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2020-08-24 時香聞書

字面意思是把山上的草叢樹木都當做敵人的軍隊。形容人在極度的驚慌之時出現疑神疑鬼的情形。

背景故事發生在東晉,北方王朝前秦一直想吞併中原的東晉。

公元383年,前秦君主苻堅親自率領大軍90餘萬攻打東晉。東晉派大將謝石、謝玄率領八萬兵馬前去迎戰。

苻堅面對這種兵力極度懸殊的情景極為傲慢,根本沒把晉軍放在眼裡。他想儘早抓住機會,以多勝少,迅速出擊,大敗晉軍,一統中原。

不曾想,苻堅的先頭部隊25萬大軍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利用計謀擊敗,損兵折將十分慘重,數十員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餘。秦軍的銳氣瞬間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丟盔棄甲,四散奔逃。

苻堅頓時慌了手腳,他和弟弟苻融趁著夜色去前線視察,他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晉軍駐紮的八公山上,草叢林木,影影綽綽,漫山遍野的都好像是站著巡邏的士兵。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麼多強大的敵人啊!是誰說的晉軍兵力不足?」他開始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果不其然,這種恐懼的心理在前秦軍隊中蔓延開來,士兵們個個厭戰,上下離心,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藉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他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損失慘重。苻堅自己也中箭負傷,弟弟苻融在戰鬥中陣亡。苻堅不得已倉皇而逃,一路上,聽到風吹樹木的聲音,以為是敵人追兵趕到,嚇得魂不附體,面如土色。看見一草一木都像是士兵,其實是苻堅心頭的陰影作祟。

於是,這兩個成語之後也就被形容人在驚慌之時出現疑神疑鬼的情形。

相關焦點

  • 成語故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成語「風聲鶴唳 草木皆兵」出自這個故事,用來形容人在恐慌之中那種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狀態。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成語故事之旅 | 草木皆兵
    這一路上,會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語故事呢?每天一站,即刻出發!前方到站:草木皆兵。典故 晉龍驤將軍劉牢之率勁卒五千,夜襲梁成壘,克之,斬成及王顯、王詠等十將,士卒死者萬五千。謝石等以既敗梁成,水陸繼進。好故事在這等你呢
  • 每日一個成語故事—風聲鶴唳
    風聲鶴唳唳:鶴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故事:西晉末年發生內亂,因為長期的動蕩不安,最後西晉不幸滅亡,琅琊王司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東晉。
  • 成語《草木皆兵》的故事
  • 邯鄲學步成語故事
    後來這個故事演化為成語——邯鄲學步,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也丟掉了。這是一個流傳的很廣的故事。看來這已經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故事了。流傳的廣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夠忽視這個故事在今天的啟示意義。如今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們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傾向嚴重,忽視了自身的特點,結果學得不倫不類。
  • 成語故事:一身是膽
    【成語】:一身是膽【拼音】:yī shēn shì dǎn【解釋】:形容膽量大,無所畏懼。【成語故事】:這個成語形容那些身臨險境而從容不迫的人。
  • 成語故事:一言為定
    【成語】:一言為定【拼音】:yī yán wéi dìng【解釋】: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決不反悔。【成語故事】:這個成語指說到做到,不再變動。
  • 成語故事:放虎歸山
    【成語】:放虎歸山【拼音】:fàng hǔ guī shān【解釋】: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成語故事】:這個成語比喻放走敵人,留下後患。
  • 成語故事:各得其所
    【成語】:各得其所【拼音】:gè dé qí suǒ【解釋】:原指各人都得到滿足。後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的位置或安排。【成語故事】:這個成語指每人或每樣事物都得到適當的安置。
  • 成語故事:殺雞駭猴
    【成語】:殺雞駭猴【拼音】:shā jī hài hóu【解釋】:傳說猴子怕見血,馴猴的人便殺雞放血來恐嚇猴子。比喻用懲罰某個個體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成語故事】:>這個成語,出自清代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
  • 成語故事:咄咄怪事
    【成語】:咄咄怪事【拼音】:duō duō guài shì【解釋】:表示吃驚的聲音。形容不合常理,難以理解的怪事。【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一事無成
    【成語】:一事無成【拼音】:yī shì wú chéng【解釋】:連一樣事情也沒有做成。指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無成就。【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烏合之眾
    【成語】:烏合之眾【拼音】:wū hé zhī zhòng【解釋】:象暫時聚合的一群烏鴉。比喻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千裡鵝毛
    【成語】:千裡鵝毛【拼音】:qiān lǐ é máo【解釋】: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含有深厚的情誼。【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自食其果
    【成語】:自食其果【拼音】:zì shí qí guǒ【解釋】:指自己做了壞事,自己受到損害或懲罰。【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生靈塗炭
    【成語】:生靈塗炭【拼音】:shēng líng tú tàn【解釋】:生靈:百姓;塗: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裡。形容人民處於極端困苦的境地。【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坐享其成
    【成語】:坐享其成【拼音】:zuò xiǎng qí chéng【解釋】:享:享受;成:成果。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別人取得的成果。【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不識時務
    【成語】:不識時務【拼音】:bù shí shí wù【解釋】:時務:當前的形勢和潮流。指不認識當前重要的事態和時代的潮流。現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後起之秀
    【成語】: 後起之秀【拼音】: hòu qǐ zhī xiù【解釋】: 後來出現的或新成長起來的優秀人物。【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飢不擇食
    「飢不擇食」這一成語成語典故源於「劉秀走國,飢不擇食」的故事在這一帶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