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抽空看了汪涵力薦的《浮生六記》,許多大家像林語堂、俞平對它伯等推崇備至。它是至真至美至情至性的中國古典愛情範本,讓年輕人正確認識愛情和對待生活。
書中的女主人公正是作者的妻子芸娘,本書記錄了作者沈復與妻子芸娘之間的生活瑣碎點點滴滴,文字間細膩感人。芸娘更是被林語堂稱為「中國文學和中國歷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芸娘是沈復舅家親戚的女兒,四歲就沒了父親,家境貧寒,但她天生聰慧,從小雖沒有受過教育,但剛學說話時,聽講一遍《琵琶行》,就能背誦。年紀稍大一點,擅長女工,就為人做針線活供一家三口生活,甚至供弟弟上學。
自成親後,夫妻生活有情調有情趣,賞月品花,把酒言歡。芸娘也很體貼夫君,賢淑識大體,不看重錢財,不慕虛榮。真可謂是男人心中的完美妻子!
然而這樣一位女子也逃不過婆媳間的家長裡短,苦心討好婆家,卻被公公婆婆誤解不討喜,最後被趕出家門,鬱鬱而終。為什麼會遭如此下場呢?主要有以下三點:
1、公婆誤解卻自以為是地忍受不解釋,插手公婆事務。
芸娘的丈夫和公公在外任職,公公得知芸娘會寫字,就讓她代寫家中的來往書信,後來家中有些閒言碎語,婆婆懷疑是芸娘敘述不對,於是便不再讓她代筆。後來被公公知道沒寫書信,以為是芸娘自己不屑寫,對她有點意見。
丈夫知道原委,想替她向公婆解釋,但她考慮到婆婆的面子,自己甘願受委屈。還有就是公公想納妾,她竟然隱瞞婆婆替公公物色人選,婆婆知道後,自此失了婆婆的歡心。
後來,公公身體不好,婆婆認為是娶了妾的原因,芸娘於是寫信給丈夫從中獻計獻策建議把小妾送走,公公知曉後大怒。
2、為小叔子借錢做擔保
小叔子向鄰居婦人借了錢,出於好意替小叔子做擔保,被催債時,小叔子卻不認帳,她向小叔子提起這事,小叔子還嫌她多事,後來不小心讓公公知道了,以為是她冤枉小叔子。
3、一廂情願大度為丈夫納妾
原本從書本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芸娘和沈復兩人恩愛有加,濃情蜜意。雖然古代可以三妻四妾,但丈夫本沒有意願納妾,但芸娘卻很不解地大度為丈夫納妾,相中了妓女的女兒,私自做禮,還結為姐妹,然而別人卻一心想讓女兒嫁入豪門,最後別人選擇嫁入豪門。後來公婆知道她私下和妓女訂約,對她的憎惡與日俱增。
芸娘和丈夫一家的矛盾究其原因不過是自身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人與人之間沒有界限感。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一廂情願地對別人好,想贏得別人的好感,但很多時候別人往往不一定領情。芸娘怕公婆之間有矛盾,自己默默承受誤解,但想想人家是夫妻,有什麼矛盾,床頭吵架床尾和!而作為媳婦很大程度上親密度遠不及自己的兒子、丈夫或者妻子。
就像生活中很多人向朋友訴說自己的感情,跟他真是讓我傷透了心,我真是和他過不起去了,這個時候作為朋友要明白自己的位置,保持清晰的界限,要做的就是傾聽她的訴說,而不是給她參謀分手或者離婚。感情的決斷始終是兩個人的事,以免到頭來責怪聽了朋友的意見。
再說說芸娘替公公納妾,替小叔子做擔保,勤勞能幹的芸娘我相信她有這個能力做這個事情,但卻不應該強出頭去做,畢竟這不是分內之事,甚至是有點越界的事情。
在處理婆媳關係上更是這樣,很多事情最好老公出面與公婆溝通,而不是自己去和公婆正面剛,弄不好就是疙瘩和矛盾,畢竟母子父子間沒有隔夜仇,兒子說的話和媳婦說的話分量上是有差別的。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忍不住好為人師,或者認為自己能夠做好這件事,於是就替別人做主,碰到知好歹識大體的可能會感謝你,碰上不知好歹的一旦沒做好就等著他的埋怨吧。
記得在網上看過一個朋友說表妹要填報大學志願,衝著自己了解這方面表妹便請他參謀,全程表妹自己沒太多參與,都是朋友在勞心勞力,後來表妹沒完全按照他操作建議導致沒被學校錄取上。表妹一句埋怨:早知道就不要你參考了!朋友聽了後,想想心中是不是很鬱悶。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碰上不是心意相通的,就很複雜很微妙,有些誤解要大膽溝通。可以給別人提建議但不要替別人做決定,保持界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