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天下午,剛上大學的堂弟來我們家玩。聊到讀書,他說自己喜歡讀經濟學之類的書,買了幾本書回來,無奈總是讀不下去。
我想起了微習慣。就問他:「你喜歡什麼時候讀書?」他說:「一般是晚上睡覺前。」
「那喜歡在什麼地方看書?」我繼續問。
「就在床上看,看完就睡覺。但是很少看。」他回答。
我建議他說:「你試試自己寫下: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在房間看書兩分鐘再睡覺,看完之後就做個記錄,哪怕就在看到的那一頁寫上當天的日期。從兩分鐘開始,每天就看兩分鐘。重要的是堅持,每天看。試試這個方法如何?好嗎?」
他聽了很開心,高興地點了點頭,說:「兩分鐘簡單,這個容易做到。這個方法好。我要試試。」
微習慣就是這麼簡單。但是從微習慣開始,每天改進1%,日積月累就會發生驚人的改變。
人們往往高估某個決定性時刻的重要性,低估每天進行微小改變的價值。但是從長遠的角度看來,它可能更有意義。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小小的改進就能產生驚人的不同。
(二)
某日,偶聽到一位男士嘆氣:「我都不知道究竟要怎樣待她(老婆)了,幾乎可以說是對她百依百順!現在更是把所有的錢都給了她。孩子的澡我洗,奶粉我衝,哪怕晚上工作回來再晚,再困,孩子要吃了她都要把我叫醒。我確實沒辦法只好在心裡默念:孩子我親生的,親生的。可是她還是不滿意,總是生氣發脾氣,說我,說我媽,說她是外來的,我們怎麼可能待她多好!特別是我一跟她講理時,她火就更大了。」
我問他:「其實你是希望跟她講道理讓她變得「公平」一些,但是她不但沒聽進去看看,反而更加生你的氣,是不是?」
他說:「是啊,就是這樣的。」
我接著說:「你覺得自己說的話不但沒用,更激怒了你老婆。結果是你和她都感覺很受挫。沒有達到溝通的效果。那你想不想找到有效的溝通方法呢?」
「想啊。誰不想啊?就是沒辦法啊!」他將信將疑地回答。
我先跟你講個故事吧。「有位男士因為他老婆老是不願跟他回老家看他父母而煩惱,而且每次談起這個話題都不歡而散。他老婆總有一大堆的理由,一萬個委屈似的向他抱怨。他無奈,只好找到金韻蓉老師求助。
金韻蓉老師說:你希望老婆聽你的話,跟你回老家孝敬父母。只需做到一點,很關鍵的一點,就是你的嘴巴要『甜一點』。跟她溝通時首先要理解她的情感和心情!說跟我回去老家有很多東西對於你不熟悉,甚至飯菜也不合你的口味。真是為難你了……你老婆感受到了你的理解和尊重,心裡肯定覺得很溫暖。接下來你們的談話就容易多了。等你們從老家回來後你還要對你老婆表示感謝,謝謝她支持配合你,謝謝她孝敬你的父母……
金韻蓉老師說女人最需要的是被理解和尊重,要看到和肯定女人對家庭和對孩子的付出。
故事講完了。那男士也所有所思地點點頭。
反應情感,認真傾聽和說出對方的感受,是有效溝通的第一步!
分享也是一種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