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主要描寫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
《西遊記》中出現了大量的妖魔,筆者根據他們的出身可具體分為兩類:一類是來自天上,一類是出自凡間。
來自天上的妖魔,最終的結局大多是被帶回天庭管教,而來自凡間的妖魔,最終的結局則大多是死於孫悟空的金箍棒之下,如白骨精、六耳獼猴等,只有少數的幾個精怪得到招安,不僅免於一死,而且修成了正果。
被招安的凡間精怪分別是孫悟空、熊羆怪、紅孩兒和蜈蚣精。孫悟空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有功,最終封佛,熊羆怪被觀音帶去做了守山大神,紅孩兒被觀音收服做了善財童子,蜈蚣精被毗藍婆收去看守門戶。
雖是除了孫悟空之外,另外三人最終的神位並不高,但在整部《西遊記》中,能享受此種待遇也只有他們四人。根據筆者的分析,招安並非神佛隨意為之,而是有著一定標準的。他們最終被招安的具體標準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孫悟空出自仙石,吸收日月大地精華,天生具有極強的靈性。在《西遊記》第一回中關於孫悟空的出世有這樣的一段描述:
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衝鬥府。
可見,孫悟空雖是生自凡間,但是從此種吸收日月精華的仙石中出世,這一特殊出身本就比別的凡間精怪高出一等。
熊羆怪隱居深山,在自身修為和文化品味上都同其他精怪有著明顯不同。他的洞府清幽脫俗,在《西遊記》中,共對黑風洞進行了四次精彩描寫。從作者的描寫可以大致看出,黑風洞松青柏翠、竹修木麗,可謂洞天福地之所在。連觀音菩薩看了,都忍不住暗喜:「這孽畜佔了這座山洞,卻是也有些道分。」另外,熊羆怪也十分重視文化修養和友人交流。他注重交流,平時經常與觀音寺住持及其他妖仙談經論道;得了唐僧的錦蝠袈裟之後,他舉辦佛衣會,邀請妖友一同欣賞。他的請帖寫得言辭懇切、滴水不漏且頗富文採,如此深厚的寫作功底絕非一朝一夕能夠練就。另外,他的洞府之中還有一副對聯:「靜隱深山無俗慮,幽居仙洞樂天真。」對仗工整、文採飛揚,也是不由得令人嘆服。
紅孩兒古靈精怪,聰明絕頂。他假扮落難兒童騙取師徒的善心,假裝觀音獲得八戒的信任,巧用言語試探辨明孫悟空的假冒身份。當然,他的聰明才智沒有用到正途,但是因其年齡尚小,心智尚未成熟,相信假以時日,經由觀音的教導之後,定能棄惡從善,把他的高強法力與聰明才智用在到正途之上。
蜈蚣精隱居黃花觀修行,《西遊記》第七十三回對其道觀有一段文字描述:
山環樓閣,溪繞亭臺。門前雜樹密森森,宅外野花香豔豔。柳間棲白鷺,渾如煙裡玉無瑕;桃內囀黃鶯,卻似火中金有色。雙雙野鹿,忘情閒踏綠莎茵;對對山禽,飛語高鳴紅樹杪。真如劉阮天台洞,不亞神仙閬苑家。
由此可見,蜈蚣精並非一般粗俗妖怪可比,他是有一定道家修為的。另外,他隱居深山修煉道法,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得道成仙,這本身也是一種追求上進的表現。由此可見,他是有一定仙緣的。
孫悟空大鬧天宮,神通廣大,最後經如來佛祖之手,才得以把他暫壓五指山下,之後被觀音指點,護送唐僧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除魔,其法力之高強不容置疑。
熊羆怪與孫悟空兩次交手,難分勝負,最終經由觀音出面,用計才把他降服,由此,可以想像他的法力之高強。
紅孩兒擅長噴火,三味真火把孫悟空燒得毫無招架之力,幾近氣絕,最終由觀音出面才得以降服,可見,紅孩兒的法力雖無出挑之處,但他身懷絕技,一招便可致人性命。
蜈蚣精與孫悟空經過五六十回合的打鬥難分勝負,之後使出絕技——金光罩,照得孫悟空頭疼腦脹,最後只得變成一隻穿山甲才得以逃脫,為此,孫悟空元氣大傷,只能無奈去求助毗藍婆。可見,蜈蚣精不僅法力高強,而且身懷絕招,實力略在孫悟空之上。
他們雖是凡間精怪,但通過自己本身的天資和後天的修煉,擁有了超強法力,可見,想要得到仙界青睞,獲得招安的機會,自身擁有的實力是其得到招安的重要條件。
孫悟空為天地所生,有七十二般變化,後又偷桃盜丹,修成了長生之軀,根本無法徹底消滅,把他壓在五指山下也終非長久之計,最終如來選擇了護送唐僧西天取經的方式對其進行招安,也可謂不得不為之。
而熊羆怪、紅孩兒、蜈蚣精三人,並非不能消滅,但是他們是罪不至死。
熊羆怪只是在救火的過程中,無意看到了袈裟,一時貪心,盜走了袈裟,但並無傷人性命。
紅孩兒雖是以吃唐僧肉求取長生為目的,但他終究是個天性頑劣的孩子,與其他兇殘的精怪不可同日而語。
蜈蚣精本無意傷害唐僧師徒,但因顧念與蜘蛛精的師兄妹之情才不得已義憤出手,在某種程度上來講,他的這一做法也是符合封建綱常禮教的,只是他沒能辨清是非而盲目替人出頭,最終也不得不落得個「同謀」之罪。
他們雖然都犯了一定的罪,但在某種層面來說,都罪不至死,對他們的從輕發落可以理解。
他們都是法力高強的精怪,但是如果沒有合適的空缺需要他們填補,恐怕也難以得到招安。
孫悟空被壓五行山下,恰逢唐僧西天取經,需要有法力高強的徒弟保護,而孫悟空嫉惡如仇,善打好鬥,由他來保護唐僧,無疑是最佳選擇。
觀音的落伽山無人看管,缺個守山大神,而熊羆怪頗有神通,且願意皈依,所以由他來填補這一空缺十分合適。
毗藍婆洞裡無人,缺一個看守門戶之人,蜈蚣精神通廣大,去毗藍婆洞府中看守門戶也頗為合適。
他們在落難之時,都恰好碰到了絕佳的「填空」機會,所以,在受招安的過程中,也需要一定的機遇和運氣。
他們畢竟是凡間精怪,魔性並沒有完全消除,如孫悟空就曾在取經之初,不聽從師父的教誨而多次傷人性命,唐僧沒有法力,但是只要念下「緊箍咒」便可立刻制服孫悟空,令其歸順。所以,在他們魔心升騰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個隨時可以立刻制服他們的方法,才可以對他們進行招安。
換而言之,也即是要求他們不但要在精神上歸順,而且也要在平時他們魔心驟起發起暴力反抗控制之時,擁有可以隨時控制他們的法寶才行。如孫悟空、熊羆怪和紅孩兒的緊箍咒、毗藍婆手中能立刻制服蜈蚣精的「繡花針」等,都是制約他們的有力武器,他們懼憚這些「武器」,自然不敢輕易反抗。
綜上所述,凡間精怪被招安,並非隨意為之,他們需要滿足:有一定天資、有高強的法力、沒有觸犯死罪、有合適的機會、有可控制的弱點等條件。聯繫到《西遊記》成書時代,可以想見,其實這些被招安條件與當時社會無背景無勢力的下層寒門子弟進入上層社會的「潛規則」有著諸多相似之處,這些都可以引發我們對人間上升制度的一些啟發和思考。
參考文獻:
[1]吳承恩.《西遊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5
[2]張慧瓊.《論《西遊記》中的妖魔》.[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4