘的機會來了。
可別忘了,一入宮甄嬛就這樣評價過浣碧:謹慎妥帖是你的長處。流朱機敏,浣碧縝密,類似的話也說過多次,一個人的特質是不會輕易改變的,當她反常時,我們可以推測一下背後緣由。
類似這樣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甄嬛的痛苦上卻還愧疚甚少的事她做了不止一次,上述只是個開頭,後面她更加肆無忌憚,毫無顧忌地幹的全是這事兒,甚至不惜拿甄嬛果郡王以及相關一干人等的身家性命來賭,這就是著名的小像事件,萬一事敗,紙包不住火,大家都得死,皇上何其多疑,她居然就敢賭。
從這裡我就覺得她愛果郡王,從來就不是一種良性的愛,她的愛是得不到不惜毀掉,反觀葉瀾依,看著性格激烈極端,實則愛得健全偉大,格局之大甚至有種舐犢情深的感覺。真的有父母愛子的元素在裡頭。她的愛是我接受自己對你的愛與付出,同時潤物細無聲,全心全意為所愛之人考慮卻不會讓他有任何後顧之憂。
果郡王到死都不會知道,他這一生,除了甄嬛浣碧孟靜嫻之外,有一個他認識的女子那樣的愛過他,他被一個人那樣去愛過,他沒有機會知道了。說遠了,浣碧在宮宴上皇上撮合他倆時說自己不看重名份,但求侍妾之位,言辭卑微懇切。轉頭穿嫁服時立馬暴露自己真實想法說,可惜了,不是正室用的正紅。皇上用甄嬛和親準葛爾來試探果郡王時,浣碧不惜潑甄嬛髒水說她惜命自保,和親是其主動為之以留住果郡王,口口聲聲她那樣的人你還不知道嗎?可在甄嬛面前,所有這些怨毒不甘全部化為一句恭敬從容的:長姐。
我想還好她不是愛上皇上,否則此人之心有意步宜修後塵。她的這些真實的陰暗面,我想縱使是回宮後哀莫大於心死的甄嬛窺得一二,怕也還是要寒心的。而甄嬛這邊呢,說不失望是不可能的,浣碧的小把戲她跟葉瀾依都心中有數,甄嬛為了大局心中不快但也只能為其做嫁衣,因為她們是一個利益集團,但是玉嬈來宮,面對皇上因其酷似純元的容貌而有意於她時,她的態度是:甄玉嬈即是甄玉嬈,只可獨一無二,不可為人替身!甄嬛聽得此言,欣慰地笑了,雖是意料之中的回答,但是孩子還是爭氣啊,有此心性:不愧(這才)是我甄家的女兒!
她在這件事上便從來瞧不起浣碧。流朱是她自己,玉嬈是她自己,甄嬛當年得知自己為人替身,情郎透過她看向別人,傷得她連家族前途都無心力顧全,那時她父母可還在牢裡,可她還是義無反顧出宮了,不是她不孝,她也想堅強,但是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她是被傷到根了。
所以可見甄嬛前期對皇上的真情不亞於後面對果郡王。這些甄嬛真心愛重的女孩子都是鮮活地在做自己,所以甄嬛對她們不僅愛,且非常尊重,你可見甄嬛有過絲毫看不上流朱?反倒這裡又有一個細節也很諷刺,甄嬛入宮前得知浣碧身世,此後每當說起她們的血緣關係時,她每每以長姐自居,甚少或者幾乎沒有說過,你是我的妹妹這樣的話。而得知流朱死訊時,甄嬛肝腸欲斷,痛悔自責不已,用傷手錘打床榻嘶喊我與她從小一同長大她如同我的親妹妹!說是字字泣血也不為過。她沒有保護好的何止是如同親妹的流朱,那一天起她心裡最後一點童真也隨著流朱消失不見了。
甄嬛也不曾真心為浣碧付出過什麼,木薯粉那次不過是緩兵之計,之後又哪裡真心為她打算過?但木薯粉事件後浣碧也沒再做過對甄嬛不利的事,甄嬛要出宮她也一路跟著,甄嬛和果郡王好上她也退了,甄嬛要回宮復仇她也回去了,中間沒作妖沒拖後腿,還有什麼對不起甄嬛的!難道真的得為了甄嬛獻了青春獻命根、獻了命根獻子孫才算對她好?(雖然我很討厭後期總是一臉刻薄相的浣碧,但仔細想想,流朱不也就是這樣子,不過站著主角黨的位置不讓觀眾討厭而已,實際上在其他人眼裡,也無非就是另一個頌芝,只不過流朱這一面沒有表現給觀眾,而浣碧十分清楚地露出了這副嘴臉)
後來有機會嫁給果郡王幹嘛不嫁呢,反正甄嬛這時候是絕對不可能再和果郡王好了。也別說幹嘛不和甄嬛光明正大地提,甄嬛唯一給浣碧的施捨就是讓她去照顧照顧生病的果郡王,從來也沒有過給名分的意思。那次皇上開玩笑說要納浣碧,多好的機會,就是不把她給果郡王,指個好一點兒的侍衛也行啊,結果甄嬛就那個含混過去了。浣碧可都二十幾了,再不出手就真得一輩子老死宮裡了。
而且我特奇了怪了,這部劇不是號稱反封建嗎?為什麼觀眾一個個就指責封建對甄嬛的迫害,不指責指責對別人的迫害呢?說浣碧為女不孝為臣不忠的,有沒有考慮過這都是在打甄嬛的臉啊,浣碧被曹貴人洗腦的時候,想的是「他素還真能,我談無欲也能……」呸呸呸,想的是既然甄嬛能得寵能光耀門楣,那自己也是可以做到的,可不是誠心要害自己家。
甄嬛呢,父母被流放寧古塔,孩子才剛出生,自己卻只想著死了的愛情,不顧一切要出宮,和果郡王談戀愛的時候就「大家都會好起來」,果郡王出事了就「要保護自己的家人」,她又何曾把家人放在心裡了?後面回宮,明明是刀尖上起舞,一不小心就滿門抄斬的那種,不好好蟄伏,養精蓄銳就罷了,成天挺著肚子懟這個懟那個,一副「最好趁著現在把我搞下去,不然老娘生完孩子弄死你們」的樣子,不說她關不關心別的家人了,好好安胎保護好肚子裡的孩子行不行!還「連這點兒苦都受不住,如何做本宮的孩子」,倆孩子剛成型呢就得跟著你受苦,憑什麼呀?
為臣不忠更是了,浣碧對甄嬛不忠,比得上甄嬛對皇帝不忠嗎。如果說封建社會的壓迫,那對服從甄嬛的命令對於浣碧的自由追求來說也是一種壓迫啊,如果甄嬛都能用給皇帝戴綠帽的方式來反封建,那我覺得浣碧用坑甄嬛的方式得到側福晉身份也沒什麼可指責的,都是反抗上級壓迫嘛,要說甄嬛對浣碧好,那後期皇帝對甄嬛不也是言聽計從寵得沒邊,在姦情幾乎石錘的情況下還是留著她,對比一下瑛貴人就知道了,結果呢,不一樣被甄嬛搞死了(雖然搞死的過程讓人無語,每次看到有人說我要是穿到甄嬛裡活不過一集都覺得腦闊疼,甄嬛裡的人穿到歷史上那都是因為出宮的料兒!),相比之下浣碧起碼沒有弒主啊(雖然她也沒有這個能力)。如果按現代社會制度來看,那也沒有什麼,她和果郡王男未婚女未嫁的,幹著別人什麼事兒了。
所以無非就是一對相看兩厭的塑料姐妹,浣碧是個自私的小人,但甄嬛也沒有高尚到哪兒去,大可不必把浣碧說的如此不堪,畢竟她和甄嬛真的是上行下效一脈同源,浣碧做的所有事,甄嬛都變本加厲地做過。
只能說
流朱的死意味著那個單純活潑的甄嬛死了
浣碧嫁果郡王意味著有著甄嬛的愛情死了
果郡王的死讓甄嬛的心也死了
我是小小小美呀兒喜歡點擊多關注我,你認為浣碧怎麼樣評論區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