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吃膩了我做的早餐,想換換口味,我便帶著他到小區門口的早餐店用餐。不知道是不是受疫情的影響,早餐店的生意略顯慘澹,除了我和兒子,只一個年輕的女孩在小口的喝著豆漿。
沒過多久,早餐店的門「吱呀」一聲被推開了,一位挎著籃子,衣著樸素但很整潔的老人走了進來,他站在牆上貼的價格表前看了一會兒,回身朝老闆說:「老闆,來一碗大米稀飯。」
老人就坐在我和兒子旁邊,我無意中看了一眼,籃子一側放著收拾的很乾淨的嫩韭菜,只剩下勉強蓋住籃底的一把,另一側則放著幾個水靈靈的西紅柿。我心下瞭然,老人應該是起了個大早,過來賣自家種的青菜的。
這時候,胖胖的店主端著稀飯過來了:「諾,老爺子,稀飯一塊錢。」我聽了,禁不住有些納悶:他們家不是吃完飯再付錢麼?
老人大約是頭一次過來吃飯,並不知道這家店的習慣,聞言只是點了點頭,從口袋裡掏出來一個有年頭的小手絹,打開後,又從小手絹裡取了一塊錢出來,遞給了店主。
過了一會兒,店主又端著一碟小菜和一個煎得嫩嫩的雞蛋餅過來了,他把手裡的東西放到老人面前的桌子上,笑眯眯地說:「店裡今天做活動,喝稀飯送小菜和餅。」
老人抬頭,狐疑地看了看店主,店主伸手一指我的桌子:「諾,你看,她那兒也有送的。」我愣了愣,瞬間便意識到可能是店主臨時找的藉口,而他之所以提前收老人的飯錢,也是為了能夠名正言順地送出這碟小菜和這張蛋餅。想到這裡,我朝老人笑了笑:「是的。」
老人看了我一眼,沒有說話,朝店主點了點頭。
我以為事情這樣就算完了,卻沒有想到,轉折發生在老人吃完飯之後。
兒子年紀小,一邊吃一邊磨蹭,因此雖然老人來的比我們晚,走的卻比我們早。老人走的時候,還特意要了一個打包袋,把他吃剩下的小菜和雞蛋餅裝了起來,那張蛋餅,老人一口都沒有吃。
老人走後,店主過來收拾桌子,忽然間,店主驚訝的聲音響了起來:「呀,老爺子還留下了小菜和蛋餅的錢。」原來店主拿起盛蛋餅的盤子的時候,赫然發現盤子底下壓著幾張一塊錢的紙幣,數了數,剛好是牆上貼的小菜和蛋餅的價格。
店主嘆了一口氣,有些沮喪的朝窗口裡的老闆娘說:「我就是覺得他這樣年紀的老人,喝一碗稀飯不頂事,才送他吃的,反正也不值幾個錢,卻沒想到最後卻讓他又破費了,好心辦壞事,唉!」
老闆娘是個大嗓門,聲音卻很爽朗:「怎麼是好心辦壞事呢!你雖然讓老人破費了,但看老人的做派,想必老人心裡不會認為這是件壞事的。再說了,這樣的事你也不是第一次做了,除了這位老人,也沒見別人給錢嘛!可見這樣的好心大多數人還是認可的,你做就是了,不必想這許多有的沒的,咱們問心無愧,自責啥?」
目睹了全程的我,心裡受到了極大的震撼:為老闆的善意,為老闆娘的通透,也為老人的風骨。
現在這個社會,像老闆和老闆娘這樣心懷善意的人不少,但像老人這樣的人,卻極少。
回家後,我把這件事講給老公聽,老公評價了一句話:有些人是不佔便宜渾身難受,有些人,卻是佔了便宜渾身難受。
兒子聽得懵懵懂懂,跟著學了一句:「不佔便宜!」
我和老公相視一笑,是啊,不佔便宜。便宜有什麼好佔的呢?記得之前在一本書上看到過一段話,大意是人生其實是一個能量守恆的圓,你在這個地方失去本不應該失去的,會在另一個地方補回來,同樣的,你在這個地方得到本不應該得到的,也會在另一個地方以另一種形式再度失去,所以,便宜不好佔,也不該佔。
若是這個社會上多一些老闆和老闆娘這樣人,再多一些老人這樣的人,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