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紅樓夢》,我尤為偏愛薛寶釵。
比起我見猶憐林黛玉,寶丫頭獨立而世故的個性,更得我心。
她是個通透的姑娘,雖有傲骨,但和世俗融洽得很好。
後來《紅樓夢》影視化,每出一版我就會特意去看看薛寶釵的演繹。
前前後後出了這麼多作品,我唯獨偏愛三個版本的。
心頭愛必屬87版《紅樓夢》。
張莉飾演的薛寶釵,突出了寶丫頭骨子裡的傲,
外表的柔美,蓋不住眼神裡透出的精光。
讓我驚豔的版本,是少年版的薛寶釵。
孩童身上自帶的溫婉,突出了寶丫頭大家閨秀的特質。
我想,這大概就是兒時寶釵該有的模樣。
最後一個版本,是李少紅版的《紅樓夢》。
李沁飾演的青年薛寶釵,讓我印象深刻。
因為從模樣上看,李沁偏柔美,更有種病態美,
以至於,我第一眼看,總覺得她更適合嬌弱的林黛玉。
不過後來,我明白她為何適合寶丫頭:
薛寶釵的強勢,在於外柔內剛,她並不需要突出外表精明能幹,
而往往用具有欺騙性的外表,用洞察人心的賢淑,以柔克剛。
不得不說,李沁這模樣是一等一的好。
頗有種,當年迅哥兒飾演的太平公主內味兒。
01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說起李沁,鮮少人會不知道。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她是個算不上大火,卻也不至於籍籍無名的演員。
非科班出身的李沁,踏上演戲之路實屬偶然中的幸運。
李少紅導演在學校選角時,一眼相中了姣好容貌的李沁,於是有了青年寶釵的驚豔亮相。
而自2008年出演《紅樓夢》後,李沁才算正式踏入演藝圈,漸漸走入大眾視野。
早在決定成為一名演員前,李沁是一名備受矚目的戲曲演員。
生在曲藝之鄉的她,從小深受曲藝文化的薰陶,對崑曲有著熱愛與敬仰。
曾憑藉「杜麗娘」一角,獲得國家級少兒戲曲比賽的金獎。
被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的院長看中,成為學院第五代「杜麗娘」。
優秀的成績,甚至被當作崑曲接班人,私底下被培養了9年。
在枯燥的戲曲上深扎了這麼多年,說不熱愛,那肯定是假的。
可人生總是充滿殘酷的抉擇,魚和熊掌,向來不可兼得。
在崑曲與演員之間作取捨,對李沁來說真的很難。
後來,她忍痛割愛,選擇了演戲這條路。
戲曲多年的培養,一朝清零,逐夢的路上,李沁不是沒遭過罵名。
白眼狼,曾是她身上洗刷不掉的指責,沒有大紅大火,還被人嘲諷是她活該。
看到有人吐槽李沁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話裡話外的意思,倒像是李沁為名為利選擇了娛樂圈,結果依舊無名無分。
其實不然。
與其說她選擇的是名利圈,不如說她享受體驗不同人生的這條路。
她說:
「可能我李沁本來只有這一個人生,但因為選擇了演戲這個職業,可以去感受不同的人生,我覺得很開心,每一次都有新的體驗和嘗試。
有些東西我覺得你沒有親自去嘗試和體驗是感受不到那種感覺的,我現在拍戲可能越來越多地會有不同的感覺,我真的很開心。」
她的目標,是成為歸亞蕾前輩這樣的演員,無需身披霞彩,但求留駐人心。
至於紅不紅火,對她來說,可能真沒那麼重要。
02
白蓮花vs黑蓮花
李沁柔弱溫婉的氣質,美則美矣,可總歸使得她的戲路有點局限。
大部分的角色,概括成一個詞,就是白蓮花。
並非貶義形容,而是字面上的意思,出淤泥而不染,遺世獨立的白蓮。
溫柔通透,知性善良,可愛迷人。
好比《慶餘年》裡的雞腿姑娘,一雙無辜帶水的美眸,看得人無端擾亂了心弦。
好比《守望的天空》裡的倔強葡萄,被命運來回折騰,她的骨子裡依然有生的希望。
仿佛如何都壓不垮姑娘的脊椎。
即便是《白鹿原》裡墜入欲望的田小娥,被稱為浪蕩之花的女人,
那般模樣,你第一眼看到的印象依舊是純,而不是欲。
還有《楚喬傳》裡前期白兔後期黑化的元淳公主,
亡國前的純真靈動,亡國後的狠厲瘋狂,
白衣和紅衣的對比,顯然還是黑化後的元淳,更有一種爽快的魅力。
李沁柔美鄰家的小白花角色太多,以至於給人的刻板印象永遠是需要憐惜的嬌花。
這一點,相比李沁自己心裡也是明白的,所以近幾年有不斷尋找突破口。
事實證明,李沁蛻變成黑蓮花後,別有一番滋味。
新劇《錦繡南歌》裡,李沁飾演的女主驪歌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部劇裡,她不再是戀愛腦的小白花,而是披著美人皮的食人花。
她敢打敢殺,敢愛敢恨,一言不合就是幹,堪稱撩不動的鋼鐵直女。
這種狠絕颯爽的性子,卻意外榮獲虎撲直男心中女神的寶座。
比起激蕩憐惜之情的弱女子,清冷淡雅的李沁,更加迷人了。
此等英氣與柔美的結合,倒有種林青霞骨子裡的不羈之風。
足可見,對於千篇一律的美美美,觀眾已經膩味了。
而熒幕裡美人呈現出的反差萌,滿足了新鮮口味的需求。
細數李沁熒幕形象,不難發現,她在演戲之路上,顯然是刻骨又有天賦。
她很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美,去刻畫一個深入人心的角色。
該嬌弱的時候柔,該颯爽的時候酷,她遵守演員的本分,認真走好腳下的路。
所謂的不紅,不過是她懶得炒作,不屑於用手段去翻紅作品。
她很執拗,執拗到有點傻。
03
知世故而不世故
越是了解李沁這個姑娘,越是覺得她的性子很像薛寶釵。
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彌天真。」
很多時候,她明白每一個選項背後的殘酷,也知道每一步走下後會面臨的結局。
可她依然堅持不後悔。
從2008年入行當演員,因放棄崑曲遭受流言蜚語,可時至今日,她和崑曲的老師朋友們沒斷過聯繫。
李沁的介紹牌,仍然在學校裡立著。
和張若昀在綜藝裡互動,她不經意的挽手,被抓著罵不檢點。
可明明之前微博留言裡,她避嫌的模樣,還被誇「求生欲強烈」。
雖然沒經歷過巔峰,但李沁早已明白被黑是什麼滋味。
只是她不懼,亦無憂。
她曾坦言:
「我覺得要看你自己追求或想要什麼,沒有說適不適合演藝圈吧,反正我自己是很喜歡演戲的,每次演個角色就會很開心、很過癮,尤其是演到特別好的劇本、特別好的角色的時候。」
不是她不懂得如何大紅大紫,如何討好粉絲吸粉固粉,而是把所有心思,放在了享受演戲這件事上。
與緋聞炒作零相關的李沁,確實不夠有話題量,存在感也確實不夠強烈。
甚至於劇本的選擇,角色的演繹,也沒有讓全國人著迷。
但沉得住氣,沉得下心,腳踏實地去摸索的她,無疑是可怕的。
是金子總會發光,真正有底氣的人不急躁。
如今的沉寂,是為今後的大爆做累積,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李沁,活該你不火,可遲早有一天,你會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