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我們常聽到一句話:這一輩子,你有沒有為別人拼過命?
看似一句過火的話,其實隱藏的是一個更深層的問題:你的愛是否經得起考驗?
這個問題直指人心!
無風無浪時的山盟海誓,花前月下時的信誓旦旦,聽起來很美,但那不是真愛。
真正的愛情,是磨難來臨時的挺身而出,是生死一線間的力挽狂瀾。
所以,不同的年齡看紅樓,看出來的東西總不同。
年少時,看的是「閬苑仙葩」;
年齡越長,越是看出「萬豔同悲」。
正所謂,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紅樓夢》裡,最早和賈寶玉有肌膚相親的是襲人,而且最溫婉可人的丫鬟也是她。
按說,以襲人地位和恩寵,應該排在第一位了,但愛的最純粹的卻不是她,在曹雪芹先生心裡她只能排在第二位。
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在警幻仙子引領下,得以見到薄命司諸般女子命運。
而在賈寶玉拆看《金陵十二釵又副冊》時,首先出現的不是襲人,而是晴雯。
先看誰的命運冊子,在書中的安排是非常有講究的,每個冊子,首先出現的就是該冊子排名第一位的女子。
而顯然在丫鬟裡,晴雯是排在第一位的,襲人只能屈居其次。
為什麼晴雯性格潑辣又直白,卻排在第一呢?
《紅樓夢》開篇即雲「假作真時真亦假」,書中重要的就是「真」、「假」之辨。
而晴雯是諸多丫鬟裡,愛賈寶玉最真、最純粹的女子。
晴雯愛慕賈寶玉,但從不逾矩,是純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因為晴雯直到死,都還保持著完璧之身。
但人生可悲的也往往如此,你最珍惜的,反而是被別人肆意誣衊的。
晴雯守身如玉,卻被誣以色誘寶玉,而與晴雯被誣陷有極大關係的,反而是最早失身的襲人。
襲人去王夫人那裡表忠心,卻因一己榮耀,犧牲了所有大觀園的女主子、女丫鬟。
荒唐吧,王夫人抄撿大觀園,為的是怕寶玉被丫鬟誘惑,有苟且之事發生,然而結果是「真」失身的襲人安然無恙,工資還漲了,更受王夫人信任了;「假」失身的晴雯,反而失去了最珍視的名節,被誣以「狐狸精」,被趕出了大觀園。
所以,薄命司裡晴雯的批語是「壽夭多因毀謗生」。
「毀謗」者,假語是也。
「真」人毀於「假」語,痛惜哀哉!
晴雯之死,寶玉是負有主要的不可推卸的責任。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寶玉完全可以救下晴雯,但他卻沒有做過任何挽回的努力,他的冷漠懦弱,絕了晴雯最後的念想,晴雯絕望之下才斷絕了生機。
首先,寶玉是有救晴雯的能力的。
其一,榮國府傳到賈政這一代,正室王夫人生了二個兒子,長子賈珠年近弱冠,便一病而亡了,只剩下次子賈寶玉,成為事實上的嫡長子獨苗,再加上寶玉是銜玉而生,來歷非凡,所以王夫人和賈母等人對寶玉異常珍惜疼愛。
賈政因為寶玉勾搭蔣玉菡之事,板笞賈寶玉時候,還要特意避開王夫人和賈母,才能教訓賈寶玉。
甚至在板笞寶玉後,還要被賈母狠狠地當眾訓斥,可見寶玉在榮國府裡地位非常高,連他父親讓他受委屈都不行。
其二,林黛玉初來時,賈寶玉當著賈母和王夫人的面,任性摔玉,賈母和王夫人等眾人還要小心哄他,順著他心意寬慰他,說明賈寶玉在賈母、王夫人那裡,是有相當話語權的。
其三,賈寶玉要和秦鍾一起讀書,對外人很難辦成的事,寶玉卻認為很簡單,隨便找個理由跟賈母說一下,就可以輕鬆辦成此事。
其四,賈寶玉想讓史湘雲來榮國府參加詩社,也是只要告訴賈母一聲,賈母就很快派人去請來了史湘雲。
其五,林黛玉丫鬟試探賈寶玉對林黛玉心意時,引發賈寶玉犯痴,賈母和王夫人就趕忙來勸解寶玉。寶玉不讓林管家進來,不讓把船模型擺在房裡,賈母忙不迭地去順他心意去做。
所以,這以上很多例子說明,賈寶玉在王夫人和賈母那裡,是有非常高的話語權的,他真要執意去做某事,賈母和王夫人會極大順著他想法的。
也就是說,賈寶玉要真想救,是有能力救晴雯的。
其次,晴雯的悲劇早有預演,是故事結構的第二層。
在《紅樓夢》第三十回,賈寶玉趁王夫人午睡,偷偷去撩王夫人的貼身丫鬟金釧兒,結果被王夫人發現,以致金釧被王夫人打罵一通。
王夫人又不顧金釧兒的苦苦哀求,決絕地把金釧兒趕出了榮國府。
而主動撩出事的賈寶玉做了什麼呢?
王夫人聽到他們說情話,起身給了金釧兒一個耳光之時,賈寶玉就「趁機溜了」,把金釧兒獨自一人扔在那裡,根本不管事情如何發展,金釧兒如何結局。
後來,寶玉做了什麼呢?
寶玉惹出禍事,就好像沒事一樣,又忙著去偷看齡官在地上劃「薔」字,再然後去和林黛玉訴衷腸,再無任何和金釧兒相關的舉動,甚至不曾去打探金釧兒後來如何了,仿佛此事從未發生過,冷漠如斯。
後續,等到寶玉再次聽到金釧消息時,已經是被攆出榮國府的金釧兒,不甘羞辱之事,自己投井身亡了,寶玉又因此被王夫人訓斥了一頓,寶玉並無言語,只是感嘆。
緊接著,忠順王府鬧上榮國府,點名賈寶玉拐了王府戲子蔣玉菡,賈環又向賈政告狀金釧兒投井一事,賈寶玉因此被賈政暴打一頓。
我覺得這場暴打,更像是通過這個情節安排,來替投井而亡的金釧兒出口怨氣,是對寶玉冷漠薄情的板笞。
深度剖析一下,把安排金釧和賈寶玉之事作為故事的第一層的話;
那麼,更進一步的第二層的用意,正是通過此事來揭示賈寶玉遇到情事時候的冷漠、懦弱的性格特點,伏筆後續晴雯之死的必然性;
再進一步至第三層次的用意,是伏筆林黛玉之死的必然性。
所以,回到王夫人抄撿大觀園的情節,我們不用翻書往後看結局,就可以依據賈寶玉的這個性格特點,推理出王夫人怒斥晴雯是狐狸精時,他肯定是不敢挺身而出維護晴雯的,甚至可能還會在王夫人暴怒之下,撇清和晴雯的關係。
我們繼續推斷,晴雯肯定會和金釧兒同樣的結局,被攆出榮國府,因為王夫人的性格特點,也決定了她肯定會如同處理金釧一樣,去處理晴雯。
而晴雯被處理之後,寶玉肯定還要如同事後感傷金釧一樣,去感傷晴雯。
那麼,書中後續情節是否如推斷一樣呢?
簡直是若合符契。
晴雯被王夫人攆出大觀園時,寶玉毫無阻攔,沒有任何表示;晴雯死後,則寫了篇芙蓉女兒誄去感傷,但這又有何用呢?
需要的時候,並沒有挺身而出;花落人亡之後,再多豔詞華賦又何如?
寶玉匆匆趕回大觀園,都以為他是要救人,然而他只是當場看著王夫人懲治怡紅院耶律雄奴、蕙香和晴雯等人,始終靜默而立,不曾出一言一語去維護挽回,還自我安慰王夫人盛怒之下,說也無用。
也許有人會說,寶玉也可能不是冷漠、懦弱,很可能事後待王夫人消氣後,再去要回晴雯。
然而這個說法,被賈寶玉自己否定了。
因為事後和襲人對話時,襲人說過「等老太太喜歡時,回明白了再要來(晴雯)是正理」。
然而寶玉說,「你不必虛寬我的心。等到太太平服了再瞧勢頭去要時,知他(晴雯)的病等得等不得。
他自幼上來嬌生慣養,何嘗受過一日委屈……況又是一身重病,裡頭一肚子的悶氣。他又沒有親爺熱娘,只有一個醉泥鰍姑舅哥哥。
他這一去,一時也不慣的,那裡還等得幾日。知道還能見他一面兩面不能了!」
通過這段對話,說明賈寶玉心裡非常清楚,晴雯現在這種身體情況和倔強的性格,只要被攆出去,基本上就會氣病相加死在外面,是斷無可能活著等到王夫人消氣後,再被要回來的。
反過來也說明,賈寶玉明明知道晴雯被攆出去就是死,而他在王夫人和賈母那裡又是有相當話語權的,然而他依舊無動於衷,不置一詞救佳人,眼睜睜看著她當眾被王夫人汙名,被一群老嫗羞辱,被從病榻上硬拖出榮國府大觀園。
說賈寶玉是「多情」的種子,我信;
說他對女子是「真愛」,我但笑不語。
林黛玉之死,正是前文所說的第三層用意,作者用金釧兒、晴雯層層鋪墊,步步草蛇灰線,正是伏筆千裡黛玉之終局難善了的必死之局!
秋窗風雨夕,寒塘渡鶴影,花落人亡兩不知。
寶玉的性格特點決定了,他的愛是難以堅持己見的,是難以為愛全力付出的,是難以挺身而出的。
他的冷漠,讓他難以捨己救人;他的懦弱,讓他逢事避之唯恐不及。
從金釧兒投井,到晴雯病亡,再到黛玉泣血,層層深入,層層推波助瀾,寶玉的無動於衷,註定了黛玉的愛情從開始就是一場夢幻泡影,鏡花水月,林黛玉之死是必然的。
所以,最後的最後,他也沒有守護住任何一個女子,他出家為僧,他乞食為丐,他只是一直在逃避,一直無擔當。
林黛玉的悲哀不是愛而無果,她的真正悲哀是所託非良人,遇人而不淑。
她的滿懷柔情,無以言表;
而怯懦的寶玉,又不敢言娶。
人生最怕拖,拖到最後,終成變局,人比黃花瘦,林妹妹肝腸寸斷,錦囊收豔骨,一抔黃土掩風流……
圖片:網絡
[ 穿越層層迷霧,深度解讀傳統文化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