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周坤跟家人們提出,想放棄幹了9年的「鐵飯碗」,辭職投身短視頻創業時,他不出意料地遭到了一致反對。
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的周坤,此前一直在北京《中國花卉報》從事記者工作。多年的專業媒體經歷,將他訓練成了一名花卉領域的專家。而人到中年後,周坤逐漸發現,他的工作似乎進入瓶頸。他開始渴望新的突破,打拼出一片「新天地」。辭職創業,成為擺在他眼前的最優選擇。
在家人們眼中,放棄媒體工作,不僅意味著失去穩定的收入來源,也不夠「體面」。「你是上過大學的,不寫稿子,跑去做短視頻,能成?」
但周坤不以為然。在他看來,既然已下定決心,就義無反顧走下去。興許走著走著,路就在眼前了?
辭掉工作,周坤反覆思索究竟要選擇什麼方向。他發現,網購的便捷,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白領加入了「養花大軍」中。但購買門檻的降低,並不意味著養護門檻也隨之降低。周坤發現,抖音上很多用戶無不面臨著「花買來就養死,養死後再買一盆」的「死循環」中。這讓他下定決心,拾起「老本兒」,專攻花卉植物養護的科普知識。
周坤認為,短視頻是新興領域,自己的專業優勢更容易發揮。且相比起文字,視頻能更生動地展現花草種植技術,降低用戶的理解門檻。
於是,他放下筆桿,從零開始,一步步學習短視頻拍攝技巧,研究抖音上的同類帳號,並翻閱評論區裡的用戶反饋,研究用戶偏好。靠著做記者時所積累的植物養護知識與經驗,周坤的抖音帳號日漸有了起色。
「我叫周坤,一個靠『沾花惹草』養家餬口的男人。」這是周坤的抖音帳號@坤哥玩花卉 的「slogan」。「種百合,該如何避坑?」這是周坤其中一期視頻內容的選題。考慮到百合花的受眾廣泛,周坤選擇從人氣最高的花卉養護知識講起。他真人出鏡,邊講解邊「比劃」,有時還要舉起整個花盆,給用戶進行近景展示。
「第一步先把底下根須剪掉;第二步準備對土壤透氣性好的花盆;第三步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細節,因為百合屬於莖生根,它會從莖部長出很多的根系,所以一定要深埋。」相比起傳統媒體稿件的一氣呵成,周坤拍攝的科普視頻,把百合養護步驟進行逐一拆解,不僅要介紹植物本身習性與特質,還要著重從養護角度,幫助用戶「避坑」;既要確保內容專業,又要淺顯易懂,還得在15秒至1分鐘的時長內,給用戶形成清晰的記憶點。一期視頻拍下來,投入的時間精力巨大,周坤也不免苦笑:「這可比我當年寫一篇稿子累多了。」
「做短視頻和做傳統媒體,對創作者的要求截然不同。」周坤坦言,做傳統媒體時,創作者是決定內容製作和傳播的「中心」;而在短視頻平臺,他必須認真審視、洞察每個用戶的心智和需求,並以此作為自己創作的來源和依據。
例如評論區的用戶提問與互動,就是周坤創作視頻的重要靈感來源。有用戶在評論區詢問:「我的月季花老是葉子得病,然後變黃,就掉了,打了很多藥都沒用」。他發現,不少用戶都有類似困擾。為此,他特意單獨製作了一期科普視頻,給這些網友們「對症下藥」。
養花,更要養家。如今,憑藉專業級「沾花惹草」,周坤在抖音上成功「破圈兒」,收穫了一大批「真愛粉」,自己在傳道受業之餘,更通過短視頻「帶貨」實現經濟回報。他推薦的花卉、花盆、花肥、花架等花卉養護設備,成為大家爭搶購買的對象。
「帶貨這件事兒,我會當成長久事業來做。對我而言,口碑最重要。」周坤直言,花卉是典型的非標準化農產品。為了保證消費者體驗,周坤給商家的要求,是必須能和對方大老闆直接對話,確保萬一出現問題時能及時反饋。「我得對得起粉絲們對我的信任。」
隨著收入的逐步增加,家人對周坤的「知識網紅」身份也逐漸贊同。與之相伴的,是周坤的抖音粉絲也漲到了674萬。正如他此前堅信的那般——路,就這樣一步一步走了出來。
談及未來,周坤計劃通過更具知識增量、更加貼近用戶需求、更具視覺吸引力的視頻內容,當然,他也想賺更多的錢。在周坤看來,這樣的人生,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