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喜歡某樣東西或喜歡做某件事情本來沒有什麼不好,但是,如果僅僅停留在嘴上說喜歡,而實際上卻不喜歡,那就有點可笑了,甚至可惡。
兩千多年前,西漢文學家劉向在《新序·雜事五》中記載 了這樣一個故事:子張去拜見魯哀公,過了七天了魯哀公仍不理他。於是,他就叫僕人去,說:「都說你喜歡人才,因此,我冒著風雪塵沙,不敢休息而來拜見你。 結果過了七天你都不理我,我覺得你所謂的喜歡人才倒是跟葉公喜歡龍差不多。據說以前楚國葉公子高很喜歡龍,衣服上的帶鉤刻著龍,酒壺、 酒杯上刻著龍,房簷屋梁上雕刻著龍的花紋圖案。他這樣愛龍成癖,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裡。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 ,龍尾伸進了大廳。葉公看見真龍,嚇得轉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臉色驟變,簡直不能控制自己。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呀!他所喜歡 的只不過是那些似龍非龍的東西罷了!現在我聽說你喜歡英才,所以不遠千裡跑來拜見你,結果過了七天你都不理我,原來你不是喜歡人才 ,你所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似人才非人才的人罷了。詩經早說過:『心中所藏,什麼時候可以忘!』所以很抱歉,我要離開了!」
作為孔子三千弟子中的七十二賢人之一,子張自然是有資格認為自己是個人才的,可是自稱喜歡人才的魯哀公居然讓他等了七天還不見他,因此子張才讓僕人給魯哀公傳話,並給他講了葉公的故事。後來,人們就用「葉公好龍」來形容一個人口頭上喜歡某樣事物,而實際上心裡並不真的喜歡。
子張生活的年代有很多葉公式的人,比如他等了七天卻難得一見的自詡為喜歡人才的魯哀公。
其實,任何年代,也不乏這樣的人。
現實生活中,類似葉公一樣的人還少嗎?
有些人口口聲聲說厭倦了都市的鋼筋混凝土森林,嚮往安靜的田園風光,可真讓他們到鄉村生活一段時間,他們又受不了那種枯燥和單調,開始懷念城市熱鬧和豐富的生活,忙著逃離他們自以為很喜歡的鄉村。
有些人標榜自己最願意和別人在公平的前提下進行良性的競爭,但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背地裡卻絞盡腦汁千方百計託關係找門子,尋求捷徑。
有些人在別人面前說自己如何無欲無求,好像全世界屬他最佛系,可一旦遇到利益問題,他比任何人都上心,而且斤斤計較,寸步不讓。
有些人遇到事情總希望別人給他無私的幫助,甚至無條件地遷就他,而他卻從來不知道設身處地地替別人考慮。
有些人對人表現得很熱心,也經常給人家說願意幫助別人,但當有人向他求助時,他卻退避三舍,連他的影子也看不到。
諸如此類,還有很多很多。
所有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表面喜歡或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正喜歡或愛好。這與葉公好龍沒什麼區別,因此顯得特別可笑。如果再做出些沽名釣譽、傷害他人的事情來,就不是可笑的問題了,簡直就是可惡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